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編寫需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教,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級教案模板,供教師們參考。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三角形的特性》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0、81頁,練習十四第l、2、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
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會在三角形內三條邊上畫高。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木條(或硬紙條)釘成的三角形和四邊形。學生準備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情境導人。
2.課件出示生活中哪些物體上也有三角形?
3.導入課題:其實三角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究竟它有什么特點?這節課我們將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發現三角形的特征。
請你畫出一個自己喜愛的三角形。并小組說一說三角形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幾個角?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課件展示)。
2.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引導:大家對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
的話概括一下,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三條線段圍成的封閉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三角形。
組織學生在討論中理解“三條線段”“圍成”。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為了表達方便,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1)應用課件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展示得出以下結論。
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3)課件展示如何畫高。
(4)學生練習畫高。
三、實驗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問題。
同學們,在生活中三角形有著廣泛的運用,仔細觀察你能發現什么?生產、生活中為什么要把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2.實驗解疑。
拿出預先做好的三角形和四邊形,讓學生拉一拉,有什么發現?
實驗結果: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3.請學生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
四、鞏固運用,提高認識。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
五、總結評價,質疑問難。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四年級數學教案:三角形的內角和【】
“三角形內角和”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的一節探索與發現課,讓學生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特征、高以及三角形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三個角的關系。本節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還不錯,但是,這一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加以改進:
1、教學設計不錯,環節緊湊,思路清晰。
2、重視操作過程,時間把握得好。本節課用了大量的時間來讓學生做小組實驗,從而讓他們自己感知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印象深刻。
3、能注意前后照應,解決了前面的疑問。在講授新課前,設置一個疑問“為什么同一個三角形不能有兩個直角?”以此來吸引學生,找出三角形內角和的特性。在掌握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后,再次把問題提出來,讓學生解決。
4、板書巧妙,一步步引入課題。先是讓學生復習“三角形”的定義,接著簡單說明什么是“三角形內角”,最后再講授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的和叫做“三角形內角和”。
5、課堂紀律好,氣氛活躍,學生踴躍積極。學生在小組活動時,活躍而有序,上課時能認真聽講,積極舉手。同時,實行小組評價更是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6、求三角形內角和的方法,一個比一個直觀、生動。從量一量、算一算,到剪一剪、折一折,讓學生更容易感受到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7、練習題設計得比較好,特別是判斷題,都是學生平時容易出錯的題目,在課堂上用比較直觀的課件顯示出來,讓學生的印象深刻。組合題也很有靈活性,先是找出能組成三角形的度數,然后根據度數判斷出是什么三角形。
8、能尊重學生的意見,有的小組沒有在算一算的時候,沒有得出180°的結果,老師能夠分析其中的原因。
1、在老師給出“畫有2個內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的任務時,學生明顯是畫不出來。但是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失敗的作品展示出來,照應之后的講解。而不能一帶而過。
2、如果量一量的方法,不能讓人信服,要在后面打個“?”,等到解決疑問后,再去掉。
3、在進行剪一剪、折一折的活動時,老師應該先用板書上的三角形來示范一次,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因為有些學生折不出來。拼的時候,也有出錯。
4、把三角形拼成平角后,要用直尺或者是量角器測量一下,看看得出的圖形是不是平角,要用嚴謹的態度對待,不能光用眼睛來判斷。
5、老師注意提醒學生讀題的時候要規范,要讀出度數單位,這很好。但是,在做題練習時,應該請一兩個學生在黑板上做,這樣也便于教師提醒學生,在書寫時,也要注意寫上度數單位,強調格式。
