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經歷一段特殊的時刻,或者完成一項重要的任務時,我們會通過反思和總結來獲取心得體會。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教師心得體會研討篇一
近日,筆者參加了一場幼兒園教師的研討會,這是一次很有收獲的經歷。在這次研討會中,我們教師共同分享了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學習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且進行了互動交流,彼此相互借鑒和學習。通過此次研討會,本文將探討幼兒園教師研討會的益處以及個人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研討會的益處
研討會是教師們學習和創新的場所。教師們經常會發現自己的工作中存在一些疑難問題。在研討會上,教師們可以分享并討論這些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同時,研討會也可以幫助教師們學習和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擴展知識面,提高教學質量。此外,教師們還可以互相借鑒和學習,共同成長。通過研討會,教師們不僅可以增進彼此的友誼,還可以為幼兒園的團隊合作和發展做出貢獻。
第三段:個人的心得體會
在此次的研討會中,筆者學習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尤其是關于幼兒園教育的新觀念,讓我更深入地了解到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引導和培養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同時,我也從其他教師的分享中學到了不少教學技巧和經驗,這些經驗對我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啟示作用。除此之外,研討會中各位教師間的互動交流,讓我逐漸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以及通過團隊合作來提升自己和團隊的水平。
為了更好地運用所學,筆者將更加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和學習。同時,在日常的教學中,也會運用到研討會中學到的教學技巧和經驗,為幼兒提供更細致、全面的服務。另外,筆者還將更加重視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將研討會中的團隊合作精神貫穿于日常的工作中,共同推動幼兒園的發展。
第五段:結論
總的來說,幼兒園教師研討會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不僅可以增進教師間的友誼,還可以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推動幼兒園整體發展。個人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將更加注重分享和合作,不斷把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為幼兒健康成長做出貢獻。
幼兒園中班教師心得體會研討篇二
每學期開學,新生入園往往會哭鬧,長則一個月短則半個月、一個星期,其基本表現為:依戀親人,哭鬧不愿來園,情緒低落等。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分離焦慮。通過觀察,分離焦慮有三個階段: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為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親人)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分離焦慮給幼兒園老師、家長都帶來了一定的工作壓力及煩惱。
一般幼兒在他們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的最初階段,都會有上述表現,這是正常的。在老師的關懷和同伴的玩耍中,過一般時間后,幼兒就能克服分離焦慮,適應新的集體環境和生活。但是如果幼兒長期處于分離焦慮狀態,不能適應新環境,不僅會影響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還會給幼兒的心理成長帶來嚴重的損害。
那么,怎樣幫助幼兒克服焦慮呢?教師和家長必須共同關注這個問題。
教師會從這樣幾方面來做:
1、做好家長工作
1)進行家訪。在新生未入園前進行家訪,了解、熟悉幼兒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教師有的放矢地對幼兒實施教育。
2)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新入園幼兒的情況以及家長的要求,以便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做好新生入園工作。
3)召開家長會,與家長溝通,求得家長的密切配合。
2、豐富班級的教育環境,帶領幼兒開展多種游戲
1)布置活動室環境,提供充足的玩具、游戲材料。
2)安排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吸引幼兒。
3)靈活地安排一日生活。
4)重點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3、用愛打動幼兒
