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種思維的呈現,通過閱讀和思考的過程,我們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感悟。接下來,我將為大家展示一些引人入勝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
《教育漫話》讀后感
好久沒有讀過教育經典。偶然間在一間很窄很小的屬窩里發現有這么一本算是塵封已久的經典名著,于是就借來也只是粗略的閱讀,不過或多或少也能領悟書中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自已的感受。這是一本字數不多語言不是華麗,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冊子。名叫《教育漫話》。他整體涉及三個方面的話題,按作者約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體育、德育和智育。本書中首先提及的是體育,實質談的就是健康教育。開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觀點“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圍繞如何使兒童擁有健康的身體,洛克先生從“溫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藥物”等多方面進行了講述。他認為第一件應該當是“無論冬天夏天,兒童的衣著都不可過暖”,因為“大多數兒童的身體,都因嬌生慣養之故弄壞了,至少也受到了損害。”他指出,身體強鍵的主要標準在能忍耐勞苦。也許日本小朋友與中國小朋友一同進行的友好夏令營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聞熟悉了,面對中國孩子較弱的身體素質,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是不是也該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給出的藥方,“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涼水,應與水接觸?!倍嗝春唵我仔校墒窃谖覀儸F在的教育環境下,能讓孩子做到幾項最近國務院又下發了《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共十二條,其中心還是要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而且要落到實處,應該要成為一種學校規范,學生的習慣。
“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紳士的角度出發,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而這些“道德品質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在我們周圍經??梢钥吹揭恍└改笇⒆拥腻e誤放縱不管,他們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這恰恰是最危險的。洛克認為應該在兒童“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要讓他們習慣于遵守約束,服從理智,免得以后難以糾正。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時培養的習慣不能太多,否則,花樣太多會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反而不利于習慣的培養。在德育培養的過程中,榜樣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視。我們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的,都愛模仿別人,特別是小學生。如果我們把他們熟識的人的正確的或錯誤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的面前,同時說明為什么美麗或丑陋,這種榜樣的力量比任何說教的力量都大。當然作為教師我們還不能忽視我們自身的榜樣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認為他做的是一件過錯,你自己卻做了,那么,他便一定會以你的榜樣為護身符,那時你再想用正當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錯誤就不容易了?!蹦敲匆坏┖⒆硬簧鞣噶隋e誤該怎么辦洛克指出,他認為懲罰應盡量避免,主張喚醒兒童內心深處的,觸及心靈的榮譽感和羞恥心,因為“兒童對于名譽是極敏感的”,他們覺得被別人看得起是一種快樂。他們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后,對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內心的羞恥心和不愿見惡于人的畏懼心,才是一種真正的約束”。
洛克先生認為,相比于品質,學問不是最重要的。學問是應該有的,但是它應該居于第三位,只能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之用。所以本書中,把智育放到最后來談。他首先提醒我們“應該極力注意,決不可把讀書當作他的一種任務,也不可使他把讀書看成一種工作?!币坏┳x書成為兒童的負擔,他就會立刻討厭它,哪怕他們以前本來很喜歡讀書。應該把學習看做是一種游戲、消遣,把它當作一件做了別些事情以后的獎勵。這種觀點,他在書中曾多次提起。在語文學習上,洛克先生是反對機械學習,反對靠文法學習語文的,他舉了個例子:一個法國婦人教一個英國女孩學習法文,只是和她閑談,一點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語,有了一兩年的功夫,英國女孩就能把法文說得很好,讀得很好了。主張重視兒童的興趣,“因為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對兒童充滿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給予鼓勵。在本書的最后,作者指出“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別開來。兩個兒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對兒童的教育要根據兒童的不同特點進行,和我們的祖師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們繼續學習的。如這一段話,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不掉的。”這樣的話不能不讓人去審視自己:我犯的錯誤會給學生留下什么影響,還能補救多少總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為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業務水平,利用假期時間,我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三個專業發展方面的目標: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在課堂上為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熱愛、賞識每個學生,多加觀察學生,從中發現孩子的智能結構特點,進行適當、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在這三個目標的指導下,我有選擇的讀了些相關書籍——《有效教學模式》、《給教師的建議》和《教育的奇跡》,讀過這些書后,使我受益非淺,現簡單說說我讀這些書的感受。
讀了《有效教學方法》一書,書中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幾種關鍵行為讓我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2、多樣化教學:豐富教學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問問題。老師要掌握提問的藝術,能夠區分出問題的類型。包括課堂里老師安排的活動和提供的材料等力求多樣化。
3、任務導向。有研究表明,老師用于教授待定課題的時間越多,學生的學習機會就越多。如果課堂上師生的互動集中于思維內容,使學生獲得學習機會,那么這個課堂上的學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我覺得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表現在開始上課時,教師三言兩語,簡潔而準確地揭示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看書,是獨立圍繞思考題看書,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討論,邊解疑等等。
4、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
5、確保學生成功率。學生學習的成功率,是指學生理解和準確完成練習的比率。
讀過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書中的第11條“思考新教材是上課的一個階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條實際是說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思考,學生才能把知識理解透,掌握好。
蘇霍姆林斯基說了每一位教師都到過的現象:昨天上課時,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學的規則(定義、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還舉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課時,你瞧,班上大半的學生對學過的東西就有些模糊了,個別的竟把教材全忘了。還發現,許多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而在昨天上課時,并沒有察覺到這些困難呀。
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懂得還不等于已知,理解還不等于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怎樣進行思考呢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一想,檢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確,并且嘗試把所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踐。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什么呢這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點”,這些點實質是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點,知識的因果關系,新舊知識的聯系等。這里是說不管教材是怎樣的純理論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實際作業。我對“實際作業”的理解是實踐性的作業,操作性的作業,知識運用的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操作中、運用中思考知識,掌握知識。
這條建議就是說要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學生可以用這些空白來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這樣看來一堂塞得滿滿的課,也許不是好課。要張弛有度。
還有讀到《給教師的建議》的29條“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對我深有啟發。
把控住學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引發學生積極思維,調動內部誘因的最精細的工作之一。
要使學生學起來有趣,必須調動頭腦中的經驗知識,新舊結合,才更利于“新芽的營養生長和機體內養分的充分供給”。)對于首次接觸的新知,該放開孩子手腳,推薦給他們相關的書籍,教給有效的方法,引導他們先去自主了解,獲取有關的“經驗知識”,在學習新知時,再將儲存的意識加以調動出來,再次感知,理解,針對事實現象進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從而輕松學習。在第四節中蘇霍姆林斯基就講過:只有當隨意注意、隨意識記與不隨意注意、不隨意識記結合起來時,才能點燃學生意識中的“思維引火線”。
要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讓他們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使學習成為一種思考活動,這樣在聽課時才能攏聚他們的注意力,有一種真正的情感體驗,從而主動探索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而《教育的奇跡》這本書主要講了教育的驚人作用,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后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涂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么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這讓我從中悟到對每個學生都要充滿愛,賞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此激勵他們。對教師來說,沒有什么比愛心更重要的。
《教育漫話》讀后感
內容簡介:
《教育漫話》是17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和思想家洛克的代表作之一。全書以“紳士教育”為主題,分為體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包括學問、知識和技能)三個部分,闡明了如何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紳士或者有開拓精神的事業家。
讀書感悟:
《教育漫話》這本書是17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和思想家約翰·洛克所著。整本書都是洛克建議他的朋友愛德華·葛拉克,如何將兒子培養成為紳士書里的內容是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師經驗的結晶。讀起來像是與一位朋友在交流養育孩子的私語,深入淺出,處處透著教育的智慧。
這本書整體涉及三個方面的話題,依次是體育、德育和智育。首先提及體育即健康教育。開篇洛克就亮出了他的觀點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圍繞如何使兒童擁有健康的身體,從溫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藥物等多方面進行講述。他指出,身體強鍵的主要標準在能忍耐勞苦。洛克先生給出的方法有: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涼水,應與水接觸。這些方法也簡單易行。
