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在閱讀一本書后對其中所獲得的思想和感受進行總結和概括的一種表達方式。下面是一些讀者對于某作品的心得體會,或許可以給大家帶來新的思考和觀點。
李白讀后感
在我眼里,李白是個很聰明的人。他10歲就會背四書五經;別人要背一天的文章他一小時就會背了。可他卻很貪玩。有一天,他看到一個老奶奶在用一根很粗的鐵棒磨繡花針,在老奶奶的點化下,他領悟到了“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的道理。從此,他就刻苦努力,終于成為了一代詩仙。
在我眼里,李白是個劍客。他出生在胡地,父親是個商人,在經商途中經常會遇到強盜,所以從小父親就教他練劍,以后又拜師學藝,練就了一身好劍術。后來,郭子儀因打抱不平被關進大牢時,李白仗義將他救了出來。
在我眼里,李白又是個朋友滿天下的人。他一生就是在飲酒、作詩、交朋友中度過的。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他總是慷慨解囊,伸出援助的手去幫助別人。
李白的一生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李白的一生又是浪漫的一生。李白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詩篇,還給我們留下了他那傳奇的故事。
《李白》讀后感
讀《老婆婆的繡花針之李白》有感海南省三亞市三亞市第七小學六年級六年級(五)班李瑗瑗李白從小是個貪玩的孩子。有一次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鐵桿,要磨成繡花針。李白從中領悟到: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此不再貪玩。
李白是一位大詩人。他曾經用美妙的詩句,來描繪了這世界的神奇與美妙,人情的冷暖??伤r,只不過和我們一樣是一位貪玩的'普通小孩。
我,現在也是個好玩的孩子。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常常沒有獨立堅持完成一件事。久而久之,沒有養成堅持到底的習慣。我要像老婆婆那樣堅持不懈。去年暑假學游泳時,不管多么辛苦我都要堅持學完。不能像從前那樣游不到25米就灰心。應該堅持每次多游一點,總有一天會游到。我要像老婆婆那樣每天都積累。今天開始,我每天都要看一些有關知識的課外書以增長知識。從前,我認為書和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怎么看都看不完,干脆不看了。而現在我認為,書和知識雖是無窮無盡的,但只要自已一點點地積累,總會成為一位有學問的人。
我還要像李白那樣知錯就改,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把以前貪玩的我的那一頁撕去,貼上一張嶄新的我。
李白傳讀后感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北局鴮υ娤衫畎椎木囱觯已凶x了《李白傳》一書,感慨頗豐。
李白生于有“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唐代,其詩歌情緒高昂,境界開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分反映了美學家艷稱的盛唐氣象。唐初形成了了寬松的空氣,有助于種族之間的交流,很多反映異族風光與異族興味的文藝作品,與華夏文化交相融會,呈現出璀璨多姿的風貌。這時唐代文壇上多姿多態的文學藝術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極為豐厚的沃土。悟得人不能改變環境,但環境可以改變人。
正如荀子在《勸學》中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有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比绻谝粋€積極向上的群體里,受到周圍的人的感染,他也會努力勤奮起來,并且做得到自己的最好,成功的人或許成了這個群體的領導者,或者開創了他自己的新事業,或者在某一方面成為專家,是權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但如果呆在一個散漫懶惰的群體里,同樣也會讓一個優秀的人變成懶漢。如果他不能改變這個群體,那么就要被這個群體給同化。人總是有惰性的,當周圍的人都不思進取沉迷于安樂,對工作得過且過,沒有計劃性,沒有長遠性,沒有良好的執行力,組織框架松散無序,在這種環境感染下,再有天賦的人也會庸碌無為。
唐代環境造就了唐詩,也造就了李白。而李白自身的經歷也十分重要。李白“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又至尚道術,為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當世之務自負?!彼恍加谧咭话愕氖嘶碌缆?,一步一步地求得升遷。他要像諸葛亮,陶弘景那樣,以隱士起家而立抵卿相;像管仲,樂毅一樣,干一番旋乾轉坤的大事。
《李白》讀后感
在我眼里,李白是個很聰明的人。他10歲就會背四書五經;別人要背一天的文章他一小時就會背了??伤麉s很貪玩。有一天,他看到一個老奶奶在用一根很粗的鐵棒磨繡花針,在老奶奶的點化下,他領悟到了“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的道理。從此,他就刻苦努力,終于成為了一代詩仙。
在我眼里,李白是個劍客。他出生在胡地,父親是個商人,在經商途中經常會遇到強盜,所以從小父親就教他練劍,以后又拜師學藝,練就了一身好劍術。后來,郭子儀因打抱不平被關進大牢時,李白仗義將他救了出來。
在我眼里,李白又是個朋友滿天下的人。他一生就是在飲酒、作詩、交朋友中度過的。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他總是慷慨解囊,伸出援助的手去幫助別人。