關注幼兒的喜怒哀樂,用輕柔、緩和的聲音和他們說話,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友善,經常用手多撫摸幼兒的小臉、牽牽幼兒的小手,使他們會感覺到教師是愛他們的,是值得他們依賴、依戀的。
家長可以配合幼兒園,做這樣一些準備工作:
在幼兒入園前,家長可以帶幼兒到幼兒園玩,感受幼兒園的快樂氛圍;給幼兒講有關幼兒園的故事,讓他對幼兒園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千萬不要用諸如“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讓老師把你關起來”、“不接你回家”這樣的話來嚇唬幼兒。
2、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逐漸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家長應該幫助幼兒養成按時吃飯、睡午覺等好的生活習慣,放手讓幼兒學習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睡覺,不斷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3、在幼兒的衣著上盡量考慮周全。
家長可以為幼兒穿著便于穿脫的衣褲和鞋子,如易于活動的布鞋或運動鞋,不需要系鞋帶的松緊口或者粘扣的鞋子,不穿背帶褲等等,減少幼兒因為穿脫衣褲有困難而產生的哭鬧。
4、鼓勵幼兒與同伴交往
家長可以盡量為幼兒創造一些與其他幼兒共同游戲的機會,使幼兒喜歡與同齡幼兒玩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和樂群性。
5、家長堅持第天送幼兒來園
幼兒園中班教師心得體會研討篇三
本人于某某時間參加了幼兒園教師研討會,主題為某某課程,我從中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在會議中學到的一些觀點和體會。
第二段:交流的重要性
會議中,我發現和其他教師的交流非常重要。有時候,我們會面臨相同的問題,但在交流后,我們可以發現不同的解決方法。此外,通過會議和交流,我們可以了解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技巧,從而提高我們自己的能力。
第三段:新觀念的接受
會議上,我們接受了許多新觀念和理念。例如,我們學習到了如何通過游戲和互動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我們還接受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例如“讓孩子學會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和自我評價”。
第四段:實踐教學
在會議中,我們不僅學習理論,還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教學。我們被要求獨自或與其他教師一起設計并實施活動,從而了解如何將理論付諸實踐。這些活動不僅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講義中的理論知識,還提高了我們自己的教學技巧和方法。
第五段:總結
通過參加幼兒園教師研討會,我認識到了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以滿足孩子和家長的需求。同時,我們也需要主動與其他教師交流,分享經驗和技巧。雖然研討會只是一個短暫的經歷,但我將努力將學到的新知識和成果應用到日常教學中。
幼兒園中班教師心得體會研討篇四
秋天的早晨是美麗的,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把金色的光輝灑在大地上,萬物也隨著第一縷陽光照耀在身上而蘇醒了,而我也一樣每當早晨的太陽光透過窗戶照在我身上時生物鐘會準時醒來,吃過早飯開始一天新的工作生活。
伴著風姑娘那冷颼的秋風驅車欣賞完一路的風景踏進我工作了10年幼兒園,我們的禮儀娃一見老師就會有禮貌的彎下腰來,柔柔的一聲“老師早,老師好”,帶給我一天的好心情,心中不僅贊嘆我們的香花娃個個是新時期的禮儀寶貝。
當富有童趣的晨間鍛煉音樂響起在幼兒園的各個角落時,孩子們會自覺得排好隊伍去參加戶外活動,此時的我是孩子們的玩伴。聰聰會輕輕的拉我衣角,邀請我一起參加他的滾球游戲;浩浩會自豪的走到我身邊,讓我欣賞他連貫的跳繩本領;妍妍則會害羞的問我,這個玩具怎么玩……此時的我在孩子們中間走來竄去,和他們一起分享游戲的快樂,回味久違的童年樂趣。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們是朋友、是玩伴、更是快樂的分享者。
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游戲上,我既是孩子們的玩伴又是他們的老師兼“保姆”。身兼多職這是幼兒教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正是這個特殊的職業還帶給了我很多特殊的待遇,我可以在閑暇之余聆聽孩子們的童言無忌,毫不忌諱的開懷大笑,一天的煩惱由此消失;我還可以在區域游戲時間欣賞孩子們的優美舞蹈,童真童趣的舞姿再次開起我一天的快樂之旅……和孩子們在一起有嘮叨之時、有無奈之時、但更多的是快樂總相伴在我的左右。
生命源于感悟,幼兒教師的工作永遠是平淡細碎,但若能細細思索,娓娓道來,那與孩子們在一起的點滴瑣事也能編成一串串的故事,這一串串故事再次串連,不就成了一條成長的軌跡,一邊盛載著孩子的童年,一邊流逝著我的歲月,就象兩條緊緊跟隨的平行線伴著我們共同成長,在我的歲月里我慶幸著擁有孩子的童年,是他們的純真滌蕩著我的靈魂,將愛進行到底!
