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織網教案反思篇一
首先,要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喜歡老師組織的活動。
興趣是一切活動的開始,孩子會對老師的話、手中的玩具感興趣,自然不會再哭鬧,不會讓自己變得無聊。而此時,教師的職責就在于尋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例如剛開學時,我們播放歡快的音樂,在老師的帶動下游戲、活動,每一個孩子都被音樂、老師感染,自然而然的配合教師的各項活動,能夠學會認真傾聽,學會“我坐好”。
其次,不厭其煩,時刻提醒。
常規養成的初級階段,孩子們基本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發現,對于老師的話孩子大多數是左耳進右耳出,必須要老師時刻提醒,幫助幼兒記憶,形成一種習慣自然也就成為了常規。提醒也是需要技巧的,呵斥與鼓勵是兩種不同的常規養成方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我們選擇了“鼓勵”,在班上有的孩子聽到老師的指令,便能很快的做出相應的動作,例如,每天的排隊散步,動作較快的寶寶,我就會讓他當小隊長.
第三,為幼兒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孩子喜歡模仿教師的各種動作形態,老師說話的語氣,動作表情等等,可見榜樣作用多么重要。我們總是要求孩子在教室里能夠安安靜靜的講話,可是我們自己能做到“輕聲細語”嗎?我經常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老師和孩子們總是在吵吵鬧鬧中度過每一天。孩子進入幼兒園在一個新的集體里,極度的缺乏安全感,所以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克制住自己的情緒、聲音,用優美的聲音與孩子對話,紀律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出自教師行為對幼兒的影響。一個月過后,我們會很欣慰的看到孩子們的進步:大部分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常規,喜歡參與各項活動,并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
織網教案反思篇二
1、在游戲活動中通過對應比較的方法感知物體的長短;
2、在操作中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找出最長和最短;
3、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判斷力,體驗學習的快樂。
1、教具:長棒
2、學具:
(1)、長棒
(2)、長短一樣的3根鉛筆
(3)、長短不一樣的3根吸管
(4)、長短不一樣的3條毛線
一、預備活動:
走線:學生隨著優美的旋律輕輕地走在線上。
二、以“長棒城堡”引入活動。
1、感知長短。
師:小朋友們,歡迎來到“長棒城堡”!今天是長棒國王的節日,我們的長棒娃娃已經等候多時了。
師:長棒過歡慶節日??此麄兌喔吲d!這些長棒哪里不一樣呢?(教師引導幼兒說出“長短”的不同)
2、認識最長和最短。
師:三根長棒娃娃誰最長呢?(教師引導將“長棒”一端對齊進行比較,找出哪根最長哪根最短。)
三、出示鉛筆、吸管、毛線,讓學生找出最長和最短。
師:咦,鉛筆朋友、吸管朋友,還有毛線朋友也來比長短了,請
小朋友幫忙找找看誰最長,誰最短。你怎么知道?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四、學生操作:
1、教師提出要求:
(1)、比較時一定要將長棒一端對齊進行比較。
(2)、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哪根棒子最長;哪根棒子最短。
五、游戲活動:比一比
師:盛大的舞會就要開始了,請小朋友們每人邀請一根長棒娃娃一起跳舞吧。和你的好朋友比一比,并要說出:我的最長(短)。
六、收拾學具,活動自然結束。
師:長棒娃娃要回家了,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把它們送回家吧。
織網教案反思篇三