李白的一生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李白的'一生又是浪漫的一生。李白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詩篇,還給我們留下了他那傳奇的故事。
李白讀后感
讀《老婆婆的繡花針之李白》有感海南省三亞市三亞市第七小學六年級六年級(五)班李瑗瑗李白從小是個貪玩的孩子。有一次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鐵桿,要磨成繡花針。李白從中領悟到: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此不再貪玩。
李白是一位大詩人。他曾經用美妙的詩句,來描繪了這世界的神奇與美妙,人情的冷暖??伤r,只不過和我們一樣是一位貪玩的普通小孩。
我,現在也是個好玩的孩子。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常常沒有獨立堅持完成一件事。久而久之,沒有養成堅持到底的習慣。我要像老婆婆那樣堅持不懈。去年暑假學游泳時,不管多么辛苦我都要堅持學完。不能像從前那樣游不到25米就灰心。應該堅持每次多游一點,總有一天會游到。我要像老婆婆那樣每天都積累。今天開始,我每天都要看一些有關知識的課外書以增長知識。從前,我認為書和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怎么看都看不完,干脆不看了。而現在我認為,書和知識雖是無窮無盡的,但只要自已一點點地積累,總會成為一位有學問的人。
我還要像李白那樣知錯就改,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把以前貪玩的我的那一頁撕去,貼上一張嶄新的'我。
《李白》讀后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背蹩吹嚼畎锥?,想到的便是這句詩。
李白有一個江湖。他的江湖里是俠義,是浪漫,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樂觀,是“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自信,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的狂傲,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灑脫……他就像金庸小說里的那些俠客,嗜酒如命,劍術超群,敢愛敢恨,豪邁灑脫重義氣,更有“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才氣,也正因如此,他到了如今還被無數人喜愛和贊頌,還被人尊稱“詩仙”。他的自由和疏狂是每個人都渴望的,不單單是中國人。
這也正是我讀《李太白集》的原因——我想更加深入地認識這個儒士,這個道士,這個俠士,這個謫仙人——而不僅僅是背一背那些固定了的賞析和參考答案。我崇敬他,敬他的浪漫,敬他的理想主義,敬他的才華橫溢。
初識他其實是因為那首《靜夜思》,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寥寥幾句語言平實卻意境深遠,讓那時還是小學生的我無比敬佩又懊惱——寫這么多詩,要背多少賞析啊!開始迷戀他是情竇初開時,羨慕他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喜歡他的“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真意切——只要是真愛,那么點距離又算什么呢?于是開始試著了解他,看到了他的豪邁和狂傲。
李白讀后感
在恍惚迷離之中,仰視李白瘦削的背影,傾聽他漸行漸遠的跫跫足音,腑身拾起珍藏于歷史長河中的瑰寶。
看著你唱一曲不朽的高歌。幽森青翠,一片蒼茫。綠竹幽徑,青蘿拂衣。長歌呤奏松風曲,曲罷盡興月星稀。爾后,駕一葉蕩漾的扁舟,泅過碧綠的溪水,獨自駛向浩瀚的江河,古來萬事皆如東流水。陶然自得間忘卻了人間名利。
看著你呤一首豪放的詩詞?!疤焐也谋赜杏?,千金散盡還復來…”無不揮灑著洋溢的才華,宛若叔云,蘊建安風骨得蓬萊之風,欲上青天攬取明月。
看著你擎一壺香醇的美酒。于夜色下舉杯邀請明月,會須一飲三百杯酒。抽刀斷水水更奔流,舉杯銷愁更添憂愁。酒入愁腸,七分釀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而后,微醺的登上高樓,抱明月而長終。
心中的.李白漸行漸遠,繁華如一夢。聊以此文,紀念心中的酒仙,遠逝的詩魂。
《李白》讀后感
在我眼里,李白是個很聰明的人。他10歲就會背四書五經;別人要背一天的文章他一小時就會背了??伤麉s很貪玩。有一天,他看到一個老奶奶在用一根很粗的鐵棒磨繡花針,在老奶奶的點化下,他領悟到了“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的道理。從此,他就刻苦努力,終于成為了一代詩仙。
在我眼里,李白是個劍客。他出生在胡地,父親是個商人,在經商途中經常會遇到強盜,所以從小父親就教他練劍,以后又拜師學藝,練就了一身好劍術。后來,郭子儀因打抱不平被關進大牢時,李白仗義將他救了出來。
在我眼里,李白又是個朋友滿天下的人。他一生就是在飲酒、作詩、交朋友中度過的。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他總是慷慨解囊,伸出援助的手去幫助別人。
李白的一生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李白的一生又是浪漫的一生。李白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詩篇,還給我們留下了他那傳奇的故事。
