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合同范本>幼兒園集合教案范文(17篇)

幼兒園集合教案范文(17篇)

時間:2023-12-01 05:41:36 作者:LZ文人

幼兒園教案能夠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合理分配教學資源。小編為大家收集了一些幼兒園教案范文,希望能夠給廣大幼教工作者一些指導和幫助。

幼兒園集合教案

1.事先與幼兒討論幼兒園的運動設備,并為它們命名。

2.來到幼兒園的操場,向幼兒說明游戲規則及擺放好指示牌。

3.選首兒歌或童謠,讓幼兒在歌聲中按照指示牌方向準備出發。如到“圓圓國”拿起呼啦圈在地上或身上轉一下、用單腳跳到“百花國”聞聞花香、走到“石頭國”抱抱石頭看有多大、“滑梯國”里可溜滑梯、再到“洞洞國”穿過拱橋、“繩子國”是跳5次繩才算通過、“昆蟲國”則要學一種昆蟲的動作?;氐侥康牡貢r,便成為“快樂國”里的精靈了。

幼兒園教案

1、在聽聽、看看、說說、玩玩中愉快地感知“玩泡泡”一系列快樂情緒。

2、愿意跟著老師和同伴一起“玩”。

活動準備:吹泡泡玩具一套、音樂磁帶。

1、欣賞歌曲:

隨音樂自由拍拍聽聽《吹泡泡》的歌曲,體驗快樂情緒。

2、吹泡泡:

(1)教師吹泡泡,幼兒捉泡泡。

(3)教師邊做動作邊念誦兒歌二遍。

(4)幼兒嘗試著跟念兒歌、做動作。

4、游戲:吹泡泡

5、延伸:

寶寶本領真大,以后我們自己來吹大泡泡、小泡泡好嗎?

在活動中,孩子興趣高,很投入,幼兒能跟著集體一起“玩”——唱歌、念兒歌、做游戲,如有吹出大泡泡的泡泡玩具,對孩子觀察大與小效果更好,兒歌還可選擇簡短二句為妥。

幼兒園教案集合

小班的孩子,剛入園,對幼兒園的環境不熟悉,每天都哭著不想來園。所以我設計這個教學活動,帶幼兒參觀園內,讓幼兒熟悉幼兒園環境,使孩子喜歡上幼兒園。

活動目標

1、熟悉幼兒園環境,知道幼兒園的活動室、辦公室、廚房、衛生間等名稱和主要用途,使幼兒喜歡上幼兒園。

2、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場所的名稱。難點;名稱的用途。

活動準備

布置室內外環境[娃娃角、玩具腳],將大量的玩具、材料放置活動角內.

活動過程

1.向幼兒介紹幼兒園的名稱,帶領幼兒看認班牌,使幼兒知道自己欽州市偉才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

2.帶領幼兒到中、大班教室參觀,到操場、廚房、教師辦公室、衛生室、衛生間參觀。

3.邊參觀邊介紹名稱、用途。

4.使幼兒知道教室是幼兒學習和活動的地方;操場是幼兒運動、游戲的地方;辦公室是教師工作的地方;廚房是為幼兒做飯的地方;衛生室是為幼兒看病、喂藥的地方;衛生間是幼兒洗簌、大小便的地方。知道幼兒園的教師、阿姨都是為幼兒做事的,有事可以請他們幫忙,要愛他們,會向他們問好。

5.欣賞、學唱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教學反思

邊參觀邊介紹名稱及用途,見到別人要打招呼,再運用到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樂趣。

2、小班社會活動教案:我愛幼兒園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幼兒園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之情。

2、參觀幼兒園環境,了解各設施作用,知道優美的環境需大家愛護。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5、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活動準備:

1.事先準備好參觀幼兒園的路線。

2.玩具天線寶寶一個。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

(1)參觀幼兒園教師辦公室、保健室,向老師問好,并請老師介紹自己的工作。讓幼兒給每位老師送一朵紅花,并學說“老師辛苦了!”

