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作文往往能夠觸動讀者的心靈,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思考。優秀作文不僅要有獨特的觀點,還需要具備清晰的邏輯和流暢的語言。在寫一篇較為完美的作文,首先要確定一個清晰的寫作主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弟子規出則悌的故事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從第八條開始,就講到如何與人相處。我們都曉得,一個人不能離開社會而自己獨居。既要與眾相處,我們就不得不注意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的行為,我們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別的留心注意。這里一開頭就講“兄道友,弟道恭”,在家里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處。
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來跟弟弟相處?!暗艿拦А?,弟弟又應該如何來對待哥哥?!靶值烙选?,這個“友”就是友愛。做哥哥的要友愛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長,還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長曾經這樣抱怨過,他說孩子沒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總是會打打鬧鬧。我們曉得,雖然子弟在家里,他們是玩樂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從小父母就要灌輸他們觀念,讓他們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樹干、樹枝一樣,都是生活在一起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兩個人慪氣,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弟姊妹有吵架的時候,身為父母的應該要曉以大義,如果能講一些故事給他們聽,可以說會更好。
歷史上有很多這種孝悌的故事,譬如說唐朝的李績。李績當時已經貴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個臣子,當他年老的時候,他還不忘照顧他的姐姐,還為他的姐姐熬煮稀飯,不小心當中,一陣風吹來,火就把李績的胡子給燒焦了。我們想一想,當姐姐年紀這么大了,李績年紀也不小、也已經老了,他還能這樣對待自己的姐姐,實在是非常難能可貴。
而且我們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處,往往比父母還要長久。因為我們距離父母的年齡,相差一段很長的時間,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處的時間,幾乎可以說從小一直到我們終老,所以相處的機會非常的多。更何況童年的時候,非常的難得,從小我們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長,做兄長的懂得愛護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處,將來在社會上也能與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幫助,互相的關懷。所以,從小能建立這種友愛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再看下一句:
“兄弟睦,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處,這個就是屬于孝道了。怎么說?如果你經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讓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媽媽氣得半死,這就是不孝了。所以,從小讓孩子建立這個友愛的觀念非常的重要,因為影響將來非常的大。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俊?/p>
也就是說孩子在家里從小就要建立一個觀念,不可以讓他感覺錢財非常的重要。當然錢財也是重要,我們要教他懂得節儉,教他要從小就要愛惜家里的物品。如果他從小知道這個物質享受非常重要,而且相當的重視,他對錢財看得那么重,將來會有很大的禍害。為什么?中國傳統的社會,一旦父母百年之后(就是往生之后),往往為了爭田產,兄弟姊妹彼此不能和睦相處,甚至是反目成仇。在現今的社會里,我們可以見到非常多,為了爭家產告到法院去,這些都是很不應該的。如果父母當時曉得留下財產會起這么大的紛爭,一定不愿意留這么多財產讓子女爭吵。
所以孩子在家里,身為父母的也要告誡他要節儉,有道是“勤儉持家家業盛”。如果不能勤儉,把物質、錢財看得非常重,很重視物質的享受,將來如果面對財產的紛爭,這個彼此的怨恨會從此而產生。所以能輕財物,我們把物質看得很輕,就會有布施的心,會把你多余的財產、多余的財物分散與人,同時也可以減少許多的怨恨,很多的紛爭都是由于錢財太多所引起的。
除了錢財外,“言語忍,忿自泯”。為人父母的在家里也要特別關心你的小孩,他們的互相對談當中,是不是言語很粗魯?是不是講話非常的急,會傷人?這些從小我們就要告誡孩子,做父母的更要以身作則。我們都知道,在現代的家庭夫妻不和,經常發生口角的也很多。小孩看到父母是這樣的情形,在他心目當中,也會起了這種觀念,就是父母也會吵,我跟別人吵,那也是理所當然的。
過去曾經有一個朋友,她告訴我,有一次她跟她的先生吵架,吵得很兇,一時也沒有注意五歲的兒子就在旁邊。后來兩個吵得很兇的時候,突然聽到兒子在一旁拍手大叫:爸爸加油!媽媽加油!結果兩個正打得起勁、吵得很兇的夫妻,突然看到兒子的這一幕,嚇了一跳,趕快停止。從此夫妻不再吵架,即使有口角也一定不在子女的面前出現??梢姙槿烁改傅脑诩依锏难孕信e止態度,講話的語氣,都要特別的注意。
因為孩子很小,他不能明辨是非,他在家里學習的對象就是父母。所以父母在講話的時候,我們也要戒,戒什么?言語也要能忍,能忍的話,夫妻就會好言相向;不能忍的話,夫妻的話語針鋒相對,孩子就會向你學習。如果孩子從小看到父母講話都是很大聲、很沖,孩子小小的心靈也會向你學習。長大之后,他的這種耐心肯定也不夠,講話也會很粗魯、粗鄙,為人所討厭。
所以從小,我們懂得言語能控制?!胺拮糟?,這個忿就是生氣。我們都曉得人與人在談吐當中,都希望對方講話能很好聽。自己講話,我們也要特別注意。你講話很急、很緊張,又很大聲,對別人來講,可能會誤以為你在罵他,你在兇他,很多誤會也會因此而產生。產生之后,大家內心起了不愉快,很多憤怒就會因此起來。所以,我們在談吐當中,應該要特別注意。
