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憲法心得體會小學四年級篇一
求知欲增強,交往需要增加,有虛榮心,喜歡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強,有好勝心,易于沖動,愛感情用事,有較強的獨立意向,希望根據自己的想法、興趣去行事,認識問題直觀、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備的分析判斷、辨別能力。
這種身心發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擾能力顯得相當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軌的舉動,實施違法犯罪。
人的個性傾向性是個性中最主動,最積極的因素,它決定著人對現實的態度,決定著人的認識和活動的趨向與選擇。個性傾向包括人的需要和動機、興趣、信仰、觀念體系等,不良個性傾向性是大多數青少年實施犯罪行為的主觀心理因素。青少年的不良個性傾向在需要方面主要表現為:具有強烈的物質欲,權力欲,報復欲;在觀念體系上,概括地說,主要表現為五觀不端正,以自我為中心,只想索取,不愿奉獻的極端利己的價值觀;過分追求金錢,享樂,名利,實惠,講究吃喝的人生觀;善惡、美丑、榮辱、愛憎、是非、苦樂,得失完全顛倒的道德觀;哥們義氣高于一切的封建行幫式的友誼觀;放蕩不羈,崇尚低級感官刺激的性愛觀等。正是在這些強烈,畸形的欲望驅使和錯誤觀念的支配下,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下面,我重點給同學們講一下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希望同學們能引以為戒,拿起法律武器,把實際例子講給父母聽,糾正有些父母的不良家庭行為。
家庭是青少年個體生活、成長的第一空間,是青少年最早接觸的小社會。也可以說是一個大染缸。這就要求有些同學,是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家庭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應是最為重要的。父母代表社會對子女的教化也是最為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訓會影響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還世代相傳。調查與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這一環境中能否健康發展,與家長對家庭的責任感,態度,對子女的教育引導,與其自身性格和言行舉止有著密切的聯系,若父母對家庭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子女的態度適當,教育、引導得法,自身性格,言行舉止良好,家庭的內聚力,親和力增強,正面影響加大,子女實施不道德行為,違法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小。反之,子女受到的負面影響大,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可能性就大,甚至直接導致犯罪。
其中影響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主要有親情過剩,疏于管教,家庭暴力,單親家庭,不軌家庭五種。親情過剩。目前,在我國城鎮,18歲以下的青少年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些在四二一家庭結構中長大的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祖輩、父輩的百般寵愛,被過度的親情所包圍,在家中儼然是一個小皇帝、小公主,處于一種特殊的地位,他們中一些人因而養成了不良性格,形成了不良的意識和行為習慣,凡事總是先考慮自己,從個人角度出發,不達目的不罷休。因此為了達到個人目的,滿足自身的需要,他們可以不擇手段,不受任何約束,甚至以身試法,以致違法犯罪。
近幾年來,因不良家庭因素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例子屢見不鮮。如:自97年上半年以來,佛山的一個少年暴力犯罪團伙共三十多人,最小的僅11歲,最大的17歲,在追求稱霸一方,為所欲為的目標下,以由小到大,由近到遠,吃干吐凈為盟,排列座次,三人成伙,五人成群,穿插結合,交替作案,漸漸發展一個犯罪團伙。并于1999年被公安部門依法逮捕。
我希望通過這次的法制學習,在在座的同學能認清違法、犯法的后果,堅決抵制不良的誘惑,與不良的行為作斗爭,走正確的人生道路。
憲法心得體會小學四年級篇二
憲法日是我國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國中小學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的重要日子。今年在學校舉辦的小學憲法日活動中,我深受啟發和感動。通過一天的學習和交流,我對憲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從中汲取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體會。
第一段:感受憲法魅力
在小學憲法日當天,我參觀了學校的憲法展覽館。展覽館生動展示了我國憲法的內容和重要價值,并通過圖文并茂的展板和實物物品,讓我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憲法的力量和魅力。通過觀看展覽和參觀,我了解到憲法不僅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也是我們行為的準繩和規范。憲法讓我感受到人民至上、法律至上的理念,也讓我深刻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應該尊重憲法,守法守紀。
第二段:學習憲法知識
憲法日是我學習憲法知識的重要機會。通過老師的精心講解和互動學習,我了解到憲法是我國最高法律,包含了包括公民權利、勞動就業、教育、衛生、環境、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基本原則和規定。我們還學習了一些憲法條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前言,其中提到了國家的根本任務是實現共產主義事業;還有第一章的第一條,強調了人民是我國的主人。我從中體會到憲法是保障人民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法律,也明白了作為公民的我,應該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也要履行相應的義務。
第三段:了解憲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憲法不僅僅是一本書籍,更是落地生效的法律。在小學憲法日活動中,我們還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社區座談會,邀請了社區的工作人員為我們講解憲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座談會的交流,我了解到憲法的規定不僅適應于國家和社會層面,也適用于家庭和個人。比如,座談會中提到了憲法保障了我國公民的言論自由,但也提醒我們要文明用語,不說傷害他人的話。這讓我深刻領悟到做一個有良好道德修養的公民是多么重要。
