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讀大學心得體會 大學晨讀心得體會篇一
《大國崛起》前言部分有這樣的描述“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先后崛起的國家,在歷史興衰和發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義。闡述其發展歷史,探尋其發展軌跡,總結其經驗教訓,對于今天的中國尤其大有裨益?!边@就對本書的高度總結和概括。
《大國崛起》一書以“九大國”的興衰為主線,剖析其興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過大國崛起探究其對世界歷史及整個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為討論國家發展問題提供了可借鑒的歷史資源和文明資源全書展示了九國通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強國歷程,既體現出各自鮮明的不可重復的時代特征和民族個性,同時也探討了某些相通的規律。在中國全力爭取和平崛起,大國復興的戰略發展時期,此書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時代性。激發了讀者對中國崛起強盛的希望和激情,這也就是我喜歡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臺上,九大國家應運時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通過本書不難發現,本來西方大國的定義并不是以國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來衡量,他們之間都或多或少的有著一定的共同之處:第一,曾經有過(或正在經歷)對外擴張的歷史或以進行殖民統治的方式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經經歷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第三,就是在工業、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和社會改革方面有過突出表現或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
總之,《大國崛起》一書帶給人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來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更替啟迪人們: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準事物變化趨勢,立足創造性地化解難題,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的過程。進入二十世紀后,尋求擺脫危機的良策,保持持續、良好的發展態勢,則是崛起的必然要求。歷史昭示我們,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重要歷史時期,只有世界所有國家緊密團結起來,共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才能為人類社會發展創造光明的未來,才能真正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讀大學心得體會 大學晨讀心得體會篇二
曾經以為,在大學就像生活在天堂一樣自由快樂,我將是一只羽毛逐漸豐滿的飛翔在大學這片廣闊的天空,那時的我應該充實而快樂!
現在,大學生活已經悄悄溜走了一學期,真是時光如梭??!理想和現實拉開了很大的差距。理想和現實的對比就象魔鬼一樣一點點吞噬掉我的激情和自信,而我內心卻十分不甘,刻度往往平添的是那份消沉和傷感。自己在各方面都挺失敗的,可是我本不該是這個樣子,我本可以做得更好!可是大學中的我真是如此平庸呢!
大家的感情就這樣淡淡的嗎?我是一顆孤獨的靈魂可我從來沒有封閉過自己,我甚至想我寧愿住進8人一間的破舊的寢室,我也不要2人一間的公寓。我懷念快樂的從前,懷念活潑的自己。如今,我的學習、生活和情緒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我不知道我是否變的文靜起來了,是否變得自卑起來了,我只知道我懼怕孤獨,可孤獨隨時向我襲來。我最快樂的時候就應該是和好朋友通電話了,那時我就立刻輕松快樂起來。也許后面的日子還很長,我將不再孤單。
對于學習,我知道學計算機的確蠻苦的,課程很多。也許是我受情緒的影響,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也沒有激情,上課也不怎么聽課,腦袋里要么一片空白,要么胡思亂想。大學的壓力是無形的,自由時間看上去蠻多,一不小心就會空虛得難受。
我上學期患得患失,毫無恒心,覺得自己有點慵懶,然而同時有感到內疚和自責。我天天反省著,卻繼續慵懶著。我遇到了可怕的敵人那便是自己。我老是在想,我不該是這個樣子的?,F在想起來我過得無怨無悔的也就是期末考試那一周了,全心全意地看書,什么也不想,心情竟也蠻好。
我知道我們少了一份激情和自信。上學期,煩惱很多,任何困難都得自己獨自承受,盡管很苦,但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祝福自己在這學期走好!
