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創作兒歌心得體會篇一
在范穩老師的《小說創作》這堂課上,用寫作就像在大地上找礦一樣來為我們闡述小說創作之道?;叵胱约鹤畛醯膭撟髦罚沟米约焊痈型硎?。我的祖父解放前為了討生活從建水老家到個舊走廠,我家幾代人的喜怒哀樂“圍著礦、繞著山”,四世同堂便是我寫作的最初的源泉,讓我從回憶與發現中找到創作的途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觀察的重心偏離。讓自己寫作遇到瓶頸,除了寫作技藝和知識局限之外,更主要的還是腰彎得不夠,沒有俯下身子細微去發現生活中的“富礦”。
文藝創作者可以算作一柄筆桿子,但是鋒芒之后無米下鍋是青年文藝創作者的“硬傷”,要如何才能保證創作的激情與質量源源不絕,善于鉆研是解決之道。
怎樣鉆研?范穩老師在課堂與我們分享到,小說創作中其中一項便是發現探索式,美國著名作家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便是這個類型的代表。他在歐洲見證了西班牙內戰,創作了《喪鐘為誰而鳴》,在非洲探險,創作了《乞力馬扎羅的雪》,在古巴創作了20世紀最出名的小說《老人與?!贰T谒幢M世間百態,其實正是不斷擴大了學習的范圍與空間。立足自身,我們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與修養,破萬卷書,提筆之時才會文思如泉涌。在學習之余更需練就一雙“慧眼”,去發現生活之美,發現群眾中更加有特色的東西。
其次還需多思考,勤動腦。創作首先思考、定主題、列提綱、多修改,再定稿。就如繪畫一般,畫一個人首先要明確他的性別,性別確定以后就要畫出他的骨架,整個主題就初步成形,但是要賦予它鮮活的生命力,需給予他血肉和靈魂,不然就只是一副空架子,血肉和靈魂有了后,又要想讓他漂亮一點于是就需要化個妝、穿上漂亮的衣服妝扮一下,這樣就更有內涵更漂亮。寫文章亦是如此,需要用心的加以修飾和妝扮。
再者要多寫,勤動筆。“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無論是學富五車還是口若懸河之才,對于寫作都沒有捷徑,必須苦練寫作之功,才會有成就之日。于我最初創作之時而言,寫出來的東西沒有營養,我便在思考的基礎上不斷修正,一段時間之后成效便十分顯著。俗話說“事不經不懂、腦不用不靈、筆不練則疏”,只有多練多寫,才會越寫越順,越寫越有感覺。
最后還要多思多悟,感受文字的魅力。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文字卻是人對人情感的表達,內心的一種訴說,情感的一種表述,古代有多少詩人用文字來表達感情的寄托,表達內心的喜怒哀樂。屈原決然投江,寫下"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愛國的激情牽動著通古至今多少聞名中外的華夏子女的心。魯迅棄醫從文的決絕,是因為愛國節操的驅使,一支筆劃開萬丈天幕,使長夜無明的舊中國透射出點點星光,他用文字喚醒中國的民族意識;他以筆代刀,令魔鬼無處躲藏;他以正義的聲音穿越百年時空依然振奮人心。但文字的魅力絕不止于此,從古至今,文字傳承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昭顯出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字又作為時代文化演變的一種媒介,更是不容置疑的一種憑據。
總結是一門學問,同時也是文藝創作者要進步最堅實的基礎。秦國蜀郡太守李冰潛心鉆研水文,設計建造了“獨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總結出“深淘灘,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訣、“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澤被后世。楚霸王項羽自矜其功,直到四面楚歌時仍執迷不悟,發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嘆;而漢高祖劉邦清醒自知,將“所以取天下”的原因歸結為“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
在吳然的課上,吳然老師與我們分享了他從一名普通電工成長為一名兒童文學作家的艱辛歷程,在他成長的過程當中,勤于總結便是吳然老師成才的秘籍心法之一。自我總結,要敢于直面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心理學中認為,當人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問題之時,會本能地選擇逃避或推卸,以拒絕痛苦情感的折磨。一個人在舒適區待久了,就如同“溫水煮青蛙”,長此以往,只會踟躕不前、能力退化。勇敢面對難題、善于剖析自我、學會總結得失,才能增長心智、提升認知,更好地適應當下和未來。
本次培訓圓滿落幕,于我自己學習的腳步將永不停止。我作為一名業余文學愛好者,想要取得開啟文學之門的鑰匙還任重道遠。我將潛心聚力,用嶄新的姿態在這條道路上走的更遠。
創作兒歌心得體會篇二
兒歌,是陪伴我們成長的一首首美妙的旋律,它是童年的回憶,是我們在懵懂年華中最美的一段樂章。為了給孩子們帶來更多歡樂,我在近期嘗試了創作兒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發現了兒歌的獨特之處,更深深體會到了創作兒歌的樂趣和挑戰。