人與人之間,也要替對方想一想。當別人很忙的時候,我們去問他,可能他的言語會很快很急,我們也不要誤以為他就是在罵我,他就是在兇我。能彼此互相地體讓,就可以減少很多言語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誤會,還有爭吵。我們看完第八條,請再看第九條: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
我學《弟子規》的故事作文
哪怕并非你親生經歷的。你可以說給我們聽。
我們只是想聽一個故事,并不在意主角是誰,因為那是無關緊要的。
或許有的人很八卦,可是我們并不喜歡八卦,也不是喜歡八卦的人。
我們僅僅是因為孤獨空虛,想聽一個故事而已。
如果你不想講故事,也可以自己去看書,然后把書中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反正都沒有差別。
無論是將來兩鬢生華,還是紅顏已差,最后的結局都是一樣的.,都是素面決定的呀。
和誰專家的一天,我們還是會相逢,在最初的道路上,可是我想永遠都不會后悔的,就是曾經遇見你。
文檔為doc格式。
弟子規中的故事
[譯文]。
做哥哥的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尊重哥哥;兄弟之間和睦相處,這其中包含了孝道。
孔融是東漢時人,他有六個兄弟,數他最小,據說他四歲時,就懂得謙讓。有一天,父親請他們兄弟幾個吃梨,哥哥們都一下子擁到了桌子邊,只有孔融靜靜地在一旁等著。父親讓孔融先挑,孔融走到筐邊,拿了個最小的梨。父親問:“你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說:“大的應該給哥哥們吃,我最小,當然吃小的?!备赣H連連點頭稱贊。長大后,孔融仍然保持謙讓的高尚品德,成了深愛百姓愛戴的好官。
讀后感: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很久以前,有個小孩叫孔融。每個人都夸他很聰明。有一天,孔融的母親買了幾個梨回家,當梨端上桌子時,媽媽把最大的梨給了最小的孔融,可是孔融卻不要,將這個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
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種種??兹谒敢庖埠敛华q豫地將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而我呢?我不僅沒有這樣做,還總是與弟弟搶東西。我身為姐姐,卻比當弟弟的孔融還要差得多。每次吃水果,我總是第一個沖上去挑,東挑西挑,必須要把最大,看起來最美味的拿來吃,堅決不留給父母或弟弟。我不禁感到一絲絲的內疚與后悔,而且,不僅如此,吃飯時,總會有一些很美味的東西吃,只要飯菜一端上來,我就會毫不猶豫、急匆匆地去把好吃的東西全部夾在碗里。媽媽每次都教育我要學習“孔融讓梨”的精神,可是我總將她說的當耳邊風。
有時候在坐車時,有些比我小的小朋友和老奶奶站在我旁邊,可是我卻看了她們一眼,就坐在那里了。有時,這些小朋友會用可憐巴巴的眼神望著我,就算我的心再怎么虛,為了我個人的利益,我的心還是控制住了雙腳。
現在想起,不禁后悔莫及及自責。我以前太自私了,只為自己著想,從來沒想過別人。我連那么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愛幼應該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做什么事都要為別人著想,不要滿腦子都是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們每個人的榜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讓位置給老少;將好吃的留給別人等等。
讓我發揚孔融的精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吧!
更多。
弟子規的故事
《弟子規》是一本教導我們日常生活規范的書,它既教我們怎樣做人,又教我們怎樣做事。
周末的一個中午,吃過午飯我就出去玩了。我們幾個在小朋友家里,踢皮球,扔毽子,玩得忘乎所以。不知不覺中,兩個多小時就過去了。而興奮的我卻不知道因為出門前沒有告知大人們,把他們給急壞了。爺爺騎著摩托車,奶奶騎著自行車,滿村轉,爸爸媽媽挨家問,他們焦急、惶恐不安。
最后奶奶找到了我,看著奶奶“奇怪”的表情,我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奶奶沒有責怪我,我們一起回到了家。事后,我聽媽媽說起,才知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是多么的'著急,他們找到我的時候心里都松了一口氣,但是又不敢有太強烈的表現,怕嚇到我?!案改负簦瑧鹁?。父母命,行勿懶”、“出必告,返必面”,隨著《弟子規》的深入學習,它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知道了每次出門前都應該跟大人說清楚去向,回來也應該跟家人打招呼,以免別人不知情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媽媽說,《弟子規》就像一本“真理集錦”,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它。雖然我現在年紀小,還不能完全理解書里全部的道理,但是我相信,隨著我一天天的長大,一天天的學習,我一定會懂得書里教授給我們的全部知識。而那個時候,我也會更加孝順、團結、友愛、正直、守信,為建設更美好的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學《弟子規》的故事作文
這學期剛開學,學校發給每人一本《兒童中國文化導讀》其中包括《論語》、《弟子規》等四篇經典故事。并要求我們每天背誦。
《弟子規》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我全能背熟,可是其中的道理卻不是太懂。和媽媽一起聽了《百家講壇》錢文忠教授解讀《弟子規》后,才明白了許多的道理。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講到:“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有什么樣的行為規范。
聽到講“入則孝”,我對照自己,感覺到平時自己根本沒有做到。媽媽每天很早就起床為我做飯,接送我上下學,輔導我學習,她還要工作,非常繁忙,父母總是任勞任怨,盡他們最大的努力與能力將最好、最寶貴的留給我們,從不求回報。而我卻沒有為他們做任何事,甚至經常惹父母生氣。
學習《弟子規》后,我要學會感恩父母,作為小學生我想,我的’孝”應該就是自覺的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生活,不讓父母為我們操心。還要記住長輩們的生日,向他們祝福等等。
通過學習中華這些經典故事,讓我變得懂事了,今后我不僅要學更多經典作品,還要把它們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讓中華文明經過我們的傳承源遠流長!