(2)帶領幼兒來到操場,觀看大中班小朋友活動,請幼兒說說他們在干什么,并請幼兒找一個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玩。

(3)游戲:小孩小孩真愛玩,摸摸就回來。

(4)帶領幼兒回活動室,介紹活動室環境,讓幼兒知道這是我們學習和游戲的地方,有許多好玩的玩具,老師要在這里教我們許多本領,還能結實很多新朋友。

2.談話,引出課題。

教師:你喜歡我們的幼兒園嗎?今天天線寶寶帶大家開著火車一起去參觀我們美麗的幼兒園。

3.說說自己的幼兒園

(1)幼兒園里有什么?你最喜歡幼兒園的什么地方?為什么?

4.畫自己理想的幼兒園。

(1)通過撕貼、添畫等方式表現自己心中的幼兒園??梢宰層變号c家長共同構圖設想。

(2)展出繪畫作品。

活動反思:

教師帶領幼兒熟悉幼兒園的環境,通過走走看看使孩子們知道幼兒園的布局,從而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園的設施,喜歡幼兒園。在設計整個活動時,畫一畫幼兒園有一定的難度,幼兒不會用繪畫的形式畫出幼兒園,在今后的活動中注意孩子的實際水平。

幼兒園教案

1、引導幼兒正確認識量詞。

2、通過自己創編量詞歌,進一步鞏固使用量詞。

3、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

1、ppt課件:量詞歌

2、一封信(內裝圖片)

3、幼兒用各種圖片,膠棒,白紙。

1.配班老師送來一封信:寄給大一班的一封信。

2.教師打開信:我看看是誰給我們班小朋友寫的信。

讀信:

親愛的小朋友,我是紅紅,周末,媽媽帶我到城了去了,

給我買了一個衣服,一個褲子,還有一個鞋子。

媽媽還買了很多好吃的呢,有一條雞腿,二只魚,三兩黃瓜,四把蘋果,

請你們到我家來一起吃,好嗎?

3.聽了這封信,你想笑嗎?為什么?

它可笑在哪里?把什么詞說錯了。(量詞)

1.我們一起來幫紅紅糾正一下吧,指導幼兒正確說出量詞。

一件衣服

一條褲子

一雙鞋

一根雞腿

兩塊魚排

四根黃瓜

三個蘋果

一枝香蕉(解釋:一枝)

2.量詞能不能說錯???說錯了會怎樣?

(量詞千萬別說錯,說錯就要鬧笑話。)

1.說量詞

(1)你們會不會也把量詞說錯呢?讓老師來考考你們。

(2)出示量詞歌里涉及到的物品

請幼兒逐一把正確的量詞說出來。

2.誰來想個好辦法幫助紅紅也學會說量詞呢?

現在,我們用這些圖片來編一首量詞歌吧, 請小朋友聽好了。

(教師示范念兒歌)

3.老師編得好嗎,你們聽清楚了嗎?老師編的兒歌里用到了哪些數字,

1.量詞有許許多多,我們剛剛念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想學會更多的量詞,就要編更多的量詞歌,你會編嗎?

2.請小朋友說說看,是怎樣編的?

要把數字1-10都要放進去,最后結尾時要加上一句什么話?

3.桌子上準備了一些圖片,請小朋友兩人一組合作創編一首量詞歌。

可以兩人商量一下,然后把圖片貼紙上。

編好了,就把你們編的量詞歌老師聽。

自然結束。

幼兒園教案

1、通過認一認、比一比,引導幼兒感知長方形的基本特征。

2、啟發幼兒學習按圖形特征歸類,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3、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動手操作能力。

1、重點:感知長方形的特征。

2、難點:會按圖形特征進行歸類。

1、幾何圖形若干(正方形、長方形、圓形)。

2、剪刀若干。

教師:“小朋友說一說黑板上有哪些圖形?”(圓形、正方形)

教師:“黑板上有這么多圖形,誰會把一樣的圖形放在一起,并數一下一共有幾個?”

