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國飯碗論文端牢導讀篇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首詩比喻糧食的來之不易,每一粒糧食我們都要愛惜,可人們卻知而不做。
比如,我們中午吃飯,有的同學只吃雞腿什么的,剩下的米飯,菜,全都到水房倒掉,他們自己認為不好吃,不要了,那非洲的孩子們能有饅頭吃就高興的不得了,那要把這飯給他們,他們不得高興壞了,再說你倒掉的一粒米飯,一點菜,可都是農民伯伯很不容易,一點點種出來的呀!你隨手一倒,那農民伯伯的很多辛苦都白費了,要是換過來,別人隨手一倒,你去辛辛苦苦地種,你愿意嗎?那為什么你在倒的時候不去想想農民伯伯呢?糧食可是農民伯伯用汗水,用勤勞的雙手種出來的,人們啊,節約一些糧食吧,就按小的來說,全國每人節約一粒米就等于節約了13億粒米,吃驚吧,一粒米是很少,但你要堅持每天節約一粒,那你一年就節約了365粒米,那米就能再做成一碗米飯,去捐給一些貧苦的人,這樣就可以幫助一個人維持一頓飯,如果這個人已餓到極點,已快無法堅持時,這碗飯就說不定可以延長她的生命,一碗飯的力量無限大,有時在你眼里是一碗即將被倒掉的飯,但在一個饑餓的人的眼里卻是一碗維持生命的飯。
因此,我建議:重視抓好節約糧食。一是在建設節約型社會過程中,把宣傳對糧食的節約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及其他宣傳教育手段,廣泛宣傳當前國際市場糧食緊缺的嚴峻形勢、國家糧食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勤儉節約傳統美德、節約糧食和食品先進經驗和典型事例,形成反對浪費糧食和食品強大聲勢。動員機關、部隊、企業、學校、街道、社區、鄉村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崇尚節儉、適度消費、文明生活的理念。營造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濃厚氛圍,開展節糧食堂、節糧連隊、節糧企業、節糧學校、節糧社區創建活動,把節約糧食變成全民的自覺行動。我國是實行計劃生育的國家,對人口出生實行限制,也應該對過多飼養寵物限制,以減少對糧食的消耗。節約糧食的宣傳教育要常抓不懈,深入人心。
二是從娃娃抓起,從年輕人做起。在大中小學中普遍開展節約課程或者教育。家庭對孩子的節糧教育要從一天三頓飯做起,讓自覺珍惜糧食的習慣在餐桌上形成。所有的家長和所有的學校都應負起這個歷史性的責任,切實使他們從小就樹立起節約資源、節約糧食的意識,真正使這一代人從內心深處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和素質。
一碗飯的組成著永遠是米,米的生產創造者永遠是農民,珍惜一碗飯就是珍惜一碗米;珍惜一碗米永遠是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珍惜每一粒糧食吧!
中國飯碗論文端牢導讀篇二
吃飯時,我不小心掉下了幾粒米飯,爸爸很生氣而且讓我撿起來吃掉,飯后我問爸爸為什么,爸爸給我講起了他小時候的故事。
爸爸說:我小時候,像你這么大時,有時連飯都吃不飽,餓時都要貼著墻根走路,吃的也只有窩窩頭,那時根本吃不上菜,甚至連鹽都吃不起,當時每家養的幾只老母雞下的蛋也都不吃,拿去到集市上換鹽回來吃,我在10歲前連肉都沒有吃過,直到15歲時才吃上了一頓大米飯,過年時也只能嘗嘗那些肉菜。
我聽后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涌上心頭,想想那時,看看現在,每到一些剩菜剩飯池邊,你會看到沒吃幾口的食物靜靜的躺在那里,甚至沒有吃過的雞翅也會被扔進去,這難道不是浪費嗎?每當看到餐館的餐桌上,擺放著一盤又一盤的飯菜,每次吃到最后,都要剩下一些,甚至有些人覺得打包很沒面子,連打包都不肯,想想以前,看看現在,形成了多么大的對比啊。
當我們在餐桌前吃著美味佳肴的時候,想一想別的貧窮國家的孩子們,是怎樣生存的,電視中經常出現這樣的鏡頭,在非洲干涸的土地上一群群黑黑的孩子,瘦小的身體,兩只深凹進去的大眼睛多么渴望吃上一頓飽飯啊!
