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方向與位置教學反思二年級篇一
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堂,生活中,社會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是孩子們求知的、大課堂。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時刻注意身邊的數學,把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結合起來。這一單元要求學生建立比較形象具體的方位感,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體會到“學習活動是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所進行的必要活動”,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內容與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緊密相關,難點是要準確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離的角度,還要確定單位長度標出距離。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大量的活動情景,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交流,從中觀察、分析,然后獨立思考完成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讓學生動起來,我在本單元教學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公園定向越野賽”,“參觀我們的學?!?,以校門口為觀測點,測出學校各建筑物的具體位置。我充分利用小組的力量,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成功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其中根據所給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是這個單元的教學難點,因為學生的作圖能力普遍比較薄弱。從學生的作業來看,學生畫示意圖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方向角沒有找準,不能熟練地區分東偏北和北偏東的不同;
2、距離的表示,沒有按單位長度換算(少數);
3、中心點的位置沒有找準,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響;
4、物體的具體位置沒有明顯的表示出來,或者沒有標出名字,讓人看不清楚;也有可能是學生方向找錯了。
根據這些情況,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更應該注重畫示意圖的細節,注重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如果要補救也只能個別輔導了,集體輔導多了容易讓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學產生厭煩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學也不一定馬上改正過來。這一單元的另一個難點就是關于位置的相對性,給定兩個位置,個別學生不能很好的區分以誰為標準,所以說出來的方向剛好相反。這一點跟學生的空間觀念強弱有關,需要多加訓練。
方向與位置教學反思二年級篇二
三年級數學《位置與方向》這一章看起來很簡單,讓學生認識八個方向(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并且知道其中的一個方向,能夠判斷出其他七個方向。
由于小學生空間觀念比較差,所以上課伊始,我盡可能的給學生以體驗的機會,讓學生獲得親身感受,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告訴學生學校的四個方向后,讓學生說說學校的八個方向都有什么?學生說得很好??墒?,到了課堂上,我告訴學生一般方位圖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向繪制的,知道其中的一個方向,讓學生判斷其他幾個方向時,同學們往往把圖上的方向與實際的方向混淆,這是我倍感困惑,本來認為很簡單的問題,沒想到會出現如此效果。
三年級人數偏多,學生認知能力、知識層次差異很大,學習興趣本來就不濃,如果課堂教學思路模糊、知識點含混,必然會使學生學習興趣索然,出現學風不振的局面。
經過反思,我把判斷方向的方法歸納為三種:
一是:截取小學課文里的“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這段話,把已知的方向與截取的話吻合,其他幾個方向就顯而易見了。
二是: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句話,把已知的方向與截取的話吻合,從而判斷其他方向。
三是:制作一個簡易的方向標,標明八個方向,把已知的方向與方向標的方向吻合來判斷其他方向。
通過教學,效果良好,學生易記、易掌握,還不會出錯。
在教學“誰在誰的什么方向?”時,學生往往把參照物選錯,出現相反方向。如:小明家在學校的什么方向?學校是觀測點,而一些學生往往把小明家當觀測點,從而出現相反方向。
上課時我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問題出現后我才認識到觀測點的認定是很必要的,所以我開辟了一節課的時間講解“觀測點”,學生很快的能夠分辨“觀測點”和“被觀測點”,在回過頭來讓學生判斷“誰在誰的什么方向”,學生迎刃而解。
通過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使我深深的領悟到:學生學不會,必然有阻擋其認知的羈絆,所以我們要在恰當的位置,為他們鋪設臺階。
在教學認識路線時(一般是上北下南方向),學生對方向掌握的不夠熟練,有時還會出錯,所以我干脆教給學生“從左向右是東*方向,從右向左是西*方向”。具體說“右上東北,右下東南,左上西北,左下西南”。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掌握的比較牢固,不再出現錯誤了。
