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健康活動教案篇一
這個星期我們大班開始的一個新的主題“開心一刻”根據主題,我設計了今天的這節健康活動《送眼淚》在活動動,我把幼兒分成四組,讓幼兒想一想怎么過這條河,從中練習跳躍的技能。在幼兒練習中,發現對于能力較強的幼兒來說,這個過于簡單。在一個活動的設計中,我們首次要考慮孩子的需要,對于能力強的`孩子和能力弱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訓練。所以在活動中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不同寬度的小河,以便幼兒在活動中有的不同的選擇。在送個眼淚的過程中,障礙物上繞著“s”形快跑。為了更好的開展活動,我利用了幾把小椅子來做障礙物,讓幼兒繞過障礙物把眼淚送回家。
在第一遍游戲開始前,跟幼兒說清楚要求,不要讓海綿里的水流出來,我們要保護好這些珍貴的眼淚。可是在孩子們的游戲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幼兒沒有小心翼翼的把眼淚護送回家,地上留了很多的眼淚,地都濕了。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體驗該游戲的快樂和護送眼淚回家的技巧。在第一次游戲之后讓幼兒自己總結經驗,為什么有些幼兒的眼淚流掉的較少,而有些幼兒的眼淚流掉的較多。在幼兒自己說說,做做的過程中,總結經驗,在游戲的過程中,送眼淚回家的時候一定要速度快,動作幅度小,流掉的眼淚才會較少。當再次游戲的時候明顯發現大部分幼兒都能保護好眼淚,把眼淚送回家。最后獎勵勝利的小組。
在這次的活動中我發現幼兒比之前上健康活動是的紀律要好的多,進步不少。活動中我爭取讓每位幼兒都有事做:讓每個幼兒都拿了一塊小海綿,讓他們時刻準備著,先想一想怎么樣才能送更多的眼淚回家??梢韵仍囈辉嚨綍r候怎么拿海綿比較好,而不是在等待的時候什么都不做。但依然還是有個別調皮的孩子在活動中,沒有很好的聽老師的指揮。無論是健康活動還是其他活動,讓孩子長時間什么都不做就等待,他們是很難做到的。所以要讓孩子動起來,有事做,他們才會遵守活動規則,也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
健康活動教案篇二
健康領域的專場展示活動圓滿結束,活動過程中,幼兒情緒高漲,既展示了幼兒健康活潑的一面,又展示了他們聰明伶俐的另一面?,F就活動開展情況反思如下:
一、優點:整個健康領域的活動組織得很完美,各個活動之間銜接得很流暢,充分調動起了老師和幼兒的`積極性。生活區中“我會做”的展示中,幼兒會自己穿衣、會穿襪子、鞋子,會刷牙、洗臉等,展示了幼兒在生活中愿意嘗試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對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組織了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的主動參與,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了基本動作。通過參加體育游戲《小青蛙捉害蟲》、《小螞蟻運糧食》、《跳過雨水洼》,提高了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合作的態度。
二、不足之處:
由于天公不作美,上午下雨,下午刮風,生活區中“我會做”展區的照片沒能掛起來。
活動“吃瓜果要吐籽”因為沒有瓜果也沒開展。還有個別幼兒的自理能力較弱,可能是家長和老師包辦代替得多了,今后將與家長共同努力,鼓勵并指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自立的嘗試。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們將繼續把保護幼兒的生活和促進幼兒的健
健康活動教案篇三
《綱要》中提出了科學領域的目標及價值取向: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因此,我在活動中《保護牙齒》十分注重這個方面。
為了能更好地使幼兒對牙齒有感性認識,活動開始就讓幼兒與同伴互相觀察牙齒的形狀、顏色,說說發現了什么,讓幼兒在第一環節自由說說,既滿足了幼兒的表達需求有獲得了直接的經驗。為接下來的各環節做好鋪墊。
接著,我就讓幼兒了解牙齒的結構和功能。通過出示牙齒模型及提問(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其實牙齒也有自己的名字讓我們來看一看好嗎?)來激發幼兒活動興趣,通過討論、講解,達成目的。當幼兒對牙齒有了新的認識后,我就借助于紙袋偶發出呻吟:哎呦,哎呦來引出——牙疼,并師幼互動:怎么啦?為什么會這樣呢?通過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幼兒發現小黑洞形成的原因,討論解決牙疼、保護牙齒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盡量讓幼兒自主發現、積極討論、主動探索、成功解決,活動的過程就是幼兒充分感受、體驗成功的過程。
為了讓幼兒對保護牙齒有更深認識,活動中我設計了學習如何刷牙的環節,通過幼兒說說、學學、做做,既增強了保護牙齒的'意識,又增強活動的樂趣。
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了解了蛀牙的危害,以及幾種預防蛀牙的方法。并且知道了要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由于許多幼兒都有保護牙齒的常識,所以本次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紀律也很好,較好的完成了活動目標。
健康活動教案篇四