1、教師手指長方形,“這是什么圖形?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樣的?(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只角;正方形每條邊都一樣長,長方形每條邊不一樣長。)”

2、教師在幼兒講述時,可將長方形和正方形進行比較,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不同。

知道長方形上下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的?!?/p>

1、教師:“現在請小朋友把長方形的長邊比一比,短邊再比一比是不是一樣長的?”

2、小結: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的。四個角都是一樣大的。

1、請小朋友拿一張圖形紙把它剪一剪,讓它變成長方形。

2、給長方形涂顏色??纯磮D上有什么圖形,請小朋友給長方形涂上顏色。

幼兒園集合教案

本次活動中,首先我根據季節特征,選擇了春天《桃花瓣》的主題,并以此為內容,讓幼兒展開想象創編故事。其次,我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采用具體、形象的故事,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學中運用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比一比等方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并注重活動的重點、難點,由易到難,層次深入。孩子們在活動中自由想象,創編故事,說得跟別人不同,用的詞、句也不一樣,效果很好。

通過這次活動,我感悟到:語言活動中,絕不能以老師說、幼兒聽、教師示圖、幼兒看那種灌輸式、填空式、一問一答式進行教學。這樣,會束縛幼兒的思維,限制幼兒的語言發展,扼殺智力的開發。而應該注重讓孩子自由想、大膽講述,鼓勵他們說得跟別人不一樣,只有這樣,孩子們的思維才活躍,想象力豐富,語言發展更快。

小百科;桃花可制成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其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文學創作的常用素材。此外,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經絡、滋潤皮膚的藥用價值。其花語及代表意義為:愛情的俘虜。每年3~6月份,各地會以桃花為媒,舉辦不同的桃花節盛會。

幼兒園集合教案

1、經驗準備:讓幼兒初步了解一些搭房子的技巧,以及房子的一些簡單結構,并可讓幼兒收集一些房子的構造圖。

2、材料準備:

a操作性材料:塑料杯、,塑料板,紙皮、紙筒、易拉罐、水管、水管接口、泡沫板做的實驗演示臺,水管、水管接口、細鐵絲、小木棍。

b輔助材料:雙面膠、透明膠、小剪刀、塑料繩子、細鐵絲、小型電風扇。

幼兒園教案

1、引導幼兒學習折紙扇的方法,掌握對邊折的技能。

2、養幼兒對折紙的興趣,發展其動手能力。

1、幼兒人手一張正方形或長方形的色彩手工紙。

2、油畫棒、膠棒。

教師用小動物手偶創設情景,并出示已制作好的扇子,激發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

1、將一張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彩色手工紙對折。

2、在剛才折疊的基礎上進行同方向的對折,使對折的兩部分均等。重復進行,直到整張紙被折完。

3、再將對折的紙完全打開。

4、將紙完全打開后,將第一條折痕向上翻折,第二條折痕向下翻折,第三條折痕再向上翻折,第四條折痕再向下翻折····依次重復下去,使整張紙形成一個“紙條”狀。

5、將“紙條”從中間對折。

6、將紙的對折面用膠棒粘住。

7、將對折面用膠棒粘住,依次將折痕打開。再用手捏捏粘好的底部,這樣小扇子的把子就做好了。

幼兒手拿自制的扇子游戲。

活動延伸:教師將幼兒制作的作品展示在美術角。

1、教師教折扇子的過程要慢,讓幼兒仔細觀察。

2、幼兒折的時候教師要求幼兒一定要對齊。

3、對折的較不規范的幼兒進行指導。

4、鼓勵幼兒將做好的扇子給同伴看,并試著說“你好”等禮貌用語。

幼兒園教案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2、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戲,激發其探索科學的興趣。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電筒。

1、以猜迷語的方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有時掛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月亮)

2、教師講述故事《猴子撈月亮》。

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并讓幼兒討論:

(1)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

(2)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么撈不上來?