弟子規出則悌的故事
什么叫“出則悌”?就是離開家里,或者我們要外出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注意我們的行為。請看第八條:
【兄道友悌道恭兄悌睦孝在中】。
從第八條開始,就講到如何與人相處。我們都曉得,一個人不能離開社會而自己獨居。既要與眾相處,我們就不得不注意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的行為,我們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別的留心注意。這里一開頭就講“兄道友,悌道恭”,在家里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悌姊妹和睦相處。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來跟悌悌相處。“悌道恭”,悌悌又應該如何來對待哥哥?!靶值烙选?,這個“友”就是友愛。做哥哥的要友愛悌悌,做悌悌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長,還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經貴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個臣子,當他年老的時候,他還不忘照顧他的姊姊,還為他的姊姊熬煮稀飯,不小心當中,一陣風吹來,火就把李績的胡子給燒焦了。我們想一想,當姊姊年紀這么大了,李績年紀也不小、也已經老了,他還能這樣的對待自己的姊姊,實在是非常難能可貴。
而且我們想一想,兄悌姊妹的相處,往往比父母還要長久。因為我們距離父母的年齡,相差一段很長的時間,但是跟兄悌姊妹在一起相處的時間,幾乎可以說從小一直到我們終老,所以相處的機會非常的多。更何況童年的時候,非常的難得,從小我們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長,做兄長的懂得愛護自己的悌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處,將來在社會上也能與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幫助,互相的關懷。所以,從小能建立這種友愛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再看下一句:
“兄悌睦,孝在中”。如果兄悌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處,這個就是屬于孝道了。怎么說?如果你經常跟兄悌姊妹吵架,讓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媽媽氣得半死,這就是不孝了。所以,從小孩子建立這個友愛的觀念非常的重要,因為影響將來非常的大。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為了爭田產,兄悌姊妹彼此不能和睦相處,可以說是反目成仇。在現今的社會里頭,我們可以見到非常多,為了爭家產告到法院去,這些都是很不應該的。如果父母當時曉得留下財產會起了這么大的紛爭,一定不愿意留這么多財產讓子女爭吵。
所以悌子在家里,身為父母的也要告誡他要節儉,有道是“勤儉持家家業盛”。如果不能勤儉,物質、錢財看得非常重,很重視物質的享受,將來如果面對有財產的紛爭,這個彼此的怨恨都會從此而產生。所以能輕財物,我們把物質看得很輕,你能看得很輕,你就有布施的心,會把你多余的財產、多余的財物分散與人,同時也可以減少許多的怨恨,很多的紛爭都是由于錢財太多所引起的。
除了錢財外,“言語忍,忿自泯”。為父母的在家里也要特別關心你的小孩,他們的互相對談當中,是不是言語很粗魯?是不是講話非常的急,會傷人?這些從小我們就要告誡孩子,做父母的更要以身作則。我們都知道,在現代的家庭夫妻不合,經??诮堑囊埠芏唷P『⒖吹礁改甘沁@樣的情形,他在心目當中,他也會起了這種觀念,就是父母也會吵,我跟別人吵,當然也是理所當然的。
要特別的注意小心。
因為孩子很小,他不能明辨是非,他在家里學習的對象就是父母。所以父母在講話的時候,我們也要戒,戒什么?言語也要能忍,能忍的話,夫妻就會好言相向;不能忍的話,夫妻的話語針鋒相對,孩子就會向你學習。如果孩子從小看到父母講話都是很大聲、很沖,那可見孩子小小的心靈也會向你學習。長大之后,他他的這種耐心肯定也不夠,講話也會很粗魯、粗鄙,為人所討厭。
所以從小,我們懂得言語能控制?!胺拮糟保@個忿就是生氣。我們都曉得人與人在談吐當中,我們都希望對方講話能很好聽。自己講話,我們也要特別注意。你講話很急、很緊張,又很大聲,對別人來講,可能會誤以為你在罵他,你在兇他,很多誤會也會因此而產生。產生之后,大家內心起了不愉快,很多憤怒就會因此起來。所以,我們在談吐當中,應該要特別注意。
人與人之間,我們也要替對方想一想。當別人很忙的時候,我們去問他,可能他的言語會很快很急,我們也不要誤以為他就是在罵我,他就是在兇我。能彼此互相的體讓,就可以減少很多言語所造成不必要的誤會,還有爭吵。我們看完第八條,請再看第九條: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
樣才符合禮節?坐的姿勢,還有走路的禮節,又應該如何?