在進行主題活動《敲鑼大鼓放鞭炮》中,我們進行了延伸活動“放鞭炮”。為了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讓幼兒感受新年的氛圍,選擇設計了此活動。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對放鞭炮很感興趣,通過此活動,讓幼兒學習躲閃跑,能眼睛看前方不碰撞他人,并能根據信號做向上跳的動作,知道放鞭炮的安全要求。
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我先帶領幼兒一起跟隨音樂做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律動,讓幼兒感受到節日的氛圍,從而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然后借助“放鞭炮”這一游戲,來完成活動目標。我扮演“點炮人”,幼兒扮演小鞭炮,當幼兒被我“點燃”時,就用力向上跳起,這一環節,幼兒興趣很高,能很好地完成向上跳的動作,蒲佳潤小朋友邊跳嘴里還發出“嘭啪”的鞭炮聲,孫睿軒小朋友還說“老師,我這個鞭炮跳得最高了?!痹谧龇稚⑴艿臅r候,我事先交待了游戲規則及注意事項,游戲過程中沒有出現大的'失誤,幼兒能意識到跑的過程中眼睛要看前方,不能碰到他人,伴隨著游戲的進行,適當增加了運動量和向上跳起的練習次數,總體效果還是不錯的。利用休息之余,引導幼兒說出放鞭炮的安全要求,再讓幼兒扮演“點炮人”,復習鞏固放鞭炮的安全規則。在游戲中,幼兒進一步掌握到放鞭炮時的安全規則。最后,播放音樂《新年好》來結束此活動。
小班孩子年齡小,活動內容較簡單,幼兒很感興趣,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思維活躍,最終很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
健康活動教案篇五
現如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孩子的人群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小胖子”,這都和他們不健康、不合理的飲食方式有關。由于在家中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也比較寵愛,很多家長都依著孩子的性子,孩子喜歡吃什么就煮什么菜,這其實也是一種不正確的做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各種營養都需要汲取。孩子由于年紀小,缺少健康飲食的概念,教師通過這一活動的設計、開展,引導幼兒知道葷素搭配等飲食方式,幫助幼兒提高健康飲食的意識。
在教師的反復斟酌下,活動的目標被改過不下三次。在初設計時,教師想從葷素搭配和相克食物不能同食的角度入手設計,再用設計菜譜的方式幫助幼兒鞏固經驗,但在試上和自我思考后,教師覺得相克食物不能同食的知識點有較大的難度,且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所以以了解為主,目標制定為“1.知道飲食要葷素搭配,了解有些食物同食會降低營養價值”。第二條目標設計得比較精煉,是在第一條目標的基礎上的一個鞏固方法,是一種能力上的體現。第三條目標以情感入手,激發幼兒在學到知識、得以運用后的成就感。
由于活動中需要幼兒區分葷蔬菜,在活動前教師就做了充分的前期經驗準備,幼兒對食物有了一些了解,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了鋪墊。在選擇活動中的葷蔬菜時,也需要教師細心選擇,既要選擇常見的,又要避免過多不合理的搭配,還要考慮到幼兒能否在設計菜譜中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
原教案的導入環節以出示日常生活中的菜譜開始,試上時發現孩子的注意力吸引的時間很短,一下子就失去了興趣。后經修改,以情境導入,教師以餐館工作人員的身份出現,并結合一定的環境(ppt),讓幼兒在一種游戲的.環境中學習,這種方式比較受幼兒歡迎,孩子的參與性也更高。
第二環節中,讓幼兒知道飲食要葷素搭配。原教案中,教師出示自制的菜譜,讓幼兒發現里面葷素搭配的規律,但是發現在幼兒自主設計菜譜的過程中,幼兒還是缺少葷素搭配的概念。后經修改,從偏食的危害作為切入點,讓幼兒知道只吃一種菜是不健康、不合理的,由幼兒自己得出葷素搭配的規律,這樣他們印象更深。且在講解偏食危害時,切忌說教,將專業的話語灌輸給幼兒,孩子不能理解,自然沒有興起,活動中,教師結合相關案例幫助幼兒了解偏食挑食的危害性,便于幼兒理解。前后的兩次點菜,從開始的挑喜歡的菜,到后來健康的飲食,其實是一種觀念的改變與知識的提升。
第三環節中,知道有些食物同食會降低營養價值,這本身難度較大,也很難通過討論、探索來得出結論,所以教師查閱相關資料,將知識點告訴幼兒,使他們有初步的了解,為后面環節中的設計菜譜服務。
自主設計菜譜環節,是一個自由操作的環節,也是一個經驗的匯總與提升。以大書的形式展示幼兒的作品方便集體檢查,用問題小標簽來發現有問題的菜譜,從而引導幼兒用所知知識來修改。但教師在講評環節中略顯心急,在講評了幾份菜譜后,草草收尾,打消了孩子繼續發現的積極性,可以再多講評幾份,然后告訴幼兒回到教室后再一起找一找。
此次活動給了我不小的啟發,要上好一節課,就必須考慮到方方面面與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環節都應該有所聯系,在初設計時就要充分考慮,同時要抓準活動的重難點,知道從哪個方面下手,發掘適合幼兒的教育價值,最后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去發現他們的興趣點,而不是讓幼兒跟著老師走。也許,現在我的教學能力不夠成熟,相信我能在不斷的歷練中一步一步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