讀大學心得體會 大學晨讀心得體會篇三
時光匆匆,不知不覺擔任班長已滿一年,在這一年里:經歷了很多的事情、對大學班長這個職位的體會很多。
班長,這是一個承擔重任的職位,需要的是無窮的付出,承擔無數的義務,而那權利是非常有限的。從擔任班長一職起,就必須擔負起維護班內絕大多數同學利益的重任。別人選擇了我們,我們也要讓他們放心。
首先,班長擁有的權利是同學賦予的,當然,這些權利也要用于維護同學們的利益。熟話說得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更何況我們只是平凡普通的同學呢!說起班長,擔任此職的人既要學會統籌兼顧全班,有要學會利用班委的資源,讓所有的班委都能夠有事兒可做,讓他們全部都動起來。要將同學們緊緊地團結在以班長為首的班委會的左右,促進班級事務的正常開展。如果無法帶動所有的人參與班里的活動,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會遇到很多的阻礙。一旦形成了那些攔路虎,那么今后在一些事情的正常處理中會無法平衡。
其次,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具有領導能力。班長不是神人,他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個人做完所有的事情。要學會利用身邊的人來減輕自己的負擔,班委會的.其他成員就是我們作為班長的人的選擇對象。當然,班長也不能什么都去找別人,不能有事兒就安排給其他人,有些時候也需要親力親為,只有自己做了,才知道同學們的問題在哪兒,如何去解決班里存在的問題。遇到問題不能去指責其他人,要維持好氣氛,盡可能早的去尋求補救措施,解決問題。
班長得具備忍耐力,得有氣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但是作為班長就得克制脾氣。在同學們的眼里,或許你就是泄氣的地方,他們有什么不滿的地方總是得找個地方發泄一下,而班長,往往成為他們第一位的選擇。出了什么問題,他們只會說班長,或許有時還會帶有嘲諷的話。作為班長得學會忍耐,他們的不滿可以找你,而你,卻只能自己承受。不是說做班長的沒有脾氣,而是得學會去克制自己的情緒。這次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耐心的聆聽同學們的不滿情緒,適當地安慰他們一下,并向他們解釋相關情況。切勿是那種攻擊式的語氣去數落班里的同學。
還有一個重要的品質:責任心。因為同學們的信任,他們選擇了你。既然大家放心的選了你,你也得讓大家放心。這就關系到責任的問題。班長得時刻關注學院的動態,第一時間向大家傳達學院及學校的通知,讓大家能時時刻刻的知曉學院的要求,能有充分的時間去準備,否則,他們會失去很多重要的信息。
總之一句話:班長要細心、耐心、用心,需要具備領導素養。
讀大學心得體會 大學晨讀心得體會篇四
《大學》總結了人一生實現遠大理想抱負的模式,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為人生的第一大學問?!靶奚怼本褪俏覀兯v的“做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進而才有能力云治理一個國家,達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如果一個人沒有學會做人,連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沒有資格去做官,去治理國家,否則,將會給他人,給社會造成損害。所以說,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怎樣做人,不管他學富五車,有億萬財富,他的人生最終都是失敗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說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過來講,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則永遠被懷念,被學習。所以,古人說:“才智,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師也?!贝笱隳巷w就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協作,互相鼓勵、直至實現共贏的過程。它們總是喜歡排成“人”字飛行,在這種結構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動都會給緊隨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們順利完成長途旅行。
有人這樣總結說:“一個團隊的生命力,不是技術,不是人才,不是資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團結一致的步調。要做像白求恩一樣的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我們都是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這個集體中來的。這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機遇,一種在履行管理職責中實現個人價值的機遇。而集體是我們每個人施展才能和抱負的舞臺,是走向成功的載體,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不斷增強工作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覺地把個人融入集體這個大家庭里,與之同喜同樂,無私奉獻,貢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身體力行去實踐,按照日常對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計劃,要毫不遲疑地付諸于行動,把自己對做人的點滴領悟,迅速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在運用中學習,在實踐中體會,相信一定會有明顯的收獲。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人生最大的無知是欺騙;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棄;人生最大的法寶是精進;人生最大的罪過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高尚的人,團結攜手建設我們的美好明天。
