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那么演講稿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節演講稿篇一
大家早上好!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九月初九,重陽節。隨著人口壽命的延長,我國老年人口迅速增多?,F在,我國已正式將農歷九月初九定為“中國老人節”,目的是這一天開展敬老愛老活動,發動全社會為老年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使老人們能夠度過幸福的晚年。
喜逢又一個重陽老人節,我謹代表全體同學向全社會老年人表示最衷心的節日祝賀以及最崇高的敬意,并衷心祝福他們健康長壽,幸福安康!
記得有人說過,童年是一幅畫,少年是一個夢,青年是一首詩,中年是一篇散文。回首人生,老年人是一部歷史;把握今朝,老年人是一面旗幟,憧憬未來,老年人是一道風景。
在過去的日子里,老人們為這個社會的建設嘔心瀝血,任勞任怨,灑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無私的奉獻,我們為有這樣的老人而感到自豪。
尊敬老人的家庭是和諧的家庭,尊敬老人的社會是發展的社會,尊敬老人的學校是進步的學校,尊敬老人的學生才是文明的學生。尊老愛老,我們責無旁貸。新世紀的我們一定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盡力為老人做好事。在這樣的日子里,你想給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自己身邊的老人一份什么樣的祝福呢?也許會說上一句祝福的話,也許會給他們倒一杯水,也許會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等等……無論為他們做什么,我真的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做尊敬長輩、關心長輩的好學生。
人都是要老的,老年人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讓我們大家從今天做起,從尊敬、關心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做起,說一句敬老話,讀一本敬老書,做一件敬老事,爭取做一名尊老敬老的文明禮貌學生。
最后,再次祝福我們可愛的前輩如晚菊傲霜,漫步人生夕陽紅!
重陽節演講稿篇二
大家好!
我是大四班的陳婕妤。
小朋友,再過幾天就是重陽節了,你們知道重陽節是誰的節日嗎?重陽節可是爺爺、奶奶這些老人們的節日!你們知道重陽節是哪一天嗎?我來告訴你們,重陽節是10月16日。那么,我們應該為這些長輩們做些什么?其實孝敬長輩,尊敬老人要從小做起,平時吃飯時要先給長輩盛飯夾菜;遇到爺爺奶奶等長輩生日或節假日帶上一些小禮物去拜訪他們,平時常打電話問候;遇到長輩生病要適時問候,端水送藥。每次放學奶奶來接我,我總是不怕腳酸,堅持自己走路,從不要奶奶抱??吹綘敔攺耐饷婊貋砝哿耍铱偸侵鲃咏o他敲敲背,錘錘腿,為他倒杯水。富于愛心、孝敬長輩的孩子是在生活點滴中訓練出來的,現在,我們是大班的孩子了,大家都要做一名孝敬長輩的好孩子。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在九九重陽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被后人廣泛流傳,現在在中國幾乎是全部人家都會慶祝重陽節,登高、探親、賞菊,是一種民俗的享受。
希望這種傳統的節日能夠永遠的流傳下去!
重陽節演講稿篇三
大家好!
蘇東坡《丙子重九》詩:“登高作重九,蠻菊秋未開?!边@個“重九”指的就是重陽節。根據歷史上的風俗習慣,重陽節都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西周初年,人們就認為“九”為“陽”數,《周易》即以陽爻為九。后來,人們認為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故稱重陽。宋代吳自牧在《夢梁錄》里曾說:“日月梭飛,轉瞬重九。蓋九為陽數,其日與月并應,故號曰重陽”。
于是,桓景按照費長房的囑咐,屆時全家登上上崗。傍晚歸家,見雞犬牛羊皆死。后來,人們為了避禍,每到九月九日,即離開家庭,去到高處。這樣就逐漸形成了登高望遠的習慣,并形成了節日。
桓景避難所登的山岡,即今上蔡縣城所在的蘆崗。西漢時期,“漢高祖四年”在上蔡縣置汝南郡,因此,西漢時的汝南,人們均認為即今上蔡。從春秋至漢代,桓氏一直是上蔡聲勢顯赫的家族?!尔}鐵論》的《大倫》篇有:“孔子適蔡,桓魑害之?!薄安獭?,即今上蔡縣??鬃又苡瘟袊呤t多皆伴行,三千弟子部分亦皆隨從,并有武裝保衛。
桓魑能夠組織一定的人力對孔子進攻,可見其地位之高,實力之大與桓氏家族之強。古代,人們由于血緣關系及生活環境限制,一個家族往往世代住在一起。如:陳留,為蔡氏家族所居地,東漢時有蔡邕、蔡文姬。桓魑這個家族之漢代,有桓寬。
桓寬是位研究《春秋公羊傳》的學者,博通經典,善屬文,《鹽鐵論》即是他寫出的;漢宣帝時官至廬江太守丞。從桓寬的官職、學識,說明上蔡桓氏仍是個顯赫的家族。東漢時期的桓景,當是這個桓氏家族的成員。
桓景登的山岡,春秋時名岡山。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7公里,高97米,上土下石,今名蘆崗。上蔡境內唯此崗最高,登上崗陵,可以了望四野?;妇八侵?,應即此崗。
伴隨歷史進展,重陽節迅速傳遍全國,晉朝周處的《風土記》謂:“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又云茱萸會。到了唐代,詩人并以此為題寫了很多詩篇。如唐朝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避镙潜臼窍銡鉂饬业闹参?,桓景用茱萸裝進絳袋佩戴,原是為了?邪避災。到了唐代,已經變為插在頭上的裝飾品了。
重陽時節,秋意正濃,,天朗氣清,葉紅菊黃,正是登高望遠,飽覽秋色的大好時機,和清明節“踏青”春有同樣富有詩意。重陽節的起源地上蔡,自古就有登高遠眺的習尚。
