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大班動物和運動教案反思篇一
1.成功經驗
利用奧運會中國體育健兒運動的圖片,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師生感受到運動的美麗,健康的寶貴,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輕輕地劃開雞爪上的.皮膚,剪開肌腱,觸摸光滑的軟骨,了解關節的結構,感受它的牢固、柔韌與靈活,實現“做中學”。通過探究實驗,親自解剖和觀察雞爪子關節結構,增進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從而有利于理性認識的建立和提升,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
聳聳自己的肩膀,搖搖自己的臂膀,交叉雙手轉一轉手腕,腳尖觸地晃動一下腳踝,感受的是關節、骨與肌肉的關系。做做屈肘和伸肘動作,區分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具體位置,以及運動時它們的變化過程。
通過課后制作模型的探究活動,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體驗了知識的產生過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勤于思考、樂于探究的科學精神。
2.改進措施
進行關節結構的觀察時,雞爪的關節比較小,觀察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用哺乳動物的關節。
模型制作是作為一個興趣活動在課外完成的,以后可以把這個活動帶進課堂上完成。演示的模型材料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固定性不夠好,使用圖釘的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等,需要對模型材料進行不斷的改善。
3.建議
家兔的骨骼可詳細點來講述,特別是前肢骨和后肢骨,這有助于了解人體自身骨骼的位置和名稱,做到學以致用,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分析肌肉的協調配合時,只列舉了屈肘和伸肘,但對另外兩種特殊的但有常見的狀態沒有分析,就是提水不動或自然下垂時沒做分析,學生很難弄清楚。
大班動物和運動教案反思篇二
我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談一談:
一、學生情緒
學生的情緒沒有完全被調動起來。個別學生缺少積極主動地參與意識。學生的興趣沒激發出來,學生的思維就得不到擴展,對問題的探究就缺少深度,致使學生的討論活動不熱烈。
二、問題順序
課堂中,教學程序較流暢,但在每個程序實施中提出的問題順序有些不妥,有的問題還被遺漏了。如書中四個討論問題本應穿插在講解知識過程中,而我是講完之后一一讓學生思考解答。這樣在學生的理解方面就沒做到層層深入。
針對以上的不足之處,我在今后教學中,不僅要認真備教材,而且要重點備學生。尤其是在學生的'學習方式方面,要針對設計的問題,多角度考慮何種方式最恰當。課堂中會出現什么現象,課前都要做出預測并找出解決辦法,以免課堂上出現漏洞。同時要把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相結合,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便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大班動物和運動教案反思篇三
本節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產生運動的結構基礎,另一方面是介紹運動是如何在骨、關節、肌肉的配合下產生的。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很難理解,需要教師運用直觀道具輔助教學。為此在介紹產生運動的結構基礎時,使用直觀材料——關節和骨骼標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很好地認識各個結構,尤其是關節的結構,通過開展討論,學生經思考得出結論,關節使動物的運動靈活。
“在運動產生的過程”的教學中,通過學生自學,讓同學演示運動是如何在肌肉、骨、關節的配合下產生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演示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的模型只做了一組肌肉有關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知識,對學生認識動物的本質特征非常重要,教材在前面雖然已經對動物的運動方式進行了介紹,但并未涉及運動的結構基礎,教師在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以便學生對動物運動的本質有更深入的理解。
關于運動系統與其它系統的關系,通過學生上體育課的感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理解運動的產生是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下產生的。
本節課有一些不足之處,讓學生表現的機會較少。如道具演示不夠直觀,討論太多,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對材料加以選擇,以達到科學、準確地演示。
大班動物和運動教案反思篇四
活動目標:
1.知道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當會傷害身體。
2.正確使用剪刀、筷、筆、游戲棒等物品的方法。
3.初步具有安全意識。
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5.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樂、剪刀、筆等物品。
活動重點:
使用尖利的物品方法不當會傷害身體。
活動難點:
習正確使用剪刀、筷、筆、游戲棒等物品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播放歡快的音樂師幼律動進活動室坐下來。
二、基本部分
1.情境創設:到生活用品店(播放音樂)師幼開小車去。
教師:(多媒體展示)介紹一些尖利物品的名稱、形狀及用途。
(1)指名說物品名稱、用途。
2.情境創設:阿姨講故事《尖利的東西會傷人》。
(1)提問:皮皮猴撿到了什么?
為什么大家突然都不和皮皮猴玩了?
皮皮猴在美術課上為什么會受傷?發生了什么事?
(2)你在生活中用過哪些尖銳的東西?它有沒有弄傷你?為什么會弄傷?
