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合發表的講話文稿。那么演講稿怎么寫才恰當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演講稿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演講稿篇一
調查報告撰寫人:
調查內容:
生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也不能否認有少數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大學生存在。
既然有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大學生存在,盡管不是多數,不是主流。但是我們也需要分析這一現象突出表現為什么,造成的原因是什么,解決的辦法是什么。這樣我們的調研才真正具有現實意義和價值。
根據我們對所收集的材料和數據分析之后,我們認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問題突出表現為:“興趣不濃,熱情不高,勇氣不足”的“三不”現象。
第一,“興趣不濃”。即部分大學生對于任何事情都沒有什么興趣。上課不感興趣;實驗不感興趣;實踐不感興趣;體育活動不感興趣;甚至是娛樂放松都不感興趣。整天待在寢室,漫無目的地生活學習。對外表現得很冷漠,做事無精打采。更加不會對自己未來的人生進行合理的規劃,自然不會考慮如何去履行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
第二,“熱情不高”。即對于什么事情都不去關注,有一種聽天由命的感覺??此茖櫲璨惑@,實際是對表揚、批評都無所謂。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虛無主義思想。過去那種“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處世態度已經在這一部分大學生身上難覓蹤影了。對于國家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不關注。他們在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過程中,往往采用一推了之或一味逃避的態度。這種漠不關心的態度也正是社會各界人士對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這一問題批評最多的方面。由此可見,這種熱情不高的現象是多么的突出和明顯。
第三,“勇氣不足”。即有部分大學生在面對社會責任時,不能勇敢面對和承擔這一份社會責任。在做了一些體現社會責任的事之后,由于被人嘲笑,不敢勇于面對人們的議論,而覺得這樣的行為沒有意義,從此不再自覺履行社會義務和責任。
以上三點是我們調研組在分析了收集的數據和材料之后,總結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最為突出的地方。
我們在了解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突出表現之后,還要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們認為,這一現象的出現絕不是由于單一原因和單一群體。而是由一個多元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社會、學校、家庭和自身多方面的原因最終導致了這一現象的存在。接下來將分別闡述我們的觀點。
第一,從社會方面看。由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施,許多有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在社會上慢慢流傳開來。例如世風日下,假冒偽劣,權錢交易等社會問題在商品經濟的大背景下日益凸顯。而社會的輿論導向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從客觀上傳播了這種不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而,更加談不上要大學生自覺履行所肩負的社會責任。社會轉型期的激烈動蕩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導致了部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問題出現。
第二,從家庭、學校方面看。首先應該肯定現在家庭和學校在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方面確實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有不到位,沒效果的問題。例如,家長和師長在一些細節方面表現出的某些不負責任的行為會給處于思想定型期的大學生產生影響,最終導致其責任意識不足。我們的家庭需要更加注重與學校合作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意識。而我們的學?;蚪逃鞴懿块T更應該制定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和工作綱要,用制度的方式規范其在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方面的工作。
責任意識淡薄現象的出現。
我們在清楚了造成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淡薄現象的原因之后,我們就需要有針對性地提出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措施和建議,為學校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進程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直接的參考依據。
我們調研組認為,要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即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規范學校和社會的引導行為。
第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現在部分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理想信念沒有樹立起來。理想是指引大學生奮斗的明燈。有了理想,大學生就不會在學習生活上誤入歧途;有了理想,大學生就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把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高度統一起來,才能夠使大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
第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需要我們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通過思想道德建設,使公民道德規范和社會公德與個人的行為思想結合統一起來,使社會標準轉化為個人要求。才能從根本上樹立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才能使大學生發自內心地、自覺地履行社會責任。