上蔡縣城西南的蘆崗上,有蔡侯玩河樓,高踞蔡國古城之上。登上樓臺遠眺,西面?岈翠峰插云,東面洪河蜿蜒若帶,周圍數十里的村落、田畝、丘陵、林木、道路、溝渠,星羅棋布,均歷歷在目。尤其上蔡縣城,房舍櫛比,街道縱橫,人如流水,車若矯龍,每當夜色降臨,燈火齊明,互相交織,匯成燈海,不能不令人嘆為奇觀。因此,明清以來,經常有人到此登高賦詩。清人冀景雋有《望河樓劇飲》詩,李士英有《重陽偕友登望河樓》詩,均描寫在望河樓了望景色和佩戴茱萸飲菊花酒的情況。
據文獻記載,在九月九日佩茱萸飲菊花酒可令人長壽。南朝梁宗凜在《荊楚歲時記》中寫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耳,飲菊花酒,令人長壽?!败镙俏缎量?,可以除風散寒,止痛;蓬耳今無其名,未知起何作用;菊花有濃厚的香氣,能夠除風明目解毒,用之泡酒,并可活血理氣,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的。這可能是當時的驗方,所以梁宗凜說它可以令人長壽。現在國家規定九月九日為老人節,即取祝老人長壽之意。
重陽節演講稿篇四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九九重陽,敬老愛老》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佳節了。
重陽來源于我國古老的《易經》,因為《易經》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是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相傳在東漢時期,時常有瘟魔作亂。有一個青年恒景不畏艱辛,終于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學會了降妖劍術。他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把鄉親們領到了一座高山上,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以避邪。中午時分,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的瘟魔沖出,再也動彈不得,恒景將其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重陽登高,免災避禍。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都是重陽的活動。
農歷九月九日,也是傳統的敬老節。九九重陽諧音“長長久久”,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今日的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我國把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袄衔崂弦约叭酥希孜嵊滓约叭酥住?,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怎樣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能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為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為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觀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譴責,應該好好的反省我們自己。
我今天的國旗下的講話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重陽節演講稿篇五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樹尊老新風
國慶節的喜悅還在繼續,安靜的心情釋放著心的微笑。轉眼又到九月初九重陽節。自古以來,九月九就是思念的節日,古詩有云: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古代人在重陽節思念之情,在古代重陽是團圓的日子,因為不能團圓,在外的詩人心中思念家中的兄弟親人,寫下了傳世的詩歌。思念之心,字字顯露真情。現在我們國家給重陽節賦于新的寓義,這一天定為老年節,我國同世界上的許多國家一樣,慢慢步入老年社會,關愛老年人,關心長輩,已成為整個社會的責任。讓每個人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就會變得更美麗。有一天你我也會老,看看年老的親人,一晃幾十年過去,那也許就是每個人的寫照。
老年人也曾經年輕過,有過美麗的青春,有過追求,有著對社會的貢獻,當你面對一對白發蒼蒼的老人,翻閱年輕時的照片,你心中可有感動!美麗的容顏在時光的海中被描繪成蒼白和皺紋,每一紋,都有深深地愛,當你看到相扶的老人在風景中輕輕走過,笑容綻放在慈祥的臉,心中那份感動不能自已;還有那年約六旬的老人身著運動服在那奔跑的身影,讓人羨慕;當然也有流浪在街頭的老人,一臉人生的苦澀,和那渴望相助的眼,讓人不免同情。
海中已深深浸入,沒有浮華,沒有虛假,只有渴望,想與子孫多點相處的時間,多一些相聚的時刻,可以知道孩子們的生活,為孩子的幸福開心,為每一個親人祈福。只要孩子們過的好,老人心中就無所牽掛了。這是老人,讓人尊敬的老人。而年輕人一般不能發現這一點,生活的壓力大,學習、工作的壓力和競爭,讓人疲憊,可以認為有理由不回家,不想念老人,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思想,當你已經長大的時候,父母也在一天天衰老,思念和擔憂的心時常掛在心頭,一句話,一句問候,就能溫暖老人的心。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同學們,記住關愛你們的長輩,多陪陪他們,讓老人的笑容綻放,別讓自己以后在后悔中度日,可以心中無憾。有一天你也會老,想想那會是什么樣子,人生是一面鏡子,對照人生,尊重老人,愛護老人是傳統的美德,也是社會的責任。讓老人笑在重陽,笑在每一天。把最美麗的祝福送給全天下的老人!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