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紳士的角度出發,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道德品質。洛克認為應該在兒童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要讓他們習慣于遵守約束,服從理智,免得以后難以糾正。當然同時培養的習慣不能太多,否則花樣太多會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反而不利于習慣的培養。在德育培養的過程中,榜樣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視。眾所周知,孩子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愛模仿別人。如果我們把他們熟識的人的正確的或錯誤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的面前,同時說明為什么美麗或丑陋,這種榜樣的力量比說教的力量要大。那孩子不慎犯了錯怎么辦?洛克指出懲罰應盡量避免,主張喚醒兒童內心深處的,觸及心靈的榮譽感和羞恥心,因為兒童對于名譽是極敏感的,他們覺得被別人看得起是一種快樂。他們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后,對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內心的羞恥心和不愿見惡于人的畏懼心,才是一種真正的約束。
洛克認為,相比于品質學問不是最重要的。學問是應該有的,但居于第三位,用來輔助品質,所以把智育放到最后來談。他首先提醒我們應該極力注意,不可把讀書當作他的一種任務或工作。一旦讀書成為兒童的負擔,他就會討厭它,哪怕他們以前本來很喜歡讀書。應該把學習看做是一種游戲、消遣,把它當作一件做了別些事情以后的獎勵。他主張重視兒童的興趣,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對兒童充滿求知欲望的好奇心要給予鼓勵。在最后作者指出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兩個兒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對兒童的教育要根據兒童的不同特點進行,這和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值得今天的我們繼續學習的。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它們的影響是難以洗掉的。這樣的話不能不讓人去審視自己:我會給孩子留下什么影響?總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如果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話》讀后感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教育專著——————《教育漫話》,這本書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約翰·洛克所著,以“紳士教育”為主題,分為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知識和技能教育三個部分。這本書所以稱為“漫話”,是因為總計217條,15萬字的這本小冊子,全部都是寫給一個人的信件整理而來的。洛克自己曾這樣寫道:“這些漫話,與其說是一篇公之于眾的論文,不如說是一段朋友之間的談話”。
整本書都是洛克建議他的紳士朋友———愛德華·葛拉克,如何將兒子培養成為標準紳士———謙和明禮、舉止優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勞,既熱愛知識,又能隨時握起槍桿為祖國而戰的英國紳士。書里的內容是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師經驗的結晶。整本書的文字隨意,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但處處透著真誠,讀這本書放佛是與一位朋友在交流養育孩子的“私話”。打動人的,恰是這種“私話”特有的隨意和真誠。書中深入淺出的文字,處處透著教育的智慧。下面就談談給我啟發比較深的幾點和大家分享:
“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體”是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中的經典名言。他認為“凡身體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別的奢望了,身體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便得到了別的東西,也是枉然?!币虼?,他認為應把培養強健的體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對學生體育提出一些比較具體要求: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冷水,應與水接觸。我們老師和家長當然明白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可當面臨應該將孩子有限的時間用于運動還是學習時,絕大多數大人會選擇后者?,F在的孩子在享受優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的同時也丟失了童年最寶貴的自由。孩子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沒有充分的空間玩耍、鍛煉,長時間面對課本、電視、電腦讓他們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對生活環境的漠視。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視力近視?為什么中國兒童的身體素質下降?孩童時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識的學習,到底孰輕孰重?因此,建議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智力的發展,更多的還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偶爾也陪陪孩子出去鍛煉,這對孩子有好處。我國實行的體育鍛煉大課間,就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精神,以“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為先導,正是與洛克的思想相吻合,通過長期的鍛煉,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才能不斷提高。
教育的主要任務乃是塑造一個人的精神或人格。因此,德育在洛克那里不僅僅是指道德品質的培養,而是指整個精神品質或人格的塑造。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說得好:“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痹谖覀兡壳暗淖优逃?,重視知識和技能教育,卻忽視精神和人格的培養,不惜代價地讓孩子去學一些文體技能,如鋼琴等,而不愿讓孩子去學一些有用的手藝,要孩子每次考試都得100分,并為此不讓孩子干任何別的事情,一發現問題,不是打罵就是不知所措如此等等。這些做法忘記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明白生活的意義,對個人成長十分不利,究其原因,則是目前社會上金錢第一、過分注重功利的風氣惹得禍。那么,“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闭绾芏嗬蠋熞庾R到的,作者指出:對于小學階段的兒童首先應該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應盡早培養。因為幼兒的可塑性是最強的,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或一塊蠟,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樣的。
每個班都有那么幾個讓老師、家長都頭疼的孩子,一般的說教似乎對這些孩子毫無作用,造成這些孩子學習困難、表現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為從小沒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果不糾正他的不良習慣,從根本上改變他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很難看到他的轉化與進步的。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紳士的角度出發,認為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而這些“道德品質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痹谖覀冎車洺?梢钥吹揭恍└改笇⒆拥腻e誤放縱不管,他們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這恰恰是最危險的。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家長跑過來流著眼淚跟班主任說:“我們家孩子我管不住,罵也不是,打也不是,甚至和我們對打,實在沒有辦法,請你老師幫幫忙?!备改干约庸苤苹虿唤o零花錢吧,甚至就發恐嚇短信威脅家長和老師。我們私下也開玩笑說:“奇葩學生的背后必然有奇葩家長?!蹦瞧鋵嵾@樣的孩子就是從小太過放縱和溺愛的后果。真是“從小不管制,老大徒傷悲”。洛克認為應該在孩子“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要讓他們習慣于遵守約束,服從理智,免得以后難以糾正。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時培養的習慣不能太多,否則,花樣太多會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反而不利于習慣的培養。洛克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錯誤和大人常用的培養孩子德行的方法,比如說理、鞭笞、榜樣、責罵、強迫等。
1、在各種教導兒童及培養他們禮貌的方法中,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在他們面前樹立起你要他們做或要他們避免的事情的榜樣。父母要選擇適宜孩子成長的良好環境,就像我們古代的故事“孟母三遷”一樣。首先父母要選擇或創造良好的、積極向上、充滿學習氛圍的一個環境或空間,讓孩子吸收到最健康、積極和樂觀的空氣,讓孩子在藍天下健康和茁壯地成長,其中父母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
心理,那這種體罰對于孩子就是效果甚微的,或使體罰下的孩子變得懦弱,變的十分的奸詐。在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地激起孩子對自己榮譽和名譽的保護,如果他很熱愛自己的名譽,他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那在生活中,父母的一個眼神或一句嚴重的話語都會起到效果。如果使用體罰,就要將他一次馴服,沒有絲毫討價還價的余地。
“它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確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他認為德行和智慧比學問重要得多,前兩者有助于學問,而徒有學問但無德行與智慧則反而無用。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強迫孩子去學,而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游戲、消遣、光榮、快樂的事情或對良好表現的獎勵,孩子們就會自己要求學習的。他認為兒童能夠說話的時候,就應該開始學習閱讀。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他建議把字母粘在骰子和玩具上,讓兒童在游戲的時候學習字母,在可能的范圍內誘導他去有意義地閱讀,例如《伊索寓言》或者《圣經》上的一些部分。當他們能夠很好地閱讀的時候,就應該教他們寫字和速記,然后教他們畫畫。在拉丁文學習上,洛克先生是反對機械學習,反對靠文法規則學習,他舉了個例子:一個法國婦人教一個英國女孩學習法文,只是和她閑談,一點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語,有了一兩年的功夫,英國女孩就能把法文說得很好,讀得很好了。所以在教學方法上,他反對死記硬背,重視培養智力,多作實地觀察,誘發學習興趣。
1.小孩子的好奇心應該小心地加以鼓勵。因為好奇心是一種求知欲,對事物好奇的孩子才會善于思考,愛動腦筋。
2.要重視孩子的興趣。因為孩子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當孩子沒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時,父母或老師就應該少就他去做。有些喜愛讀書、寫字、畫畫的人,在某些時候對于書、字、畫也會感到無味,如果那時他再勉強自己去弄,結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憊,甚至對原本感興趣的東西失去原有的興趣。
3.孩子的時間應該用在獲得一些對于他們日后長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強調教育的實用性。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應該用在學習最需要的事情上。他們在世上最需要、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應當所追求的事物。
在這本書的最后,作者指出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別開來。兩個孩子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對孩子的教育要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進行,和我們的祖師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這個觀點是一致的。
真理總是樸素的,平淡的文字總會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作者用最平實的文字述說著最深刻的道理,《教育漫話》給了我莫大的啟示:注重對學生道德的熏陶和培養,認為學生良好的德性才是最根本,是第一位的。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注重對學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德性的培養,一切從育人出發,堅持立德樹人,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過程中要充滿對學生的愛和尊重,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在他們需要鼓勵時投去贊許的目光。我相信他們終會因尊重而成人,會因為老師的寬容有度和耐心呵護,在感知后感動,在感動后明理,從而培植起不斷進取的動力。最后我想說:“老師們,善存于心,愛在于行!讓我們用愛心搭起橋梁,用關心凝成溫暖,用真心傳遞幸福,用時光鑄就“愛可以改變一切”的金色長城!