這里講到“長者先,幼者后”。如果我們跟長輩在一起走路,肯定一定要先禮讓長輩。長輩走在前面,做晚輩的應該走在后面,走在后方,一定要禮讓長輩。如果我們沒有禮讓,我們就不懂得尊卑次序,也不曉得這個次第怎樣,這樣就是沒有禮節。我們想一想,年紀大的人或者尊長,他們走路行動比較緩慢,我們走在后面,同時也可以看顧他們。你能禮讓長者,長者也會很歡心。
有一天我們也都會老。如果我們看到現代這一輩能敬老尊賢,等到我們老的時候,我們的下一代,他也會尊敬我們。所以從小要告誡自己的子女,不管是對自己的親人也好,將來在外頭也一樣,面對老者,我們應該要禮讓。懂得禮讓,這是很好的美德,做晚輩的一定要注意到。
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孩子有尊敬長輩的習慣,在家里我們一定要教導他,不是孩子小,他就最大。跟我們現在的環境恰恰相反,往往孩子在家里是當王,吃飯搶第一,做什么完全都搶第一,從來沒有教導他應該如何尊敬長輩。所以,我們也看到現在很多的景象,年輕人不懂得敬老。所以這個沒有辦法怪誰,只怪我們環境潮流,前面一代他沒有受到這樣的禮教,所以傳下來之后,當然我們也見不到這樣敬老的這種情形。
文檔為doc格式。
弟子規的故事
在我七歲那年,媽媽給我買了一本經典讀物《弟子規》,它是我最早學習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國學經典。這本書我雖然有許多字不會讀,但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還是把它讀完了,讀后,我感覺到書中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
《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范,依據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弟子”的意思有兩個: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學生;“規”就是規范。全書分為五個部分,360句,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做到的`守則規范。
從《弟子規》中,我懂得了孝順父母,團結兄弟姐妹,與人平等、友好相處,說話要講信用等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要求自己做到尊敬、孝順父母、長輩,要多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對于他們的教導,只要是對的,我都聽從。有一次,爸爸叫我掃地,我很不想去,但忽然想起了《弟子規》上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叫,需靜聽;父母責,需順成。雖然不情愿,但還是乖乖地去掃地了。與別人交往時,我時時提醒自己與人和睦相處,對人有禮貌,真誠待人,說話算數。
《弟子規》這本書十分有教育意義,它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對于這本國學經典的閱讀,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朋友們,讓我們大家與經典同行吧!
弟子規的故事
媽媽是幼兒教師。寒假里,媽媽拿回家一本書讓我和她一起學習。起初拿到這本薄薄的、有些童趣的《弟子規》時,有些不以為然。媽媽先讓我從頭到尾的讀一遍,復習一下漢語拼音,那么多的之、乎、者、也,感覺有些暈。心里暗語:這就是電視里那些留著大長辮子的小孩們搖著腦袋念的文字吧,念起來真繞嘴,還是現在的.課文好讀。后來媽媽要求我每天和她學習一頁,先讀,然后媽媽讓我根據譯文插圖說出含義,最后媽媽把譯文念給我聽,再告訴我在生活中應該怎么去做并學以致用。原來,看似繁雜的字句,卻蘊含著一生受用的深刻道理。
放假了,早上不用很早起床可以睡到自然醒了,所以晚上就想多看會電視,媽媽讓我睡覺我也假裝沒聽見,媽媽不會批評我或者關電視,她先讓我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含義,然后說“朝氣早,夜眠遲”的含義,最后說自己錯在哪,該怎么做。這樣我就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了生活中,也悟出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生活中提高了自己,受益匪淺。
現在,我已經愛上了《弟子規》,因為它已成為我學習禮儀和品德修養的指南針。以后我還要學習更多的文化經典,吸收更多優良的傳統美德。
弟子規的故事
下午放學,我像離弦的箭一樣快速跑回家,一推開門,我就對著客廳大喊:“奶奶!奶奶!怎么辦!我們要開始學習《弟子規》了。這不是要我的命嗎?”奶奶笑著走過來說:“傻孩子學《弟子規》怎么可能要你的命呢?”“就是嘛!就是嘛!又要學習,又要寫作業,還要背英語。哪還有時間學《弟子規》呢?”我嘟著嘴說。這時爺爺皺著眉頭從書房走出來說:“這是誰呀!在學習上遇到點困難就退縮了,看來真要好好學習一下我們中國文化的精髓了?!薄耙獙W!一定要學!”爺爺走過來肯定的說。
真是這樣嗎?爺爺常說他小時候學校不讓學《弟子規》,和他一起長的小伙伴有的對《弟子規》里面的內容都不了解,甚至都不知道學習《弟子規》有什么好處??蔂敔斕貏e喜歡《弟子規》,他對我說他小時候常常在祖父祖母不在家的時候拿出心愛的《弟子規》讀了有讀,背了又背,還要弄明白里面所講的道理,爺爺一學就是一天,有時聽到大人看門的聲音就趕快把《弟子規》藏起來,害怕被家長罵。我都聽得笑起來。爺爺見我聽得入神,又跟我講了《弟子規》的道理對現在爺爺講的建設和諧社會都是很有用的。
每每聽爺爺講他和《弟子規》的故事時,我好像看到了爺爺小時候學習《弟子規》的樣子。想想“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等等語句,它們既教我們怎么做人還告訴我們怎么健身,真是我們不可不學??!我一定要學好它,用好它!