李白詩選讀后感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h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始終不渝地追求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
蔑視權貴,追求自由。
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于是他“一生好人名山游”(《廬山謠》),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云,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蕩滌萬物,席卷一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愿望。
揭露現實,抨擊時政。
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驕縱,宦官權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朝綱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鞍彩分畞y”爆發,他的愛國熱情因此升華,擺脫了用藏出處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國內涵,并富于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征。
情緒起伏,充滿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齊一萬物、逃避現實等消極頹廢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讀后感
有這樣一篇名人成才的故事,題目叫《鐵杵磨針的少年李白》。這篇名人成才故事同學們看過,尤其是主人公——李白。
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有“詩仙”的美稱。故事講:有一次李白的父親要出遠門,叮囑他要努力用功學習。李白讀著讀著,讀到不懂的地方,頭腦發漲,便跑到外面去玩。等父親回來后,把他關進了私塾。有一次李白坐不住了,偷偷趁先生不注意時跑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遇見一位老婆婆要把一根鐵杵磨成針。心想:要磨到什么時候呀?老婆婆對他說了一些道理,李白一聽恍然大悟,于是加倍努力勤學,不論先生留下多少作業,他都按時完成。最終,由于李白的勤奮努力使他成為了著名的大詩人。
我們應當記住老婆婆的話: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用到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天天不停地磨,鐵杵雖然粗,總有一天會磨成針的。這句話好比是讀書,我們應該捫心自問,不要辜負了父母親的期望。我們堅信,只要功夫深,什么事都能做好。
文檔為doc格式。
《李白》讀后感
今天我閱讀了李白求師赴深山這個小故事。
他主要講了李白去買酒。結果聽見一位老人家和自己一樣像詩狂一樣的人在吟詩。李白覺得很逗人,他就問店小二,這是誰說的?丁小二說他是一位隱士,他恨透了官府。然后李白決定下決心去深山里去尋找這位“仙人”。他走了一會兒,就看到巨石上刻著一首很好的詩。他讀了三遍,連聲說,妙哉妙哉!李白四處望去,看見旁邊平地上攤著一堆稻谷,他就坐在那兒等著那位影視來收谷太陽下山了,那位老人來到了旁邊打量著這位客人。李白說他是李白。那位老人愣住了。然后李白說明了他自己過來的來意,老人聽后雙手一拱一跪,哎呀,你是當今的詩仙,我算什么?只不過是一水,你覺得大海怎么來向一滴水求教實在不敢當。李白連跑幾步拉住老人的衣袖,就哀求到老人家我千里赴山好不容易來到這里,你難道就讓我打發我不成李白的真誠引發了老人的動心,他們兩遍一人一句是切磋詩意,互相贊嘆。
我讀懂了李白,雖然他現在的詩已經寫得很好了,但他還要向一些人來求教這位老人,他就很想讓他和他自己切磋切磋失業,然后看看誰寫的'詩歌好。我們做人要謙虛,不能狂妄自大,不狂妄自大了,你還是原來的那個自己不會獲得任何的進步。
李白評傳讀后感
年少氣盛的他,提著一把劍,帶著治理天下的狂氣,告別了“萬里送行舟”的故鄉,來到了長安。
他的才情很快震動京城,皇帝把他留在身邊作翰林。他以為自己的報國忠心很快就能實現,可皇帝只把他當成消遣是寫詩的工具,他又一次沉醉在酒中。
一個春日的午后,他又在長安街的酒鋪里喝醉了,幾個宮里的人匆忙來找他,七手八腳的把她抬進轎子。他揉了揉雙眼,見天子正微笑著磨墨,貴妃正親自調著醒酒的羹,帶著幾分醉意,他請旁邊的一個宦官幫他脫下靴子,便提手寫道:“……莫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池月下逢。”天子貴妃大臣們相互傳看無不點頭稱贊。
這三首《華清宮》卻被小人當做把柄,他只得辭別了長安,雖寫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膲阎?,可他真的對政治生涯失望了?!皸壩胰フ?,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既然“人生在世不稱意”,就去“散發弄扁舟”吧。
還是一把長劍,一身白衫,可心里有的卻只是看透凡塵的念想。輕舟一日便飄過萬重山的快樂,月下花間一壺濁酒的惆悵,汪倫踏歌送行的悲傷,見胡姬壓酒勸客人品嘗時的思鄉,遇杜甫這位知音后的欣喜……站在盛唐風尖浪口的,不是帝王將相,而是他!
一個月冷風清的晚上,他又醉了,一個人走到湖邊,沿著湖前青青的蔓草,他恍惚看見月亮就掉在他眼前……民間都傳說他是抱月而去,只有自稱是“酒中仙”的他才配得上如此華美而又哀傷的離去。
他,就是李白。繁華的長安城不留他,他就歸隱到山岳河川中;殘酷的現實不留他,他就沉醉在酒之中。他本身就是盛唐最綺麗的樂章,是一首蕩氣回腸的歌!
