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硬筆書法折畫教案篇一
《王冕學畫》是寫古代畫家王冕小時候學畫荷花的故事。課文的第二段寫了大雨后荷花的美麗風姿和王冕學畫荷花的原因,語言優美。在教學這一段時,我的做法如下。
先指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圖畫:圖上畫了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接著讓學生輕讀這一段,想想這一段有幾句話,并將描寫荷花的句子劃下來;然后指名五名學生逐句朗讀,并說說每句講了什么;最后重點讀描寫荷花的句子,并讓學生說說哪些詞語寫出了荷花的美麗。
我讓學生再次仔細看圖,并借助課文中的有關詞語進行想象。先讓他們說一說:圖上的荷花像什么?寬大的荷葉像什么?荷葉上亮晶晶的水珠像什么?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滿湖都是這粉紅的荷花和碧綠的荷葉,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景?面對著這么多的荷花,你聞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在呱呱地叫個不停?還看到了什么在荷花上飛來飛去?大雨后的空氣怎么樣?天空怎么樣?周圍的景色又是如何的?這時,學生的感情激發起來了。他們一個個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被如詩如畫的美景所打動,紛紛舉手發言。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我再問學生,這景色多美??!這時,你想說些什么?或者你還想做些什么?在回答這兩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與王冕在感情上產生了共鳴,深切地體會到了王冕的內心活動。最后,我讓學生誦讀這一段,咀嚼文中的優美詞句,感受這些優美詞句所描繪的意境,在朗讀中抒發愉悅的感情。
在這一段課文的教學中,通過想象,學生形象地感知了課文的語言文字;通過想象,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通過想象,學生的頭腦中再現了一幅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雨后荷塘圖,在對大自然的美景的觀賞中,在對優美詞句的品味中,他們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審美的情趣得到了培養。在這段課文的教學中,通過想象,完成了語文教學的多項任務。
硬筆書法折畫教案篇二
《誰畫的魚最大》本課設計目的旨在于訓練學生敢于充滿畫面大膽作畫的習慣,認識魚的形狀和特點,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興趣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積極實踐新課程改革理念。激發學生對美的熱愛和追求,引導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學生通過體驗、嘗試、思考、討論、交流、創作等活動層層深入,自主學習,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在創作中表現自我,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能力得到綜合發展。
另外充分重視教學的直觀性,運用多媒體課件、范畫,營造良好的美術教學氣氛,體現美術學科的特點,教學中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學互動,讓學生充分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不足之處:
1、由于教學過程中先畫大魚外形這一環節的設置,個別學生不愿意放下聽老師講評學生的作業,想接著把畫完成,對于剛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學生,要做到注意力迅速轉移很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組織教學這方面的訓練,多向一年級的語數老師取經,加強對學生的常規訓練,才能夠做到“收”“放”自如。
2、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中,對一年級學生“即畫大魚,又畫美魚”的要求可能稍微高了一些。以至于課堂環節比較趕,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到位,老師幫的有些過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還不能太好的體現。
思考:一年級的孩子,剛剛入學,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養成,好奇、好動成為他們的特點。課堂上,哪怕有那么一丁點兒令他們希奇的事,便會控制不住情緒,笑笑鬧鬧,跑跑跳跳,使課堂難以安靜。尤其是在實施美術課程標準的過程中,需安排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課堂秩序往往更難調控。對這種隨時可能出現的情況,如果采取強硬的命令或粗暴的斥責去規范學生的行為,往往是難以奏效的。這時教師就要運用教學的機智、采用隨機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勢利導,將學生的注意力、興趣點引導到有序的學習活動中來,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動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硬筆書法折畫教案篇三
《誰畫的魚最大》是人美版一年級美術上冊第九課的教學內容,本課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觀察力為目標,引導學生畫一條充滿畫面的大魚。魚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很熟悉很容易掌握,主要在于畫面的大和創新。