我們的糧食是多么來之不易啊。我上網查了一下,我們吃的糧食需要經過耕地,播種,施肥,除草,除蟲,澆水等十幾個過程,幾個月時間后才能從小苗長成我們吃的糧食。然后還要經過曬,碾,制作,才能成為我們餐桌上的食品,這是多么復雜,多么漫長,多么不容易啊!如果浪費糧食,簡直是在犯罪!
我希望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每一天做起,從每一頓飯做起,從每一粒米做起,節約糧食吧!最后,讓我們在吃每頓飯時,讓唐代李紳作的那首《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痹谖覀兌叧3m懫稹?/p>
中國飯碗論文端牢導讀篇三
10月16日是第42個世界糧食日,今年世界糧食日的活動主題是“不讓任何人掉隊。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更好生活?!蔽覈南盗行麄骰顒又黝}是“保障糧食供給,端牢中國飯碗”,目的在于切實提升全民糧食安全意識、節糧減損意識。糧食安全問題關系民生大計,要始終樹牢危機意識、建強立法監管、加強宣傳教育,做到愛糧、守糧、節糧,珍惜好“食”光,端牢“中國飯碗”。
樹牢危機意識,做愛糧之人?!皞}廩實,天下安?!奔Z食安全是關系國家發展、社會穩定、百姓幸福的首要因素,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人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我國雖然糧食連年豐收,看起來相對供應充足,但我國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相對不足,糧食生產受到新冠疫情、旱澇災害等各方面的沖擊,產需仍處于緊平衡狀態。同時,糧食浪費帶來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不容小覷,糧食安全問題仍然是頭等大事,要始終懷有危機意識。黨員干部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樹牢愛糧意識、帶頭整治浪費之風、帶頭養成節約美德。堅持按需點餐,“少量多次”取餐,踐行“光盤行動”,告別餐飲“剩宴”,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牢“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愛糧意識,讓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的餐飲浪費現象銷聲匿跡,形成全黨全社會厲行節約的良好風尚。
建強立法監管,做守糧之人?!按婕Z如存金,有糧不擔心?!泵褚允碁樘?,十幾億人要吃飯,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近年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和惠農強農政策,扎實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抓糧食生產與儲備,為我國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贏得了戰略主動?!案厥羌Z食生產的命根子”,要求“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把關系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決不能出任何差池。要實行“長牙齒”的耕地保護制度,劃定耕地紅線,依法依規做好耕地占補平衡,規范有序推動農村土地流轉;要推動科技創新,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保障糧食種業安全,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牢牢守住“中國飯碗”。
加強宣傳教育,做節糧之人?!耙恢嘁伙垼斔紒碇灰?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币话邀溩右煌腼?,都飽含著沉甸甸的勞動汗水,尊重糧食就是尊重勞動,珍愛糧食就是珍愛生命。__以來,從堅決清理整頓“舌尖上的浪費”“酒桌上的應酬”等干部群眾深惡痛絕的突出問題,到制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切實遏制公款消費中的違紀違法現象;從啟動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到發起的“光盤行動”,全社會掀起了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餐桌新風尚。一系列有力的整頓舉措推動餐飲浪費行為有所改觀,但一些地方餐飲浪費仍然存在,給糧食安全問題帶來極大隱患。因此,要加強全民教育引導,通過各種宣傳形式,讓群眾踐行“光盤行動”,讓節約糧食入心入腦、付諸行動、成為習慣;要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對嚴重浪費行為堅決懲處,對過度消費行為正確引導,真正實現端牢“中國飯碗”。
中國飯碗論文端牢導讀篇四
農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歷來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笆奈濉睍r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黨員干部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扎實舉措大力提高農業的質量效益,確保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增添底氣,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基礎支撐。