第三,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從我們的調查中了解到,如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各種青年志愿服務活動,扶貧幫困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上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也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同,更得到了廣大青年學生的積極響應。因此,我們認為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有效手段。因而,我們希望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該積極開展主題突出,形式多樣,卓有成效的社會實踐活動,有效地促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
第四,規范學校和社會的引導行為。我們清楚地看到,社會輿論和學校在對大學生的引導方面的作用是多么巨大。而且,有一些社會輿論和某些學校有意或無意地在客觀上傳播了有悖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和事件,極大程度地促使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問題的出現。因此,我們強烈呼吁,政府各職能部門可以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或者出臺相關的行政命令。最終達到規范學校和社會引導行為的目的。真正準確地宣傳國情、民意;正確報道社會現象、社會本質和社會主流;使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強化和升華。
以上所述,即是我們調研組對于本次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狀況調查的結論。希望通過我們的調查,可以使當代大學生在社會責任感方面做得更好;希望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能夠在幫助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方面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建議:多難興邦,面對中國至今的種種xx或災難,當代大學生們展現了可貴的愛國情懷和人性光輝;常言道:時窮節乃現,患難見真情;當代大學生們在事關祖國利益、民族憂患的重大際遇時刻,所迸發出的強烈社會責任感,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我們此次的調查結果正充分的印證了這一點:當代大學生們的主流精神風貌是崇尚自我卻并不極端唯我,張揚個性也同時尊重規則,追求時尚也并不否定傳統;只不過沉重的學業、就業壓力讓他們更多的表現出現實主義傾向遠大于理想主義色彩,但青春的熱血依舊。當然,當下高等教育應該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研究,引導當代大學生正確地認識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使大學生懂得承擔社會責任是其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個人價值的實現離不開社會整體利益的發展;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組織大學生廣泛參加社會實踐,正確把握社會現象、社會發展的本質和主流,理解社會主導的價值觀;最終增強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演講稿篇二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了中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百科知識競賽。從題目的表現形式來看,競賽涉及到政治、倫理、經濟、人文、自然等知識。從同學們答題情況來看,競賽比較圓滿,這反映了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意識在逐漸增強。社會責任感教育活動,我校已開展了一年,這在射陽縣教育界可以說開了先河。通過十多個系列活動,同學們的遵紀守法意識,愛國、愛校、愛家的意識,勤奮學習、報效社會的意識在逐漸提升。我們的計劃是今年春學期在高一、高二告一段落,但我們衷心希望廣大同學永遠保持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做一個有知識,有道德的人,有進取精神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今天的競賽過程也正體現了這一點。我們并不強求與標準答案絕對吻合,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增進同學們的知識,升華同學們的道德水準,提高同學們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許多同學獨特的評論或議論都很精當,加之我們李老師對結論的闡述,達成了我們這次活動的宗旨?,F代社會需要專業精湛而知識廣博的人,所以,除了鉆研課本知識外,也應廣泛地涉獵其它知識,以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同學們,努力學習吧。
廣州大學生阿玲關于麥當勞“赤裸裸剝削”兼職員工的投訴事件,曾引起國內巨大的’“蝴蝶效應”――媒體“臥底調查”,有關部門對違規用工追查,并由此激起一場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熱烈討論。冷靜下來的人們,反過來要問我們的大學生們,“阿玲”身后龐大的兼職大學生群體為何還在沉默?大學生這個群體,無論什么時候都處于輿論的浪尖風口,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是大學生打響的頭陣,可謂一時獨領風騷!而今,這個群體依然是媒體的寵兒,只不過,過多的`負面報道,讓大學生們從“領風騷一時”變成了“墮落的一代”!他們到底是怎么了?客觀上,當今大學生對責任的理解有著一定的認識,責任意識也比一般同齡人強:志愿服務、奉獻社會一馬當先、熱身社會、投身改革、激揚人生、鞭撻惡疾,表現出青年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這些年來,大學生們面對各種社會現實,閉目塞聽的逃避者、視而不見的旁觀者多了,“以天下為己任”的思考者卻少了。據有關報道,有部分大學生竟然從沒聽說過“艾滋孤兒”“留守兒童”。“社會責任是一個國家文化和價值的體現,更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問題應當引起廣泛的關注。作為大學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去探討問題背后存在的原因,更有責任為大學生們做出正確引導。
一、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問題探析
(一)大學生責任意識、責任行為弱化
(1)自我意識濃重、個人責任淡化
一些學生平時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蔓延全國的sars病毒時期,北京的一些大學生因為恐懼非典,恐懼隔離,不顧禁令紛紛出逃,從而把sara病毒的危險也帶回了家鄉?!?。當代的大學生們只求權利,不盡義務,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卻不能以禮待人,對社會要求過高,對自己要求低;以個人為主體,注重個人奮斗、個人發展,集體和協作觀念、服務和奉獻精神不足。國難當頭,卻沒有了以往大學生身先士卒的社會責任意識了,在社會活動中,只愿當主角,而不愿當配角,不愿做重復性、輸出性工作,總擔心自己被埋沒、被大材小用、把個人得失看得過重。我校的一項社會責任意識抽樣調查顯示了這樣一組數據,18.5%的學生贊同“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觀點,又有11.4%的學生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天經地義的。