四年級數學教案:三角形的內角和【】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67頁。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規律進行探究活動是這節課設計的主要特點之一。《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維進入數學課堂,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嘗試著將數學文本、課外預習、課堂教學三方有機整合,在質疑、解疑、釋疑中展開教學,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特征。本課是安排在學習三角形的概念及分類之后進行的,它是學生以后學習多邊形的內角和及解決其它實際問題的基礎。學生在掌握知識方面: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分類,比較熟悉平角等有關知識;能力方面:經過三年多的學習,已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習慣。因此,教材很重視知識的探索與發現,安排了一系列的實驗操作活動。教材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為教師靈活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沒有直接給出結論,而是通過量、算、拼等活動,讓學生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推理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學生已經掌握三角形特性和分類,熟悉了鈍角、銳角、平角這些角的知識,大多數學生已經在課前通過不同的途徑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結論,但不一定清楚道理,所以本課的設計意圖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驗證,讓學生在課堂上經歷研究問題的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動手操作的意識和能力,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能夠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交流、比較、評價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策略。
1、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的過程,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能運用這一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分析、猜想、驗證、合作、交流等具體活動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和數學思考能力。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這節課概念多,知識零碎,不容易講好。這一課,知識目標比較清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畫三角形內部的高”。
課的開始,我出示了一些世界上有名的建筑,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建筑上都有三角形,或者整體造型近似于三角形。然后出示一個三角形讓學生說說,對于三角形自己都有哪些知識儲備,然后引入課題——繼續深入認識三角形。對于“三角形的概念”這一知識點,我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讓其機械的記憶,而是通過一步一步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最終得出結論。首先,讓學生試著自己畫一個三角形,并且在畫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接著觀察自己的三角形有哪幾部分組成?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只要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就是三角形?出示幾個圖形讓學生判斷是不是三角形,通過前兩個三角形的判斷得出三角形是封閉圖形,所以“相鄰的兩條線段的端點必須相連”,通過第3、4個圖形總結出三角形必須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這里重點強調,“三條線段”“圍成”。這時,孩子們就在自然而然的觀察中自己總結出了三角形的定義和特征。
下一步,“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義的理解及畫法”,首先給三角形取名字,然后學習“頂點和它對應的邊”。對于高的理解,學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觸,在四年級上冊時,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和梯形的高,所以本課學生對于高的認識是有基礎。于是,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頂點a如果想到它的對邊去,有沒有一條最近的路?”引導孩子們回憶出“垂直線段最短”,同時回顧“過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可以畫幾條垂線?”勾起學生聯想到四邊形時的高的含義,以及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高的區別,這些理解都有助于學生理解三角形高的含義。接著,為了讓學生清晰的展現原先思考中對高的表象,我出現了三幅三角形abc不同的高的畫法。在對比判斷中使有點模糊的高的表象清晰起來。然后再讓學生看看書中對高與底的解釋,使文字與圖結合起來理解。但這些還不夠,由于學生之間閱讀理解的差異性,我又以最直觀的方法——電腦演示畫高,達到使所有學生都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如何畫高這一目的。最后,讓學生在自己剛上課時畫的三角形上畫高,同時發現一些孩子由于開始畫的是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就不知道該怎么畫高了。于是,我利用孩子們提出的這一問題,先引導孩子們觀察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用畫高的方法讓他們看出兩條邊就是其余的兩條高,再用電腦演示出鈍角三角形高的畫法,告訴學生鈍角三角形其余需要延長邊畫高的方法不要求掌握,只是讓他們了解即可。
最后,給大家拋下一個思考的問題,“我們剛才已經總結出三角形有三條邊,那么這三條邊又有什么特點?是不是任意長度的`三條邊都能組成一個三角形呢?”
由于引導學生學習“什么叫頂點對應的邊”以及“如何畫高”的時候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所以講完畫高時就已經下課了,最后一個問題是我臨時加上的……由于板書時,我只寫了“三角形”(原本打算等講到“特性”時再把課題補充完整的),所以這樣收尾大家也沒感覺到課沒講完,以為這節課我只是讓大家學習初步“認識三角形”呢!