加強農業政策保障,提高生產力。我國糧食生產獲得“十七連豐”,連續6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水平上,農業的“壓艙石”作用愈發穩固。但是,我國是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為此,要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好國土空間規劃,在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上下功夫。要健全激勵性利益補償機制,保護主產區和農民種糧積極性,不斷提高生產力水平,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強化農業人才支撐,注入新活力。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貧困縣已全部實現摘帽,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是,農業要實現大發展,必須以人才隊伍作為支撐。各地要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農村復合型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要鼓勵引導企業員工、復轉軍人、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到農村創新創業,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增添新活力。要發揮農業科技人員、執業獸醫、農業職業經理人的作用,大力開展農業職業教育,培育更多的涉農人才,為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強競爭力。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主要農作物實現良種全覆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科技對農業作用更加明顯,但與發展國家相比仍差距較大。進入“十四五”時期,我們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聚焦生物育種、農機裝備、綠色投入品等,突破一批關鍵核心和“卡脖子”技術。要推進農作物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加快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高效設施農業,推動農業節本增效。要通過科技手段,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從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中拓展農民增收空間,不斷增強農業競爭力。
暢通產品供給渠道,提升保障力。當前我國棉果菜茶肉蛋魚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但農業仍大而不強、多而不優,基礎還不穩固,抵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能力還不足。下一步,要根據市場供需變化和區域比較優勢,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優質耕地優先種糧,發展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區域布局和產品結構,讓品質更優良、效益更明顯。要完善全鏈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努力減少糧食生產、倉儲、運輸、加工、消費等環節損失和浪費,加強現代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確?!吧嗉馍系陌踩薄?/p>
中國飯碗論文端牢導讀篇五
《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文章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任何時候都要繃緊這根弦,須臾不可放松,務必抓緊抓實,讓百姓任何時候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藏糧于地,喜看禾菽千重浪?!懊穹枪炔皇常确堑夭簧?,耕地是糧食生產的根,有根才有果,有果才有實,有實才能讓14億人有飯吃,吃得飽。在當今國際局勢動蕩和一次次新冠疫情形勢嚴峻的影響下,要更加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增產高產,護好老百姓的肚子,裝滿老百姓的“菜籃子”,增加老百姓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底氣。同時,要保好農村耕地的質量,各級地方政府要在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變“撂荒地”為高質量標準農田,帶領農民改進耕作方式,將“望天田”改造為“保收田”,讓農民裝滿糧倉,更裝滿“錢袋子”。
藏糧于種,笑聞碗間稻香飄。吃飯的家伙要牢牢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在糧食生產上,種子是源,產量是泉,未有源頭活水來,就未有活力之泉。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百分之九十六以上,水稻、小麥、大豆全部使用自主品種,基本做到中國種中國糧。但同時在一些品種、領域跟國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短板和弱項,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帶頭起表率作用,牟足勁、精奮進,要有“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的精神和攻破“卡脖子”技術的干勁去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同時,還應將生產、加工、銷售、技術服務和產學研用相結合,完善種業產業鏈,早日實現“禾下乘涼夢”。
