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首先要了解聽眾,注意聽眾的組成,了解他們的性格、年齡、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們的觀點、態度、希望和要求。掌握這些以后,就可以決定采取什么方式來吸引聽眾,說服聽眾,取得好的效果。那么演講稿怎么寫才恰當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演講稿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手抄報大賽演講稿三分鐘篇一
大家好,歡迎收看《今日關注》,我是主持人張楚雪。
提到“一帶一路”,您會想到什么呢?是“國際經濟合作走廊”,還是“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沒錯,“一帶一路"很大,大到涉及上百個國家和數以億計的資金。但“一帶一路”也可以很小,小到關乎一個男孩,今天我們一起來關注他的故事。
視頻里的這個柬埔寨孩子叫沙利,因為能用十多種語言來叫賣旅游紀念品,他成了“網紅”。20xx年的時候,我第一次到柬埔寨,我就發現當地能用多種語言來叫賣的孩子很多,而他們大多都穿著破舊的衣服,和不合腳的舊拖鞋。有的孩子怕賣貨的時候把鞋子跑壞了,于是就光著腳抱著鞋沖到游客身邊。看到金發碧眼的游客,他們趕緊推銷推:“請買一些紀念品吧,我們有很多漂亮的包。”看到能說粵語的也能馬上切換:“靚仔,快點來買啊。”但是無論說什么,他們都會加上一句:“我們需要賺錢,養家?!卑四甑男⌒≠u貨郎生涯,讓沙利學會了十多種語言,但為了生意,他常常顧不上吃飯,這在他的身體上留下了很明顯的痕跡:身高一米四,體重只有四十多斤的他,看起來很像個二年級的.小學生對吧?但實際上他已經15歲了。而如今,這個少年終于可以放下身上沉重的擔子了。今年(20xx)五月,在“一帶一路”公益基金項目的資助下,沙利獲得了免費來華求學的機會。過去只會說中文的他現在可以踏踏實實地坐在課堂上,和來自全球各地的同學們一塊學著寫中文。而關于未來,沙利夢想著當企業家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實現自己的夢想,并幫助別人是沙利想做的,也是中國正在做的。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柬埔寨修建了更快的鐵路,獲得了更多的投資。當然也有越來越多的“沙利”走進了課堂。讀書的孩子多了,賣貨的孩子少了。小到關乎一個男孩的“一帶一路”正切實地贏得信賴,惠及世界,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或許就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初衷。
感謝收看《今日關注》,我們明天再見。
手抄報大賽演講稿三分鐘篇二
讓國寶傳情,歡迎收看《國寶會說話》,我是主持人劉熙燁。
曾侯乙原鐘的復制件上,帶領著外國駐華大使敲響它的時候,我多么想跟它說說話,我想告訴它,我看到了外交官眼里的震撼和驚嘆,我想告訴它,我是多么地驕傲呀。
和我-起敲響編鐘的是譚軍老師,就是他讓古老的編鐘煥
發出了年輕的聲音。曾侯乙編鐘在出土的時候鐘體保存完好,但是所有的鐘槌都已經腐爛了,所以他開始在鐘槌。上下功夫。不停的試不停的改,有的時候甚至會用上“肉槌”,就是用手去拍打這個鐘體,就是為了尋找那個美妙的聲音。這些全都是和譚老師朝夕相處的伙伴,當譚老師小心翼翼地交給我的時候,再三地叮囑我說:“這可都是我的寶貝呀?!边@里邊有二十多年前在曾侯乙編鐘原件。上演奏過的槌子,我來帶大家稍微的感受一下。木質的.鐘槌在編鐘上發出的聲音可以圓潤而飽滿,可如果換成橡膠的鐘槌,它可以讓編鐘的聲音更加的醇厚綿延。不同的材質,不同的形狀,譚老師已經研究出了五十多種鐘槌。這些鐘槌讓曾侯乙編鐘不再是博物館里面那個冰冷的青銅器,它讓我們看到了國之重器的響器之魂。我想帶大家來聽一聽古老而年輕的中國聲音。這就是我們當代人發出的年輕聲音。
謝謝大家。
手抄報大賽演講稿三分鐘篇三
歡迎各位收看本期的《挑戰不可能》,我是小齊。
本期的主人公,和大家一樣都是萬千追夢人當中最普通的一員,沒有什么驚心動魄的故事。但是,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所以我們-起來認識一下,了不起的齊岱澤。
這個小男孩對于主持人這個職業最初的印象,是來自于他做法官的母親,那時候每次吃完飯,都要看的一檔節目叫《今日說法》,以及那時屏幕里的那位主持人。而當這個小朋友說,我也想成為電視里的那個人時,他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不可能。父母和朋友都對他說,以你。的能力,你不可能做到的,它太難了。那直到成功的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的播音主持藝術專業,他才開始有能力去丈量自己與舞臺之間的`距離。直到大三,終于有機會錄節目了,那這個機會叫《開講啦》。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他開始去更多地獲得實踐的機會,但是第二個不可能,從屏幕對面的觀眾席傳了過來。每一條觀眾們非常嚴格的評價,都讓他考慮自己要不要去放棄。但他又轉念一想,咱們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既然沒有人支持,那就創造出支持自己的人。那在接下來,他不斷去實踐,終于開始有一個人,一群人,去肯定,去期待他。而在今天,他帶著一個的不可能來到這個舞臺,這個不可能就是一直伴隨著他的不自信。那直到剛剛,他來到舞臺中央,和小撒老師并肩而立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來自己最后一次錄制《開講啦》的時候,無數次在幻想,自己何時能夠和他同臺相遇。他突然感覺自己站在這里,距離自己夢想的距離又近了那么一點點。當然,追逐夢想的腳步還在繼續。但是這-次的不可能,他非常清楚地知道,如何去挑戰。他只需要準備好話筒,面對著所有注視他的觀眾,一字--句地說出:大家好,我是主持人齊岱澤。
手抄報大賽演講稿三分鐘篇四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好!