對于“三角形的特性”這一部分知識,我原本的設計是發給學生每人三根小棒(大家一樣),然后我手里也拿三根和他們一樣的小棒,讓他們自己擺一個和我不一樣的三角形,或者小組內擺出和其他同學不一樣的三角形,通過動手嘗試和比較,大家發現不管怎么所有擺出的三角形都是一樣的,同時想一想如果是四根小棒可以擺成什么形狀?接著通過拉一拉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三角形不管怎么拉都拉不動,也拉不成其他的形狀,而平行四邊形可以拉成長方形,通過比較得出三角形不容易變形,而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從這兩個試驗得出結論:三角形的穩定性不應該僅僅是因為學具中兩種圖形在拉的過程中有無變形,三角形穩定是因為它的三條邊長度固定,所以三角形的形狀也固定,不可能再圍成另外一個形狀的三角形,但四邊形是可以圍成不同形狀的四邊形的。從這點上考慮,我就在突破三角性具有穩定性這個重點時,加上一個擺三角形和四邊形的環節,結合學具和擺出的三角形更深一層次的體會三角形為什么會穩定性,會不易變形。
最后,讓大家欣賞一些生活中帶有三角形的物體,與課的開頭照應,說明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是否善于捕捉“生活現象”,留意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課后作業是一個如何修理椅子和如何固定小樹,這兩個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夠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知識就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
其實,這節課除了在本班沒有講完有些遺憾外,課后還感覺有些不太妥當的地方:
1、在引導學生比賽畫三角形這一環節,我覺得可以帶領學生拿小棒去拼一拼、擺一擺,那樣會使他們更加明確三角形由三條邊圍組成。學生在畫完并剪下三角形以后,我覺得可以讓學生去摸一摸三角形,去深刻感知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也許那樣會更好一些。
2、在讓學生說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三角形時,比如籃球架、書桌的什么地方有三角形構架呢?是不是應該引導學生說的再具體一些?避免給個別學生造成混淆?”
3、上冊“畫高”這一部分知識學生已經忘得差不多了,說明上學期這一部分教師講的不夠扎實。
不管準備的多充分,預設的效果有多好,試課的時候有多成功,可真正的讓老師們看到的是一節沒講完的課,最起碼教學目標沒有完成,所以這節課還是失敗的。沒關系,只要看到了這次絆腳的石頭,下次才會想出更好的辦法除掉它,才不會再次忽略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三角形的定義、特性以及高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水平方向底邊上的高,認識三角形的三條高;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會應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并激發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理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教學難點。
會畫三角形指定底邊上的高。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情境導入。
2.誰能說出生活還有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
3.引入課題:同學們,為什么三角形在我們生活中應用這么廣泛呢?它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書課題)。
二、實驗操作,探索特性。
1.三角形的定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重點理解“圍成”:首尾順次相接)。
2.請同學們畫三角形,比一比,看誰畫得又快又好。
要求:邊畫邊想: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3.學生匯報(根據匯報板書):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4.同桌互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并試著在剛才畫好的三角形上標出來。
5.判斷練習:下面圖形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為什么?(讓學生說)。
(二)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1.打開課本60頁,閱讀三行文字。老師引導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
2.學生討論:怎樣畫三角形的高?
1.講解例2。
a.用3根小棒擺三角形,用4根小棒擺四邊形,看看能擺出幾個。(小棒的長度都一樣)。
b.讓學生擺一擺。
c.相同長度的小棒,四邊形可以擺許多個,三角形只能擺一個。
2.課件出示如下情境圖片:
先讓學生找出上面的圖中哪兒有三角形,猜一猜它們有什么作用?
3.讓學生匯報: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板書)。
4.請學生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
6.出示例3。
我上學走中間這條路最近,為什么呢?
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這條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7.出示教學例4。
a.學生小組合作:哪組紙條可以擺成三角形?
b.總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三、鞏固運用,提高認識。
1.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課本練習十五第3題)。
2.下面每組圖形中,哪個圖形是三角形?
3.練習十五第七題。
課后小結。
小結: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課后習題。
1.由三條線段()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每兩條線段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
2.三角形有()條邊,()個角,()個頂點。
3.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和()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
4.用三根木條釘成一個三角形,用力拉,這個三角形不會變形,這是三角形的()性。
板書。
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案
1.能夠按三角形的內角不同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掌握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特征。
2.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掌握它們的特征。
3.通過探究過程,體驗獨立思考、小組學習、動手操作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
理解三角形的意義和按角、邊的角度,把三角形分類。
能夠區別掌握各類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區分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系。
學生第一學段認識角、直角、銳角、鈍角、平角、直角??梢娝哪昙壍膶W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平面圖形的知識,學習這一部分內容,對他們來說比較輕松和順利。所以,教師可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學,學生可以通過自學、討論,動手操作來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學生親自體驗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在體驗中形成概念。
白板多媒體,一副三角板,每個學習小組七個三角形。
1.復習舊知。
(1)之前都學過哪些角?
(2)屏幕上是什么角?(白板上有一個銳角,將角旋轉至90度,至鈍角,分別追問是什么角?)。
(4)對三角形都有哪些了解?