懷著恭敬的心,我讀了一遍《大學》,合上書,閉上眼,我想起自己這三十年的經歷,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也想到我教的那些學生,想起書上說的古人的學習教育,同時也想到了當今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是無所謂善惡、愚智的,經過家庭的影響,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的熏陶,變成了各種各樣的社會人。自從白話文運動后,這種讀四書五經的教育已經消失_十年了,幾十年的國人沒有機會讀到這種教人修身齊家的書,一個人不修德,不會做人,即使有了學問也不會有多大的貢獻。雖然有人能得到好的家教,具備良好的美德,那畢竟是少數,全社會的學齡兒童的德育大部分還要靠學??坷蠋焷硗瓿傻模易鳛橐粋€教師,一定要教會孩子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做一個合格的人,一個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人。
《大學》作為傳承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經典四書五經里面篇幅最短的一書,僅約略讀上一讀,已經給我如此大的震撼,讓我有一種重生的感覺,我的文化生命才剛剛開始,我這些年來的成長只是身體的成長,心靈還牌萌芽的程度。讀《大學》讓我感覺自己站在了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殿堂的門口,里面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精華所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從今以后,我愿意和我的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讀大學心得體會 大學晨讀心得體會篇五
我是盈江縣公路管理所的一名退休工人。
由于子女工作繁忙,退休后的我主要在家做飯和帶孩子,為子女解除后顧之憂。只有到周末我才有時間去廣場和老朋友、老舞伴跳上幾支舞,神吹海侃一翻,就算把時間打發了。退休后的生活雖然過得忙忙碌碌,也算充實,但總覺得還有些空虛。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越來越感到自己已經成為新時代的文盲了,也有些失落之感,從心眼里有些不服氣!
20xx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盈江縣老年大學正式開辦了,我們老年朋友又有了重新學習的機會,它是及時雨、順心風。盈江縣老年大學設在盈江老干局內,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兩類,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課必修課;二是菜單式特長選修課。授課教師由老干局負責聘請。學習方式采取集中學習和分類學習。每周所有學員都必須參加思想政治教育大課的學習,在該課程中,我們能學習到黨和國家最新的理論知識、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法律法規;在集中學習之余,是由每個學員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從菜單式特長選修課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參加學習,老年大學開設了書畫、舞蹈、聲樂、電腦、國標、健身、剪紙等特長選修課,使我們能夠延續愛好,陶冶情操。如今,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老年大學辦得紅紅火火。
一是老年大學引領著老年人思想上進,為全縣穩定做出了一定貢獻。由于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老年人這塊思想陣地并非完全是一方凈土。老年大學不失時機地抓好政治思想教育這一環節,使老年學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大為提高。我認為,辦好老年大學是穩定老年人隊伍的有效舉措,老年隊伍穩定了,社會也就穩定了。
二是老年大學豐富充實了老年人晚年生活。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除了豐衣足食外,一些老年人找不到適宜的事情做,只好終日泡牌場或扎人場說東道西,不僅傷身體,搞不好還傷感情?,F在有了老年大學,一有空就上大學,天天有事干,有所求,生活充實多了,尤其有些剛從崗位上內退下來的領導同志,經動員到老年大學,聽聽練練、寫寫畫畫,慢慢支書畫產生了興趣,技藝逐步提高,消去了無聊和孤獨,帶來了自信和充實,自己高興,家人喜歡,家庭也和和睦睦。