一開始我以小客人尼莫為引入點,海底總動員里面的小丑魚尼莫學生比較感興趣,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自然而然的帶出后面課程所學的相關內容。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觀看海底世界的視頻,讓學生能夠直觀的了解魚的各種形狀和顏色,五彩繽紛,感受到自然的美。通過欣賞各種魚的圖片,拓寬學生的眼界和思維,為后面學生的作畫做好鋪墊。
整堂課的重點是圍繞魚的特征畫一條充滿畫面的又大又漂亮的魚而展開的。而難點在于學生的膽子比較小,雖然教師的強調已經比較突出,但是最終的畫面效果上看還有待加強,學生的畫面還不夠大。學生作品的對比性可以加強,讓學生了解到畫一條小魚的畫面效果的不佳之處,從而避免讓學生走入誤區。
秦老師來校指導,給我指出了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我獲益良多。深深的記住了自己的身上存在的不足,我可以把一些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師生互動,一方面學生比較感興趣,積極性比較強,學生開心,而且能夠促進對魚的知識的進一步深化認識。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更加努力,不斷的自我反思并分析,及時的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教學中,增加師生之間的默契,讓學生喜愛美術。
硬筆書法折畫教案篇四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小學畫古詩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能對照圖畫用自己地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懂得為什么說謎底是一幅畫。
2.學會“畫、遠、近、無、聲、驚”七個生字,認識土字旁,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3.會正確朗讀、背誦、默寫古詩。
準備教具:
生字卡片、掛圖、錄音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導入新課(課件)
1.教師范讀詩歌猜謎,出示掛圖,并揭課題。
a.上課之前,老師先讓小朋友們猜個謎語,聽仔細了(范讀古詩)
b.學生動腦筋猜
c.出示掛圖(課件):好極了,就是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畫》(板書課題)。
2.仔細看這幅畫,畫上畫了些什么?
二、初讀古詩,自學字詞
2.學生自讀古詩。
3.指名試讀,正音:色、近、驚
三、對照圖畫,再讀古詩
1.看看圖畫再讀讀古詩,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說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師板書:山、水、花、鳥)
3.請小朋友在這幾個字下畫上小圓圈,說明這首古詩主要寫這些景色,古詩主要寫的景色,我們要讀重音。
四、講讀古詩,理解詩意
(一)講讀第一、二行
1.看圖說話:小朋友們,畫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話說說山怎么樣,水又怎么樣?
2.想一想:我們平時出去玩,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嗎?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們在近處聽,會聽見什么聲音?。磕隳軐W一學嗎?(出示課件,讓學生欣賞流水聲)
4.扮演詩人,遠看山,近聽水。
b.這就叫“遠看山有色”
c.教學生字“色”:讀準字音;說說怎樣記字型;說說色是什么意思?(顏色,古詩指景色)
d.指名扮演詩人,到畫前聽聽流水:問,你聽到流水的聲音了嗎?為什么?
e.小結:因為是畫,所以說聽聽--(水無聲)
g.教學聲:強調字形,聲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導朗讀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二)講讀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許多花都怎么樣了?可是古詩里是怎么說的,為什么?
2.要是鳥停在樹枝上,人來到鳥的面前,鳥會怎么樣呢?
3.指名扮演詩人,走近畫,做趕鳥的動作。問:有沒有看到鳥兒飛走?古詩是怎樣說的?
4.教學驚: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驚的?驚是什么意思?(吃驚、害怕)
5.指導朗讀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五、朗讀全文
六、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一幅畫,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鳥的畫呢!
七、作業:在田字格中指導書寫7個生字;畫:先中間,后兩邊;聲:強調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頭;遠近:注意走字底。
硬筆書法折畫教案篇五
1.教學時先讓學生把表格填完整,并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2.讓學生觀察方格紙,了解橫軸和縱軸表示的意義,根據表中的.數據,說清楚方格紙中各點的含義。
3.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看圖,并據圖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