這是我想到:數學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對已有知識的驗證過程,體驗越深,感悟越多,訓練越多,掌握越牢固。
方向與位置教學反思二年級篇三
在教學內容中,我首先以有關太陽的謎語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提問“太陽一天的位置會發生變化嗎?”此時學生依據生活經驗,幾乎都能說出“太陽的位置會發生變化”。然后我再追問,“你知道的太陽的位置是如何變化的?”,了解學生的前概念。接著,再以一段“太陽東升西落的視頻”進行補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幾乎能判斷出早上太陽在東邊,中午在南邊,傍晚在西邊。教師需要邊收集學生的信息,邊板書,便于學生形象理解太陽的位置和方向是如何變化的。
為了讓學生能在真實的場景中弄清太陽的位置和方向。我將分別寫有“清晨”、“中午”、“傍晚”、“東”、“南”、“西”、“北”7張卡片給小朋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游戲活動。
接著,為了檢測學生是否真的會運用一天中太陽位置來判別方向,請小朋友們完成活動手冊。
為了進一步讓學生將太陽的發熱情況和動植物人類進行聯系,最后請小朋友們分享一天中太陽的位置是怎么變化的,我們如何利用太陽的位置來辨別方向。一天中早、中、晚什么時候最熱?太陽對動物、植物和人類有什么影響等問題。
在很多個平行班教學中,我的教學內容也在不斷調整。
1.最開始沒有讓小朋友猜完謎語后,就分享他們的前概念,而是直接讓小朋友看視頻。改進后,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再用視頻進行補充,這樣小朋友更容易接受,也更符合小朋友的認知規律。
2.最開始也沒有讓小朋友利用卡片進行模擬,而是直接板書。發現小朋友既不能很好的理解太陽的位置和方向,上課也沒有太大的興趣。改進后,不僅小朋友更有興趣了,也能更準確地根據太陽的位置來判別方向了。
本周在教學中,我在教學組織的反思包括以下幾點:
1.有意識地提前跟小朋友說好規則,比如討論好的小組就靜息,這樣老師就知道哪組最快了。這樣不僅加快了小組討論的效率,也可以讓討論的聲音降下來。
2.在全班比較吵鬧的情況下,選擇最安靜、最認真的幾個小朋友進行全班表揚,并獎勵,讓其他小朋友看到榜樣的作用。
3.看到有小組或個人比較吵或不認真的時候要及時制止,并提出警告。我是一般警告三次我就要開始扣小組星星了,加星很迅速,一般回答問題就會馬上加星。
4.本周在錦官驛小學的教研讓我開始反思,面向全體學生不僅是小組,還需要對個人進行評價。
方向與位置教學反思二年級篇四
位置與方向,在三年級學生掌握八個方位后進行學習的,能根據方向與距離能準確的確定位置,教學之后,方向感的培訓需要一定的時間階段,并不能單單四課時就可以培養成功,可這樣的事在平時生活中也很少運用,一說迷路了,現在的學生立即反應就是“打的”,根據不需要去看地圖,對于教材中提供的定向運動情境,離四年級的學生偏遠沒有實踐體驗,也是在空中談方向的。教學中我們需要的是細化,再細化的指導。對于距離,可以說還是容易理解的,以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而最易犯錯的是在于方向的描述,對于一個角度是東偏北30度,還是北偏東30度,學生時而模糊,讓他們改又會改對的.,那是他知道自己這個錯了就會去改另一個,但當他獨立重新面對這樣判斷還是無法確定的。我當時讓學生標出這個角度,自認為他們會說出正確的方向,可部分學生還是那樣的陌生,所以在起初教學中我覺得需要讓學生標出度數,更需要寫上詳細的方向描述,并不是單單角的度數,如東偏北30度。這樣只要標出了方向,那他們在描述時就有相當高的正確性。還可以讓學生給十字方向標分別寫上四個方向,然后根據角度來描術方向。在學習了位置相對性與路線圖之后,教學中要突出觀測點的不同,在描述位置的不同,這樣之后出現的錯誤會更多,我們同樣需要細化的指導,單突出觀測點還不夠,需要為每個觀測點添上十字方向標,才有利于學生確定方向。這些的指導就分別在第一課時學習中加以細化,在以后強化練習中去細化,得到的效果是一半的。
方向與位置教學反思二年級篇五
這一課在備課時就覺得有些難度,上第一節這課的內容時,自己都有點繞迷了,所以在第一節課之后又將教案梳理一遍,關于方位的知識點再一次去學習理解,在后面上這節課的時候自己就很清晰了,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也能很快糾正。
在跟學生講位置和方向時,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十字方位,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在剛開始講了怎么去判斷之后,都會讓全部同學站起來隨著我描述不同時間的太陽進行方位的判斷,在這個過程中,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能夠理解和正確判斷,在多次的練習之后,大部分孩子能夠正確判斷了。之后,會讓孩子們一起總結三個不同時間的方向,以便鞏固。然后對于手冊的填寫是進行分組填寫不同時間的,檢查發現大部分孩子能正確填寫。
由于第二節課的進度有耽擱,所以第三課我也用了兩個課時來講,在每個班的第二課時復習的時候,發現超過一半的學生基本掌握,能夠正確的判斷了,對于一小部分學生進行了單獨的提問,在這個過程中帶著全班再復習鞏固。最后和孩子們討論了關于早中晚溫度的感受和太陽與地球動植物、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生感受到太陽雖然不在地球上但是與地球生存息息相關,對于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第二課時時間會還剩余一些,觀察月相的任務我在9月14號那一周已經布置給同學們,由于成都的地理位置原因,我利用月相軟件將每晚的月相發布給家長,讓小朋友們進行記錄。我和孩子們一樣,也每天進行記錄。在后面每周上課時都會看看同學們的記錄情況,然后也順便提醒忘記記錄的孩子去完成我們的'觀察記錄任務。利用這點多的時間我給記錄的比較好的同學蓋了獎章,作為堅持記錄的鼓勵!發現大部分孩子是完成了記錄的,然后也提醒沒做的同學可以補上未做的記錄,便于后續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