《教育漫話》讀后感
讀了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我不禁為其精辟的理論、深入淺出的文字所感動和佩服。書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但他所講的東西卻非常深刻,極有啟發意義。以下幾點是我在閱讀時感受最深刻的:
這句話是很有遠見的。作者認為應把培養強健的體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對孩童的身體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兒童要多過戶外生活,接受空氣、日光和水的鍛煉;生活要有規律;飲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藥物要少用,要多運動。
我們老師和家長當然明白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墒?,當面臨應該將孩子有限的時間用于運動還是學習時,絕大多數大人會選擇學習?;叵胛铱鞓纷杂傻耐辏瑢Ρ痊F在的孩子正在經歷的童年,在慶幸自身的同時也對現在的孩子產生深深的同情。太多的孩子在享受優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的同時也丟失了童年最寶貴的自由。孩子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沒有充分的空間玩耍、鍛煉,長時間面對課本、電視、電腦讓他們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對生活環境的忽視。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眼睛近視?為什么中國兒童的身體素質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時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識的學習,到底孰輕孰重?今年教育局發布的勞動實踐納入中小學素質評價中,既可以勞逸結合,又可以培養孩子的人生觀。
正如很多老師意識到的,作者指出:對于小學階段的兒童首先應該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應盡早培養。因為幼兒的可塑性是最強的,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或一塊蠟,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成各種形狀的。
每個班都有一兩個讓老師、家長都頭疼的孩子,一般的說教似乎對這些孩子毫無作用,造成這些孩子學習困難、表現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為從小沒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果不糾正他的不良習慣,從根本上改變他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很難看到他的轉化與進步的。
約翰洛克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錯誤和大人常用的培養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說理、鞭策、榜樣、責罵、強迫等。其中有兩點我非常贊同。
1、在各種教導兒童及培養他們禮貌的方法中,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把他們應該做或是不該做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面前。
寫了體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寫到智育。他認為德行和智慧比學問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學問,而徒有學問但無德行與智慧則反而無用。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強迫兒童去學,而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游戲、消遣、光榮快樂的事情或對良好表現的獎勵,孩子們就會自己要求學習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觀點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應該小心地加以鼓勵。因為好奇心是一種求知欲,對事物好奇的孩子才會善于思考,愛動腦筋。
2、要重視兒童的興趣。因為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當兒童沒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時,父母或老師就應該少就他去做。有些喜愛讀書、寫字、畫畫的人,在某些時候對于書、字、畫也會感到無味,如果那時他再勉強自己去弄,結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憊,甚至對原本感興趣的東西失去原有的興趣。
3、兒童的時間應該用在獲得一些對于他們日后長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強調教育的實用性。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應該用在學習最需要的事情上。他們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應當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話》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在教育過程當中要充滿對學生親切的愛和尊重,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在他們需要鼓勵時投去贊許的目光。我相信他們終會因尊重而成人,會因為教師的寬容有度和耐心呵護,在感知后感動,在感動后明理,從而培植起不斷進取的動力。我們要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有自己的個性,主要是靠自己在實踐中去摸索、去研究、從而在原有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新的思路。
教師《教育漫話》讀后感
最近讀了一本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這是一本有關培養紳士的書,即培養一個資產階級的管理者的書,由于時代特點,有很多已經于現代的科學有所出入,并且是從兒童抓起的,對高中教育有很多不能適用的地方,不過還是能夠有一些感觸。有不成熟之處,還望大家不吝賜教。
在書中提到關于游戲的觀點,在現代教育中是可以借鑒和參考的,書中提到這樣一句話,禁止反而常??梢栽黾铀挠?,現代社會充滿了誘惑。前一段時間中央電視臺報道了關于網絡游戲使某大學的學生大面積的被開除。對于這件事各級媒體搞得沸沸揚揚,并且很多把矛頭指向了開網吧的老板身上。這一點我不想過多的評論,前幾年就有在中小學周圍多少米之內不準開網吧,不準開游戲廳等規定。這一點大家知道,中小學生自治能力差,可能這樣做有一些效果。但長遠看并非如此,中學和小學階段由于有老師和家長管著,學生不去網吧??忌洗髮W后,沒人管了。原本禁止他們做的事,更激起了他們上網的欲望。難道這時再出臺一個新規定,網吧必須離大學校園多少米?很顯然是不現實的。第一大學生已是成年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是上大學期間管著,禁止上網吧。大學畢業后呢,管能管一輩子嗎?顯然不行。第二當今社會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了,網上有海量信息,有各種你所需要的和感興趣的東西,對于現代社會的人已經離不開網絡了。那怎么辦呢,這就大禹治水一樣了。要想辦法輸導,而不是一味的去靜止這靜止那。關于怎么輸導,書中也有一些建議,雖然未必完全正確,但是可以借鑒,那就是把游戲當作一種工作,每天必須在何時玩多長時間的游戲,一旦把游戲作為工作任務來完成,那就不會覺得有多好玩,過一段時間也就厭煩了。當然這個方法不是萬能的,但是必須要采取輸導的辦法而不是一味的禁止。同樣的道理你想讓他做的事情,不要當作工作,而是要作為游戲。例如把學習作為游戲就不會感到枯燥,這樣就會樂學,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
書中對語言的學習也有一定的見地,書中提到絕對不要用文法去麻煩兒童,要像說英文一樣,向他說拉丁文,不必受到規則的煩憂。對我們來說只有把英文改成中文,把拉丁文改成英文就可以了。因為沒有誰學自己的母語是用規則,不也沒有違反規則的嗎,國內就有李陽的瘋狂英語嗎。不過對一個其他國家的語言有必要研究的那么透嗎,有多少人將來能夠用上呢。這一點書中也有所提及,大家不妨想想有多少人會用到那可憐的英語呢,要與國際接軌可以完善翻譯體系,沒必要人人學外語,舉國學外語。日本有完善的翻譯體現,經濟發展不也忙好的。何必讓所有的人從小就開始做無用功呢。
在書中提到了關于鞭撻,用鞭撻來對待學生是一種貪便取巧的管理方法,這種懲罰自然會使導師盼望兒童去愛好的事物反而遭到兒童的厭惡,這種奴隸式的管教,所養成的也是奴隸式的脾氣。這里也就是說體罰和變相體罰會給學生帶來的傷害,達不到該有的目的。而且會使他產生暴力的習性。那怎么來培養學生成為你想看到的那種人呢。書中提到用獎勵和處罰來達到目的。獎勵并不是給他所需要的東西,而是要在眾人面前表揚他。懲罰是在他犯錯誤時,私下里批評。這樣學生就懂得了尊重與羞辱的意義,這樣你能使學生愛好名譽,懼怕羞辱,學生為了名譽和羞辱心就會安你的要求去做。
現在的教育在高考的指揮棒下,一味的強調升學率,對三好的老大哥德育和小弟弟體育關注的相當地不夠。在教育漫話中提到了德行,只有有德行的'人,才會是真正的人。教育不是培養才高八斗的屠夫,所以要認清了現實教育中的缺失,要成才,先育人。
書中有這樣一句: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獲得也愈容易。也就是說德育和智育是相互促進的,并沒有沖突,從長遠來講還有好處,因為我們并不想培養出一個虐待動物的大學生,一個用高科技殺人的殺人狂。再說說有關體育的問題,在書中也有相應的部分,只是由于時代和認識的不夠不免不是很正確,但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節奏日益加快,所以必須要有強健的體魄。最近一段時間聽到好幾次有關過勞死,一是壓力太大,時間太長。還有就是不注意體育鍛煉。所以學校就應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而不是一門心事的搞升學率。
現在社會物欲橫流,人們為了某些利益不擇手段。在書中把說謊看作極壞的品質,是不能忍受的。這對我們來說培養學生的誠信是多么地重要,黨和國家都在提倡建立誠信社會,建立誠信社會靠什么,就得靠教育。教育學生講誠信,從最簡單的做作業開始?,F在是抄作業,考試作弊,將來就有可能去詐騙。當然僅僅是學校這樣做是不夠的,現在社會誠信嚴重缺失,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電視里充滿了虛假廣告,就是學校也非一方凈土,也不可能成為一方凈土。要學生講誠信談何容易,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書中有關習慣的培養用了很大的篇幅,書中從穿衣開始,涉及洗腳,洗手,洗澡,飲食,用餐,飲料,水果,睡眠,甚至上廁所都有習慣。可見作者對習慣的重視程度,習慣改變命運。在教育中對習慣教育的還是相當地不夠。應該涉及到生活的各方面,小到上廁所。對習慣教育不夠,以致在一些國家,得用中文提示小便要上前一步。
本人才疏學淺,就此收筆。
《教育漫話》讀后感
《教育漫話》整體涉及三個方面的話題,按作者約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體育、德育和智育。本書中首先提及的是體育,實質談的就是健康教育。開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觀點“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圍繞如何使兒童擁有健康的身體,洛克先生從“溫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藥物”等多方面進行了講述。他認為第一件應該當是“無論冬天夏天,兒童的衣著都不可過暖”,因為“大多數兒童的身體,都因嬌生慣養之故弄壞了,至少也受到了損害?!彼赋?,身體強鍵的主要標準在能忍耐勞苦。也許日本小朋友與中國小朋友一同進行的友好夏令營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聞熟悉了,面對中國孩子較弱的身體素質,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是不是也該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給出的藥方,“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涼水,應與水接觸?!倍嗝春唵我仔?,可是在我們現在的教育環境下,能讓孩子做到幾項最近國務院又下發了《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共十二條,其中心還是要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而且要落到實處,應該要成為一種學校規范,學生的習慣。