醉人的樂音在人們心里繚繞著,繚繞著,已有千年了……。
10.《讓心自由》讀后感。
《李白傳》讀后感
一千年前的大唐國境里,大匡山上微弱的燈光,那正是李白讀書的影像,那時的他已經心系天下。
《李白傳》這本書講述了李白的一生。從他的出生,到他的離世,每一個細節都令人感到悲哀啊,沒有人會想到,他們眼中那個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詩仙,原來也是一個命運悲慘的人。李白的一生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挫折。從他小的時候,他在大匡山上挑燈讀書,這讓他有了一個夢想:成為宰相,匡扶天下,為大唐打造一個太平盛世。之后,便在森林或湖邊隱居,于是他苦練劍術,希望有朝一日,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但他對朝廷有很大的誤解,許多人都說地痞流氓令唾棄。但他們不知道朝廷官員比他們更令人厭惡,在那里你要像韓信一樣能屈能伸。也要像許多人一樣對官大的人低聲咽氣。但李白做不到,他的性格直爽想與人平輩而交,但這樣只會讓人對他憎恨,說他狂妄自大,他不懼強權,就算皇帝也不給面子。這讓他四處碰壁,安史之亂的爆發使他有了希望,但因為自己的狂妄,背叛和逆反的罪名在他的身上出現,他只好流放在外,當他歸來之際,事情才就此了結,但李白最終還是一事無成,他只好含恨而亡。
詩仙的一生中,他渴望建功立業,渴望匡扶天下,但他不是治世之才,因為他天生只是一個詩人。
《李白傳》讀后感
七年級課本作文:小人物白傳。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一單元作文訓練要求:新的學校,新的環境,對新同學作一下自我介紹。
457000河南濮陽市第七中學張嵐。
小人物是我,我就是小人物。
小人物姓張名嵐,是個眼睛不大不小,臉兒圓圓,一笑有兩個深深酒窩的女孩兒。小人物生于龍的故鄉――濮陽市,父母是工薪階層,小人物是他們唯一的女兒。
小人物是我,我就是小人物,
小人物是我,我就是小人物。
小人物有兩項最愛的活動:讀書、睡覺?!皶凶杂悬S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毙∪宋锕陋殨r,書是益友;苦悶時,書是敞開的窗戶;心中有陰霾時,書是燦爛的陽光;心灰意冷時,書是熊熊的.火焰……小人物體會到讀一本好書如同打開一扇智慧的大門,受到心靈的洗禮,得到人生的啟迪,領悟做人的真諦。因家里的大人物之一是具有專業水準的醫生,因而說出的話也極具專業味道:“睡眠不足影響大腦,久而久之會引起智力下降,導致成績倒退,還會……”小人物聽得毛骨悚然,倒吸幾口冷氣,連連倒退好幾步,忙說:“曉得了!曉得了!”從此養成了愛睡覺的“好習慣”。雖然小人物養成了愛睡覺的“好習慣”,但小人物還是把讀書放在首位。不會像原來那樣,一有時間就鉆到被窩里打呼嚕了,因為小人物在學習中領悟到讀書的重要性。
小人物是我,我就是小人物。
小人物此生最怕的,不是大人物的“鐵砂掌”,也不是老班的“通緝令”,小人物最怕的只有三個字:寫作文!莫笑,莫笑!其實,小人物自認為寫作水平還不錯,在班里雖不是一流水平,但也決不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怕寫作文,可動起筆來就剎不住,洋洋灑灑幾大頁。每每考試之后,小人物日不能食,夜不能寢,天天想著盼著捧個滿分回來。最令小人物傷心的是,這個時候兩個大人物總是將小人物從頭到腳打量一番,從牙縫里擠出兩個字:“做夢!”最悲哀的是,大人物的話每每言中,小人物每次都因為小失誤而與滿分無緣,小人物氣得七竅生煙,望“單”興嘆,卻又無可奈何。
小人物是我,我就是小人物。
小人物現在面臨中考,決定要重整旗鼓,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小人物的理想是考入重點高中,升上大學,向知識的深層領域進軍。從夢想到現實,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小人物有信心,也一定會盡最大努力的,請等著聽小人物的好消息吧!
小人物是我,我就是小人物。想認識我嗎?且罷!且罷!我只是一個小人物而已,見笑!見笑!
(指導老師譚芳敏)。
《李白傳》讀后感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北局鴮υ娤衫畎椎木囱?,我研讀了《李白評傳》一書,感慨頗豐。
李白生于有“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唐代,其詩歌情緒高昂,境界開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分反映了美學家艷稱的盛唐氣象。唐初形成了了寬松的空氣,有助于種族之間的交流,很多反映異族風光與異族興味的文藝作品,與華夏文化交相融會,呈現出璀璨多姿的風貌。這時唐代文壇上多姿多態的文學藝術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極為豐厚的沃土。悟得人不能改變環境,但環境可以改變人。
正如荀子在《勸學》中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有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比绻谝粋€積極向上的群體里,受到周圍的人的感染,他也會努力勤奮起來,并且做得到自己的最好,成功的人或許成了這個群體的領導者,或者開創了他自己的新事業,或者在某一方面成為專家,是權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但如果呆在一個散漫懶惰的群體里,同樣也會讓一個優秀的人變成懶漢。如果他不能改變這個群體,那么就要被這個群體給同化。人總是有惰性的,當周圍的人都不思進取沉迷于安樂,對工作得過且過,沒有計劃性,沒有長遠性,沒有良好的執行力,組織框架松散無序,在這種環境感染下,再有天賦的人也會庸碌無為。
唐代環境造就了唐詩,也造就了李白。而李白自身的經歷也十分重要。李白“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又至尚道術,為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當世之務自負?!彼恍加谧咭话愕氖嘶碌缆罚徊揭徊降厍蟮蒙w。他要像諸葛亮,陶弘景那樣,以隱士起家而立抵卿相;像管仲,樂毅一樣,干一番旋乾轉坤的大事。