第四段:感受憲法宣傳的力量
小學憲法日活動不僅僅是對憲法知識的學習,更是對憲法精神的宣傳。我們在班級里還參加了一次關于憲法精神的演講比賽。同學們輪番上臺,用自己的言辭和表演,將憲法的價值和意義傳遞給了所有的聽眾。我在比賽中明白到憲法宣傳的重要性,它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憲法,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憲法宣傳的力量在于它不僅能夠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也能夠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第五段:憲法日的啟示
小學憲法日的活動給了我許多啟示。首先,法治意識的培養從小學就應該開始,只有深入學習憲法,才能更好地將其融入自己的日常行為中。其次,憲法不僅僅是一份法律文件,更是社會規范和道德準則,每個人都應該尊重憲法,遵守法律。最后,憲法的精神應該貫徹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用憲法的方式思考問題,用憲法的法律觀念行事。
通過小學憲法日的學習和活動,我對憲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憲法不僅是法律的象征,更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也是我們行動的準繩和規范。我希望能夠將學到的憲法知識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用法治的方式做一個規范的公民。
憲法心得體會小學四年級篇三
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制觀念,落實到人民法院工作的實際,一方面要求人民法院通過不斷提高司法能力,維護司法公正,切實在審判工作中貫徹憲法精神,落實法治要求;另一方面,要求人民法院通過審判活動和法制宣傳工作,宣傳憲法精神,強化公民的法制觀念。近年來,人民法院為此進行了不懈努力。
一是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在保障公民權利、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的重要作用。憲法永恒不變的精神,就是要規范國家權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保持權力與權利的協調與平衡。多年來,人民法院在憲法精神的指導下,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依法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堅決依法打擊各類犯罪,維護國家安全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堅持尊重和保障人權;充分發揮民事、行政審判和執行工作化解矛盾、調節經濟關系的職能作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依法行政。在審判活動中,注意正確處理好客觀事實與法律事實、執行政策與執行法律、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3個關系;堅決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抵御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公平地適用法律裁判案件,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不同地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人民法院還通過開展“公正與效率”司法大檢查,清理刑事超期羈押案件和民事行政超審限案件,推出司法為民的具體措施,來促進司法公正,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是積極推進法院工作改革,完善落實司法為民、維護司法公正的工作機制。結合學習貫徹憲法修正案,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認真總結法院工作改革的成功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完善社會主義審判制度,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與正義為目標,著手制定新的五年改革綱要。今后幾年,人民法院將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要求,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通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已有的改革措施,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法院工作的深層次問題,建立一套完善的確保司法為民、司法公正的工作機制。
三是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職業化法官隊伍,為司法公正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近年來,人民法院在抓好審判工作的同時,大力加強隊伍建設。堅持抓好法官隊伍的思想建設,積極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司法為民”、“司法公正樹形象”等教育活動,大力宣傳表彰以“辯法析理、勝負皆服”為目標的宋魚水,公正司法、以身殉職的蔣慶等法官隊伍的先進典型,教育廣大法官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為人民掌好、用好審判權的責任意識,培育廣大法官崇尚法律、忠實法律、公正司法的精神和品格。積極實施人才強院戰略,推進法官職業化建設,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不斷提高法院隊伍的學歷層次和職業能力。
四是充分發揮審判工作優勢開展法制宣傳,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不僅要做遵守憲法和法律的模范,還要當宣傳憲法和法律的先鋒。作為人民法院來講,司法公正、依法裁判就是對憲法精神和法制觀念最好的宣傳。近年來,人民法院十分注重通過審判活動使法院成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場所。結合審判工作,人民法院通過加強司法建議、指導人民調解、參與綜合治理等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活動。