(幼兒討論后,個別幼兒交流)
(3)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要記住,在我們生活中,有些東西有著尖尖的頭,有的東西有著鋒利的.邊緣,這些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和不便,但尖利的東西卻容易傷人。
3.辯論:他們做的對與錯。
指名說,然后讓幼兒操作一體機檢驗對錯。
4.學一學:《安全兒歌》。
5.評一評:請個別幼兒演示如何正確使用剪刀、鉛筆等的使用方法。
三、結束部分
播放歡快的音樂幼兒做律動室外活動。
教學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目標比較明確,內容的貼近幼兒生活。不足的是在活動中教師沒有能很好的讓幼兒理解“尖銳”的特征和含義,在引導幼兒觀察回答問題不夠深入,比較著急的說出答案。在課堂的隨機性教育也要加強。教師應在今后的活動設計上要想得更周到,更詳細,這樣孩子在活動中掌握的知識會更多,更好。
大班動物和運動教案反思篇五
設計意圖:
青花瓷以其突出的歷史風格和獨特的藝術特色被譽為是中國的“國瓷”,是中國文化的象征。同時青花瓷這一課題也是大班上學期十月份主題我是中國人中的內容,由于我們的孩子對青花瓷不熟悉,因此,本次活動我從青花瓷盤入手,通過欣賞傳統青花瓷盤,以觀察交流為基礎,通過提問、討論,引導幼兒認識青花瓷,了解其特點,營造出一種藝術氛圍。再通過引導幼兒自主操作,在白色紙盤上裝飾青花圖案,繪制具有民間工藝特色的青花瓷,從中感受青花瓷盤獨特的簡約之美,并激發幼兒對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
活動目標:
1.欣賞不同造型的青花瓷盤,了解其紋樣裝飾特點,感受作品的色調和紋樣美。
2.理解中心對稱這一構圖方法。(難點)
3.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線條或圖案來設計和裝飾青花瓷盤。(重點)
活動準備:
1.青花瓷盤實物及圖片若干。
2.紙盤、藍色記號筆人手一份。
3.《青花瓷》純音樂。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活動。
1.帶領幼兒進入事先布置好的青花瓷商店,導入活動。
師:寶貝們,老師最近發現了一家很特別的商店,讓我帶你們一塊去瞧瞧吧!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初步感知青花瓷特征。
師:這是一家賣什么的商店?商店里的物品在顏色上有什么特點?(引導幼兒說出花紋都是藍色,盤底都是白色這一特征。)教師小結:很久以前人們把藍色又叫做青色,因此像這種白色底藍色花紋的瓷盤我們叫它青花瓷盤。
(這一環節通過商店情景的創設,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得整個導入活動自然、貼近幼兒現實生活)
(二)播放圖片,繼續認識青花瓷盤。
1.出示青花瓷盤照片,初步感受青花瓷盤的裝飾紋樣特點。
師:這些美麗的花紋都裝飾在盤子什么部位呢?
(盤心、盤邊)
2.師:寶貝們,你們看這幾個盤子的圖案有什么規律嗎?
幼兒自由討論(引導幼兒說出盤邊的圖案是圍繞盤心的圖案來畫的。)
3.教師小結:我把這種圍繞著中間來繪畫的構圖方法叫做中心對稱法。
(這一環節幼兒安靜欣賞常見的傳統青花瓷盤,在視覺審美感受中初步體驗到了青花瓷盤的色調美及紋樣美,進而產喜愛之情。)
(三)教師邊講解邊示范繪制青花瓷盤的要領,幼兒自由創作。
師:青花瓷盤這么漂亮,就是因為它是運用了中心對稱的方法來設計圖案,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這種繪畫的方法。
1.教師講解示范青花瓷盤畫法。
(1)先裝飾青花瓷盤盤心:盤心可以畫任何你喜歡的東西或圖案。
(2)再畫盤邊花紋:邊上的花紋可以是各種各樣的線條,如,波浪線、折線、彈簧線、螺旋線等,也可以是各種小圖案,如,三角形、心形、小的花朵等等。
(3)要求幼兒在繪畫時邊上的花紋和圖案一定要有規律的一一排好隊,確保圍繞盤心花紋進行中心對稱構圖。
2.師:寶貝們,店老板知道你們學習了中心對稱的繪畫方法,想請你們幫他用這種本領設計一些新的青花瓷盤的圖案,讓他店里的生意更好。我們現在就來動手做一做吧。
在《青花瓷》純音樂中幼兒動手創作青花瓷盤,教師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分別進行語言提示或示范指導。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部分,教師通過中心布局圖示與盤邊布局圖示,幫助幼兒形象、直觀的理解繪制青花瓷盤的裝飾要點,以促使幼兒在接下來的創作中能進行有目的的構思,從而培養起整體布局的構圖意識。)
(四)展示幼兒設計的青花瓷盤,相互欣賞,評價交流。
1.請幼兒相互欣賞同伴作品。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哪個設計,為什么?
3.教師對幼兒的評價進行小結。
(評價的重點不在于評價作品的好壞,而是讓幼兒一起找找作品中的與眾不同和創意??芍匾龑в變宏P注青花瓷盤的整體裝飾效果是否整潔、美觀,盤心花紋與盤邊花紋的比例是否恰當等,以通過具體明確的評價活動有效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
(五)將幼兒設計的盤子送入商店,結束本次活動。
師:寶貝們,我們快將設計好的作品送給店老板吧。
活動延伸:
1.欣賞其他青花瓷物品。
2.向幼兒講述更多青花瓷其他物品的特點,將更多操作材料,如空白的杯子、花瓶、茶壺等物品放入美工區,讓幼兒嘗試動手設計。
活動反思:
青花瓷是最富有古代中國濃郁氣息的瓷器,青花瓷的主色調為藍色和白色,圖案有山水,鳥獸,人物等,栩栩如生。青花瓷的圖案設計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且都是運用中心對稱的原理設計。通過讓幼兒圖片觀察青花瓷盤和動手設計青花瓷盤,使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初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對中國民間工藝產生興趣,并且懂得用有規律的花紋裝飾、設計盤子,培養其審美情趣和表現力。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