藏糧于庫,倉廩充實底氣足?!暗久琢髦诿装?,公私倉廩俱豐實”,國庫和糧農戶倉裝滿糧食是愿景,是目標,更是行動指南。糧農倉豐實穩的是小家,護的是人心,保的是平穩;國庫豐實穩得是“大家”,護的是天下,天下安則社稷穩。倉庫需裝滿糧食,更需裝好糧食,“裝好糧”需奮戰在一線的糧食守護者們,特別是黨員干部們要以身作則,懷揣一顆“定心”,以“釘釘子”精神研發和改進糧情智能檢測系統、儲存系統和運輸系統,用高科技為倉庫存儲保駕護航,護好手里的每一粒糧。
藏糧于民,樂傳社會風尚濃。在全社會營造厲行節約之風,堅決杜絕浪費?!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惫澕s糧食是中國永不過時的傳統美德。光盤行動提倡鼓勵大家“珍惜糧食,拒絕浪費”,有力改善了社會上糧食浪費的現象,很多人增強了節約糧食的觀念,但身邊浪費糧食的現象仍時有發生。節約糧食任重道遠,我們應該從娃娃抓起,從一餐一飯抓起。大力倡導良好家風,父母多引導孩子;完善學校相關制度,開展主題班會等各類活動,形成“節約糧食,拒絕浪費”的良好風氣;加強社會的監督,共同作用,形成閉環式管理,從根本上杜絕產生糧食浪費的現象,讓“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好習慣在一代一代人中蔚然成風,從而保障糧食安全。
中國飯碗論文端牢導讀篇六
糧食安全是確保裝滿“大國糧倉”的重要保障。民為國基,谷為民命。今年以來在新冠疫情和南方汛期洪災的雙重影響下,糧食生產與糧食安全問題始終牽動著億萬民眾的神經。只有糧食安全,才有國家安全。我國現在糧食雖然總體上能滿足自給,但只是停留在夠吃的階段,抵御重大風險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只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在糧食這個事關國家安全的戰略問題上,決不能存一絲僥幸。中央在5月份提出的“六保”任務中,把保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就是要做到糧食生產穩字當頭,確保需要時能產得出、供得上,使“大國糧倉”固若金湯。
糧食安全是大力保障“百姓米袋”的永恒課題。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對于普通人來說,每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吃飯是第一位的。百姓的“米袋子”裝得夠不夠、好不好、價格穩不穩,始終是國家的頭等大事。今年以來,洪澇災害對糧食生產影響局部較大,個別嚴重地區甚至會出現絕收現象,但從全國這盤大棋來看,只要我們抓住糧食生產這個龍頭,就不會影響到糧食安全問題。同時,我們不能盲目樂觀,“對糧食問題,要從戰略上看,看得深一點、遠一點?!币逍训乜吹?,盡管我國總體上糧食安全沒有大問題,但也不能忽視糧食生產中的一些挑戰。我們用全球9%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1%的人口,糧食生產集約化、高效性、機械化水平還不高,應對風險和挑戰的能力還不強,糧食生產隊伍整體素質亟待提升,只有及早解決這些問題,才能確?!鞍傩彰状北U嫌辛?。
糧食安全是穩穩端好“中國飯碗”的重大戰略。糧食是民生產品,更是戰備物資。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更好地端牢中國飯碗是一個國家戰略問題。今年上半年,我國春耕生產遭遇堵點,農民難下田、農資運輸難,糧食流通和加工等環節也受到影響;新冠疫情導致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數增至1.32億,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引發人們擔憂,非洲沙漠蝗肆虐更為糧食生產帶來嚴重危害。我們從農產品結構、抗風險能力、農業現代化水平方面發力,努力讓飯碗里主要裝中國糧;我們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努力讓飯碗里裝好糧;我們用農業科技的“金扁擔”挑起了農業現代化,讓“中國飯碗”穩穩端在了自己手中。
中國飯碗論文端牢導讀篇七
“節約”,是近年來很流行的一個詞,幾乎隨處可見: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用紙等等。節約,是一種美德。例如,節約糧食。
完碗里剩下的那幾粒米,幾根面,幾口饅頭就可以了,這樣,即便是對農民伯伯沒有任何的好處,對我們來說漸漸的也會養成一種好的習慣,而且還不會讓農民伯伯那一滴滴的汗白流,那一口口氣白喘,那一聲聲的“好累”白說,那一份份的力氣白使,那一次次望著莊稼成熟的笑容白笑。
糧食,是農民伯伯的汗水澆灌而成,是農民伯伯一次次辛勤施肥而成,是農民伯伯,總之,這一切的一切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糧食的來之不易,希望大家從自己做起,從而影響身邊的人,讓大家都懂得節約糧食。
鋤禾日中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這是在很早的時候,古人寫一首詩叫《憫農》。如果先不看內容,光看詩名,憫農就是憐憫農民的意思,這里的憐憫并不是可憐的意思,而是要理解農民的辛苦,他們每年辛勤播種,灌溉,施肥,除草,殺蟲,可是即使這么的辛苦,有時候遇上天災,收的糧食也就只能夠一年的生活,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說農民雖然是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人,但是他們卻是最偉大的人。
所有的種。種就是希望我們不要浪費一點一滴的糧食,因為節約光榮,浪費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