三是老年大學推動了我縣精神文明建設。盈江縣老年大學經常舉辦書畫展,舉行文體項目比賽,送文藝下基層等活動,通過各種活動的舉行不僅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還活躍了城鄉居民生活,有效促進了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同時,很多老同志上了大學,心情好了,氣順了,身體也好了,不吃或少吃藥了,促進了和諧與穩定,對全縣穩定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老年朋友們!老年大學是我們增長知識的課堂,陶冶情操的樂園。在那里能夠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生活目標。我珍惜在老年大學學習的每一天,我熱愛老年大學。在這里,我衷心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感謝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感謝盈江縣委、縣政府對我們老年大學的關心和支持,今后我將繼續上老年大學學習。
讀大學心得體會 大學晨讀心得體會篇六
相傳《大學》是孔子的學生曾子所作?!洞髮W》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洞髮W》一書,文辭簡約,內涵深刻,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于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的論述,對今人如何做人、做事、立業等均有啟迪意義。
每次聽到我的思緒都不禁會出現短暫的停頓,仔細分辨讀的是哪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對于像《論語》、《大學》這種儒家經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有著不同的感悟,但是有一點是不會變的,優秀的、經典的道理是永恒的,是不會發生質的變化的,這是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態度,我覺得我的態度應該是比較端正的,但我也非常清楚我對諸如《大學》這樣的中國經典文學的理解是膚淺的,是需要不斷學習的,但總礙于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一直停滯不前。
也許是機緣巧合,今年我有幸參加了北京教科院組織的“北京市農村成人教育骨干教師培訓班”,并以學員的身份參加了“中華傳統文化講師團培訓”,其培訓的內容就是《大學》。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認真的聆聽了包括學習大學的重要意義、大學之道、知止而后有定等內容,從學習者的角度聽取了馬教授對大學的講解。下面就說說我的學習感悟,也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作業。
且不說國家政策要求我們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單從儒學在中華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發揮的影響與作用來看,就是值得我們繼承和學習的。再者,在物質生活高度發展的今天,金錢至上、信仰缺乏、宗教侵蝕等,影響著中國年輕的一代,甚至是更多的中華兒女。從這一點來看,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拾“明明德”與“克己復禮”,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么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提升個人國學文化底蘊,也應該做一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這一觀點在開班當天王東江處長那熱情洋溢的講話,那充滿期待的口吻,證實了我的觀點。所以,我非常感謝教科院安排的這次培訓。
馬教授那種待人謙和的性格,給我以長者和儒學弘揚者的感覺,而講解的內容給我以行政領導或者退休老干部感覺,換句話說,我是學到了從政層面的大學。
回憶整個學習內容,給我最深刻的是“格物致知”、“明明德”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這些都是最樸素的道理,都是修身的范疇,但是在生活中做起來還是有些困難的。
“格物”是儒家專門研究事物道理的一個理論,不同的人對其有不同的理解。宋代朱熹解釋為,即物而窮其理。簡單理解為觀察分析萬事萬物并解其根本,轉化為人心靈之認識,而得其道,并以致其知。 明代詩人認為格為“正”,物為“意念”,“格物”就是要人糾正意念的不正, 克服內心的非道德意識, 從而恢復其本體的至善或“良知”。也有佛學大師認為“格物致知”是格除掉人心之物欲,方能顯其本有真知。這些解釋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或者生活環境中產生的,雖看著不盡相同,但歸結起來都是深層次的挖據事物本質,而獲得某些知識或者達到某種境界。在我看來“格物致知”其實就是探究、認識事物的規律或本質,而獲得知識或真理,更深層的含義如果從“致知格物”的角度來理解,就是做事情我們要遵循事物的規律。如果每個人都懂得“格物致知”又怎么會有“拔苗助長”的故事。在當今社會家長們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應該謹遵“格物致知”。
對“明明德”的理解,分歧不多,意思是人要弘揚光明的德性。用在當下就是弘揚正能量。作為農村教育工作者要以格物致知的態度去明明德。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千古錦句,在這里不多說了。
四次培訓結束,留給我更多的是思考,學校里雖然有繞梁的《大學》讀書聲,而沒有幾個孩子懂得它的含義,甚至沒有幾個老師說的上來,更不用說“學而時習之”了。生活中夸大其詞、拔苗助長、精神空虛的也大有人在,我希望有關專家和領導能掀起一陣重拾儒學經典之風,希望北京教科院的領導和老師出一套有關最普通的老百姓的諸如《身邊的經典》之類的教材或者微課,以為廣大公民提供優質的傳統文化學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