《李白傳》讀后感
如果你感到壓力山大,失落、絕望、無助、那就來看看詩仙李白怎樣走出人生低谷的吧!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還有三分嘯成劍氣,秀口一吐半個盛唐,這就是李白。
李白是興圣皇帝,蓮武兆王李暠的九世孫,妥妥的官二代,可是因為祖上被貶的原因,李白不但沒有受過官二代的特權待遇,連正常的科舉考試都不能參加。
他仰天長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真是喝口涼水都塞牙呀!李白也是富二代,他父親從商可謂富甲一方,有《古朗月行》中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為證。
因為家境殷實李白喜歡喝酒,而且動輒就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與之相比,詩圣杜甫這一生就顯得窮困潦倒,喝酒也是潦倒新停濁酒杯,可見李白家境之殷實。
言歸正傳,既然官二代和富二代的身份,都不能成為李白進入仕途的敲門磚,怎么辦呢!他做到了如下四點實現了人生逆襲。
1)發奮讀書未雨綢繆,雖然現實很骨感但是理想必須豐滿。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真,富貴必從勤苦來,男兒須讀五車書。
2)行萬里路,開元13年在當時交通條件閉塞,環境惡劣的情況下,17歲的李白心懷系蒼生安社稷的政治報復,以內心磅礴吞天的野性仗劍走天涯,游歷近半個中國,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長期的游歷讓李白領略了祖國名山大川之風流,將天地靈氣融匯于胸,從而達到了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境界。以曠世之作為名片,請名人為自己向朝廷推薦,作為草根向上攀登的階梯。
3)結交高端人脈,李白以一篇橫空出世的《蜀道難》傾倒了當朝部長,就是那位寫了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詩人賀知章,從此二人成了忘年交,賀部長冠以謫仙人的雅號給了李白,而且受到了唐玄宗的妹妹玉貞公主的青睞,并得以向唐玄宗鼎力推薦。
4)成為超級網紅,擁有千萬粉絲實現人生逆襲,讀了李白慷慨激昂的文字之后呢,當朝皇上驚呼李白是文曲星下凡,最終成為李白的超級粉絲,由此呢李白應詔入朝實現了逆襲,于是便有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詩選讀后感
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是偉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說自己的詩是“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嘯傲凌滄州”。杜甫稱贊他的詩也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種無比神奇的藝術魅力,確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特色。他的詩歌,不僅具有最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還創造性地運用了一切浪漫主義的手法,使內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統一。
李白不是一個“萬事不關心”的詩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關心,很多生活他都體驗過,表現過。盡管沒有一種生活能永遠使他滿足,但他那熾熱的感情,強烈的個性,在表現各種生活的詩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處處留下濃厚的自我表現的主觀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他要控訴自己的冤曲,就說:“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長安,就是:“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彼巧咸追?,就讓“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他要飲酒,就有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他悼念宣城善釀紀叟,就問:“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這種強烈的自我表現的主觀色彩,從藝術效果來說,有的地方使詩歌增加了一種排山倒海而來的氣勢,先聲奪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讓人讀來感到熱情親切。當然,這種主觀色彩,并不限于有“我”字的詩句和詩篇,例如在很多詩篇里,魯仲連、嚴子陵、諸葛亮、謝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當作第一人稱的代用語,讓古人完全成為他的化身。
和上述特點相適應,他在感情的表達上不是掩抑收斂,而是噴薄而出,一瀉千里。當平常的語言不足以表達其激情時,他就用大膽的夸張;當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時,他就借助非現實的神話和種.種奇麗驚人的幻想。從前節中所引用的一些抒情詩里,已經可以感覺到這種特點,用“抽刀斷水水更流”,比喻“舉杯消愁愁更愁”,本來是極度的夸張,卻讓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實。又如《秋浦歌》的“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借有形的發,突出無形的愁,夸張也極為大膽。其他如《俠客行》:“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币晕逶罏檩p來夸張俠客然諾之重?!扼眢笾{》:“輕言托朋友,對面九疑峰?!庇钟蒙椒鍋砜鋸埮笥阎g的隔膜與猜疑?!侗憋L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大家都很熟悉,但這首詩結尾兩句:“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也同樣是驚心動魄的。沒有黃河可塞這樣驚人的比喻,我們也就不會懂得陣亡士卒的妻子那種深刻絕望的悲哀。大膽的夸張,永遠離不開驚人的想象。這里,我們還要著重介紹他那些最富于浪漫主義奇情壯采的山水詩,尤其是使李白獲得巨大聲譽的《蜀道難》:
這首詩,以神奇莫測之筆,憑空起勢。從蠶叢魚鳧說到五丁開山,全用渺茫無憑的神話傳說,烘托奇險的氣氛。高標插天可以使“六龍回日”,也是憑借神話來馳騁幻想。以下又用黃鶴、猿猱、悲鳥、子規作夸張的點綴,然后插入脅息、撫膺、凋朱顏的敘述,作為全詩的骨干?!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的詩句在篇中三次出現,更給這首五音繁會的樂章確定了回旋往復的基調。李白一生并未到過劍閣,這篇詩完全是憑傳說想象落筆。正因為如此,他的胸懷、性格在這里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現。殷番《河岳英靈集》說這首詩“可謂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正反映了同時代人對這首詩的驚奇贊嘆。就在蜀道暢通的今天,它仍然是具有歷史價值和美學價值的不朽杰作。他的《望廬山瀑布》二首、《廬山謠》也是歷來傳誦的名作,后一詩中寫他在廬山頂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蓖耆珨[脫了真實空間感覺的拘束,以大膽的想象夸張,突出了山川的壯麗,展示了詩人壯闊的胸懷。白居易《登香爐峰頂》詩:“江水細如繩,湓城小于掌?!蓖耆鲇趯憣?。把兩詩互相比較,藝術價值的高下,不言而自明。
李白的浪漫主義是有其豐富生活為基礎的。他的詩歌往往呈現感情充沛,瞬息萬變的特色。我們前面引用過的《行路難》第一首、《宣州謝兆樓餞別校書叔云》、《夢游天姥吟》等篇,已經可以看出這一點。他的名作《將進酒》也是這方面非常突出的例子。在詩里,他正在勸人開懷痛飲:“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好象他很安于頹廢享樂的生活,但是,他那象黃河一樣奔騰跳動的感情是這樣變化莫測,他突然又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強烈的信心轉眼又代替了消極的悲嘆。他的《梁園吟》也有這種類似的情況,詩的前段盡情地描繪痛飲狂歡,甚至沉吟流淚地感慨功名富貴的無常,但是臨到結尾,他突然又說:“歌且謠,意方遠。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痹娙说母星樵谵D瞬之間竟判若兩人。把矛盾復雜的思想感情,處理得這樣灑脫靈活,并且達到藝術上的高度完美,在詩史上只有極少數的詩人達到這個水平。從這種跳脫變化的特點繼續發展,于是他在有些詩篇里就同時運用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兩種創作方法。有的詩既寫實,又想象夸張,象《北風行》、《關山月》;有時竟把抒寫理想愿望和描寫苦難的現實結合在一篇詩里,如《古風》第十九: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登云臺,高揖衛叔卿。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在升天神游的美麗幻想中,突然俯見被安祿山蹂躪毀滅了的洛陽。使我們不禁想起《離騷》的結尾:“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乎舊鄉?!奔鞭D直下的感情,浪漫幻想的破滅,深刻地表現出詩人無比沉痛的愛國心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這兩句詩是他詩歌語言最生動的形容和概括。李白的詩歌語言所以能達到這樣理想的樸素自然境界,是和他認真學習漢魏六朝樂府民歌分不開的。據權德輿作的韋渠牟詩集序說,李白曾經把“古樂府學”傳授給十一歲的韋渠牟。他的樂府詩中擬古樂府之作很多,眾所周知,不必舉例。但他最得力于樂府民歌的地方,首先還是語言。他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的語言,多么酷似《孔雀東南飛》、《子夜歌》和《西洲曲》?!靶r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向青云端?!薄扒屣L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薄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睂懙枚嗝椿顫娮匀?,叫人一讀難忘?!熬灰婞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學習漢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又是多么地青出于藍。這些初看來是最平凡的地方,但是后代摹擬李白的詩人沒有一個人達到這種高度完美的境地。學腔調似難而實易,學語言似易而實難。
李白運用的詩體很多樣,但貢獻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絕。這兩種詩體在當時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個性也特別適應。他這方面的成就也很得力于學習樂府民歌。七古無須再談,這里只舉他幾首膾炙人口的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沈德潛《唐詩別裁》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彼f的這些特點,實際上也就是深得民歌天真自然的風致。即以《早發白帝城》一詩而論,全篇詞意完全出于《水經注》“巫峽”一篇,但語言之自然,心情之舒暢樂觀,與原文風貌,卻迥然不同。他的七絕向來和王昌齡齊名,各具特色。但就接近民歌一點說,他卻超過了王昌齡。他的五律,運古詩質樸渾壯氣勢于聲律格調之中,往往不拘對偶,也很別具風格。如《夜泊牛渚懷古》、《送友人》等篇,歷來為評論家所稱引。