2.導入新課。
(1)展示白板上的7個三角形,它們一樣嗎?什么都不一樣?
(設計意圖:通過對舊知識的復習,幫助學生系統思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給三角形分類的必要性。為下面探究新知做好知識和氛圍的準備)。
(1)獨立思考,你準備怎么分類?。
(2)小組交流,按照你的想法把白板上的7個三角形進行分類。
(3)小組合作,教師深入指導。分好的同學交流思想。
(4)匯報分類結果。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以表格的形式出現,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把7個三角形放在相應的位置。探究出被分為7類。并非如表格所示的9類。通過這個設計,讓學生明確分類首先要確定角度,同時感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嚴密性,發展學生的思維。明確數學的嚴密性。)。
在今天學習三角形分類的過程中,你們都有哪些收獲想和大家共同分享?或者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拿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案
1.通過觀察、分類、測量、活動,經歷認識各種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3.在探索圖形特征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形狀似座山,穩定性能堅。
三竿首尾連,學問不簡單。(打一幾何圖形)生:三角形。
2.我們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下面我們復習一下:課件出示復習題,生答。
3.師:其實我們生活中存在著很多三角形,而且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可以拼接出很多精美的圖形。(多媒體出示帆船的圖形)。
師:想一想:這個圖案像什么?都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
生答:船,是由不同的三角形組成的。
師:對,這艘船是由不同的三角形組成的,你發現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嗎?生:形狀不一樣,大小也不一樣。
三角形究竟怎樣分類呢?按什么方式來分類?以及每類三角形的特點是什么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究的問題。
1.檢查預習,昨天老師已經布置了預習任務,拿出你們準備好的預習單以及三角形。下面小組合作探究。
要求:
(1).根據三角形的特點進行分類。先說說自己的想法,討論之后再動手操作。
(2).組內成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3).將結果寫在本上。
3.歸納總結:同學們已經會分類了,現在哪位同學能幫老師把課件上三角形進行分類呢?(多媒體出示課件)然后共同總結:
三角形按角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1)認識銳角三角形。
師: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就是銳角三角形。
師:銳角三角形有什么特點?生:三個角都是銳角。舉例。
(2)認識直角三角形。
師:有一個角直角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其余的兩個角都是銳角。
師: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點?生:有一個角是直角。
師:同學們一定要注意,畫直角的時候一定要畫出直角符號。舉例。
(3)認識鈍角三角形。
(4)比較這三類三角形的異同。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者三類三角形,每個三角形中至少有幾個銳角?
生:每個三角形中至少有2個銳角.
師:根據三角形角的大小我們可以將三角形分成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邊說邊指課件的分類)。
4.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凑l能猜出木板的后面是什么角?
學生們可以各執己見的進行討論:圖1,生: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肯定是鈍角三角形。
圖2,生: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肯定是直角三角形。
5.判斷:有兩個直角的圖形是不是三角形?
有兩個鈍角的圖形是不是三角形?
6.按角分紅領巾和小紅旗分別是什么三角形?
7.結合生活實際找出圖中的三角形,并說出是什么樣的三角形?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用什么方法學會的?
三角形的秘密四年級作文
水乃生命之源,我們用的自來水究竟是怎么來的?這星期六我參加了小記者探訪自來水廠的活動。
到了之后,一位叔叔先讓我們看一個了解自來水廠生產的短片,放映完之后一位阿姨讓我們回答了一些關于自來水的問題。
去參觀自來水廠了。我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輛輛像火車一樣的設備,旁邊有三個消毒池。再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塊塊像田字的東西,里面儲滿了水,水底都是厚厚的沉淀下來的淤泥,自來水廠的叔叔介紹說:這叫反應池。接下來,我看到了一個個像游泳賽道的東西,水廠的叔叔說:這里是用來消毒和輸送的。最后聽那里的叔叔說:自來水廠的取水有兩個地方,一個是三江的交接口,另一個是交接口旁邊5km的地方。
我們參觀完水廠后,一位哥哥把我們帶到一間小房子里,那里有很多化學品。那里的工作人員給我們做了個小實驗,他拿著四瓶自來水,然后在每瓶中加入了一種化學劑,真是太神奇了,每瓶水都變色了,都是黃色,深淺不一樣。這時候叔叔告訴我們:黃的顏色越淡說明水質越好,可以放心飲用!