“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紳士的角度出發,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而這些“道德品質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痹谖覀冎車洺?梢钥吹揭恍└改笇⒆拥腻e誤放縱不管,他們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這恰恰是最危險的。洛克認為應該在兒童“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要讓他們習慣于遵守約束,服從理智,免得以后難以糾正。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時培養的習慣不能太多,否則,花樣太多會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反而不利于習慣的培養。在德育培養的過程中,榜樣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視。我們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的,都愛模仿別人,特別是小學生。如果我們把他們熟識的人的正確的或錯誤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的面前,同時說明為什么美麗或丑陋,這種榜樣的力量比任何說教的力量都大。當然作為教師我們還不能忽視我們自身的榜樣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認為他做的是一件過錯,你自己卻做了,那么,他便一定會以你的榜樣為護身符,那時你再想用正當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錯誤就不容易了?!蹦敲匆坏┖⒆硬簧鞣噶隋e誤該怎么辦洛克指出,他認為懲罰應盡量避免,主張喚醒兒童內心深處的,觸及心靈的榮譽感和羞恥心,因為“兒童對于名譽是極敏感的”,他們覺得被別人看得起是一種快樂。他們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后,對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內心的羞恥心和不愿見惡于人的畏懼心,才是一種真正的約束”。
洛克先生認為,相比于品質,學問不是最重要的。學問是應該有的,但是它應該居于第三位,只能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之用。所以本書中,把智育放到最后來談。他首先提醒我們“應該極力注意,決不可把讀書當作他的一種任務,也不可使他把讀書看成一種工作。”一旦讀書成為兒童的負擔,他就會立刻討厭它,哪怕他們以前本來很喜歡讀書。應該把學習看做是一種游戲、消遣,把它當作一件做了別些事情以后的獎勵。這種觀點,他在書中曾多次提起。在語文學習上,洛克先生是反對機械學習,反對靠文法學習語文的,他舉了個例子:一個法國婦人教一個英國女孩學習法文,只是和她閑談,一點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語,有了一兩年的功夫,英國女孩就能把法文說得很好,讀得很好了。主張重視兒童的興趣,“因為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對兒童充滿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給予鼓勵。在本書的最后,作者指出“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別開來。兩個兒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睂和慕逃鶕和牟煌攸c進行,和我們的祖師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們繼續學習的。如這一段話,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不掉的?!边@樣的話不能不讓人去審視自己:我犯的錯誤會給學生留下什么影響,還能補救多少總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話》讀后感
《教育漫話》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撰寫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論述“紳士教育”。讀了《教育漫話》使我對英美等發達國家的傳統教育思想有所了解。這是一本飽含哲理而又寫得深入淺出、生動感人的教育學,除了時代和階級的局限外,某些主張如對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對父母的教育責任和早期教育的論述等等。作品雖然寫于三百多年前,時至今日仍然有著現實意義。作為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洛克十分重視早期教育的關鍵作用。一是因為兒童少小時的可塑性最大。二是因為幼小時的印象“都有極重大極長遠的影響”。像水源一樣,稍加引導,“便可以把它導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變”。因此,越早教育越要謹慎從事,因為教育上的錯誤“像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錯了,以后就難補救了。
小學兒童的可塑性也很大,因此,我們的教育應從養成教育抓起,如良好的衛生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等。書中關于習慣的養成,我覺得很有可遷之處?!皟和皇怯靡巹t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你覺得他們有什么必需做的事,你便應該利用一切機會,甚至在可能的時候創造機會,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它們在他們身上固定起來。這就可以使他們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不過我在這里有兩點要提醒的。第一,你要他們練習某種習慣,最好和顏悅色地去勸導他們,提醒他們,不可疾言厲顏色地去責備他們,好像他們是有意違犯似的。第二,還有應該注意的一件事,就是同時培養的習慣不可太多,否則花樣太多,把他們弄得頭昏眼花,反而一種都培養不成。要等某一件事情經過經常的練習,變得容易自然,他們做來不必再假回憶之后,你才可以再去培養另外一種習慣。”我覺得我們學校這方面也是這樣做的。
洛克十分注重健康教育,他認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體”。書中他非常詳細的說明和指導了飲食、衣著、睡眠等各個方面,如:多吸新鮮空氣,要有充分的運動和睡眠,飲食要清淡……其中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但總的來說,他是為了培養兒童儉樸的生活習慣,注重兒童身體的磨練,來造就強健的體魄。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認為洛克所說的“大多數兒童的身體都是由嬌生慣養弄壞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損害”是有道理的?,F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大多從小嬌生慣養,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孩子,吃得飽、穿得暖,這一切原本也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卻反而使得現在的孩子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天一冷,就會有很多孩子感冒,生病。我們可以學習《教育漫話》中科學的合理的成分,培養兒童強健的體魄,讓兒童從小就鍛煉身體,使他們將來能抵抗天氣,生活方式,生活條件等多方面的變化。
德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根本的地位,“德行是一個人或一個紳士所應具備的首要的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種稟賦,一個人如果缺少德行,就決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愛,甚至不可能被自己所接受或容忍”。在洛克看來,德育不僅僅是指道德品質的培養,而是指整個精神品質或人格的塑造,大致說來它包括德行、智慧、教養以及堅忍等各種美德的培養。
洛克反對溺愛放縱孩子,他認為這是最大的教育失誤。當今社會,溺愛放縱孩子這一現象越來越多的存在著。被溺愛的孩子總是哭鬧著想要得到某樣東西或做某件事,小時侯是糖、玩具,長大后就要的更多了,這時候家長才對孩子的任性感到煩惱。還有許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錯誤行為視而不見,聽之任之,一再的放縱孩子,等小錯變為大錯才想要糾正,但為時已晚。過分的溺愛孩子,會使得孩子任性妄為,自己想怎樣就怎樣,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孩子對于父母的教育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理直氣壯的和父母爭吵。過分的溺愛孩子,會使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利于他們在同伴中的交往,進入社會后,人際關系往往比較差。父母應當做到不溺愛放縱孩子,在既嚴厲又寬松的環境下對兒童進行教育。
《教育漫話》這本書,給我印象較深的還有榜樣的作用,父母的榜樣作用,教師的榜樣作用,同伴的榜樣作用。在學習生活中,教師往往會在無形當中成為孩子學習的對象,尤其在幼兒園,幼兒的模仿學習能力較強,可塑性也較強,教師的榜樣作用也就更大了。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從現在起就不斷的自我提高,自我充實,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品德,有智慧,有修養的人。凡事以身作則,這樣才能更好的起到教師的榜樣作用。在同伴交往中,家長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與品行端正積極向上的孩子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同伴的作用是巨大的。
讀了《教育漫話》,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了解。我將繼續勤奮學習,為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而努力。
《教育漫話》讀后感
真理總是樸素的,平淡的文字總會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洛克在《教育漫話》中像拉家常般告訴我們一些實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瑣碎的小事,實際關乎孩子一生的命運。
無論將來如何,一個人童年起擁有健康的身體是一生幸福的基礎。一個兒童要遵守幾條簡單的規則: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冷水,應與水接觸。人是自然之子,古人在運動中捕獵生存,往往健康強壯,飲食上多食植物,遺傳下來就習慣素食,雖然古人的壽命比不過現代人,可他們到死是無疾而終?,F代人雖是壽命較長,但很多人最后的幾十年疾病纏身。羸弱的身體多是嬌氣的生活方式造成。幸福的人生必須以強壯的身體為基礎,否則哪來健康的精神。我們的教育審時度勢,實行體育鍛煉大課間,每天至少鍛煉一小時,我感覺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正在不斷提高。
對于學生的羞恥心和名譽,洛克說:兒童的錯誤有時不能不加以斥責,因而斥責不獨應當出之以嚴肅的、不任情的詞句,并且應當背著別人私地里去執行;至于兒童應受表揚的時候,則應當當著別人的面前去得到。我覺得,小學生臉面很重要,很多時候的當眾批評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適得其反?,F在教的是三年級的孩子,明顯感到比一二年級的.孩子愛要面子。想起前面有的學生私下嘀咕:老師就愛板起臉來訓斥人。我應該變換一下教育方式了,于是就在這個學期,在班內宣布“無批評日”,得到了學生的一致響應。我提出了條件:我要大力表揚有良好行為的同學,對犯錯的同學會凝視10秒鐘,希望每個同學注意老師的眼神。這個方法真管用,以前不太與老師進行目光交流的孩子能不時地盯著老師了。這一天,有那么幾次,我要忍不住批評學生時,會提醒全體同學:“現在犯錯誤的學生趕緊改正,要不我可忍不住了?!边@樣的“無批評日”,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激起了學生的羞恥心,促進了學生情感的發展與精神的成長。
洛克在《教育漫話》中談到的很多觀點,樸素而實用,就像一輪皎潔的月亮,把柔和的光芒撒向自己的心底,使自己變得胸有成竹起來,知識是力量,智慧更是力量。
《教育漫話》讀后感
《教育漫話》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撰寫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論述“紳士教育”。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今天,我繼續閱讀《教育漫話》。在書的開始部分“健康教育的具體意見”中,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避免嬌生慣養洛克十分注重健康教育,他認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體”。書中他非常詳細的說明和指導了飲食、衣著、睡眠等各個方面,如:多吸新鮮空氣,要有充分的運動和睡眠,飲食要清淡……其中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但總的來說,他是為了培養兒童儉樸的生活習慣,注重兒童身體的磨練,來造就強健的體魄/。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認為洛克所說的“大多數兒童的身體都是由嬌生慣養弄壞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損害”是有道理的。讀到這里,我深有感觸?,F在許多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出世即受到家人的百般寵愛,吃好的'、穿好的不說,家人還處處小心,就怕他們有一丁點的閃失。就拿我兒子來說吧,他從小就是我媽媽的心肝寶貝,天氣一冷就怕他凍著,總是給他穿很多的衣服,我媽媽經常放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小孩子就應該汗津津的?!苯Y果,稍微見點風,孩子就感冒了,然后吃藥,掛水……孩子出生剛四十五天的時候,就因肺炎住進了醫院。后來的日子里,孩子三天兩頭地往醫院跑,體質特別的不好,直到今年暑假做了扁桃體切除手術,孩子的身體才強健一些。不過,即使是現在,我也不敢讓兒子少穿衣服,因為小時侯已經養成習慣了,天氣一冷,兒子的衣服立即成倍遞增。
其實,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愛的方式卻是迥然不同。古代德國和現代愛爾蘭人,他們剛出生的嬰兒都用冷水洗浴,不僅洗腳,還洗全身?,F在蘇格蘭高地的婦女也在冬天用此方法鍛煉她們的孩子。他們的孩子并沒有受到傷害,反而非常的健康。
看來,愛孩子,就應該讓孩子經受鍛煉,而不能把他們都培養成溫室里的花朵呀!