3、接著欣賞故事,教師進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發現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來一看什么反應?老猴子呢?

(4)它們用什么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么撈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么?它對小猴子說了什么?

(6)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組進行小實驗《水中成像》。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并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么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5、教師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遇事應該多動腦筋、認真思考。

6、完整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活動延伸:讓幼兒閱讀用書,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幼兒園教案

1、學習并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所表現的天真爛漫的兒童情趣。

2、體驗角色游戲的快樂

3、嘗試用適當的詞語替換兒歌中的飯菜名,發展創造能力。

活動前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制的黃米飯、炒青菜若干盤,毛竹筷一雙、小瓷碗一個,螞蟻卡片2-3張,黑板一塊。

一、產生興趣

1.猜一猜

(幼兒猜測一番后,教師出示政治螞蟻卡片。)

幼:是螞蟻。

2、喊一喊

師:誰能把螞蟻喊到身邊來?

幼:小螞蟻!小螞蟻!

幼:小螞蟻快來,我們有許多小朋友。

(教師扮演小螞蟻邊搖頭邊向前走,但表示拒絕走到幼兒身邊。)

師:螞蟻不肯過來,我們要想一個辦法逗逗它,把它引過來。

3.逗一逗。

師:我們怎樣喊才能把螞蟻引過來呢?

幼:螞蟻來呀來。

師:拿什么逗它?

師:我們換是一起來試一試吧。(大家一起招手喊:“螞蟻來呀來,我給你......”)

二、在游戲中學習兒歌

1.逗引螞蟻。

師:咦,今天早晨我們做了什么飯菜?

幼:黃米飯/炒青菜。

師:我們把它拿來逗逗螞蟻吧。

(師幼一起擺出“黃米飯”“炒青菜”、毛竹筷、小瓷碗,引導幼兒在此逗螞蟻。)

幼:螞蟻來呀來。

師:(扮演螞蟻搖頭):嗯,不來不來。

幼:來吃飯,快快來吃飯。

師扮演螞蟻):什么飯?

幼:黃米飯。

師:什么菜?

幼:炒青菜。

師:什么筷?

幼:毛竹筷。

師:什么碗?

幼:小瓷碗。

師(扮螞蟻來到餐桌前聞聞并吃得很香的動作,然后眉頭一皺):吃不完,怎么辦?

幼:搬回去。

師:搬回去干什么?

幼:留著以后吃/留給姐姐吃/留給爸爸媽媽吃/留給爺爺奶奶吃.......‥‥‥

幼:高興/快樂。

(教師一邊做螞蟻搬東西的動作一邊念“哼喲哼喲搬得歡”。)

師:為什么螞蟻搬米飯是要“哼喲哼喲”的?

幼:它搬得多/它力氣小螞蟻一點點大,很吃力。

師:它一次能搬多少米飯?為什么?

幼:兩粒/一粒。

師:螞蟻個頭那么小,還沒有米粒大,它一次搬一粒還很辛苦呢,所以他們走得很慢,我們一起做一做“哼喲哼喲搬得歡”的動作。

2.學習兒歌,并進行表演游戲。

(1)學習兒歌、

師:把我們剛才逗螞蟻吃飯的游戲連起來說一說就是一首兒歌,你們聽—(教師朗誦兒歌《逗螞蟻》。)

師:請小朋友們也來說一說。

(2)游戲

玩法:先請兩位幼兒和教師扮演螞蟻,一起躲到“洞”里,讓其他幼兒來逗螞蟻。大家喊第一句“螞蟻來呀來”,螞蟻說“嗯”,大家喊第二句“快快來吃飯”,螞蟻問:“什么飯?”大家答:“黃米飯。”螞蟻問:“什么菜?”大家答:“炒青菜?!蔽浵亞枺骸笆裁纯?”大家答:“毛竹筷?!蔽浵亞枺骸笆裁赐?”大家答:“小瓷碗?!敝笪浵伮艹鰜恚瑏淼讲妥狼奥勔宦勗俪?,吃飽后螞蟻問:“吃不了?!贝蠹艺f:“往回搬?!庇谑俏浵佭吥睢昂邌押邌寻岬脷g”

邊搬黃米飯。

三、替換兒歌中的飯菜名稱

1.師: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要在請螞蟻來做客,還可以準備些什么飯菜?