通過探訪自來水廠,我們知道了怎么把不能喝的水變成能喝的自來水。每一滴水都來之不易,我們要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節約用水!
四年級三角形的分類教案設計
通過分類活動,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剪下附頁1中的圖3。
[教學過程]
一、分一分
1、小組活動;把附頁1中的圖3中的三角形進行分類。
2、匯報:分類的標準和方法。可以按角來分,可以按邊來分。
二、按角分類:
1、觀察第一類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從而歸納出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
2、觀察第二類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從而歸納出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觀察第三類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從而歸納出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
三、按邊分類:
1、觀察這類三角形的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引導學生發現每個三角形中都有兩條邊相等,這樣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并介紹各部分的名稱。
2、引導學生發現有的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這樣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四、練一練:
第1題:讓學生辨認各種三角形。
第2題:通過“猜三角形游戲”讓學生體會到看到一個銳角,不能決定是一個銳角三角形,必須三個角都是銳角才是銳角三角形。
第4題:根據對三角形進行分類的活動,學生得到啟發,把梯形進行分類。
五、實踐活動:
第1題:將長方形的紙,剪成兩個直角三角形。
第2題:用長方形紙,怎樣剪出一個等腰三角形。讓學生自己動手剪。
第3題:當學生發現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就會推出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相等。
第4題:用正方形的紙,剪成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分類
按角分類:按邊分類:
三角形的秘密四年級作文
三角形,是我們常見的圖形,自行車、吊機、柵欄以及很多物體上,都有著它的身影。三角形由三條線段所組成。明天我就要上有關三角形的定律了!可我在預習的時候,卻是二丈和尚——摸不著腦袋??磥碇荒苌险n好好的聽了。我在心里默默想到。
第二天的第三節課,我們迎來了夢寐以求的`數學課。這不,蔣老師帶著微笑走上了講臺。一上課,蔣老師就給我們來了個“開門見山”,用風趣的語言給我們講起了新課。我這個小笨腦袋雖然對定律有了一些了解,可還是稀里加糊涂,不知道東南西北。于是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小實驗,從分別長5cm、、6cm、7cm和12cm的四根紙條中任選三條來圍成一個三角形。一共有以下這幾種方法:
1.5、cm、6cm、7cm。
2.5、cm、6cm、12cm。
3.6、cm、7、cm、12cm。
4.7、cm、5、cm、12cm。
蔣老師為了能夠正確的測試一下我們是否明白三角形的定律,特意又給我們鞏固了一個新類型的題目給我們做,題目是這樣的:
最大(9+8)-1=16。
其實,只要認真思考,我相信,每一個困難都會變小,變得輕而易舉,所以一起來開闊腦經吧!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教案
2、猜一猜。
師: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3、驗證。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
4、學生匯報。
(1)測量。
(2)剪拼。
a、學生上臺演示。
b、請大家三人小組合作,用剪拼的方法驗證其它三角形。
c、師演示。
(3)折拼。
師:有沒有別的驗證方法?我在電腦里收索到折的方法,請同學們看一看他是怎么折的(課件演示)。
(4)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5)數學小知識。
5、鞏固知識。
(2)把兩個小三角形拼在一起,問: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教師:為什么不是360°?
四年級數學教案:三角形內角和
1、知識與技能:
(2)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拓展性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測量、撕拼、折疊等方法,探索和發現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
(2)知道三角形兩個角的度數,能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
(3)發展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樂趣,通過教學中的活動體會數學的轉化思想。
【教學重、難點】。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各種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問題。
1、猜謎語:
形狀似座山,穩定性能堅。三竿首尾連,學問不簡單。
(打一圖形名稱)。
2、猜三角形。
3、引出課題。
師:為什么不會出現兩個直角?今天我們就再次走進數學王國,探討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奧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2、猜一猜。
3、驗證。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
4、學生匯報。
(1)測量。
(2)剪拼。
a、學生上臺演示。
b、請大家三人小組合作,用剪拼的方法驗證其它三角形。
c、師演示。
(3)折拼。
師:有沒有別的驗證方法?我在電腦里收索到折的方法,請同學們看一看他是怎么折的(課件演示)。
(5)數學小知識。
5、鞏固知識。
(2)把兩個小三角形拼在一起,問: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教師:為什么不是360°?