《教育漫話》讀后感
有幸看了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作者從體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論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內容給人感覺很與眾不同,非常具體實在。讀了《教育漫話》讓我聯想到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對于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都有很高的啟發和反省。
《教育漫話》十分通俗易懂,書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作者有如在和親朋好友話家常,語調親切平和,道理簡單明了,但他所講的東西卻非常深刻,極有啟發意義。這種深入淺出的東西,只有大師才能寫得出來。書中的許多話都能引起我的思索。我想我們教師的工作要比醫師更重要。若不是每位老師認真對待每一堂課,那么也許會培養出更多的庸醫,傷及更多人的性命。
“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們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極微極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樣,水性很柔,一點點人力便可以把它導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變。讀了《教育漫話》讓我聯想到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對于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都有很高的啟發和反省。
形式很美觀,質料很貴重,里面盛著的東西總不能使他感覺到好吃一樣。與此同時,這種棍棒教育在實行的時候,學生是會屈服的,是會佯作服從的??墒且坏┎挥媒瘫?,沒人看見時他們便越會放任,顯露出的勢頭回比約束前更加強烈。
讀了《教育漫話》,讓年輕的我進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素質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如何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更加有效。
《教育漫話》讀后感
《教育漫話》拿來也只是粗略的閱讀,不過或多或少也能領悟書中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自已的感受。
一、《教育漫話》整體涉及三個方面的話題,按作者約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體育、德育和智育。本書中首先提及的是體育,實質談的就是健康教育。開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觀點“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圍繞如何使兒童擁有健康的身體,洛克先生從“溫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藥物”等多方面進行了講述。
看一看洛克先生給出的藥方,“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涼水,應與水接觸?!倍嗝春唵我仔校墒窃谖覀儸F在的教育環境下,能讓孩子做到幾項?最近國務院又下發了《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共十二條,其中心還是要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而且要落到實處,應該要成為一種學校規范,學生的習慣。
二、第二個話題:德育?!敖逃想y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紳士的角度出發,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而這些”道德品質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霸谖覀冎車洺?梢钥吹揭恍└改笇⒆拥腻e誤放縱不管,他們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這恰恰是最危險的。
洛克認為應該在兒童”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要讓他們習慣于遵守約束,服從理智,免得以后難以糾正。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時培養的習慣不能太多,否則,花樣太多會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反而不利于習慣的培養。在德育培養的過程中,榜樣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視。我們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的,都愛模仿別人,特別是小學生。如果我們把他們熟識的人的正確的或錯誤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的面前,同時說明為什么美麗或丑陋,這種榜樣的力量比任何說教的力量都大。
當然作為教師我們還不能忽視我們自身的榜樣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認為他做的是一件過錯,你自己卻做了,那么,他便一定會以你的榜樣為護身符,那時你再想用正當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錯誤就不容易了?!澳敲匆坏┖⒆硬簧鞣噶隋e誤該怎么辦?洛克指出,他認為懲罰應盡量避免,主張喚醒兒童內心深處的,觸及心靈的榮譽感和羞恥心,因為”兒童對于名譽是極敏感的“,他們覺得被別人看得起是一種快樂。他們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后,對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內心的羞恥心和不愿見惡于人的畏懼心,才是一種真正的約束“。
一旦讀書成為兒童的負擔,他就會立刻討厭它,哪怕他們以前本來很喜歡讀書。應該把學習看做是一種游戲、消遣,把它當作一件做了別些事情以后的獎勵。這種觀點,他在書中曾多次提起。在語文學習上,洛克先生是反對機械學習,反對靠文法學習語文的,他舉了個例子:一個法國婦人教一個英國女孩學習法文,只是和她閑談,一點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語,有了一兩年的功夫,英國女孩就能把法文說得很好,讀得很好了。
主張重視兒童的興趣,”因為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對兒童充滿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給予鼓勵。在本書的最后,作者指出”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別開來。兩個兒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對兒童的教育要根據兒童的不同特點進行,和我們的祖師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們繼續學習的。如這一段話,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不掉的?!斑@樣的話不能不讓人去審視自己:我犯的錯誤會給學生留下什么影響,還能補救多少?總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話》讀后感
工作后,也在很多的書籍和文章中看到過有關《教育漫話》真本書中的只言片語,一直沒機會拜讀這部作品。今年,我有幸閱讀了《教育漫話》一書,獲益很多?!督逃挕肥且槐撅柡芾矶稚钊霚\出、生動感人的書,這本書所寫的內容都是洛克建議他的紳士朋友———愛德華·葛拉克,如何將兒子培養成為標準紳士———謙和明禮、舉止優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勞,既熱愛知識,又能隨時握起槍桿為祖國而戰的英國紳士。書里所寫的內容是約翰·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師經驗的結晶。
《教育漫話》是以“紳士教育”為主題,全書一共分為體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個部分。閱讀之后不禁深深對這位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唯物主義的哲學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約翰洛克產生佩服之情。書中那些深入淺出的描述,飽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開朗,讓我不由自主地去領悟、去反思?!督逃挕窌心切┲髁鞯?、進步的教育思想,還值得今天的我們去繼續學習和探討。它大量講述了學生所必須具備的品行和個性,如品行、理性、機智、優雅、禮貌等。約翰洛克認為,從小培養學生的這些品行和個性,是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終身受益的。的確,對于學生的教育,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基礎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針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質、學習態度的形成等。讀過之后,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應該教育孩子從小養成哪些終身受益的優秀品質和獨特個性。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這是對于人世間幸福的一種簡短而充分地描繪?!边@是《教育漫話》卷首中的第一句話,也是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中的經典名言。他在書中從“溫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藥物”等多方面進行了講述。主張孩子在幼年時候起就應該鍛煉身體,反對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要堅持讓孩子們更多地去走進大自然,多親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多活動,多游泳。
他提出身體強鍵的主要標準在能忍耐勞苦,因此,要讓孩子從小用冷水冼腳從而鍛煉意志;孩子在童年的時候,不適宜穿太多的衣服,頭部和足部要保持涼爽;在飲食方面要清淡,多吃一些面食,少吃那些肉膩的食品,不要飲一些烈性飲料;另外,在運動、睡眠、呼吸清新空氣等方面還有許多有詳細的見解。這些方面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是能夠堅持讓孩子們去做的,可是在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環境下,又有多少家長愿意去讓孩子做呢?由于大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多數對他們百依百順,從不要求孩子去做什么。
在書中,作者把健康為身體和精神兩個方面闡述。這兩個方面都是工作和幸福最為的基礎的條件?!胺彩巧眢w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別的種種,也是徒然?!彼?,我們的家庭教育必須要保障孩子的身體和精神健康,用科學的教育方法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助孩子了解自身特點,培養他們自我認識能力,學會傾聽和表達,客觀地對待自己,學會控制自己情緒,理解和支持他人,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地發展。
《教育漫話》涉及的第二個話題就是德育。孩子除了有健康的身體,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品質。洛克先生指出,“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實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獲得也愈容易?!彼跁姓f,每一個一個紳士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而這些道德品質“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蔽覀冊谌粘I钪?,經常看到周圍一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很錯誤的,他們看到孩子犯了錯誤卻放縱不管,他們都認為現在孩子還小,他們犯了錯誤是可以原諒的,不必過分去指責他們,責令孩子改正,孩子們長大自然就好了。這種想法、做法是非常錯誤的,也是最危險的。