(2)公德、紀律意識低下,角色責任弱化
作為新世紀大學生,學會知識、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是他們的主要任務和責任。然而,一些大學生學風不濃,厭學嚴重,混日子、混文憑,因此出現如下問題:考試作弊、向老師要分數、雇“槍手”;破壞公物只當兒戲,用水不關水龍頭,離開教室不關燈;在公共場所與異性過分親昵,行為不檢點;“廁所文學”、“課桌文學”等垃圾文化屢禁不止。
(二)大學生個人責任與社會責任錯位
(1)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對人對事都比較冷淡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演講稿篇三
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一個民族長久不衰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取決于是否能夠培養德才兼備的可靠接班人。黨的十八大更是將培養社會主義可靠的接班人提升到了國家的高度,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僅事關大學生自己的成長成才,更是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行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大學生成長為有用之才,不僅僅是個人的責任,更是國家的期望,自古至今,不管是傳統文化,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都重視對社會成員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而現今,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時期,實現中國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成小康社會,都離不開大學生的作用,因此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大學生以高度的責任感肩負起使命,勢在必行。
2.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目前狀況
在現在的校園里,大學生對于學習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誠,這表示了大學生對于以后的職業生涯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們希望能夠在大學期間儲備足夠的'知識和能力,但是大學生只是在為自己讀書,為自己考證、讀研,看書,并沒有將讀書和崇高的社會責任感聯系到一起,這使得在實際過程中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化甚至缺失。
2.1缺乏動力
有些大學生沒有自己的目標,不喜歡做任何事情,做什么都沒有干勁,在高校教育的過程中,出于尊重大學生獨立人格的目的,對大學生采用民主的管理模式,在脫離了管理的情況下,大學生自我制約能力急劇下降,干什么都無精打采,得過且過,表現為課堂上渾渾噩噩,不聽講,在生活當中,行動拖泥帶水,情感上寂寞空虛,完全沒有對今后生活的打算,對自己的人生都無法負起責任,就更不用說考慮遠大的理想,承擔社會責任。
2.2消極冷漠
當代大學生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所有的人都以大學生本人為中心,到了校園也是為我獨尊,誰都不服誰。這樣的心理狀態使得大學生除了自己,誰都不關心,對什么都報著一種無所謂的消極態度。對于這樣的學生而言,除了和自己有關的事情,別的事情根本不在自身的考慮范圍內,大到國家建設,時事政治,小到班級活動,身邊的同學,他們都不會關系,總是以一種旁觀者的態度對待一切,當談到責任與義務的時候,更是唯恐避之不及,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明確拒絕。
2.3缺乏理想信念
大多數大學生對于自己的人生沒有明確的目標,在校園里,他們更看重物質利益,金錢實惠的吸引力對于他們遠遠高于理想信念。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他們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得與失,而輕視奉獻、愛心、友誼在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性。更有甚者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視作是一種等價交換,如果無法獲得利益就會覺得得不償失。這種物質化的態度,使得大學生追求短期目標,注重個人利益,享受物質生活,追求名牌和奢侈品。這種重利益情詩理想信念的生活態度,使得大學生生活腐化墮落,沉迷于網絡,胸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更有一些大學生,對于成才抱有功利性的態度,如果無法獲得收益,他們就不會去讀書。正是這種理想信念的缺失,使得大學生無法正視自己的社會責任,對自己都無法負責,更遑論國家、社會、他人。
3.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
3.1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課的作用
大學生社會責任的培養必須要由高校來完成,大學作為大學生成長和成才的地方,有義務在專業技能以外,培養大學生的道德品質,而最能彰顯大學生品德的就是社會責任感。通過不間斷的思想政治教育,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融入到大學生的血脈之中,使得社會責任感成為大學生自覺的內在驅動力,敦促大學生成長成才;使社會道德規范的要求直接轉化為個人自覺的標準。只有大學生自己認可,才會自覺的形成正確的社會責任動機,完善履行社會責任時的意志品質,有效的形成社會責任感。
3.2構建社會實踐體系
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最好的方式就是履行社會責任,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培養社會責任。在大學校園里,學生社團比比皆是,要充分發揮這些社團的作用來開展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利用這些社團來進行青年志愿者活動,扶困幫貧活動,“三下鄉”活動等等。這些公益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大學生的意志品質,更能夠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強烈的榮譽感和自信心,這種榮譽感和自信心更能夠強烈的喚起同學們對社會責任感更深刻的認識和實際行動。
3.3聚沙成塔,匯集正能量
社會責任感這個概念不是抽象的,是具體而現實的,從大處說,報效國家,以天下為己任,克己奉公;體現到小處,文明禮貌,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做好每一件事,保護環境,誠實守信,這些都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正是這一樁樁一件件普通而又平凡的小事彰顯著個人社會責任感,要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就必須從這一件件小事開始,只有做好了小事,才能夠開展大的抱負。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演講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同志們:
大家好!