弟子規的故事
我進入學校以前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自從進入學校以后,老師教會了我很多知識。最高興的是教我讀經典,其中,我最愛讀《弟子規》。
學了〈弟子規〉以后,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第一要孝順父母;第二要友愛兄弟姐妹;第三說話做事要得當;第四要誠實不說謊話;第五要平等待人;第六要多學習他人的長處,改掉自己的不足之處。
學了《弟子規》以后,我知道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師。
有一天晚上,媽媽一邊剝蠶豆,一邊看著我做作業。我做完作業,收好書后,我就蹲在媽媽身后,幫媽媽捶背、捶腰。媽媽剝完豆,我又抬來熱水給媽媽洗手、洗臉、洗腳。
還有一次,親戚送給我家三個大西瓜,我馬上想到了老師。因為老師經常在休息時教我讀拼音、讀課文、改錯,我就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送西瓜給老師吃?!眿寢屚饬耍瑤臀姨袅艘粋€大西瓜,切成兩半裝好,我送給了教我的兩位老師。可老師沒有拿回去吃,她又把西瓜分給了我們全班同學吃,同學們好高興啊!我更是高興。
我今后還要再學《弟子規》。
文檔為doc格式。
弟子規的故事
一年級的下半學期,我們班開始學習《弟子規》,雖然不是很理解,但每天背誦二行,也沒覺得很難。
可是上個星期,因為學校要舉行國學經典朗誦比賽,我們班參賽的題目就是背誦《弟子規》,所以劉老師在星期五放學的時候要求我們在雙休日自已背出《弟子規》中剩下沒學過的整篇《余力學文》。我的天哪,一下子要背出十二行,怎么可能。星期天下午,我正對著《余力學文》發呆,爸爸看見了,走過來問:“白崇穎,怎么了,為什么發呆呀?”我說:“老師要我們背出整篇《余力學文》,太長了,我背不出?!卑职终f:“要對自已有信心,我相信你能背出來?!蔽艺f:“可是我們都還沒學過,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怎么背?”“我來幫你吧。”爸爸說著就慢慢的給我講解每句話的意思,在爸爸的幫助下,我知道了文章的意思,講的是古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在爸爸的鼓勵下,我一遍一遍的朗讀著課文,慢慢地,我能背出第一行、第二行……一個下午過去了,我竟然能斷斷續續的'背誦整篇課文了,我好高興啊。晚上,我又復習了一下,經過一天的努力,我已經能熟練的背誦《余力學文》了。
我決定認真學習《弟子規》,每天按《弟子規》里說的去做,成為一名成績好又懂事的孩子。
弟子規謹的故事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小故事]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后來人們又稱他司馬溫公。溫公小時候聰明過人,被譽為神童,但他并不驕傲,學習十分勤奮。為了每天能早起讀書,他讓人用圓木做了一個枕頭。用這個枕頭睡覺,很不舒服,頭只要一轉動就會滑下來,這樣司馬光就會驚醒,起來讀書。后來,這個枕頭被稱為“警枕”。司馬光如此勤奮好學,從而使得他學識淵博,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溫公警枕”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學習的榜樣。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譯文]清晨起床后,必須洗臉漱口;上了廁所后,要把手洗干凈。應該養成這種良好的衛生習慣。
[小故事]是宋朝最有名的宰相之一,不過他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不講究衣著的衛生,他不愛洗澡,不愛換洗衣服,弄得人總是臟兮兮的。有一次,皇帝召見王安石和幾位大臣一起商議大事。談話間,一只虱子從王安石的衣領里爬出來,爬到了他的臉上?;实劭吹胶螅低档匦α耍赏醢彩稽c也不知道。后來,這件事成為了人們的笑談。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介他的儀表真是糟糕,我們千萬不要學他。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譯文]走路要不慌不忙,站立要姿勢端正,作揖時要彎腰,讓身體成一彎形,盡可能表示出你的恭敬。
[小故事]唐玄宗在勤政樓設宴,宴會結束后,盧絢以為皇帝已經回宮,便平穩地騎馬走在樓下。盧絢容貌清秀、溫文爾雅。走在路上,總是風度翩翩,儀表俊逸,與眾不同。仍然在樓上垂簾觀看的皇帝被他的風度吸引了,忙問左右近臣:“這人是誰?”近臣便把盧絢的姓名告訴了皇帝。皇帝連連稱贊他含蓄寬容、風度不凡。不過,也正是這一句贊美之詞使盧絢遭到了奸臣李林甫的陷害。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譯文]帽子要戴正,紐扣要系好,襪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
[小故事]孔子的學生子路是一個非常講究儀表的人。這一年,衛國發生了內亂,正在國外的子路聽說經后,急忙往回趕。有人勸他:“現在國中十分危險,回去了很可能遭受災禍?!弊勇氛f:“拿了國家的傣祿,就不能躲避禍難。”進城以后,子路竭力幫助國君平叛,但還是因寡不敵眾,被敵人的武士擊中,帽子上的纓帶也被割斷了。子路知道自己難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說:“君子雖死,但不能讓帽子脫落而失禮?!庇谑菑娜莸叵岛妹睅ё佣?。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譯文]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處亂丟,以致于弄亂弄臟。
[小故事]張九齡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張九齡容貌清秀,平時總是衣帽整潔。走在躍上,總顯得風度瀟灑,與眾不同,總能贏得路人的目光。并且每當朝廷重要的朝會時,在眾人中間,他也是很顯眼的,連皇帝對他的舉止都贊賞不已,凡是張九齡在,那里的氣氛就會格外愉快,大家都樂意同他這位衣帽整潔而且又有風度的人在一走說笑、玩樂和探討學問。張九齡的注重儀表給他帶來了好人緣。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譯文]穿衣服貴在整潔,不在華麗;有職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份,平常的人要穿得和家境相符,這就叫做“得體”。