撕貼也是學前兒童手工活動的常見形式之一。撕紙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鍛煉學前兒童的手指肌肉動作及其控制能力。它與剪貼的最大區別在于撕貼把手指作為工具利用雙手手指的配合來撕出所需形象再貼成平面的畫面。用手撕出來的形象其輪廓線蓬松、柔軟、毛茸茸的具有自然、渾厚、稚拙的獨特美感這是其他造型手段所無法比擬的。
一、選材簡易,貼近生活
1.材料簡單
在撕貼畫中一般我們使用的材料有舊掛歷紙、各色蠟光紙、手工紙、包裝紙、牛皮紙、膠水等,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材料然后根據活動要來進行撕貼,撕好以后,可以看看、想想這撕出來的東西到底像什么?也可以稍作添加變成另一種新的事物,讓小朋友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創作。如在手工《蘋果》活動中,我就利用身邊幼兒熟悉的蠟光紙讓幼兒進行活動,因為蠟光紙相對而言較松軟,對于小班的幼兒易于撕開,同時也降低了幼兒操作的難度。
2.色彩鮮艷
馬克思說過:“色彩的感覺是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根據這一心理特點及遵循學習的原則,首先教小朋友認識三原色,明白“紅黃藍“是三種基本的顏色。幼兒期對色彩尤為敏感,喜歡鮮艷亮麗的顏色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如撕貼《蘋果》活動中,我選擇了紅、黃、綠三種生活中常見的蘋果的顏色。在撕貼的過程中那五顏六色的色彩和變幻無窮的表現形式把孩子帶入了美麗的天堂,使他們盡情地體驗。
織網教案反思篇四
在上周開展的教學活動中,從整體上來看,幼兒們玩得比較開心,大部分幼兒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但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綱要》指出要讓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玩中學,學中玩”,而我這堂課下來,幼兒基本是處在玩的心態中,學到的知識卻幾乎是沒有的,從而導致了活動目標的達成度不到位。另外,在上這堂課之前,由于這個活動是借鑒來的,對活動設計的意圖、活動的每個環節、活動的要求沒有掌握好。最主要的一點綜合活動是在活動中要有一個主領域為主的,而我在整個活動中重難點沒有明顯突出來,導致了會出現這么多的錯誤。
最主要的不足是:
3、在幼兒與瓶寶寶一起玩的過程中,我組織的不夠好,常規比較亂,當時面對這一情況,我是用拍打鈴鼓解決的,而這一舉動恰好影響了整堂課的氣氛,這是很不應該的,應該可以用最合適的教育方法去解決,對寶寶說,瓶寶寶要睡覺了,我們應該要輕一點,沒有聲音,不要影響瓶寶寶睡覺了。
通過胡老師、湯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反思,自己的經驗確實不夠,在設計活動時也欠缺深入的思考,為幼兒考慮的太少,沒有以幼兒為中心,而且對《綱要》的學習和領悟方面還需不斷提高。
織網教案反思篇五
一天下午體育游戲時,我正按著既定的方案進行游戲,兔寶寶們一聽到“菜地到了,這蘿卜長得又大又紅,就說:“媽媽、媽媽,我們拔蘿卜吧?!蔽乙贿厬椭?,一邊說著開始吧,一邊做著拔的動作,我以為他們也會像我一樣自顧自地拔,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自然地分成若干個組,完全打亂了我的計劃。有的在我身后一個拉著一個,有的自覺地站到某個幼兒身后拉著,就這樣一隊一隊拔蘿卜的隊伍出現,就像拔蘿卜那首歌里的情境一樣,仿佛再現“拔蘿卜”。我也來了勁頭,順勢抓住易盛(他正在我的跟前)的小拳頭,領著幼兒一仰一合動著,幼兒還一邊拔一邊唱出了那首歌,像勞動場面的吆喝號子一樣,幼兒興奮到了極點,游戲也掀起了一個小高潮。激動的我,對這個意外油然而生一種喜愛,心想這些小家伙還真有意思。幼兒這個自然生成的結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中。意料之外是我并沒有事先設計這個,更不會有絲毫的引導,情理之中是幼兒們有這方面的經驗積累,因為在看好書畫好畫時,根據繪畫內容,我在圖書選擇上做了調整,我班幼兒觀看拔蘿卜故事視頻,所以他們自然而然的進行這樣的遷移。當然,我們的寶貝還真的很聰明。
幼兒活動現場上的自然生成也讓我這個老師興奮不已,不知不覺我也進入意境。當我班的大灰狼來了的時候,幼兒們四散逃,高潮再次掀起,只見幼兒們慌慌張張,能逃多遠就逃多遠,我只能按著目力所及追隨著他們。操場上到處是他們奔跑的身影,嬉笑、尖叫不絕于耳,那場面很是熱鬧。當我看到大灰狼抓住一只小兔時,我對幼兒們說:“大灰狼捕到獵物了,不會很快回來的,我們再去拔蘿卜吧?!庇螒蛟俅芜M行,又一次再現前面的情景。