幼:白米飯/紅豆飯/黑米粥.......‥‥‥

幼:炒菠菜/紅燒肉......‥‥‥

2.師:小朋友回到家還可以編編新的兒歌,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這個游戲。

幼兒園教案集合

1、學習剝-些食品的皮、殼、包裝紙,提高動手能力。探索不同的開啟方式。

2、能把剝下來的殘渣堆放在指定處。

1提供若干帶皮、帶殼、帶包裝紙的食品。

2提供若干帶皮、帶殼、帶包裝紙的食品。

一.操作探索:打開食品容器。

有許多好吃的東西都藏在了不一樣的盒子、瓶子、袋子里,它們都躲了起來,快去找一找!找到了,想辦法打開來!

二.交流協調——食品容器的開啟方式。

1.你是怎么打開的?(個別講述)。

*小結:剛才你們有的是拉、有的是擰、還有的是掰……。

2.原來,打開不一樣的東西可以用不一樣的方法,你們真會動腦筋!

三.品嘗食品。

(1)食品外包裝的開啟方式。

a、你拿一樣東西,剝開來嘗一嘗。

b、吃到了嗎?吃到了趕快過來,哎,你是怎么吃到的?

(2)食品的特征。

告訴我你吃到了什么?你吃到的東西是什么味道的?(幼兒自由講述)。

四.互換分享。

好東西,分著吃.同時也可分給客人老師吃.有了好東西大家一起吃多開心呀!

五.收拾整理。

1.那我們把吃好東西的果皮,袋子應該放在哪里啊。

2.請小朋友把垃圾放入垃圾籮筐里。

幼兒園教案集合

1、能積極參與賞燈、玩燈、搓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的快樂。

2、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1、拌好的餡、干米粉。

2、小盤子、大盤子。

3、幼兒自制花燈一盞。

4、猜燈謎謎面,懸掛操場。

5、發出邀請,家長參與。

1、介紹元宵節。

引導幼兒講述:我所知道的元宵節。

教師進一步介紹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

2、做元宵。

談談說說:我吃過的各種元宵。

介紹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先用小勺挖一匙餡心放在手心里搓圓,將搓圓的餡心放入干米粉,在盤中往返滾動,直到餡心四面粘滿米粉。最后,把它放在手心搓圓即成。

幼兒分組制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把握兩人合作滾米粉的技能。

將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盤子里,分享集體合作的快樂。在等待煮元宵的同時,玩花燈。

3、玩花燈。

幼兒提著花燈,同伴相互欣賞,講述自己所拿的燈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在敲鑼打鼓的熱鬧氣氛中,幼兒在園內提燈游行,自由交往。

4、家長帶領幼兒猜燈謎。

5、品嘗小元宵。

鼓勵幼兒有禮貌地邀請老師、弟弟妹妹一起品嘗勞動成果,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

6、領獎品。

幼兒園教案集合

農村有著廣闊的自然空間,一些動植物的生長變化現象就在幼兒的周圍生活之中,為幼兒所熟悉,為幼兒所好奇。雖然我們的孩子大部分都來自農村,但對農村中的一切并不熟悉,走進大自然、走進農田的機會更是很少。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充分利用農村資源,結合季節特點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收獲活動。9月、10月份結合農村棉花收獲的季節,我們開展了“采摘棉花”的活動。11月、12月是農村糧食豐收的季節,家家戶戶忙著收割,我們進行了“拾稻穗”的活動,另外我們還開展了挖紅薯,挖薺菜等一系列活動。

挖紅薯

1、事先聯系好實驗基地。

2、各種挖紅薯的工具、小籃子

1、嘗試用各種農具挖出紅薯,體驗田間勞動的辛苦與快樂。

2、感受與同伴共同合作的快樂。

1、共同討論挖紅薯時應注意些什么?