我們應該在兒童“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讓他們養成于遵守約束的習慣,免得以后養成錯誤的習慣的時候,再去糾正就困難了。所以,在對孩子的德育培養過程中,家長、老師要做好榜樣示范的作用,時時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他們,感染他們,讓孩子生活在良好環境中。孩子們的模仿性很強,看到別人怎么做就喜歡去模仿,這點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要很好地把握。我們要隨時隨地用孩子身邊發生的那些好的和壞的事情、正確的和錯誤的做法來教育他們,同時告訴他們為什么是好或壞、是正確或錯誤,這樣就能夠正確的引導他們。
孩子有了良好的品質,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學問問題呢?在書中約翰·洛克認為:相比于品質,學問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學問是應該有的,但是相對來說,它應該居于第二位,只能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來用。所以,約翰·洛克在本書中把智育放到最后來談。他首先提醒我們“應該極力注意,決不可把讀書當作他的一種任務,也不可使他把讀書看成一種工作?!彼f明在教育過程中不要讓讀書成為孩子的一種負擔,如果讀書一旦成為兒童的負擔,那么孩子就會討厭它,哪怕是這個孩子以前是很喜歡讀書。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把學習看做是一種快樂的休閑、游戲方式,哪怕把它當作是孩子在做了一件事情以后用學習作為對他的獎勵。在這本書的最后,作者指出了“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別開來。兩個兒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作者所指出的針對孩子的教育要根據他們的特色這正是我們倡導的“因材施教”。
《教育漫話》書中的文字表達隨意,閱讀起來就像是與一位朋友在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它不僅是一本飽含哲理而又深入淺出、生動感人的書,也是當今一些學者所推崇的人類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書籍之一。
教育漫話讀后感
讀了洛克的《教育漫話》,我不禁為其精辟的理論、深入淺出的文字所感動和佩服。書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但他所講的東西卻非常深刻,極有啟發意義。以下幾點是我在閱讀時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
這句話是很有遠見的。作者認為應把培養強健的體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對孩童的身體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兒童要多過戶外生活,接受空氣、日光和水的鍛煉;生活要有規律;飲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藥物要少用,要多運動。
我們老師和家長當然明白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墒牵斆媾R應該將孩子有限的時間用于運動還是學習時,絕大多數大人會選擇學習?;叵胛铱鞓纷杂傻耐?,對比現在的孩子正在經歷的童年,在慶幸自身的同時也對現在的孩子產生深深的同情。太多的孩子在享受優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的同時也丟失了童年最寶貴的自由。孩子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沒有充分的空間玩耍、鍛煉,長時間面對課本、電視、電腦讓他們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對生活環境的忽視。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眼睛近視?為什么中國兒童的身體素質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時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識的學習,到底孰輕孰重?今年教育局發布的勞動實踐納入中小學素質評價中,既可以勞逸結合,又可以培養孩子的人生觀。
二、“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p>
正如很多老師意識到的,作者指出:對于小學階段的兒童首先應該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應盡早培養。因為幼兒的可塑性是最強的,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或一塊蠟,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成各種形狀的。
每個班都有一兩個讓老師、家長都頭疼的孩子,一般的說教似乎對這些孩子毫無作用,造成這些孩子學習困難、表現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為從小沒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果不糾正他的不良習慣,從根本上改變他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很難看到他的轉化與進步的。
約翰洛克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錯誤和大人常用的培養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說理、鞭策、榜樣、責罵、強迫等。其中有兩點我非常贊同。
1、在各種教導兒童及培養他們禮貌的方法中,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把他們應該做或是不該做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面前。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確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
寫了體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寫到智育。他認為德行和智慧比學問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學問,而徒有學問但無德行與智慧則反而無用。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強迫兒童去學,而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游戲、消遣、光榮快樂的事情或對良好表現的獎勵,孩子們就會自己要求學習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觀點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應該小心地加以鼓勵。因為好奇心是一種求知欲,對事物好奇的孩子才會善于思考,愛動腦筋。
2、要重視兒童的興趣。因為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當兒童沒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時,父母或老師就應該少就他去做。有些喜愛讀書、寫字、畫畫的人,在某些時候對于書、字、畫也會感到無味,如果那時他再勉強自己去弄,結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憊,甚至對原本感興趣的東西失去原有的興趣。
3、兒童的時間應該用在獲得一些對于他們日后長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強調教育的實用性。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應該用在學習最需要的事情上。他們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應當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話》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在教育過程當中要充滿對學生親切的愛和尊重,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在他們需要鼓勵時投去贊許的目光。我相信他們終會因尊重而成人,會因為教師的寬容有度和耐心呵護,在感知后感動,在感動后明理,從而培植起不斷進取的動力。我們要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有自己的個性,主要是靠自己在實踐中去摸索、去研究、從而在原有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新的思路。
教育漫話讀后感
寒假中讀了洛克的《教育漫話》后,深深的震撼我的內心,改變了我的教育思想,給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要培養身體健康的學生。
洛克說,“我們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我們要能忍耐勞苦,要能出人頭地,也必須先有強健的身體?!笨v觀我們現在的教育,雖然提倡素質教育很多年了,老師們也都明白要注重學生的體質鍛煉,但是家長們呢?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2代人,6個大人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共同照顧一個寶貝孩子,生怕含在嘴里化了,捧在手中摔了。夏天太熱,放在家里開著空調不出門,冬天太冷,放在家里也不讓出門,不冷不熱的時候,出來活動怕孩子累著,一個勁的在身后喊“慢點,別摔著!”久而久之,我們的孩子們,一有點天氣變化,風吹草動,就開始感冒發燒,醫院的兒科病房,常常是走廊中都堆滿了打吊針的孩子,孩子的身體素質堪憂呀!我們的教育不但要教育學生學會知識,也要多引導學生外出參與體育鍛煉,在。
教學。
中滲透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帶頭和孩子們跑步,參與快樂大課間的活動,將這項工作落實到實處,并教育家長和我一起為了孩子們的未來,一起活動起來?!耙棠蛣诳?,不要嬌生慣養。
二、要培養品德高尚的學生。
福?!钡拇_如此,我們的教育不單單是教授知識的,在知識的背后蘊藏著做人的道理,學歷的高低不是單單靠知識在衡量的,在我們的身邊高學歷卻做出低道德的事情不少,馬加爵案中給我們的啟示至今回想在耳邊。在我今后的課堂中要滲透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感恩,時刻感謝身邊的幫助你的人,比如今天你有一道題目不會,另一個同學教給你了,你就要感激別人呀,以后也要幫助別人。教育學生學會禮貌,禮儀,一個有禮貌,有禮儀的人,才會有高尚的人格,這樣的人就算是學習不是特別的出類拔萃,但是也可以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做出對于周圍的人有利的事情。向雷鋒同志一樣,對我們周圍的人有所幫助,默默的貢獻。
總之,洛克的《教育漫話》是一本包含哲理,又寫得深入淺出、生動感人的書,除了時代和階級所帶來的缺點外,其他主張,如對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對父母的教育責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視以及很多具體的教育工作的見解,時至今日,還是令人發人深省的。
教育漫話讀后感
《教育漫話》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撰寫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論述“紳士教育”。讀完這本書,讓我對英美等發達國家的傳統教育思想有所了解。雖然這本書創作于三百多年前,時至今日仍然有著現實意義。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可以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洛克非常重視紳士的體育。在他看來,通過體育獲得健康的身體對于紳士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他認為:健康的身體是精神快樂和生活幸福的保證。在他看來,沒有健康的身體就談不上人生的幸福。而且,他覺得:健康的身體是紳士干事業的保證。對于這一點,我是非常贊成的?,F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大多從小嬌生慣養,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孩子,吃得飽、穿得暖,這一切原本也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卻反而使得現在的孩子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天一冷,就會有很多孩子感冒,生病。我覺得我們可以學習《教育漫話》中科學的合理的成分,培養孩子強健的體魄,讓孩子從小就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讓他們將來有適應社會生活各方面變化的能力。