[小故事]嵇紹是西晉有名的賢士。一天,他去求見齊王時,齊王正和董艾等人在宮中閑聊。見了嵇紹,董艾就對齊王說:“嵇紹善絲竹,今天可讓他彈一曲讓大伙兒樂樂。”齊王也正有此意,忙命人抬來樂器請嵇紹演奏,嵇紹不愿意,莊重地說:“我今天穿著整齊的朝服來見您,您怎能讓我做樂工的事呢?您是主持政事的君王,更應該講究禮儀,端正秩序?!饼R王和董艾等人聽了此話都很慚愧。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譯文]飲食不要挑挑揀揀,偏食會營養不良;吃東西也要適可而止,飲食過量會損傷脾胃。
[小故事]宗愨是南北朝時期的人,年輕時很不得志,而他的同鄉虞業有權有勢,特別富有。每當虞業請客人的時候,總是幾十道菜,酒菜擺得有一丈見方。然而,他招待宗愨時,只給他吃雜糧煮的飯。但宗愨只是照樣吃飯,從不因為飯菜差而發脾氣。他胸有大志,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后來,宗愨做了豫州太守,但他并不忌恨虞業,反而認為虞業有才而請他做的部下,宗愨把過去受辱的事看得很開,具有寬厚的胸懷,真是了不起。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
[譯文]年齡還小的時候,不要像大人那樣喝酒;喝酒醉倒,樣子是最難看的。
[小故事]三國的時候,魏國的太傅鐘繇有兩個聰明的兒子,一個叫鐘毓,一個叫鐘會。一天,鐘繇見哥倆在玩喝酒的游戲,他裝著沒見著不吱聲。只見鐘毓先起身施禮,然后舉杯一飲而盡;而鐘會舉起杯一飲而盡,并不曾行禮。后來鐘繇問兒子:“喝酒為什么要施禮?”鐘毓說:“飲酒是禮儀之一,所以要施禮再喝酒?!辩婔碛謫枺骸昂染茷槭裁床皇┒Y?”鐘會回答說:“偷酒喝不合乎禮,再施禮就是自欺欺人?!辩婔砺犃瞬唤ζ饋?,不能不點頭稱是。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譯文]不要踏在門檻上,不要用一條腿支撐身體斜靠著;不要伸開兩條腿坐在地上,更不要搖動胯,否則你就顯得沒有教養了。
[小故事]李白有一次在宮中喝醉了,竟然伸出了腳,讓坐在身旁的高力士給他脫靴子。高力士一時不知所措,只得給李白脫下靴子。但這件事讓他耿耿于懷。終于有一首李白送給楊貴妃的詩,被他抓住了把柄,他挑撥楊貴妃,說李白在詩中故意侮辱楊貴妃,楊貴妃信了高力士的話,也對李白惱怒起來。后來,玄宗幾次想任命李白官職,都被楊貴妃阻止了。李白哪里會想到,酒后的不拘小節竟會引來如此后果。
緩揭簾勿有寬轉彎勿觸棱。
[譯文]掀起簾子的時候,動作要輕,盡是不要發出響聲;轉彎的地方,行動幅度要大,不要碰著東西的棱角,否則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小故事]春秋時,衛獻公想回國恢復王位,他便去請當時掌握衛國朝政的貴族寧喜幫忙。寧喜得知此事時正在下棋,他想也沒想就很爽快地答應了。太叔文子知道此事后說:“幫助一個國君復位是一件大事,而寧喜全家是九代當朝高官的家族,他對待重立君王的事卻這么不慎重。”果然,衛獻公登位后不思回報,反而因為寧喜是前朝重臣,而把他全族誅殺了。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譯文]拿著空的用具,就像拿著盛滿東西的用具一樣,小心翼翼;走進空房間,也要像主人在家那樣謹慎,不要亂走亂動。
[小故事]楊震是東漢時的名士,人稱“關西孔子”。他做官后,十分清廉,從不受別人的賄賂。有一次,楊震過山東時,他的學生王密正在這里做縣令。夜里,王密帶著十斤黃金來見楊震,他堅決不要。王密說:“半夜里是沒有人會知道這件事的。”楊震卻說:“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聽后十分慚愧,只好告退。從此,人們都知道楊震是一個清廉無私的人。
弟子規故事匯集
父母命行勿懶。
[譯文]父母叫你,就應該趕快答應,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懶懶散散。
[小故事]從前,楚國有個叫孟宗的孝子,對母親照顧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著急地問:“娘,你想吃什么?”孟母說:“我只想喝一碗新鮮的筍湯。”孟宗聽完,馬上跑到屋后的竹園,四處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筍。可是在冬天,哪里有竹筍呢?孟宗急得大哭起來。他的眼淚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淚融化了雪,地上長出了嫩綠的筍。他趕緊把挖出來,回家做了一碗筍湯,孟母喝了湯,病就全好了。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譯文]父母的教誨,一定要恭恭敬敬地聽,如果父母責備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虛心接受。
[小故事]孟子小的時候,有一天讀書厭倦了,就跑回家里。這時他母親正在織布,見他逃學回來,氣得拿起剪刀把快織好的一塊布割斷。孟子很奇怪,就問母親為什么發火。母親說:“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起來,一斷就成不了布,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也要天天用功才會有成就,你現在就厭倦了,什么時候才能成為有用之才呢?”孟子聽了十分慚愧,馬上回到學堂發奮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有名的大學問家。
冬則溫夏則清。
晨則省昏則定。
[譯文]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
[小故事]東漢時期,有個叫黃香的孩子,母親去世后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黃香雖然很小,但卻知道孝敬父親。夏天,酷暑難耐,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黃香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再請父親去睡;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每天先鉆到父親冰涼的床上,用身體溫熱被子后,再扶父親上床。黃香小小的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上有所成就,后來,他當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業無變。