了解一些農具的用法、名稱等

2、大小自由結伴拿好小籃子來到紅薯地里挖紅薯。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利用各種農具挖紅薯,比比哪種農具最好挖。

(2)鼓勵幼兒互相合作挖出紅薯。

(3)引導幼兒比較新挖出的紅薯與剛才挖出的哪只大。

拾稻穗

幼兒園附近剛收割完的稻田一塊、小籃子若干

1、一起到田里拾稻穗,初步感受幫助農民伯伯的樂趣。

2、萌發愛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

1、一起討論去稻田里拾稻穗該注意些什么?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該怎么辦?

2、自由結伴挎著小籃子來到稻田里拾稻穗。

(1)鼓勵幼兒互相比一比,誰拾的稻穗多。

(2)提醒幼兒在田中走動時小心不要被稻根拌倒。

4、給農民伯伯送稻穗。

5、今天你累不累?開心嗎?為什么?

:嘗嘗我們包的薺菜餛飩

1、每位孩子出席一位家長,帶一只籃子

2、物色好附近薺菜較多的田野。

3、包餛飩用的皮、餡、調味品、筷等

1、通過親子活動引導家長與幼兒共同做薺菜餛飩,和孩子共享勞動的成果。

2、激發幼兒親近大自然,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一、識別薺菜

為每個家庭提供一些薺菜及野草,通過挖薺菜讓家長引導幼兒識別并掌握薺菜的特征,知道這是一種可以食用的野菜,可用來包餛飩、做菜、燒湯。

二、挖薺菜

1、家長帶領幼兒到野外挖薺菜。

2、指導家長教會幼兒識別薺菜,嘗試挖薺菜的方法,比比誰家挖的薺菜最多(頒獎)。

三、包薺菜餛飩

1、引導幼兒與家長一起揀菜、洗菜,然后請食堂阿姨加工成薺菜肉糜餡。

2、家長帶領幼兒一起包餛飩。

四、品嘗薺菜餛飩

幼兒園集合教案

一、提問引出主題。

1.教師:小朋友,你們認識桃花嗎?

2.出示桃花瓣問:桃花瓣是什么樣子的?

3.我們一起來創編一個《桃花瓣》的故事,好嗎?

二、師幼共同構建故事內容。

1.師:桃花瓣的故事怎么編呢?故事里除了桃花瓣,還要有些什么呢?(時間、地點、人或動物,事情等)。

2.師邊出示背景圖邊說:今天,老師為桃花瓣的故事準備了幾幅漂亮的背景圖,大家來看看,是哪些地方。幼兒邊看圖邊說一遍。

3.這個故事的地點明確了。桃花瓣與小動物所發生的事,請大家來想想,創編出來好嗎?

4.桃花瓣可以用來做什么?給誰用最合適?幼兒自由想象,并提醒幼兒根據事物間的大小關系創編故事里的事。

5.師:邊出示桃花瓣、動物圖片邊說:老師這兒有許多圖片,等會兒你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選擇你喜歡的動物及桃花瓣貼到相應的背景圖中,看看誰貼的最合適。

6.師:這幅圖中的桃花瓣、小動物是誰貼的?為什么?以此類推,讓幼兒明白事情與時間、地點分不開的道理。

三、完整的創編故事。

1.師:現在我們一邊看圖,一邊想,心里說一遍,看誰最認真。

2.師:我知道大家編的故事很好聽,下面,我來講故事的第一幅圖,你們聽聽,我用了什么好聽的詞或句子。

3.師:有誰和我講得不同?