幼兒園中班教師心得體會研討篇五
首先,進行一次幼兒園教師研討會,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學習經歷。在這個研討會上,我和其他教師一起分享了許多有關幼兒教育的經驗和知識。此次會議深刻地表明了,為了更好地指導我們進一步發展兒童潛能的使命,幼兒園教師需要在知識和技能上不斷發展,并加強同其他教師的合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實踐有效的幼兒教育。
其次,研討會的核心在于我們如何更好地教授幼兒并促進兒童發展。我們將研究的核心內容包括:如何識別和滿足兒童的興趣點和學習需求,如何加強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合作。研究討論的過程,我們了解到,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兒童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并在課堂上以合適的方式進行指導,使幼兒更易于接受知識。此外,老師還需要更加關注與幼兒家庭的有效溝通,以了解家長對兒童教育的期望和目標。
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還需要讓幼兒了解社交技能,有助于培養他們對和諧、合作和友誼的感受以及互惠的思維,從而成為一個自信、積極、開朗的人。我們需要提供多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和游戲方法,包括藝術、音樂、文學、數學和自然科學等。此外,我們必須認真評估每個孩子的進步情況,以便為他們提供更好的輔導和指導。
然后, 我們必須強調幼兒教育的所有者實現其學習目標和期望的責任。我們要發揮我們的耐心和包容心,幫助孩子們理解知識和技能,并根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改善他們的學習計劃,在教學進程是不斷鼓勵和支持孩子們,使其不斷提高自我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他們的將來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合以上內容,我們了解到,教育是一場永恒的學習。無論在哪個領域,永遠需要我們進行不斷地成長和發展。在幼兒教育方面,我們必須一直致力于尋找新方法,并確立良好的家園合作和團隊合作。更何況,我們不僅僅是向孩子灌輸知識,而是要關注與孩子在各個方面的聯系,從而發掘孩子們的潛力,促進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幼兒園教師研討會教育到我們,教育的過程不僅是一項挑戰,更需要高度的責任感。我們必須提供高質量的教育,為孩子們創造一個積極、友好和充滿樂趣的環境。
幼兒園中班教師心得體會研討篇六
性學期開學了,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從中班升入大班,我們幼兒園年的教師要培養幼兒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讓孩子知道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情,也就是生活要有規律性,緊迫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升大班教師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閱讀。
愛是老師最美的語言,每天我都會摸摸他們的頭親親他們的小臉蛋,問問他們早飯吃的是什么,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等等。當孩子們親熱的喊著李老師,嘰嘰喳喳的告訴我時, 快樂洋溢在孩子們的臉上。我要把這份愛全身心地投入,愛護孩子們,了解孩子們,關心孩子們。
一天又一天,我感到孩子們已經喜歡我了,他們不但尊敬我,而且樂意接近我、親近我。每當我走進幼兒園或走在路上時耳邊總會想起一聲聲的問候,那一聲聲的“老師好”就如一陣陣的暖流涌入我的心田;這使我受到啟示,那就是:誰把愛的種子灑向人間,誰就能得到收獲。想到這些,我下定決心,嚴格按一名優秀幼兒教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相對這些而言我所流的汗水是非常值得的。
此時此刻寫到這里,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幼兒工作的核心是“愛”,這是園長常常叮囑我們的話。我想說,我選擇了這個職業,我要投入全部的身心熱愛這個職業,無愧于這個職業。
1、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學齡前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差,幾乎他們的全部生活都需要有成年人的護理。小學生的生活就和學齡前幼兒大不一樣了。首先,小學的生活內容和幼兒園不同,小學生大部分在校的時間是從事課堂學習,課間時間很短,并由兒童自己支配。其次,在小學里,老師和學生的關系與幼兒園里阿姨和孩子的關系不同,老師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學生的文化知識的學習和道德品質的培養,而不是生活方面的照顧。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轉變,所以家長必須在孩子的學齡前階段,預先做好準備,才能使孩子適應學校的生活環境。要注意讓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幫助父母擇菜、擺餐桌、端飯、掃地、擦桌子、整理小人書等以逐步提高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否則,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旦改變生活條件,孩子就會不能盡快的適應。還要培養幼兒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讓孩子知道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情,也就是生活要有規律性,緊迫感。
