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部編版二年級教案及反思篇一
其實,孩子們對本單元的人物并不陌生。對本單元的課文也很感興趣。
也分析得頭頭是道。理解了,讀起課文也格外通順。
2、正視孩子們的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果。課堂上的小組合作“曇花一現”的景象我也覺得很讓我歡喜。雖然,匯報沒有想象中那么完美,但是,磕磕絆絆也是他們的成果啊!
1、對名著的了解還是不夠。孩子們對我國四大名著還是很陌生。不是書名記不住就是作者記不住。尤其是說些內容,有的孩子傻了眼,默不作聲。哎,孩子們的課外閱讀量還是少了些。
2、上課回答問題的寥寥無幾。自從學校規定,第二課時不能預習以后,很多孩子上課的時候,都在蒙的狀態中。讓他們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場面很是熱鬧。當讓每個小組回答問題的時候,卻沒有一個組痛快地站起來回答問題。除非,我有加一句,你可以代表你們組內回答也可以。這時候,有幾個組長才站起來回答問題。而且,回答也不是那么完美。
部編版二年級教案及反思篇二
急需改進的兩個環節:
一、特殊的言語表達形式教學時:
本段文字的教學預期達到兩個層面目標:
通過與原文的對比,讓孩子明白:這樣的反復,秘妙在于強調了母親工作的樣子和狀態。
通過與原文的對比,讓孩子明白:作者除了想突出母親工作的樣子,更深深地將難以相信、震憾等情感無形地藏于這樣的反復中。
二、最后環節拓展閱讀的處理時:
課末,放了兩個摘自《母親》的描寫母親的片段。旨在達到三個層面的目標:1.學習方法的遷移運用。2.豐富慈母形象。(樂觀、愛干凈、也有害怕……)3.達到從課文《慈母情深》到小說《母親》再到整部書《慈母情深》的薦讀效果。
部編版二年級教案及反思篇三
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是第四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
目標是學生課堂學習的領航者,這節課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的?聯系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課堂從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到重點語句的深刻理解,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比較條理,線條清晰流暢,突出了重點。
課堂以自學提示統領,“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充分給學生放時間自主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學生邊讀邊想,只見他們圈、劃,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能在老師創設的環境下,能充分自主學習,便于教師作進一步有針對性的指導點撥。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我引導學生從概括老人的奇跡,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老人的看法,從初步的認識到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真正讓學生從讀中感悟老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敝攸c語句的出示,讓學生理解“另一種東西”的真正含義,也進一步從中體會老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執著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說說為什么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我校實行高效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從教學中,詞語的聽寫,到文章重點語句的填寫,再到交流心語,抒寫我心,以及課下的環保宣傳語的設計無一不時對學生學習任務的及時檢查與反饋!只有課堂真實地反應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讓學生有效的學習。
教學設計中從巍峨青山的圖片到文章重點句子以及目標,學習提示的出示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學媒體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在課堂上真正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
1、從教學設計上看,整節課的設計比較飽滿,害怕有什么遺漏之處,這樣面面俱到就在課堂教學中顯得環節緊湊而重點處理有些倉促。一節課的時間不夠用了。我想既然是略讀課文,教師就應該放手讓學生運用本組課文以及已有學習方法學習略讀課文。
2、在理解大環境的險惡結合文章注釋“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备形蜃匀画h境的惡劣的理解還是離學生的現實經驗比較遙遠,如果老師能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環境的圖片,會給學生理解更加形象化,可以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境。
3、教師在課堂上的的課堂評價語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準確,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對學生的評價仍是衡量教師綜合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4、課堂上學生的感情朗讀較多,但是老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結合文章的重點語句,學生齊讀的形式較多,離應有的情感學生的朗讀還有一定的距離!只有加深學生的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能力,增強語感的訓練才能使朗讀更有效!
部編版二年級教案及反思篇四
《北京的春節》是部編版新課標第十二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是老舍先生所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文章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字里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讀后增加見識,語言簡潔而生動,文質兼美,是學生培養語感,進行思維訓練,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平臺。
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教學過程中能貼近學生生活,注重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因為在講授本節課時,我們的新年剛剛結束不久,學生對自己及家鄉新年的習俗還記憶猶新,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同學們爭先恐后、滔滔不絕地發表著自己的見解,整堂課學生們自始至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比較熱烈、濃厚。這樣的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的興趣,通過他們彼此之間的交流還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他們善于觀察、留意生活的良好習慣。
2、本課教學設計采用列圖表的形式合理流暢,能全面把握教材。學生不僅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順序,還一目了然的辨析出作者的寫作方法。
3、注重課本和閱讀銜接的聯系。將老舍的《北京的春節》和梁實秋的《過年》、斯妤的《除夕》作對比閱讀。讓學生體會不同區域不同的年文化、年習俗及不同階段的人物心理。
4、老舍被譽為“人民藝術家”,他的作品語言很有特色。在本節課上。我放開手引導學生去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對于重點段的教學,讓學生參與思考,參與讀悟。這個環節,我還是應該讓學生通過比較來體會老舍寫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過關鍵詞的理解,讓學生去比較讀,在朗讀中細細體會這些詞背后的含義。這樣教學,效果才會更好。
教學的節奏把握還應該明快一些,在教學時間的把握上還應該確切些。