4.第二幅誰來講?誰跟他講得不一樣嗎?以此類推,鼓勵幼兒說得跟別人不同,每幅圖中所用的詞、句都要不一樣。

6.師幼共同講故事一遍。

7.根據幼兒自己的想法,把故事講給別人聽一聽。

四、小結。

幼兒園教案

1.學念兒歌,體會兒歌段落停頓與押韻的感覺。

2.知道一年中有12個月的含義,初步獲得年和月的概念。

3.知道自己的年齡,并能用相似的數來表征。

4.設計生日蠟燭,培養幼兒創造性。

1—12月份的生日圖卡;紙張、畫筆等美工材料。

1.幼兒看圖片,讓幼兒觀察畫面上有什么,你還發現了什么?

孩子們在觀察時把畫面上的全部內容都說出來了,廖天琪小朋友連畫面上的小朋友的各種形態都說出來,但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沒有能說出他們的共同動作。

2.師用語言提示孩子觀察一下畫面上的小朋友都有一個共同的動作上什么?(五根指頭排排站)

3.老師用輕快的語調念兒歌“我幾歲”給幼兒聽。

4.問問幼兒幾歲,教幼兒學念兒歌,能根據各自的年齡做出手勢。

5.大家一起念兒歌,請幼兒把手舉高,看看大家是幾歲(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不同的內容)。

6.問幼兒過生日時有沒有許愿。邀請幼兒玩“生日許愿”的游戲。

a)請幼兒運用美工材料畫一根代表自己生日的蠟燭,并試著在蠟燭上標出代表自己的符號。

b)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生日愿望,老師用簡單的文字將幼兒的愿望記錄在畫有生日蠟燭的紙上。

孩子們在說自己的生日愿望時都顯迫不及待,很想把自己的愿望說給大家聽。楊志釗小朋友說自己想擁有很多小汽車,因為他很喜歡小汽車;吳柏林小朋友說他的生日愿望是想“非典”不要再來了等。

7.請幼兒輪流將自己的“生日蠟燭”

貼在生日圖卡上,班上就有了一面“生日許愿墻”了。

幼兒園教案

1、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的物品,并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2、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與同伴進行溝通,換得自己需要的物品。

3、在互換中充分體驗交往與成功的快樂。

1、活動前向幼兒提出倡議。(倡議書另附)

2、活動前與家長進行互動,發出通知(內容另附)。

3、幼兒在主動與家長溝通的前提下,在自己心愛的、珍貴的玩具和圖書中,準備出閑置的、愿意拿出交換的,數量不限。

讓幼兒在活動中盡情的彰顯主動與人交往、有主見、大膽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

能靈活地運用各種語言交往策略應對自己遇到的問題。

1、活動倡議,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

誰來介紹一下你帶來的是什么物品?你想換什么?

在換物活動中你要注意哪些問題?

2、討論互換活動的規則:(活動前小朋友和老師共同制定的)

(1)、引導幼兒進行討論:怎樣換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2)、當別人不愿意與你交換的時候你怎么辦?

(3)、大家要愛惜換來的物品。

3、進行互換活動。(教師觀察、記錄活動情況并適時指導)

4、活動小結。

(1)、在這次活動中那些小朋友換來了自己喜歡的物品?你高興嗎?

(2)、在交換過程中有哪些好的經驗?遇到困難了嗎?是怎樣解決的?