2、提高幼兒自己控制和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
學齡前幼兒主要是以游戲為主,小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和游戲不同,游戲是幼兒自愿參加的帶有趣味性和娛樂性的活動,學習是學生的學校里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努力系統學習知識和技能。兒童不僅要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而且有時要學習自己雖然不感興趣但也必須學習的內容。這就是說,學習是帶有一定的強制性的。
孩子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就必須有控制和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學齡前幼兒是缺乏的。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不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事物的干擾與支配,它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能進行系統地思維,也不會控制自己的行動。父母的任務就是促使幼兒在上學之前具備初步的控制和調節自己行動的能力,這樣孩子上學后,在課堂上才能精力集中,專心聽講,下課后認真完成作業。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通過做游戲活動和其他方面要處處注意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使孩子的行為,具有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力。
自覺性,就是能夠清楚地看到行動的目的,并且積極地做出努力,以達到這個目的。幼兒的活動,通常是即興式的,沒有確定的目的,因此,也很難排除干擾,克服困難、貫徹始終。為了提高孩子的自覺性,父母在孩子從事各種活動時,要啟發誘導他們樹立明確的目標,并幫助他們自覺加以實現,如要求自己畫一樣東西,做一樣,或者在游戲中扮演個角色,這時家長要支持、指導,鼓勵孩子去完成自己的計劃。
堅持性是頑強地貫徹到底,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幼兒的這種能力只有在生活中不斷克服困難,取得勝利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因此,要讓孩子明白,不論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經過努力,才能得到良好的結果,遇到困難,應該好好地思考,想出有效的辦法,完成預定的計劃,不可半途而廢,為了使幼兒這會克服困難,就要要求他們完成不太容易的任務,因為太容易的事情,會使他們感到做成一件事,并不需要認真地思考和艱苦的努力。但也不要給幼兒太難做的任務,太難做的事會使幼兒失去信心??傊谟變捍_實遇到困難時,成年人應當給他以指導,幫助他克服困難,完成任務,要盡量幫助孩子,避免造成有始無終的失敗結局。因為勝利的喜悅,最能鼓勵孩子提高堅持性。
自制力是幼兒排除外來干擾,是掌握自己的愿望、情感,從而控制自己行動的能力;是幼兒為實現一定目標而支持努力的心理過程。從另一角度看,也就是排除干擾,掌握自己愿望和感情的過程。有的父母不懂得培養這些心理素質對幼兒將來進行學習和勞動的重大意義,常常在孩子畫畫時遞給孩子一塊糖,或者在看小人書時向他們問寒問暖,這樣做,無意中對幼兒起到分散學習注意力的作用,對于提高幼兒的自制力十分有害。我們應當在培養幼兒堅持性的同時,隨時注意幫助幼兒增強自制力。
3、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向往心情
幼兒看到比他們大的孩子背著書包去上學,這在幼兒的心目就產生了一種值得向往,值得羨慕的形象,孩子們也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背著書包上學怎樣引導孩子使他們自己愿意快快長大,這就要墳家長向孩子講述學校與幼兒園的不同,學校是進行教育的場所,在那里學生可以系統地學習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能使孩子掌握某些在幼兒園不可能學習到的技能和技巧,因而使孩子產生對學校的向往,這種向往是建立在對學習的濃厚興趣的基礎上的,所以是有益的。
寶貝的爸媽還要向孩子介紹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在可能的情況下,帶領孩子參觀小學校,讓他們親身體會一下小學校里寬大的校舍,學生上課時良好的課堂秩序,小學生大聲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小學生能寫會算的技能,就會對小學生產生敬仰羨慕的心情,渴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小學生。
希望我們一起努力,使孩子在大班養成良好的習慣,等到上了小學可以坦然面對,不至于慌亂。