《教育漫話》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榜樣的作用,父母的榜樣作用,教師的榜樣作用,同伴的榜樣作用。在學習生活中,教師往往會在無形當中成為孩子學習的對象,尤其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模仿學習能力很強,可塑性也強,老師家長的榜樣作用非常大。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要從現在起就不斷的自我提高,自我充實,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品德,有智慧,有修養的人,時時事事都要以身作則。同時,正確的引導學生與品行端正積極向上的孩子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同伴的作用是巨大的。
讀了《教育漫話》,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了解。我將繼續勤奮學習,為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而努力。
教師教育讀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幼兒喜歡的教師教育行為〉》,讀完后,我的內心感到極大的震撼。
首先,我感到現在的教育理念比以前有很大的進步?,F在普遍要求把幼兒當成一個成人來看,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講究批評的藝術,50%的中班幼兒和75%的大班幼兒希望在自己犯錯誤后,教師要和自己“好好說”“說說我那里不對”或講道理,有的幼兒還希望教師不要將他的錯誤告訴其他教師,感到“跟別的老師說不好。”而我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是這樣做的。雖然今年我教的是小班,但我覺的孩子們已經三歲多了,能聽懂一些簡淺的道理了,所以當孩子們犯了錯誤之后,我都會先和他們講一講道理,說一說自己心中的感受,比如:“你今天打小朋友,老師心里非常生氣?!薄澳銊偛派险n沒有認真聽講,老師真為你擔心,擔心你沒學會老師教的字寶寶?!倍以陬A約談話時卻普遍感到家長們的教育觀念還沒有改變,有些家長還覺得孩子太小,聽不懂道理。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希望這些家長應該多閱讀幼教雜志,掌握一些教育技巧。
其次,我深刻地感到現在的幼兒教育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以前我們只要求不打孩子,不體罰孩子就可以了,現在則要求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謹慎。比如:教師經常會在不經意間做出一些不妥當的動作,如:背手、交臂、食指點動這些習慣性動作,都不能面對幼兒做出,因為孩子們是不會向自己背著手|、抱起雙臂高在上或訓斥自己的人敞開心扉、吐露心聲的。而我在平時也會不經意間流露一些,以前沒意識到這種行為不好,今后一定要多加注意,堅決改掉。
我讀完這篇文章已好幾天了,但我一和孩子交談或孩子犯錯誤想批評他們時,我的腦海中就會出現這些鏡頭,它使我在教育教學中逐漸地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可以說,機關幼兒園不但使我們教師迅速成長,在機關幼兒園的家長們,也同樣受益非淺,不斷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永遠走在時代的最前列!
教育漫話讀后感
《教育漫話》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約翰?洛克撰寫的一本教育名著。讀洛克的《教育漫話》就宛如一位有思想的長者站在你的面前,和你聊天,聊聊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語調親切平和,娓娓道來,所聊內容卻非常深刻。他說:“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倍澥拷逃墙逃淖罡吣康?,一旦紳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軌,其他人都會很快走上正軌。
洛克在書中講了三個方面的話題:體育、德育和智育。作者把體育(實質上是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講,因為“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體魄?!薄拔覀円凶约旱氖聵I,要得到幸福,必須先有健康的身體;而要功成名就,出人頭地,更必須先有能夠忍耐辛勞的強健體魄?!薄傲己玫牡赖缕焚|是紳士人格的靈魂。”因此,德育被洛克作為全書的重點來講述,真正的紳士要善于獲得自己的幸福,而又不妨礙其他紳士獲得幸福;德育的基本原則是以理智克制欲望。在聊到智育問題時,洛克特意強調了功利原則和教學方法。
《教育漫話》這本書聊了許多關于孩子教育的話題,無論是對家長還是對我們教師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書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但他所講的東西卻非常深刻,極有啟發意義。以下幾點是我在閱讀時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
這句話是很有遠見的。作者認為應把培養強健的體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對孩童的身體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兒童要多過戶外生活,接受空氣、日光和水的鍛煉;生活要有規律;飲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藥物要少用,要多運動,等等。
二、“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p>
正如很多老師意識到的,作者指出:對于小學階段的兒童首先應該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應盡早培養。因為幼兒的可塑性是最強的,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或一塊蠟,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樣的。
每個班都有一兩個讓老師、家長都頭疼的孩子,一般的說教似乎對這些孩子毫無作用,造成這些孩子學習困難、表現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為從小沒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果不糾正他的不良習慣,從根本上改變他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很難看到他的轉化與進步的。
洛克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錯誤和大人常用的培養孩子德行的方法,
如說理、鞭笞、榜樣、責罵、強迫等。其中有兩點我非常贊同。
1、在各種教導兒童及培養他們禮貌的方法中,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把他們應該做或是不該做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面前。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確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
寫了體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寫到智育。他認為德行和智慧比學問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學問,而徒有學問但無德行與智慧則反而無用。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強迫兒童去學,而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游戲、消遣、光榮快樂的事情或對良好表現的獎勵,孩子們就會自己要求學習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觀點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應該小心地加以鼓勵。因為好奇心是一種求知欲,對事物好奇的孩子才會善于思考,愛動腦筋。
2、要重視兒童的興趣。因為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當兒童沒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時,父母或老師就應該少就他去做。有些喜愛讀書、寫字、畫畫的人,在某些時候對于書、字、畫也會感到無味,如果那時他再勉強自己去弄,結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憊,甚至對原本感興趣的東西失去原有的興趣。
3、兒童的時間應該用在獲得一些對于他們日后長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強調。
教育的實用性。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應該用在學習最需要的事情上。他們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應當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話》這本書雖然文字是有限的,但帶給我的啟示卻是無限的,它們都將陪伴我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斷求索。
教師教育書籍讀后感
最近讀了和諧師生關系的心理構建,從這本書中,我領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現在談一點自己的感受:
面對難教難管的學生,我們教師往往是抱怨,比如有的學生上課時做一些無關的事情。我們往往容易對這群學生失去信心,產生厭惡情緒??梢哉f,當前職業學校的師生關系比較緊張,教師不愛學生,學生也不太尊敬教師。
我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保證。那么如何改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職業學校教學朝著降積極的方向發展呢?我覺得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居高臨下的態度,真誠地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踐證明,教師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進,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學生?!苯處煻枷矏鄢煽兒玫膶W生,而愛表現不佳的學生卻是不容易的。對于表現不佳的學生,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責、批評,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關心。雖然這種愛有時毫不起眼,但它有助于師生間理解橋梁的建立和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唱主角、少數學生當配角和一問一答式為主要課堂教學形式。大多數學生是被動的聽課,“死讀書,讀死書”。新課改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圍繞學生來進行。
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認為要想真正激課堂教學,單純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夠的,必須在教學的內容方面有所作為。
總的說來,教師和學生既是師生關系,又應該是朋友關系,否則,師生之間難以作到真誠相待。師生之間有了和諧的關系,教學質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用愛心去教書育人,那我們收獲的將是一顆顆誠摯的心,筑就的將是祖國的棟梁之才。
教師教育書籍讀后感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現在隨著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么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要勤于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p>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于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總之,我讀了教育類這書籍,感受很深,引起的我的思考,以前我是非常喜歡看教育類的書籍,但在這幾年沒怎么看過,是因為沒有,可現有了,我就看看,不管是那么忙,我在休息時都會看看,從中學到一些經驗,有些隨機帶到教學活動中去。了解當前教育的須要,特別是這位教授寫的我的教育理想,我讀的幾次,感受很深,受益匪淺。