我叫xxx,來自xx局。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責任勝于能力”!
什么是責任?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情,是做好應該做好的工作,承擔應該承擔的任務,完成應該完成的使命。對于我們這些人民公仆來說,責任就意味著忠于黨,忠于人民,意味著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系百姓,情牽民生,讓自己的工作得民心、順民意,踏踏實實為民辦事,真真切切為民服務。由此,我想到了自己讀過的一本書——《責任勝于能力》。書中寫道:“責任勝于能力,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人,只有履行職責才能讓能力展現最大價值?!蔽蚁?,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我們,警醒我們時刻牢記工作宗旨,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完成人民交代的任務。
責任勝于能力,是因為責任比能力更重要!能力或許可以讓你勝任工作,責任卻可以讓人創造奇跡。特別是對于一個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來說責任就是一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堅持原則,慎始如終是我們在工作中首先應做到的立足之本,從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和嚴謹負責的態度,為單位的利益不受到損害,這是衡量一切利害關系和處理一切矛盾時的最高法則。這樣做永遠都不會錯,即便一時有了誤會,但最終也會得到人們的理解和尊重。
責任勝于能力!《責任勝于能力》的書中寫道:“工作無小事,責任體現在細節中,負責任就是從細節做起?!币虼藶榱诉@份責任,我們必須吃得起苦,受得起累,腳踏實地,勤奮苦干地抓好每一件小事,在細節中體現責任,在奉獻中體現責任。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被蛟S你對林業工作了解得少,對我們的林業工作者了解就更少?,F在就讓我向你述說一位平凡林業人的故事,在巖前鎮白葉坑村說起老雷那防火積極性是沒得說的。半個小時前他還在打吊瓶,當看到快到防火巡視時間了,急忙讓護士拔掉針頭,快步走到責任林區,穿梭于林間小路中。有一次,他在村里一段偏僻的林間小路上走著,迎面駛過來了一輛摩托車,離很遠的他就看到乘坐者嘴里閃著紅光的煙頭。老雷擺手,示意他停車,可那車不但沒停,還加大油門快速開了過去。直到聽到老雷的喊聲,那人才把煙頭給扔了。老雷急忙跑過去踩滅煙頭這才緩了口氣。防火最重要的是管住火源,管住室外吸煙者已成為老雷多年以來養成的習慣。這又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在工作中,嫌老雷多管閑事的侮辱謾罵聲常有??衫侠讌s常說:“我現在好像落下了一個毛病,就是到了外地,不管到哪兒,看到有用火不安全的地方我都想要看看、管管?!甭牐@就是質樸的林業人對責任的最樸實的詮釋,他們沒有什么遠大的理想,他們每天所想的就是做好今天應該做的事,就是這樣,勤勞勇敢的林業人用責任把三元林區描繪成了“青山常在,綠水常流”的美麗畫卷,創造了三元林業連續二十三年無森林火災的輝煌成績,在奉獻中熔鑄了責任,在奉獻中熔鑄了忠誠!
親愛的朋友,責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它是一種偉大的人格,在所有價值中它處于最高的位置??茽栴D說,人生中只有一種追求,一種至高無上的追求,就是對責任的追求。既然如此,我們還在等什么呢,攜起手來,在大干150天,打好六大戰役的工作中,以責任為基石,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演講稿篇五
論文題目
論人的社會責任
所在院系: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
年級專業:級行政管理系
姓名;張博
學號:01131029
完成日期:11月22日星期二
論文題目:論人的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角色責任,法律責任,履行社會責任
【正文】
當代人的社會責任深析
(一)當代人的責任意識,責任行為弱化。
(1)自我意識濃重,責任行為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