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問題進行的專門性總結,總結某一方面的成績、經驗。那關于總結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總結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總結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教學反思總結篇一
本學期我擔任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在教學時,我都努力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可能的運用教具和多媒體讓整堂課充滿活力。這次的期中考數學成績不太理想。全班11人、只有4個人及格、及格率是百分之三十六。我覺得考得不好主要是以下幾點:
1、沒有充分的給學生復習,練習題做的不夠多。
2、是我個人的教學進度太慢!期中考到第六單元,而
我只上到第五單元。
3、個別學生的一位、兩位數相加減能力太差。
4、學生沒有認真審題,做好后沒有養成檢查的好習慣。
5、復習時忽略了口算、估算、和豎式計算。
在以后的數學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學生的口算、重點對象是后進生。
2、按要求完成教學進度。
3、做到深入教學,及時的給學生復習。
4、把數學教學聯系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學會用學過
的數學解決生活的問題。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教學反思總結篇二
上個星期聽了張娟老師上的《用乘法口訣求商》一課,有很多感觸。反思一下我覺得這節課有以下特點:張老師能根據新課標精神,抓住教材實質,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队贸朔谠E求商》是一堂計算課。這節課的主要目標是教學用1~6的乘法口訣求商。學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過平均分的操作尋找得數,而是用口算求商。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就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表現出以下幾點特色
一、 溫故知新、匠心獨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張娟老師的第一個教學環節就巧妙地運用了學生對舊知的復習打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課從復習題的導入開始,我個人也是比較喜歡課前幾分鐘的復習環節。學生學習過的知識雖然是學過了,但并不等于就記住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記住了的知識也會慢慢遺忘。通過復習,可以使新學習的知識更系統化,使之被納入我們頭腦已有的知識系統之中,成為我們整個知識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節課的復習安排了背口訣、填寫口訣和算式等題型,都是為新課的教學做好鋪墊,以便學生更輕松地學習新知識。
二、走進生活、凸顯情趣
英國教育學家約翰.洛克說:“教師的巨大技巧就在于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通紅”的教學效果,如此一來上課的.效率必然提高。
三、 形式多樣、效果顯著
張老師圍繞“口訣求商”這一教學內容,充分挖掘教學資源,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采取了形式多樣的習題設計,這些習題有的指向新知、有的針對難點、有的面向全體、有的側重提高,為了使全體學生能夠較長時間的保持學習的興趣張老師還特別安排了游戲環節,反觀課堂游戲環節的設計不僅較好的調整了課堂的教師秩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更重要的是游戲環節的設計依然圍繞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使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游戲中鞏固了“用口訣求商”的方法。這些不同形式的習題設計及游戲設置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值得在今后的教學中借鑒與完善。
四、 評價得當、教學相長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他不但影響教學的進程和效果而且影響學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的發展?!币虼藦默F代教育理念出發,課堂評價應當得到高度的關注和有效的改進,努力使其不在是教師的終結判定而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橋梁。張老師這節課中又這么幾處評價特別引起了我的思考:
1.????之處的評價,看似簡單卻深藏其玄機,這一評價不僅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了判斷,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2?????之處的評價,這里老師的評價不僅關注了學生對結果的知曉情況,更值得學習的是再次利用評價語言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過程進行回憶,加深了學生對習得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真正做到了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五、一點商榷
這節課也有些不足的地方。小組討論的時候,看上去小組討論的都很激烈,有的小組每個孩子都在張嘴,卻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有的學困生把此時當成了玩耍的最好時機。很明顯,這樣的討論沒有起到真正討論的意義,也沒達到交流的效果,反而時間耽擱了,所以以后要多加強在這方面的管理,教師要多巡視,不能讓一些學生濫竽充數。而且要提出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討論,這樣注意力就不會分散了。一點意見、僅供張老師參考!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教學反思總結篇三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是在學生學習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讓學生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索為主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觀察主題情境圖,自己發現、提問、解決主題圖的三個問題;練習中通過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現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預期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便沒有數學的發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再創造,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熟悉的“歡樂節日”主題圖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交流,發現數學信息,進而依據信息自己提出問題、生成問題,并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提供給學生一個廣闊的、自由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大膽嘗試、探索,感受數學的趣味、品質,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四人小組這種群體學習的討論與交流,使得每位學生都從他人的發言中獲得大量的啟示和收益。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也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個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思維的創造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從而使整個課堂教學生動、鮮活,充滿生機,富有活力。
助它們嗎?先讓學生在小組里進行比賽誰最快做完。猴子們的困難解決了,可小兔子的麻煩又來了。他們想到小河對面采磨菇,可是面前有條小河,要想過去,小兔必須算出河中每塊石頭上算式的商與自己身上的號碼和河對岸蘑菇的號碼一致時,它才能采到蘑菇。你們能幫幫它嗎?通過讓學生用所學知識幫助小猴、小兔解決問題,使枯燥的計算變得活潑有趣,提高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也讓他們在快樂中完成了知識的檢測。
總之,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活動的體驗,都是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樣的教學理念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則。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教學反思總結篇四
《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這是第五單元第五個信息窗。本節課是在學生對萬以內的數有了全面的認識,會讀、會寫,能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的情況下進一步學習如何計算整百整千數的和與差。整節課我沒有局限于讓孩子知道如何算數,而是讓學生們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完整的過程,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關注了個人探究與小組合作的成果,既注重了算法多樣化,又提出了算法優化的思考。力求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上有不同的收獲.