首先,創作兒歌需要有濃郁的童真情懷。兒歌作為寫給孩子們聽的歌曲,必須符合他們的心理需求,讓他們在聽歌的同時感受到快樂和幸福。因此,在創作過程中,我常常嘗試著回歸到自己的童年,回憶起小時候最喜歡的玩具、游戲和悄悄話,從而更好地理解孩子們內心的世界和需求。只有通過深入觀察孩子們的喜好和情感,才能創作出真正引人入勝的兒歌。
兒歌的創作還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意。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孩子們接觸到的內容越來越多樣化,兒歌的創作也需要與時俱進,充滿新穎的元素和創意。在我的創作過程中,我時常嘗試運用新穎的比喻和形象描寫,或者通過講述有趣的故事情節來增加歌曲的趣味性。例如,我寫過一首關于小鳥的兒歌,通過比擬小鳥的自由翱翔和孩子們追求夢想的共同點,來激發孩子們對未來的美好期待。這種創意的運用不僅豐富了兒歌的內涵,也讓孩子們在聽歌時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記住歌詞內容。
此外,創作兒歌還需要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兒童的記憶力和理解力有限,過于復雜的句式和詞匯會讓他們感到困惑。因此,在創作歌詞時,我常常追求簡單明了的表達方式,同時盡量避免使用生僻字和復雜的句式結構。例如,我在一首有關四季的兒歌中,用簡單的詞語和直接的表達方式描述了春、夏、秋、冬的特點,讓孩子們能夠輕松快速地理解歌詞,也更好地體會到四季的變化之美。
創作兒歌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在創作過程中,我發現與孩子們的交流和互動對于歌曲的創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經常參與幼兒園的兒歌演唱活動,與孩子們面對面交流,聽他們的建議和意見。他們的純真和直率常常給我帶來創作的靈感和啟示。在反復修改和完善歌曲的過程中,我不斷吸收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提升了創作的質量和魅力。
總之,創作兒歌是一項需要耐心和情感投入的藝術創作。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我深深體會到了兒歌的獨特之處以及創作的樂趣和挑戰。創作兒歌需要有童真情懷、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意、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以及與孩子們的互動和交流。只有用心去感受孩子們的世界,才能創作出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兒歌作品。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用愛和創意去創作,我們將能為孩子們帶來更多的歡樂和美好的回憶。
創作兒歌心得體會篇三
兒歌以其通俗易懂、瑯瑯上口、易讀易背、富有情趣被學生所喜聞樂見。兒歌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因素,利用這種因素教育學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自從事低年級教學以來,我指導學生學兒歌、說兒歌、表演兒歌、用兒歌指導行動,使他們的素質有了很大提高。
一、培養學生愛自己。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他們行為的可塑性強,穩定性差,極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而利用兒歌,能夠讓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自我。
比如,雖然老師經常提醒,但還是免不了會有一些學生在預備鈴響后才回到座位匆匆忙忙地翻書、拿作業本,這不僅影響自己的學習,還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有的學生下課忘了大小便,上課時因此而擾亂了老師正常的教學秩序。針對這些情況,我組織學生學習《課間活動歌》:課間活動不打鬧,先把下節課用品準備好。
大小便,莫忘了,正當游戲自覺搞。上下樓梯靠右走,互相幫助不欺小。課間休息調節好,學習起來效率高。”通過唱兒歌,讓每個學生都清楚地知道,該怎樣從事課間活動。這樣一兩周下來,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課間活動習慣。此外,針對學生作業馬虎的現象,我組織學生學習了《認真作業歌》,針對有些學生不衛生,我們學習了《清潔衛生歌》……我還利用晨會、班會時間讓學生對照兒歌作自我評價,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學生在用兒歌指導行動的過程中,漸漸地學會了自己管理自己,也更懂得去愛自己了。
二、培養學生愛集體。
學習兒歌,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每學一首兒歌,我都要求學生來比一 比,看誰背得最熟,表演得最好,執行得最棒,并以得星的多少來給學生作評定。學生對得星的多少十分在意,總是互相比較,為自己比別人多得星而驕傲,為自己比別人少得星而著急。每學一首兒歌,我們還要評出“學兒歌小天使”、學兒歌先進小組”。通過評比,學生競爭意識增強了,集體榮譽感也增加了,以后做任何事,在想到自己的同時也想到了集體,并產生了為集體作貢獻的激情。