他仿效、化用這些詩人的詩篇和詩句的例子,更不勝枚舉杜甫贈他的詩,也指出他的作品有近似鮑照、庾信、陰鏗的地方沒有對遺產的認真學習,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第四節李白在浪漫主義詩歌發展中的地位及其影響。
我國文學史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個偉大的傳統在唐詩中都發展到新的高度。李白的詩歌在浪漫主義詩歌發展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遠古時代人民口頭創作的神話傳說,是我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的萌芽。到了戰國時代,屈原吸取前代文學和文化的成就,在現實斗爭中創造了一系列光輝的詩篇,以宏富博大的內容,奇情壯采的形式,“軒翥詩人之后,奮飛辭家之前”,為浪漫主義傳統創造了第一個高峰。和他同時的莊子在哲理散文中創造了許多幻想奇麗的寓言,也對浪漫主義傳統有重要貢獻。從兩漢到唐初,浪漫主義傳統在民間和進步文人創作中不斷發展著,漢魏六朝樂府民歌中的《陌上?!贰ⅰ赌咎m詞》等等作品,曹植、阮籍、左思、陶淵明、鮑照的某些詩篇,以及六朝志怪小說中的優秀傳說,都對浪漫主義傳統有所豐富。到盛唐時代更出現了以李白為代表的浪漫主義詩歌高潮。
李白的詩歌,繼承了前代浪漫主義創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風格,反映了盛唐時代樂觀向上的創造精神以及不滿封建秩序的潛在力量,擴大了浪漫主義的表現領域,豐富了浪漫主義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這些成就,使他的詩成為屈原以后浪漫主義詩歌的新的高峰。
李白對唐代詩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貢獻。他繼承了陳子昂詩歌革新的主張,在理論和實踐上使詩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他在《古風》第一首中,回顧了整個詩歌發展的歷史,指出“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并以自豪的精神肯定了唐詩力挽頹風,恢復風雅傳統的正確道路。在《古風》第三十五首中,又批評了當時殘余的講求模擬雕琢、忽視思想內容的形式主義詩風:“一曲斐然子,雕蟲喪天真?!痹趧撟鲗嵺`上,他也和陳子昂有相似之處,多寫古體,少寫律詩,但他在學習樂府民歌以及大力開拓七言詩上,成就卻遠遠超過陳子昂。他這些努力對詩歌革新任務的完成起了巨大作用。李陽冰在他死后為他編的詩集《草堂集》序中說:“盧黃門云:‘陳拾遺橫制頹波,天下質文,翕然一變?!两癯婓w,尚有梁陳宮掖之風,至公大變,掃地以盡?!边@是對他革新詩歌功績的正確評價。
李白詩歌對后代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他的詩名在當代已廣泛傳揚,到貞元時期,他的沒有定卷的詩集已“家家有之”。中唐韓愈、孟郊大力贊揚他的詩歌,并從他吸收經驗,以創造自己的橫放杰出的詩風。李賀浪漫主義的詩風更顯然是受過他更多啟發的。宋代詩人蘇舜欽、王令、蘇軾、陸游,明清詩人高啟、楊慎、黃景仁、龔自珍等也莫不從他的詩中吸收營養。此外,宋代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派的詞,也受過他的影響。他那些“戲萬乘若僚友”的事跡傳說,被寫入戲曲小說,流傳民間,更表現酷愛自由的人民對他的熱愛。
李白詩選讀后感
他桀驁不拘,他放蕩自如,他不是一個不求上進的紈绔子弟,他也曾滿懷壯志,力求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無令管與鮑,千載獨留名”,他在事業頂峰,曾有貴妃捧墨,力士脫靴之待遇,但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終究讓他與世俗格格不入,而被眾人排擠,從高處跌入谷底,他就是李白,一位浪漫主義的詩歌大家。
李白的一生跌宕起伏,這也為他提供了寫作大量詩歌的情感,有人說,李白不適合那個時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這等的豪放之情是舊時封建王朝的所認可的,也許李白能在充滿活力的盛唐嶄露頭角,但盛世轉衰,封建制度的丑陋面展現出來的時候,李白只能成為時代的棄兒,顛簸流離,最后抱憾病逝。李白注定不是周轉于官場的世俗之人,他是詩仙,是游離于整個時代甚至是超凡脫俗的佼佼者。
世人不懂李白,“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這樣的李白才能在仕途不順時盡情在自然美景中游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的夸張手法更彰顯李白寫詩時思緒的開闊,用詞的奔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顯示出了李白超凡的想象力和別具一格的創作風格,通過詩句描繪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等等,李白的詩中酒是個永恒的話題,李白愛喝酒也愛寫酒,他曾經自詡為酒中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酒和詩歌一樣對于李白來說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可以使李白暫時忘卻坎坷的仕途,暫時不去管人間瑣事,而能翱翔在他自己建立的夢想世界當中,符合他追求浪漫主義的一生。