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做文明之人一生的追求》。
春風拂綠洲,金牛奔大地。我市創建省示范文明城市又邁入了一個新的年頭!省示范文明城市是反映一個城市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是一座城市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同學們,創建文明城市是一件我與你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大事。我們是創建活動的得益者,也應是創建活動的實踐者?!蹦愕?,也是我的,更是我們大家的?!白屛覀冺憫形?、市政府的號召,以實際行動積極做文明之人吧!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一聲”你好“能給別人帶去一天的好心情,一句”謝謝“能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聲”對不起“、”沒關系“能化解劍拔弩張的沖突,給人吹去陣陣溫潤的風。讓”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字文明禮貌用語常掛嘴邊。語言美,春風化雨潤心田。文明語,芬芳迷人惹人愛!
同學們,文明是一種進步,是行為的端正,習慣的改善,修養的提高,品質的提升,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我們就擁有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播下一個動作,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個品格;讓我們時時刻刻與文明交談,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只要我們人人邁出文明的一小步,我們的城市就能跨出文明的一大步,成為名副其實的文明城市。
目標既定,藍圖已繪。親愛的同學們,”造就文明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讓我們一起努力,做文明之人,永遠的呼喚!一生的追求!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手抄報大賽演講稿三分鐘篇五
您們好,歡迎收看今天的《話說長三角》,我是主持人高嵩。
今天要跟您分享的,是一個遲到了22年的諾言。位于江蘇的周莊古鎮被稱為中國第一水鄉,各位可能都去過。古鎮往東跨過一條河,就到了上海青浦的金澤,兩地呢,常年是擺渡來回,而連接兩岸的渡船也促成了不少上海和江蘇的跨省聯姻,村民張泉勇就是其中之一。22年前,他把妻子從周莊迎娶過岸的時候,曾經許下了一個諾言,他說:“你嫁給我吧,聽說這兒很快就要造橋了,有了橋就什么都方便了?!鞭D眼二十多年過去了,村子里的路一修再修,橋卻一直沒有架起來。老張每次和妻子回娘家還是得坐渡船,而且一般不敢留下來吃晚飯,因為天一黑船就得停,繞路回來得多花四十分鐘。每天晚上的五點半是最后一班船出發的時間,但通常都會再等一等。有不少村民在對岸的周莊上班,他們都得搭最后一班船回家。聽村子里的人說,這個渡口已經運行了超過百年,除了晚上船不能開,遇到臺風大霧天還得停航,造橋幾乎就成了所有村民的夢想。直到去年,長三角一體化_上升為國家戰略,交通的互聯互通是基礎保障,而第一件事就是要打通省界斷頭路。借著這股東風,在去年(20xx)八月,兩岸的造橋工程終于啟動了。今年(20xx)三月兩岸合龍,步行的通道已經開放。終于,村民去對岸。上班,不用再擔心天黑了回不了家。如果要過河去走個親戚,也可以踏踏實實地留下來吃頓晚飯。而那個遲到了22年的諾言,真的實現了。
當見證時代變遷的渡口終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座新橋不僅讓老張的諾言實現,也讓兩岸百姓的.生活更加緊密的相連。當然,撤渡架橋只是第一步,未來我們期待長三角一體化,能讓三省一市的更多地方架起一座座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橋,讓更多的藍圖變為通途。而作為一個主持人,我也會繼續奔走在長三角的土地上,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座通往觀眾的橋。而這要從講好每一個長三角故事開始,感謝各位收看今天的《話說長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