全國防災減災日即將到來,這是一年一度的大型宣傳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增強人民群眾的自救互救能力,促進社會整體風險防控能力的提升。災難是不期而至的,預防災害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因此本文將會為您介紹全國防災減災日的背景和意義,以及如何做好各種災害的應急救援措施。
全國防災減災日的背景
全國防災減災日的設立,可以追溯到2009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發生了,這一起級別為8.0的強烈地震震驚了全國,也讓國家認識到了災難的無情和不可預測性,為了讓民眾了解安全知識,提高受災地區的抗災基礎,國務院常務會議于2009年6月7日決定將每年的5月12日設立為全國防災減災日。從此以后,每年的5月12日,我們都會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來提高全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增強應對災害的能力。
全國防災減災日的意義
全國防災減災日的宣傳活動是一項普及災害知識、弘揚人道精神,促進社會和諧、促進安全生產,提高全體人民應對突發災害的能力的重要工作。在這個日子里,我們不僅要重視預防和減輕災害的責任,更需要關注社會的公共安全和風險隱患,倡導風險預防、安全生產、災害減災的意識和作風。
如何做好各種災害的應急救援措施
1.地震
發生地震時,首先要保持冷靜,尋找安全的空間,找到桌子下、墻角、鋼質結構等可靠的掩護物或進入逃生路線。如無可靠掩護物時,抓住耳朵,降低頭部,蜷縮成一團,切記不要逃跑和從窗戶跳下。
2.洪水
在面對洪水時,要先及時關掉電源,切勿嘗試通電或觸摸電器。在迅速離開前,應該擺放一些簡易的堵水器,可以使用鋪在地上的木板、麻袋、防水布等堵住門窗,以避免洪水侵入室內。如已進入深水區,應該尋找堅固物體或者攀爬在墻上等待救援。
3.雷電
遇到雷電天氣時,應快速逃離戶外,尤其是避免躲避在高處,同時也要避免躲在樹下和大水面上。如無法逃離,可以蹲到低洼處,讓自己盡量靠近地面,以減少電擊的機會。
結尾
全國防災減災日是一個很好的宣傳防災減災知識的機會,通過這個節日可以讓廣大民眾學習到更多的安全知識,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能力,也可以讓社會各界更好的發揮力量,開展一系列應急救援和災后恢復工作。希望本文所介紹的一些應對災害的方法、措施和執行標準,可以起到一些參考和指導作用,并且呼吁大家重視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要有安全意識,從自我做起,切勿大意,以避免發生不愉快的意外事件。
獨家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