[譯文]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也要通報一聲,居住的地方要固定,工作也不要隨意變動。
[小故事]聶政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大俠士,很孝順自己的母親。父親去世后,他和母親一起生活。聶政因為是一個有名的俠士,所以常有人請他出門行俠仗義,打抱不平。但是,為了不讓母親擔心,所以遇到危險的事,聶政總是刻意回避,能在家陪母親就盡是在家陪母親。幾年后,聶政的母親去世了,安葬了母親后,聶政離開了家,替朋友行俠仗義去了。這次出門后,因為無牽無掛,聶政再也沒有回來,他死在外地了。
事雖小勿擅為。
茍擅為子道虧。
[譯文]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由著性子胡來,如果胡來的話,你的道德品質就會出毛病。
[小故事]三國的時候,劉備臨死時,對兒子劉禪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給丞相諸葛亮,還給他寫下了一封信來教育他。信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這是說,不要認為這件事情小,壞事就可以胡作非為,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讓人信服。后來,劉禪在諸葛亮的輔佐下,蜀國還沒有大的失誤。諸葛亮死后,劉禪開始寵信宦官,逐漸放縱自己,最終蜀國被曹魏滅掉,劉禪也成了俘虜。
物雖小勿私藏。
茍私藏親心傷。
[譯文]東西雖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來;如果私自藏東西,父母會感到傷心。
[小故事]陶侃是東晉有名的賢臣,從小就勤奮好學,人品極好。陶侃長大后,擔任了管理漁業的`小官。這一年,他托人帶回家一壇腌魚孝敬母親。沒想到,母親卻把魚原封不動地讓人退回去,并且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你是國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東西孝敬母親呢?雖然只是一壇腌魚,但也是為政不廉啊!”陶侃深深記住了母親的教導,從此他勤政為民,兩袖清風,最終成為了晉朝著名的清官。
親所好力為具。
親所惡謹為去。
[譯文]父母親所喜歡的東西,要盡力為他們準備好;父母親所討厭的東西,要小心為他們拿掉。
[小故事]郯子是古代的一位大孝子,對父母特別孝順。父母的年紀大了,身體不好,眼睛也看不見東西了。郯子聽說鹿乳對恢復視力有好處,他決定想方設法取得鹿乳。郯子來到山上,卻無法靠近鹿群。于是,郯子買了一張鹿皮,披在身上混進了鹿群中。郯子的耐心獲得了回報,終于有一天,他得到了鹿乳。經過一段時期的治療,郯子父母的眼疾被治好了,身體也一天天強壯起來。郯子鹿乳奉親的故事也傳遍了天下。
身有傷貽親憂。
德有傷貽親羞。
[譯文]要愛惜身體,遵守道德。身體有了傷痛,會讓父母擔心;道德出了毛病,會讓父母親丟丑。
[小故事]董卓是東漢末年的軍閥,他帶領軍隊來到國都,廢掉了皇帝劉辨,另立劉協為傀儡皇帝,并從此獨攬朝政。董卓專權期間,對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殺戮,對天下的百姓任意欺凌。結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們的憤怒,朝臣王允等人聯合起來利用美人計一舉將他除掉。董卓的惡行使其家庭也受到了牽連,連年邁的父母也因此受到株連,當時他的母親已經90我歲了,也被依法處死。實在是可悲?。?/p>
弟子規故事匯集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是一部流行已久的廣為流傳的經典名著。它倍受古今中外學者的推崇,內涵廣博精深,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最近,我們介休二中全體教師拜讀了祖先的杰作《弟子規》,這本書全文不過360句,計1080字,其(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基本內容,是融合古代圣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兜茏右帯芳磽司帉?,先后有序地講解了學童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為人處世、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范。這本書分為入則孝、處則弟、謹篇、信篇、泛愛眾、親仁和余力學文。
細細品味后茅塞頓開,平時里對人生的點滴感悟都在圣賢的教誨中有明確的答案,字里行間充滿著人性的真正體現?!兜茏右帯分幸笪覀兿榷苏返隆F渲邪ㄐ?、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里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彼囊馑际牵翰还芨改?、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現在獨生子女,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與父母爭執,父母的心里應該多難過呀。讀完弟子規后我們要使他們明白了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弊钇鸫a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弟子規的故事
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這些知名人物,大家都一定不會陌生,那么《三字經》《弟子規》大家都會背誦嗎?《三字經》早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就背得瑯瑯上口了,可是學《弟子規》可就沒那么順利了,發生了許多點點滴滴的小事兒。想聽聽嗎?讓我來慢慢告訴你們吧!