三、培養學生愛合作。
要想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合作與支持是不行的。學生與學生之間要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要合作。
學兒歌是個激情、明理、導行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建立在交流與合作基礎之上的。課間,我經常發現學生聚在一起,背誦兒歌,討論怎樣來表演兒歌。有時候,還邊做游戲邊唱兒歌。同學們在相互學習交流中,融洽了感情,學會了合作。
有些學生在教新兒歌之前便來問我兒歌的意思,兒歌該怎樣表演,并且把他們的想法說給我聽,還把兒歌表演給我看,讓我給他們提意見。在他們學兒歌取得好成績時,也會來到我面前,聽一聽我對他們的贊揚。這樣,學生信任老師了,喜歡老師了,自然就會聽老師的教導,很好地配合老師的工作。遇到一些犯了錯誤的學生,我也不采用強制的手段,而是讓他去想想兒歌是怎樣要求的,這時學生便心領神會,知道怎樣去做了。
一學期的兒歌教育實踐,使我的班級工作生機勃勃。學生的語言文明了,課間打鬧現象少了,以前最愛打架的一名男生自從學了兒歌之后再也不打架了。
這時,我為了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出示“小朋友上學”的畫面,編一首的兒歌。因為學生理解了“繞過”、“穿過”的意思,而且有實際的生活經驗,學生的思維一下子集中起來,思維非?;钴S,一個個搶著發言。有的說:我來跑步,穿過馬路,繞過操場,走進教室。還有的說:我來上學,繞過菜場,穿過馬路,來到學校。為了對這些生成的資源進行進一步的利用,我把一些編得好的兒歌寫在黑板上,并進行了及時的表揚,讓小朋友們一起讀,小朋友們看著自己的兒歌被老師表揚,而且讓大家學習,讀起來也特別認真,識字的面也就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寬。
創作兒歌心得體會篇四
兒歌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它以簡潔、生動的歌詞、歡快的節奏和容易上口的旋律,傳遞著快樂、幸福的氛圍,為孩子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作為一名創作兒歌的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創作兒歌的樂趣和挑戰。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探索、嘗試,不僅豐富了自己的創作能力,也為兒童文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創作經歷,分享一下我對創作兒歌的心得體會。
創作兒歌的首要原則是以孩子的視角來進行創作。兒歌是面向孩子的,它要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并且簡單易懂,容易學唱。在創作兒歌時,我常常想象自己回到了兒童時代,思考著孩子們喜歡什么樣的歌曲,他們對于內容、旋律和情感的需求是什么。通過與孩子們的互動,我了解了他們對于快樂、友誼、家庭等主題的態度和認知,這有助于我用適當的語言和曲調來創作兒歌,使其更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和心理。
用幽默詼諧的方式傳遞信息
兒童是天生的好奇和喜歡玩笑的,所以用幽默詼諧的方式來傳遞信息是創作兒歌時的一項重要策略。兒歌中的語言要簡潔明了,富有節奏感,并且適當使用一些擬聲詞和形容詞,增強表現力。此外,我也喜歡在兒歌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情節和角色,比如逗趣的動物,活潑的人物形象等,通過他們的對話和行動,向孩子們傳達知識和價值觀。這樣做不僅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還能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兒歌的內容。
融入豐富的音樂元素
兒歌作為一種音樂形式,音樂元素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創作兒歌時,我常常注重旋律的流暢和易于學唱,以及節奏的明快和有趣。可以通過一些音樂元素的運用,如變換音調、節奏快慢的轉換、音符的重復和跳動等,來增強兒歌的趣味性。此外,對于不同的主題和情感,我也會靈活運用不同的音樂風格,如活潑歡快的曲調表達孩子們對快樂的渴望,輕柔凄美的旋律表達他們對友情和親情的感悟。這些音樂元素的運用,使兒歌更加豐富多樣,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注重情感表達和教育意義
創作兒歌不僅要求我們能夠創造美好的音樂和詞句,更重要的是能夠傳遞情感和體現一定的教育意義。孩子們處于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得到父母和社會的關愛和教育。因此,我們創作兒歌時要注重對情感的表達,如親情、友情、愛國情感等,以及一些基本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如助人為樂、勤儉節約等。這些內容要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和朗朗上口的旋律來傳遞,以此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創作兒歌是一種獨特而有趣的創作方式。通過創作兒歌,不僅能夠給孩子們帶來無盡的歡樂,還能夠開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只有我們從孩子們的角度出發,用幽默詼諧的方式傳遞信息,融入豐富的音樂元素,注重情感表達和教育意義,才能創作出優秀的兒歌作品。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和創造,兒歌這一美好的藝術形式將會越來越豐富多彩,為孩子們帶來更多快樂和啟迪。