幼兒園處于孩子成長的懵懂期,調皮、好動、想象力豐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顧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了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要有無限的愛,否則,還真容易被孩子的不聽話氣壞呢。小朋友喜歡的老師長頭發的,可以梳辮子、漂亮的、年輕的、知識多、懂科學的、有本事的。
每年新生入學的時候我都向家長介紹老師的工作是非?,嵥楹颓遑毜?,這是由幼教的任務和性質決定的。幼兒園是保教機構,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地成長發展。幼兒園教師還有解決家長后顧之憂、支持家長工作的任務,所以對幼教來說師德更重要。幼兒園階段處于一個奠基的階段,從大的方面說要對孩子終身可持續發展負責,從細的方面講就是對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樂、當天的心情負責。
如果沒有愛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干下去。孩子非常需要老師關愛,比如經常要抱著他們,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老師,可能鼻涕、眼淚就都蹭到老師的衣服上了,這是很正常且經常發生的事。這就是孩子,他們就是這樣的,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呵護。
幼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天8個小時都得目不轉睛地跟著孩子,必須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小孩子很多事情需要老師幫助才能完成,下班時間還要給孩子做教具、備課、布置環境,周末還經常組織親子活動,自己的業余時間非常少。一個孩子出現問題對幼兒園來說是1/400,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100%。所以無論在生活照顧還是教育教學上都要精益求精。
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他一出生就蘊含著強大的精神能量,并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成長,我們的教育也會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與個性特點。比如:小班寶寶的思維是形象具體的,他們的思維必須依據形象生動的參照物,并且要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關,小白兔,紅蘿卜是他們易于理解的,而抽象數字1、2、3的實際意義,對于他們來說理解起來就很困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會使用孩子易懂易于模仿的語言,使用簡單不會讓孩子混淆的概念,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具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等等。
幼兒園教師就像百寶箱,什么知識都要通曉一二,要有較強的綜合藝術素質,包括對色彩的理解能力、對音樂的感覺能力,包括穿著,怎么樣穿著得體,讓小朋友喜歡又符合教師的身份,這些都是幼教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還有語言表達能力也很重要,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幼教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橋梁,對小朋友說話要簡練,聽得懂同時注意層次性。對家長的建議要有指導意義,對孩子的評價措辭要準確、委婉。
作為幼兒教師,我認為理解、愛和尊重是與孩子溝通必不可少的方面,因為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之上的。再有,愛和尊重是貫穿教育始終的,肯定與支持孩子按照精神胚胎的內在規律自然發展,對他們的自然發展表示尊重,為他們的發展提供適宜的精神與物質環境,我們的總園長朱敏女士就提出過這樣的教育思想“蹲下來講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這一切都體現了我們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同時讓孩子在自然發展中體驗到了無盡的愛和自由,這對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鋪墊輝煌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幼兒的學習活動與日常的游戲、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游戲和生活中不斷出現在幼兒面前的真實問題情景使他們不斷調動和運用已有的經驗,并在不斷地面臨挑戰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經驗。因此在我平日的工作中總是將教育生活化———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會了,讓環境問題化———讓孩子玩著玩著就學了。這種說法看似簡單,其實對老師的觀察、分析、提煉、創設能力則有著較高的要求。作為教師,我們就要在幼兒園的環境中支持幼兒解決問題,進而引導幼兒將經驗遷移到社會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