此次活動為幼兒創設了真實的交往情境,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展示的平臺,在活動中,幼兒各個積極主動的運用有序、清楚、連貫而又帶有互動性的語言介紹著自己的玩具,只為了讓大家能夠喜歡自己的、記住自己的玩具。同時,真實的換物過程,充分地鍛煉了幼兒用協商的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其次,畢業之前的換物活動也讓孩子們之間的那份友誼得以了延續。即使是一張簡單的照片,但是,孩子卻表達出了希望大家能夠永遠記住他、想起他的情誼。

“快樂我作主”的換物活動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的需要。物盡其用,玩具換真情,友情最珍貴。在“成人”的眼里,“平等”是成交的前提;而在孩子的眼里,“高興”就是交換的理由。為此,我們每一位成人請勿用“等價”交換的準則去評判幼兒,而應該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支持他們的想法,鼓勵他們與周圍的人進行交往,嘗試自己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即使經歷失敗和挫折,也會給他們留下美好的回憶。

幼兒園教案

1、能細致地觀察人物動作、神態、表情特征,大膽想象講述畫面內容。

2、體驗作品中父親對兒子默默的愛。

1、讓家長幫助幼兒回憶與父親在一起的趣事。

2、父親、兒子的圖片各一副

3、教學掛圖、幼兒用書第3冊的第29頁。

一、:

分別出示圖片“父親”與“兒子”,鼓勵幼兒大膽猜想父與子之間發生的事情。

二、:

教師分別出示掛圖或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根據需要進行提問:

(1)圖1 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兒子在做什么?爸爸和叔叔在干嘛?你從哪看出來的?

(2)圖2 爸爸和叔叔在做什么?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4)圖4 設置懸念

a出示沒有背景的第四幅畫,請幼兒說說;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兒子,醒來后會有什么感覺?鼓勵幼兒將自己“驚奇、大膽、浪漫”的情景講給同伴聽。

c教師看圖完整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輕手輕腳”,并用動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里玩正是兒子的心愿,這幅漫畫體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深地愛,可以鼓勵幼兒做個相親相愛的動作。

三、:

結合自己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與爸爸之間的趣事,感受父親對自己的關愛。

活動延伸:

怎樣對父親表達自己的愛

相關范文推薦
  • 12-01 二年級平安夜范文(15篇)
    通過寫作可以培養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接下來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文,它們在思想深度和表達方式上都有一定的獨特之處。
  • 12-01 經典信用聯社工作報告范文(17篇)
    工作報告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工作內容和成果進行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檢視自己的工作表現。在下文中,我們將為大家介紹一些工作報告的寫作要點和技巧,以
  • 12-01 大學生社會工作實踐報告(優質12篇)
    實踐報告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問題和尋找解決方案,提高我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批優秀的實踐報告,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 12-01 溶液的形成教案范文(23篇)
    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進行教學評估和自我提升的重要依據。小編整理了一些教學工作計劃的編寫要點和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1、教學前反思:在本次授課中,我首先展示
  • 12-01 別了母校小學五年級范文(20篇)
    優秀作文往往以生動的描述和細膩的描寫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來是一些優秀作文的精選范文,大家可以借鑒其中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20xx年的早晨,機器人多利叫醒
  • 12-01 端午節放假及公司通知(熱門20篇)
    公司的發展需要注重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多個方面的綜合能力。探索下面的公司總結范文,或許可以給我們些新的思考和啟示。xx公司全體員工:根據國務院對2
  • 12-01 生命的演講稿學生參考(熱門21篇)
    在學校生活中,學生演講稿被廣泛運用于演講比賽、班會發言等活動中。小編選取了一些經典學生演講稿的片段,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尊敬的老師、親愛的朋友:您好!在這
  • 12-01 有岳麓山心得體會范文(16篇)
    心得體會是對自己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體驗和感悟的總結。以下是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第一段:引言(200字)。爬山是我一直以來的愛好
  • 12-01 使用壓歲錢的調查報告(優秀14篇)
    調查報告需要通過準確的數據和客觀的描述來支持調查結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調查報告樣本,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學習和借鑒吧。從社會熱點到市場趨勢,從消費者行為到
  • 12-01 項目部副經理述職述廉報告(通用19篇)
    述廉報告是一種對黨員干部廉政情況進行匯報和總結的重要工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述廉報告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根據公司****紀委工單〔2021〕7號文件要求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