李白的個性在他的作品中展露無遺,他熱愛祖國山河,踏足五洲;他重視友情,贈友懷友之詩無數;他思緒活躍,想象豐富,夢幻神游……他寫下了多少千古流傳的名篇讓無數后人吟誦,他用詩歌描述了自己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用詩歌譜寫了一個時代的點點滴滴,當我們現代人緬懷這位偉大的詩人的同時,也為他樂觀的人生觀,豪放不拘的性格所折服。反觀現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雖說我們一向自詡人類的文明在不斷的.進步,但現在又有多少人能活得像李白那么瀟灑自如,愛憎分明呢,李白是位大家,飄逸的詩篇,灑脫的人格。
李白詩集讀后感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念著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詩,更隨著它的腳步走進千年前的那個黃昏,閉上雙眸,似有若無的情懷沖擊著腦海。涼意悄悄從腳尖再灌入腦中,就像身處一片田園,麥芽的氣息陶醉在夢魘之中;又仿佛倚在天邊,去尋覓著他的身影。
你踏上心田,渡上木舟,向著遠方追隨著那一抹潔白。芬芳馥郁的水仙好似你憶中的青蓮鄉,你的心微微觸動,卻又狠了狠心從它身旁略過。展艷七分的櫻花開遍你的路途,嬌艷誘惑著你的思慮,你不禁沉醉其中,然而它帶給你的只不過是虛榮。你盤然醒悟,只身從落花上踏過,眼神中反映著堅定。你又和輕盈嬌嫩的桃花擦身而過,而不為它所動??赡銋s把腳步悄然停在了一樹潔白雅致的李花前,你驚嘆于它的圣潔,世間竟有與出泥而不染的荷花爭凈的花朵!你的欣喜脫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樹白!”從此,你有了一個名字——李白。而你這名字注定要踏破詩界,不染世塵而曉白于天下。
我們的思念相隔千年,卻輕易越過時間的洗禮。你我如同陌人,你醉于寫詩,而我卻傾倒在你的白紙黑字之中。你總是立在柳樹下,柳枝時常輕撫著你的思緒,而你時常對默不作聲的柳樹傾吐心聲,那,是有多般寂寞呢?記掛之人在鄉間,想念之人在他鄉,思念之人已去天邊把酒當歌,只留你在這人世間徘徊?!拔嵊麛埩垼剀噿旆錾?。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富貴非所愿,為人駐流光?!蹦闾煺娴摹皠窬啤庇|動了多少人對人生的無限依戀,對生活的渴望,人世間的美好就像釀就的美酒,盡管它美中不足,你都能坦然相對,真不愧有“豪放情懷”的佳稱。
雖說你筆下的是寥寥幾句詩,卻將我們的社會丑美無聲無息地描繪了出來。你將自己的血淚蘊藏在詩句之中,刺目地告誡我,人生的另一種意義。你那總是不舍,無奈的眼神總在我的腦海里浮現,而你在我的眼中看到了另一個你:那個以酒解愁,喜來作詩,感嘆人生太過滄桑,欣于人生浮沉之中的你才是最真實的你啊!
你停下了手中的筆,將執念永存于流傳世間的詩歌之中。此時回眸一望,仿佛看到了你臉上最為真切的笑顏。
《李白傳》讀后感
暑假,于瑣事之余,閑暇之時,有心出游,不如讀書。余讀李白傳,感其宏偉,嘆其狂傲,哀其孤寂,仰其光輝,千載即逝唯李白一人。
他是唐代詩人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給后世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寶藏。他本身也為世人所探究:他的生世,他的籍貫,他的一生......都是一個令后人困惑不解的迷。雖然不能完全解開,但我們還能,在這位偉大的詩人身上發現珍寶。
自古以來,凡有志氣之士,有理想之士,皆有成為俠客的夢想。仗劍天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為兄弟二肋插刀??蓢@,許多人都被殘酷的現實困擾后擊敗。李白也是一位豪杰。他出生于中亞碎葉城五歲時牽至蜀地彰明縣青蓮鄉。幼時李白和小伙伴們在桃樹下舞動桃木劍廝殺,行俠仗義,除兇殺惡是李白自小以來的夢想,從少年學劍術,凌轢白猿公。珠袍曳錦帶,匕首插吳鴻。由來萬夫勇,挾此生雄風。托交從劇孟,買醉入新豐。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從令日貫虹的《結客少年場》到殺掉江二太歲的《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無一不體現了李白的俠客精神。實際上李白的一生漫游都在拜師訪道學藝練劍,而且劍術有極深的造化。所以李白最可愛的地方莫過于他的俠客性。俠客的高潔孤寂讓他寫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俠客的灑脫,讓他暢意揮毫寫下了“人在世間不順意,明月散發弄扁舟”。俠客的自信讓他寫下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千古名句,涌現了一個俠客的不凡灑脫之氣。
其次是李白的家庭性。如果單從家庭本生上看,李白是失敗的甚至是極不負責的人。從第一任妻子許氏開始說起。許氏可謂是名門之秀,但是李白拜師出游,游覽名勝,一去就半個月一年多,照顧孩子操持家事全歸許氏一個人操管。再加上堂兄欺人太甚,最后一病不起,撒手離世,直到臨終也沒等到丈夫的歸來。第二任魯女雖無名分,但甘愿為李白照顧孩子,可最后等來的卻是李白與宗氏結婚。好在李白的三任妻子都非常理解李白,通情達理。嗚呼!如果非要找個理由的話,或許偉大的人物總要犧牲家庭來換得成就。哀哉!
最后是李白的政治性。李白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入仕為官,清除天下的惡人惡事,掃除大唐的亂臣賊子,精忠報國??墒菬o奈“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偌大的大唐帝國竟沒有李白的容身之所,或許是生世使然,或許是造化所為,最后幾經周折弄了個翰林待詔之職。雖受人羨慕,禮遇,但李白是思想主義者,希望把理想框架搬到現實中來,又怎么可能不碰壁呢?他總是認為自己是諸葛亮、管仲這類賢才,所以總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李白感到,縱使宮深似海,也容不下李白一人,于是主動請辭。
李白終究是孤寂的,只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最后在湖中撈月溺水而亡,“相期邈云漢”了。李白死后,他的詩句為世人世代傳誦,成為千古絕句。李白也被世人譽為詩仙。也許這是對李白和他的家人最大的眷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