創作兒歌心得體會篇五
本站后面為你推薦更多書法創作心得體會!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它以方正端莊的結構、線條優美的造型、風格各異的體勢、內涵深邃的意境,顯示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它雖歷經上下五千年、綿綿日月而不衰,具有亙古不滅的生命力。不僅是華夏文明的國粹,更代表中國的文化精神。
要學好書法,首先要臨帖。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累積有五千多年的優秀遺產,任何書家,都只能在學習和繼承先人的前提下創新自立。學書法,就得臨帖。入門需臨,變體也需臨。
讀帖則是一種心功,這種功夫看似輕巧,實際比手的訓練更難。它是一種默臨、默記,是一種揣摩,是實現從鉤、摹、臨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韻、勢度、用筆、行氣或結構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鑒于本次開課《泰山刻石研究》,談一下這四周的書法臨帖、讀貼及創作的心得體會。
一、臨帖
中國書法強調內外功結合,內功是基礎,貴在一個“功”字,而外功則是修養。臨帖練字是書法的字內功夫,所謂“筆突萬支”“筆冢成山”,講的就是字內功夫的修煉。在這個階段,學書者通過毛筆這種特殊的書法工具,從文字的點畫俯仰之中,從線條的抑揚頓挫之間,去感受筆情墨趣。這個階段需要較長時間的臨帖習字,反復揣摩其字形結構方能奏效。經過長時期的練習,從潑墨染翰之中去采擷天地正氣,就會感到一種禪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開來,從而獲得胸懷的舒展和放達。
四周臨帖的體會:
1、運筆(中鋒、側鋒,露鋒、藏鋒,方筆、圓筆,按筆、提筆)
成熟的藝術往往具有比較嚴苛的規范和普遍適用的方法、技巧。運筆的技術,根據不同的時期、不同流派、書法家的書寫習慣等不同,形成了所謂不同的筆法,“中鋒”與“使其中鋒”本身就是傳統論述中關于筆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筆順
談線條、談構型、談布白,同時還要關注筆順。所有的線條不是同時呈現在紙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現,并且這種先后次序不是無關緊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隨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臨帖宜緩宜逼真,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書寫的速度,緩慢不羈僅僅在筆畫運行時,更多的時間應該花在下筆和下筆前的準備。古人說凝神斂氣,不是夸張。當你握筆緊張,手都在顫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縮,如何能寫得好呢?必然不能著急下筆,需要調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態,自然舒適的寫出這一筆,完結之后,再準備下一筆。久而久之,加上讀書的功夫,最終需要養成的是一種靜氣,自信而淡定。
4、姿態
人可貧,而行為不可猥瑣,書不佳,唯姿態不肯讓人。字已不佳,更無赴急草率的資笨,更要講求書寫時的姿勢,頭正身直、臀平足安。
二、讀貼
讀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書風,從而融會貫通選擇,創立自己的風格。實際上,讀比臨、比寫都要多得多。讀可以“破萬卷”而臨摹再多,于幾千年累積的優秀碑帖,也不過鳳毛麟角,書道中的“厚積”,非同小可。
這段時間從圖書館借閱了大量的書法臨帖,從書寫毛筆字的三要素中體味每一筆在這個字中的行氣、勢度。老師還親自帶我們去岱廟、經石峪考察,觀看歷代書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風格各具特色,獨樹一幟。雖然他們的風格各異,卻是同樣的擁有一種氣勢,磅礴有度,能感覺到是用心寫出來的字。身臨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韻。
三、創作
在臨帖與讀貼的基礎上,選擇適合的字體創作具有自己風格書法作品,通過書法表達一種心聲。
書法是一種高度抽象的筆墨線條造型藝術。我在每次書法創作前,首先選擇適合自己的書寫內容,然后設計章法,把每個字的寫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慮好以后,再進行對帖臨習,以喚起自己的創作靈感,進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選擇好的書寫內容進行作品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