在語言訓練點的選擇上,選擇面較窄,達不到以點帶面的作用。說話句式訓練的設計,只針對多數學生,而對一些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講難度較大,甚至難于掌握,應該對這些學生多點關注,設計合適、讓他們樂于進行語言表達的句式訓練。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對于課文要著眼于整篇課文,除夕重在一個“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個“逛”字,元宵重在一個“鬧”字或“燈”字,為什么分別選這個特點進行描寫?因為這是它的顯著特色,除夕也掛燈,可是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對除夕卻是無法比的。所以在教學“元宵”這一部分時,還可把三個部分聯系起來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老舍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而元宵的典型特點是“燈”,如果讓學生先體會燈,再來體會觀燈時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會在課堂中那么淡而無味了。
部編版二年級教案及反思篇五
《松鼠》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我把閱讀和語言的理解作為課堂突破的重點。
課堂開始,播放松鼠的視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概括松鼠的特征,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整體感知,初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
分析體現松鼠特征的具體內容時,讓學生分組研討,提高了其具體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分析文章語言特色時,運用分析、整合、誦讀、對比閱讀等多種方式: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說出理由,試著有感情的誦讀;把布豐的《松鼠》與《辭?!分小八墒蟆睏l目進行對比閱讀,具體感受到本文準確而又生動的語言特色??偨Y學習說明介紹動物的方法,學以致用,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對學生進行說明文習作訓練,形成文字,現場展示并加以點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為保護野生動物出謀劃策,進行情感升華,激發學生保護動物、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并付諸行動。把學習由課內延伸的課外,拓展了其內涵。
部編版二年級教案及反思篇六
9月29日我校開始了新教師教學視導,我在二年級6班進行了《一封信》的課堂教學。這篇課文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寫“封、新、今、寫”等10個生字,并且會認讀“削、鍋、朝”等17個生字。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預習,學生對認讀的生字基本都會讀。這篇課文對于二年級學段的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再加上篇幅較長,而且改編自外國文章,語言風格和敘事結構不同于母語課文,給教和學都增加了不少難度。
我首先從課文的生字入手,解決了基本的生字才能夠讀通課文并理解課文內容。生字教學我一部分采用了隨文識字的辦法,另一部分采用了集中識字的方法,讓學生注意字的讀音、筆畫順序以及書寫等問題。接著我讓學生初步朗讀課文,大致了解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主要是圍繞露西給在國外工作的爸爸寫的兩封信展開的,我首先從為什么要寫信給爸爸的問題引導,接著讓學生回答文中主人公寫了幾封信,從第一封信開始講解。我讓學生分析第一封信的內容,并試圖讓他們總結出露西寫第一封信的心情——傷心、難過。學生們可以從文章中的話語感覺出主人公的心情,然后我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們談一談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邊心情會怎么樣,學生們積極踴躍發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在講解課文內容時,出現曾經學習過類似的句子,我讓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內容,并進行口頭表達練習。
學生在上課時,注意力較為集中,回答問題積極,但也還是有個別同學有坐姿不端正的問題,我也走到身邊進行了提醒。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完成,也留下時間讓孩子們進行生字的寫字練習。當然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黑板上用田字格寫生字的時候,板貼的高度不夠,可能后面的學生會看不到。另外在讓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沒有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我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評價語還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會彌補不足,積極向各位前輩老師求教。
部編版四年級《琥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部編版二年級教案及反思篇七
《坐井觀天》是一則富有趣味的寓言故事,這則寓言故事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生動活潑,符合二年級學生的興趣和認知。
本課,我設定的教學目標為:
1、認識“沿、答”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哪”,會寫“井、觀、沿、際”4個生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懂、讀好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
3、初步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
根據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教學效果的呈現,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亮點:
一、多元識字,增添趣味性
認字識字是較為枯燥的環節,為此,我將游戲和識字比賽貫穿始終,并講述象形字的演變,滲透漢字文化,學生的識字積極性提高,效果顯著。
二、指導朗讀,讀好對話
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指導朗讀,抓住青蛙和小鳥的幾處對話,讀出青蛙和小鳥的語氣,通過朗讀來感悟青蛙和小鳥的形象。課堂的最后,我設計了分角色朗讀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角色扮演青蛙和小鳥,整個課堂處于輕松愉悅的氛圍中。
三、聯系實際,初步體會
“坐井觀天”的含義是坐在井里看天,有著一定的寓意,因為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認識的事物都是片面的,因此,如何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體會到這則成語的寓意,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為了更進一步體會“坐井觀天”的寓意,我設置了一個動手小游戲,用手邊的書卷成一個小孔,從而體會“坐井觀天”的真正含義。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嘗到了動手的樂趣,學習的樂趣。此時,教師適時引導:書卷起來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樣呀!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事物呢?學生便從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語的寓意:認識事物要全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四、重視表達,拓展想象
本節課,我重點關注了語言訓練點,有目的、有梯度地進行訓練。
1、引導學生想象“小鳥飛過了飛過了飛過了”來體會天的無邊無際。
2、引導學生學會用“無邊無際,大得很哪!”的說話句式進行訓練,讓學生在豐富想象的同時,學會了遷移運用。
3、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無邊無際的天空,會對小鳥說一些什么?
當然,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沒有深入朗讀的指導,沒有抓住關鍵詞進行理解、教師范讀過少,并且由于時間的關系我沒有讓學生充分地去想象,導致學生的想象空間沒有得到拓展。因此在以后教學中必須要注意語文課堂上學生想象潛力和合作潛力的探究,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讓語文教學成為一個欣賞情,傳授情,感悟情的過程。
部編版《田忌賽馬》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