三、解決相關問題。
師:接下來,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我們來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吧!
1、看圖,求未知角的度數。
2、判斷。
3、如果一個都不知道,或只知道1個角,你能知道三角形各角的度數嗎?
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數。
(1)我三邊相等。
(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頂角是96°。
(3)我有一個銳角是40°。
4、求四邊形、五邊形內角和。
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略)。
三角形的秘密四年級作文
人一生都會有秘密瞞著別人,這不,最近我有一個秘密瞞著大人。聽完后你可別跟我的爸爸媽媽說啊。
那是一天晚上,天陰沉沉的還飄著幾滴小雨。我和爸爸媽媽在書房里開著空調,又是做暑假作業,又是看書,又是上網,好不快樂。爸爸看看鐘說:“時間不早了,我先去洗澡了。”“知道了。”我說。因為媽媽現在讓我執行減肥計劃,晚飯只能吃一小碗,而且吃完飯還不能吃零食,我的肚子早就打退堂鼓了。我計劃等他們中的一人走后就開始行動。正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候爸爸去洗澡了,真是個好時機啊,我沾沾自喜地想著。我對媽媽撒了個謊說:“媽媽,我想出去一下。”“干什么啊。”媽媽說。“喝水。”“那去吧?!蔽绎w快的走出書房直奔餐廳拿了一包小餅干,小心翼翼的把包裝撕開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因為吃的太快了,一下子噎住了,嗆得我好難受。我忙拿起杯子喝了口水。多疑的媽媽走了出來問:“你在干什么啊?”“喝水啊”我嚇出一身冷汗。她看到我拿著杯子就回去了,我又喝了幾口水才舒服點??磥?,為人是不能做虧心事的,否則會遭罰的。
我的秘密都告訴你們了,可別告訴我的爸爸媽媽?。?/p>
四年級《三角形的內角和》教案
本節課的教學先通過計算三角尺的3個內角的度數的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而引發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猜想,再通過組織操作活動驗證猜想,得出結論。
1、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讓學生學會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知識求三角形中一個未知角的度數。
3、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的意識,鍛煉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三角板,量角器、點子圖、自制的三種三角形紙片等。
看了這2個算式你有什么猜想?
(三角形的三個角加起來等于180度)。
1、畫、量:在點子圖上,分別畫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畫好后分別量出各個角的度數,再把三個角的度數相加。
老師注意巡視和指導。交流各自加得的結果,說說你的發現。
2、折、拼:學生用自己事先剪好的圖形,折一折。
指名介紹折的方法:比如折的是一個銳角三角形,可以先把它上面的一個角折下,頂點和下面的邊重合,再分別把左邊、右邊的角往里折,三個角的頂點要重合。發現:三個角會正好在一直線上,說明它們合起來是一個平角,也就是180度。
繼續用該方法折鈍角三角形,得到同樣的結果。
直角三角形的折法有不同嗎?
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白:除了用剛才的方法之外,直角三角形還可以用更簡便的方法折;可以直角不動,而把兩個銳角折下,正好能拼成一個直角;兩個直角的度數和也是180度。
3、撕、拼:可能有個別學生對折的方法感到有困難。那么還可以用撕的方法。
在撕之前要分別在三個角上標好角1、角2和角3。然后撕下三個角,把三個角的一條邊、頂點重合,也能清楚地看到三個角合起來就是一個平角180度。
小結: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得到同樣的結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試一試。
三角形中,角1=75,角2=39,角3=()。
算一算,量一量,結果相同嗎?
1、算出下面每個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數。
在交流的時候可以分別學生說說怎么算才更方便。比如第1題,可先算40加60等于100,再用180減100等于80。第2題則先算180減110等于70,再用70減55更方便。第3題是直角三角形,可不用180去減,而用90減55更好。
指出:在計算的時候,我們可根據具體的數據選擇更佳的算法。
可先猜想:兩個三角形拼在一起,會不會它的內角和變成1802=360°呢?為什么?
然后再分別算一算圖上的這三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得出結論:三角形不論大小,它的內角和都是180°。
3、用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填一填。
4、說理:一個直角三角形中最多有幾個直角?為什么?
一個鈍角三角形中最多有幾個直角?為什么?
第4、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