這一次大灰狼出現,我不知怎的,突然靈光一現,我對幼兒們說:“快!快躲起來,快到媽媽這邊來!”也許是我放手(沒有限制逃跑范圍)過于大膽了,下意識地想收吧。沒想到這又成了一個意外生成。幼兒們迅速圍了過來。我一邊對他們說媽媽來保護你們,一邊說藏好了嗎?幼兒回應著,迅速地坐在地上的一個圓圈內,安靜下來。有時靈感瞬間迸發,自己也解釋不清,而且,越是刻意越不出現。 而此時我居然又冒出了一個大膽的念頭,一反常理,讓幼兒們改變兔子那膽小懦弱的形象。我對幼兒們說:“我要保護你們,媽媽去趕走它?!蔽姨健按蠡依恰备?,朝著它比劃幾下,那個“大灰狼”還真的煞有介事地兇巴巴地對著我比劃。這時,我又招呼那些兔寶寶“我們一起把它趕跑吧!”兔寶寶們蜂擁而至,群情激昂?;顒釉俅芜M入高潮。有些男兔寶寶們還真的很勇猛呢,處處顯示勇者的斗勢。最后,在我的授意下,以大灰狼逃走了而告終。
寶寶們回到班級,有的說渴了,有的說真熱呀。我想,這不就是我們體育活動所要的結果嗎?;顒恿侩m然沒有測量,我想幼兒的表現也告訴我們這個量也差不多達到了。意外生成讓我的這個活動有了動、靜的'結合;使體育活動達到了動靜的統一和諧;大膽地改變又讓這個活動有了新意。
這個活動的意外生成讓我覺得有時活動的創新是需要教師靈活機智抓住現場某一切入點,根據現場隨機大膽的改變既定方案,哪怕是活動并不圓滿,廣開我們的思路也是值得的。就拿這次活動來說吧。我們在趕跑大灰狼時,我們的寶寶真的進入了情境,尤其是男寶寶,仿佛忘記了是在游戲,還蠻來真的,當大灰狼的小朋友更甚,后來,還告訴我不想當大灰狼了。當時的情景,真讓人擔心發生什么意外。(有一幼兒拉著狼的衣領跑)如果那時摔倒,碰到臉部肯定會破皮的,我也顧不了在活動了,只能打破情境,告訴他們是假裝的。我想,這也會使活動打折扣的,但我覺得還是有收獲的。
這活動一結束,我就想好好總結總結。因為這里面有太多的意外,太多驚喜,太多的收獲。不過更多的是為我的寶寶們驕傲。我愛他們的活潑,愛他們的聰明,愛他們的頑皮,愛他們的“強悍”。
織網教案反思篇六
今日上午走進了小二班日常教學調研,張教師帶班。她是去年8月來我園工作的新教師,正如她所說,從開始的迷茫、郁悶、忐忑不安到和平、喜悅和充實。一年來,她在不斷的歷練和成熟。所以,感覺她的帶班多了一份從容,少了一份不安或不知所措。一個半天,她帶領著孩子晨間活動、團體教學、戶外游戲,利用創編的小故事《小椅子》來對孩子常規教育。盡管也有個別孩子調皮的,但她已經能夠控制大局面,每個環節還是比較流暢??粗淖兓鏋樗吲d。
下頭就兩個教學活動,提幾點提議,期望張教師再接再厲,讓自我在教學方面更出色。
教學活動一:數學活動《樹葉媽媽和孩子》
教學一開始,教師問:“你明白樹葉是什么顏色的嗎?”孩子們都能夠大膽表達,異常是一個孩子回答的很好:“我看見紅色的樹葉,那天在下頭的時候我看見大的紅樹葉?!边@時教師要及時表揚、肯定。講得好又有教師的及時回應,那以后孩子的表達欲望會更強烈。讓每個孩子拿一片樹葉的時候,有點亂。教師能夠以游戲的口吻說:“秋天到了,樹葉從樹上慢慢飄落下來了?!保ㄟ@時教師輕輕地從高處散落樹葉,不能很興奮地從下往上拋樹葉)之后,再請小朋友每人撿一片樹葉寶寶。另外,樹媽媽和樹葉寶寶做游戲共做了6遍,有點多,有時需要見好就收。
教學活動二:美工活動《片片樹葉》
手工活動在一開始的導入語很自然、貼切,教師的講解也很清楚。能夠異常強調把樹葉寶寶送到樹媽媽的懷抱,如果這個不說,小班的孩子很容易貼到外面去的。就是教師問:“樹葉寶寶都擠在一齊了,想個什么辦法把它們分開呢?”教師直接自我回答了。這個時候要留點時間,讓孩子動動腦筋,相信孩子能夠想出好辦法的,如果想不出好辦法,教師再告訴孩子也不遲。
小班日常教學反思(二十):
在《切水果》此次活動中,我們選擇的水果都是一些幼兒十分熟悉的水果。在這次活動中,經過讓幼兒觀察各種水果的外形特征以及教師的引導,使幼兒主動參與體育游戲,并讓孩子在游戲中體驗奔跑、追逐的樂趣,所以,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征設計了本次體育活動,盡可能的為幼兒供給思考、嘗試的機會,不斷開展他們的想象空間,發展他們的智力水平。
孩子們玩得很盡興,運動量也到達了小班年齡段的標準,在游戲中孩子們玩的興致很高,活動目標完成得比較順利。
在活動中部分孩子有點放飛自我,沒有遵守必須的游戲規則,這對體育活動而言是很危險的,幼兒沒有必須的規則意識,這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加強幼兒對這方面的引導滲透。讓幼兒明明白做任何事都有必須的規則。使的以后進行其它游戲活動也更順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