老師說《弟子規》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晌矣X得它沒有童話故事那么精彩動聽,也沒有唐詩宋詞那么優美抒情,甚至還一點都不押韻,難背極了。但這是老師布置的作業,我只好硬著頭皮背。背了老半天都不熟練,真懊惱!我傷心地掉眼淚,我討厭《弟子規》。
“不能讀死書,要理解意思再背?!眿寢屘嵝盐艺f。我就一邊讀,一邊看看旁邊的譯文,不理解的.地方就請教媽媽。果然意思明白了,一下子就背下來了。漸漸地、漸漸地我發現其中包含著許多道理。我不再那么討厭《弟子規》了。
一次,我彈鋼琴很認真,把老師布置的曲目都彈了下來。媽媽高興地夸我真棒!我說:“別夸了!再夸我就譽恐啦!”“譽恐,什么意思啊?”媽媽納悶地問。我哈哈大笑,說:“聞譽恐,聞過欣—這是《弟子規》里面的,就是說聽到別人贊美你的時候就感到惶恐不安,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欣喜接受??!”媽媽聽了欣慰地笑了,我也笑了,我喜歡上了《弟子規》。
在學校里,有一次我著急去參加圍棋比賽,沒有收拾書包,課本,筆袋等等扔了一桌子就跑去了。比賽完,回到教室后我看到只有我的桌子上是亂糟糟,突然想到了“幾案潔、筆硯正”“讀看必、還原處”這兩點我都沒做到??!我紅著臉把座子收拾好了,《弟子規》幫我改正了缺點。
我不再挑衣服了,因為我明白“衣貴潔、不貴華”;我不再挑吃的了,我懂得“對飲食,勿揀擇”;我不再害怕困難了,因為我知道“勿畏難、勿輕略”?!兜茏右帯肪拖褚晃焕蠋煏r時刻刻在教導我,讓我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我要衷心地感謝它。
弟子規的故事
我長大了上小學一年級了,我會讀書了。第一次讀《弟子規》的時候我根本就不懂上面所講的意思。慢慢的隨著知識的增加我開始理解《弟子規》的.意義了。
《弟子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精髓,特別是其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對我的影響很大。
我很調皮,有一點貪玩,父母要求我幫著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時我總是很不情愿,或者干脆不理不睬。對于父母的教導和責備也是左耳進右耳出,不放在心上?,F在通過學習《弟子規》我懂事多了。很多時候不用父母叫我,我就會幫忙干家務了。父母規定我做的事情也很快就會完成。父母的教誨我也銘記于心,虛心地接受。以前學中國畫的時候我常常心不在焉,老想著快點畫完就可以玩了觀后感,父母經常批評我沒有耐心,現在我漸漸的明白了父母的用心。父母對于我的轉變也很開心,他們常??湮易児粤?,長大了。
弟子規的故事
剛剛進入小學時,媽媽就給我買了很多的課外讀物,其中有一本叫《弟子規》的書,讀完后讓我愛不釋手。
我非常喜歡這本《弟子規》。它雖然不如童話那么異想天開,也不如漫畫那么色彩豐富,但這本書非常有實用,它是講小孩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學習各方面怎樣養成良好習慣和品行的,所以我每天都讓媽媽講給我聽。
有一天,媽媽給我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一看,這些話足足寫了滿滿兩頁。我問媽媽這些都是講的什么道理呢?于是媽媽仔細地給我講起了故事,還告訴我故事的意思:“我們要做聽話的好孩子,聽見父母的'呼喚聲要馬上答應,不要拖拖拉拉地動作緩慢,更不能裝作沒聽見。父母讓我們做的事情要立刻完成,不能找借口,更不能偷懶。父母在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時,要認真地聽,不能頂嘴,并記住我們做錯事時,對父母的批評要虛心接受,并改正,要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否則父母會傷心難過……”我停了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還真有道理!后來,學校里也開展了國學經典的學習,我們每天都有10分鐘的國學經典誦讀時間。經過長期的學習,班上的同學幾乎都能把《弟子規》給背下來,老師教了我們書中更多的知識,也讓我們懂得了更多的道理。
《弟子規》讓我學到了很多,它真是我的好幫手,它讓我改掉了以前很多的壞習慣,并監督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感謝《弟子規》,也感謝父母和老師的教育和關愛!
弟子規的故事
在我升入二年級后,李老師就開始教我們學《弟子規》。老師說:“你們要好好學習《弟子規》,長大后才會做人做事?!薄兜茏右帯肥紫葘W的是: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等等。這些讓我知道了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出去時要告訴父母,回來時也要告訴父母,這樣父母才會放心。我懂得了我們對父母要孝,對別人要忠,要對大家有愛心。父親叫你,就立刻答應;父親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能拖拖拉拉。當哥哥的`要愛護弟弟,當弟弟的要尊敬哥哥。
我通過讀《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收獲很多很多,我希望所有小朋友都能看到這本書。我們大家都要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幫媽媽做家務,以后,我無論學習、做事、對待人都要加倍努力,長大后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