《走好人生第一步》——為3歲以下孩子的爸爸媽媽推薦的一本書。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說“三歲決定人的一生”嗎?但又是什么在三歲之前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識字教育?早期的數學教育?還是早期的才藝教育?這些并非不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這本書的副標題為: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矗這讓我想起了圣經里的一句話:“凡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好比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的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并卻倒塌得很大?!?/p>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還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沒有人選擇后者,那么這本書會教給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讀懂孩子的行為,并將孩子的行為引導到一個有效的目標上去。就像圣經里說的:“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p>
教育漫話讀后感
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是紳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在《教育漫話》中,洛克闡述了他的紳士教育思想,即如何才能培養出有理性、有德性、有才干的紳士或者有開拓精神的事業家。他的紳士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體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
首先,在身體保健方面,洛克十分重視紳士的體育。在他看來,“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他把培養強健的體魄放在全部教育的第一位。這正應了現實生活中,“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老話。確實我們要學習,要工作,要有成功,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書中,洛克還詳細論述了養護和鍛煉兒童健康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許多至今仍然可貴的建議。如他提到的早起頂有益于健康;多呼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習慣冷水,應與水接觸。孩子的臥床,應該是堅硬的,寧可用絮絨,不可用羽絨。將身體習慣為隨遇而安,是人的一種大幸,也是成就事業的一個重要條件。
總之,他的體育理論可以集中為一句話:“要忍耐勞苦,不要嬌生慣養?!边@些思想即具體意見對我們現今的早期教育與家庭教育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其次,在道德教育上,洛克認為“在一個紳士的各種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币驗槁蹇说募澥拷逃梭w育外,可歸納為“德行、智慧、教養、學問”,而前三項都與德育有關,我也認為,精神品質的培養是一個人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事情。因此,管教兒童,要從極小時開始。你要想孩子長大后服從你,首先要他在兒童時服從你。隨著孩子的長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詞色,用愛和友誼來維系這種權威。洛克對兒童的德育也提出了許多具體意見,如榜樣教育、文明禮貌教育、獎懲教育、寬嚴結合等。
此外,我們也要警惕一種相反的傾向:兒童被管束太嚴,精神沮喪頹唐,失去活力和勤奮,()那樣更糟糕。而放蕩的`青年,常生龍活虎一般,精神飽滿;一但上了軌道,常??梢宰兂梢恍┠芨蓚ゴ蟮娜宋?。所以,關鍵是如何把握好教育的適度適宜性原則,對于兒童,我們需要敏銳的觀察,坦誠的溝通。同時,洛克還告誡年輕的紳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聽從理智的指導而摒絕目前的快樂或痛苦的糾纏的人,他就缺乏一種德行與努力的真正原則,就有流于一無所能的危險?!蔽艺J為,這個道理對我們任何人也都同樣適用。
關于智育,較之德育,在洛克的教育體系中,處于較次要的地位。
洛克主要強調了兩點:其一,強調了功利的原則,即所學的東西一定要對未來的生活有用。這也體現了教育的實用主義,應與時俱進,學以致用。其二,他強調了教育方法,要點是要懂得兒童的心理,要激發兒童興趣,使學習變為一種游戲;學習要循序漸進,要鼓勵學生提問題,決不挫傷好奇心,并培養其動手能力。
這些道理其實是我們一直接觸,放在嘴邊的。但洛克對教學的原則和方法,用大量生動的事例語言作了深入的論述,令人信服。例如洛克反對強迫兒童學習,要求誘導兒童學習。他說:“兒童是喜歡變換、喜歡自由的……所以,我們不應該把書本和別種我們要他們去學的事物當作一種任務去強加給他們。這是他們的父母、導師和教員所易忘卻的;他們心目中想到了什么要兒童應做的事,他們就急于要使兒童去做,就想不到設法誘導兒童去做了?!彼嬲]我們,強迫只會使幼兒對于學習產生憎惡的心理,失去長遠發展的潛力,所以必須方法得當,堅持寓學于樂。相反地,對于兒童的一些不良嗜好游戲等,您盡可以像任務一樣要求他一直不停地玩,直到他因為受不了這種任務強迫而厭惡這種嗜好;而對于您要他做的有益的事,則可以作為他完成某些任務的獎勵。這無疑是大膽創新的教育措施。
總之,我發現《教育漫話》是一本飽含哲理,又寫得深入淺出的好書,除了時代和階級所帶來的局限外,其他思想,如對教育力量的肯定、對早期教育的重視、對父母的教育責任以及一些具體的教育工作意見,都是發人深省的。但在現實中面對不同氣質、傾向、過失的兒童,我們還是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理論聯系實際,盡量給予每個兒童適合他自己的教育。
教育漫話讀后感
《教育漫話》這本書是17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和思想家約翰·洛克所著。整本書都是洛克建議他的朋友愛德華·葛拉克,如何將兒子培養成為紳士書里的內容是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師經驗的結晶。讀起來像是與一位朋友在交流養育孩子的私語,深入淺出,處處透著教育的智慧。
這本書整體涉及三個方面的話題,依次是體育、德育和智育。首先提及體育即健康教育。開篇洛克就亮出了他的觀點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圍繞如何使兒童擁有健康的身體,從溫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藥物等多方面進行講述。他指出,身體強鍵的主要標準在能忍耐勞苦。洛克先生給出的方法有: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涼水,應與水接觸。這些方法也簡單易行。
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紳士的角度出發,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道德品質。洛克認為應該在兒童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要讓他們習慣于遵守約束,服從理智,免得以后難以糾正。當然同時培養的習慣不能太多,否則花樣太多會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反而不利于習慣的培養。在德育培養的過程中,榜樣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視。眾所周知,孩子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愛模仿別人。如果我們把他們熟識的人的正確的或錯誤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的面前,同時說明為什么美麗或丑陋,這種榜樣的力量比說教的力量要大。那孩子不慎犯了錯怎么辦?洛克指出懲罰應盡量避免,主張喚醒兒童內心深處的,觸及心靈的榮譽感和羞恥心,因為兒童對于名譽是極敏感的,他們覺得被別人看得起是一種快樂。他們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后,對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內心的羞恥心和不愿見惡于人的畏懼心,才是一種真正的約束。
洛克認為,相比于品質學問不是最重要的。學問是應該有的,但居于第三位,用來輔助品質,所以把智育放到最后來談。他首先提醒我們應該極力注意,不可把讀書當作他的一種任務或工作。一旦讀書成為兒童的負擔,他就會討厭它,哪怕他們以前本來很喜歡讀書。應該把學習看做是一種游戲、消遣,把它當作一件做了別些事情以后的獎勵。他主張重視兒童的興趣,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對兒童充滿求知欲望的好奇心要給予鼓勵。在最后作者指出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兩個兒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對兒童的教育要根據兒童的不同特點進行,這和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值得今天的我們繼續學習的。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它們的影響是難以洗掉的。這樣的話不能不讓人去審視自己:我會給孩子留下什么影響?總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如果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話讀后感
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是一部影響深遠的世界教育名著。洛克在第二頁就指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奔彝ソ逃浅V匾?,當孩子在家里受到了錯誤的教育再接受學校教育就有點困難。
洛克在書中談了德行、智慧、禮儀和學問等方面問題。其中他最重視德行,他說“我認為在一個人或者一個紳士的各種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薄叭绻麤]有德行,我學得他今生來世就都得不到幸福?!?/p>
教書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我認為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多數學校對教學成績抓得力度更大一些,大考小考不斷,德育也不應忽視,應扎扎實實地開展德育活動。一個學生的德行若出了問題,一生的幸福就毀了。
德育自古就很受重視,“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里提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基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薄八^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惫糯鷮ζ返陆逃匾?,不像現代教育這么功利化,考什么學什么,而是詩書禮樂等全面發展。
《教育漫話》中論述懲罰的文字不少。當今中國的教育是談“罰”色變,正當的懲罰也可能會被家長以體罰之名訴之媒體,不良媒體為吸引眼球連篇累牘地報道,絲毫不慮及社會影響,導致很多老師在管理學生上明哲保身謹言慎行,而有的學生日益肆無忌憚,不少老師感慨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管。過猶不及,體罰是懲罰的極端,沒有懲罰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
“如果兒童所畏懼的或所感到的只是它所給予的痛苦,則鞭撻的好處并不多,因為痛苦消滅得很快,兒童對于它的記憶也會同時忘卻。但是我覺得有一種過失兒童是應受鞭笞的,兒童應受鞭笞的過失也只有這一種,這就是頑梗,或者反抗。在這種情形之下,我主張在可能范圍內把鞭撻所給的羞辱作為懲罰的最大部分,不是痛苦。惟有使他們由于做錯了事和被打而感到害羞,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制裁?!?/p>
洛克主張慎用鞭撻,“鞭撻或呵斥是應該謹慎地避免的。因為這種懲罰的方法,除了使兒童對于使得自己遭受鞭撻或呵叱的錯誤行為發生一種羞恥與恐怖的心思以外,是決不能再有別的好處的”,久而久之,“這種奴隸式的管教,所養成的也是一種奴隸式的脾氣?!?/p>
“它只是彌縫了目前,使傷口結上了一層皮膜,對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沒有觸到。只有出自內心的羞恥和不愿見惡于人的畏懼心,才是一種真正的約束?!苯逃?,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p>
在這本書中,作者還談論了體育和智育等方面的問題,深入淺出又富有哲理。
我用了十幾天的時間把這本書又讀了一遍,重點章節讀了兩遍,做了兩千字的摘記。合上書還想去讀,這是一本真正的教育經典,隔一段時間再讀又會有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