1、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2、注重呈現形式的貼近生活。幫王大爺選購了一臺冰箱(2000元)和電視機(1000元)。接著,我讓孩子們自己提出問題。有個孩子提出了:“冰箱的價錢是電視機的幾倍?”我笑著說:“恩,這個問題的`計算方法我們現在還沒有學,等到我們學了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好嗎?現在就請小朋友提出幾個我們學過的問題?!苯又?,孩子們提出了“購買冰箱和電視機一共要花多少錢?”和:“冰箱比電視貴多少錢?”
3、在探究算法時,我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經歷了動手操作的過程,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種算法。在比較觀察中感受和理解“進位”和“退位”的含義。對于算法最優化的選擇,我沒有急于評價哪種方法的優與劣,而是通過練習,讓學生在計算中體驗到最優的算法。
4、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探索的過程形成自已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已的想法。例如,我在教學"50+80到底等于多少"這個問題時,采取的方法是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方法,這樣不僅使他們明白遇到問題應該怎樣去思考,而且通過自己總結出來的方法比較容易記憶,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5、鞏固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由易到難,針對性強。在鞏固練習時,還設計了拓展題,讓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做到課結束趣尤存。
6.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了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并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當然,整堂課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
1、由于本節課是學習如何計算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所以應該多讓學生進行一些手上的練習,我在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學生口頭的表述,而親自動手練習的機會太少。
2、對課上安排的拓展題沒有引導學生一起進行深入的探究。
3、在教學過程中,在解決難點問題時,還應該加大放手力度,讓學生討論充分,給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
總結整堂課,我認為以后上課,不但要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同時要備好學生,注重將數學與學生聯系起來,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去經歷、體驗、感悟,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給學生提供人人參與的機會,使每位同學都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教學反思總結篇五
先看看倍的字面解釋(字典中的意思),抽象的意義學生難以理解,那么我們就給學生指明一個學習的方向---擺一擺。學生擺的現狀又是什么呢?圓形有3個,三角形是圓形的2倍,學生可能多擺2個三角形;可能多擺2個3;也可能就擺2個2……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生成資源,因勢利導,科學評價,適時點撥,及時梳理,使學生的學習得到有效發展。
體驗—經歷—積累,讓學生真正從不會到學會。
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動手實踐,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并把外顯的操作過程抽象為數學的表達,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學習數學的過程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侗兜恼J識》一課,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悟一悟--試一試--做一做--練一練,在豐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倍的意義,由淺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第一次操作——“你認為三角形是圓形的2倍怎樣擺?”在擺中悟一悟,初步體驗倍的意義;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操作中經歷對倍的認知過程,逐步積累加深對倍的表象建立。這時從直觀操作上升為抽象的線段圖,實施了課堂的一次理性的飛躍,真實展現了學生從不會到學會的求知過程。
在預設與生成之間靈動,呈現課堂的真實本色。
一切教學都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體?!侗兜恼J識》其設計是從學生的原始學習狀態入手,“圓形有3個,三角形是圓形的2倍,怎樣擺?”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選擇,嘗試、探究問題,教學過程是現場生成的,結果是不能完全預測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富有形的預設在無形的動態教學中生成。抓住“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幾”這一知識的靈魂,不斷捕捉、判斷、重組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種信息,見機而作,或及時引導,或適時質疑,或概括小結,對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及時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范疇之中,適時調控,充分利用,激活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有效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