讓憲法精神家喻戶曉,法制觀念深入人心,必將形成一種追求公平、正義的強大社會力量,必然轉化為對人民法院工作的巨大支持。從這個意義上說,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制觀念,人民法院不僅是實踐者,也是受益者。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和廣大法官要以更大的熱情、更加神圣的責任感,積極投入到法制宣傳工作中去,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
憲法心得體會小學四年級篇四
憲法是國家的基本法,規定了國家政權的機構和職權,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雖然憲法是成年人的事情,但是在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和憲法相關的方面。最近,我們學校開展了一次關于“小學生憲法伴我行”的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學習憲法,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憲法對我們的重要意義,也對自己的身份責任有了新的認識。
第二段:學習憲法的重要性
學習憲法對于小學生來說,是為了讓我們了解國家的基本法律,培養我們的法治意識。我們學習憲法,首先要知道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明白我們作為公民的權力和責任。其次,學習憲法可以讓我們明白法律是保護我們的工具,就像護身符一樣。只有了解憲法,我們才能夠更好地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的秩序。同時,學習憲法還能夠培養我們的公民意識和參與意識,讓我們明白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
第三段:憲法對我的影響
學習憲法對我個人來說是一次很有意義的經歷。通過學習憲法,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個小學生,我有權利受到平等的對待,不受歧視;我有權利接受教育,向往文化科技的進步。同時,我也明白了作為一個小學生,我應該良好地遵守學校內外的規定,尊重師長,關心同學。我們作為學生,有義務要刻苦學習、團結友愛。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自己的權利,同時也為他人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四段:憲法伴我行的實踐
學習憲法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將憲法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憲法教育活動啟發了我,讓我意識到要將憲法伴隨自己的成長。我努力將憲法的精神融入到日常行為中,比如,不隨地亂扔垃圾、不欺負同學、不說臟話等。還有,我也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志愿活動,為他人提供幫助,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憲法賦予的公民權利和義務。
第五段:結尾
通過學習憲法,我明白了憲法對于每個人的重要性。作為小學生,雖然我們無法直接參與國家事務,但是我們還是有責任去遵守法律,積極參與到學校和社區的事務中。希望每個小學生都能夠像我一樣,牢記憲法賦予的權利和義務,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公民的角色。憲法伴我們行,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公民的風采,為共建美好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憲法心得體會小學四年級篇五
一是行政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有些法律、法規條款規定得過于原則化,在行政執法實踐中彈性很大,不好把握。有的法律、法規對一些政府機關的職責范圍界定不清,管理職權劃分模糊,有時產生多頭管理,重復執法的問題。
二是人治現象還較嚴重。由于受中國幾千年封建統治思想以及計劃經濟時期“行政命令”工作方式的影響,有的人個人意志、長官意志、特權思想比較重,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行政權力的自覺性還不高,甚至仍存在著“權大于法、權重于法”的觀念,自覺不自覺地出現“以權代法、以權壓法、以權亂法、以權廢法”的行為。加之部分群眾在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不是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而是千方百計地拉關系、托熟人、找門路、找領導,客觀上助長了一些干部的長官意志、特權思想。
三是法治觀念淡薄。一些機關干部片面認為,法院、檢察院、公安局是法定的執法機關,一般的政府部門不是執法機關,無所謂依法行政問題,對自己要求不嚴,從而導致行政行為的盲目性、隨意性,甚至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以罰代法等現象。
四是實用主義較為普遍。不少單位在行政管理活動中采取實用主義的做法,對單位和個人有利的事情當仁不讓,沒有好處的事情拱手相讓,以致出現互相推諉、行政執法不作為的現象,嚴重地損害了行政機關的形象。
五是執法環境不寬松。由于社會關系網干擾較多,來自社會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縱橫交錯的關系網,無時無處不在嚴重地干擾著依法行政。致使許多本來并不復雜的事情,相關法律、法規條文也很明晰,但處理起來卻很棘手,導致久拖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果。
六是執法監督不夠有力。在行政執法實踐中,權力監督制約機制仍很不完善,監督制約乏力,存在監督真空、盲區,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還未真正達到全方位的監督。
上述問題有的屬于國家管理體制的問題,有的屬于行政執法運作機制的問題,有的屬于個人素質的問題。歸根到底,我認為主要是憲法和法律意識淡薄的問題。對于國家體制、管理機制以及法律、法規不完善問題,我們要有一種信念,即堅信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隨著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向前推進,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斷完善,現存的一些問題和難點一定會得到解決。而對我們每一位行政機關干部,一定要克服行政行為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務必從強化自身的憲法和法律意識入手,從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著眼,嚴格按照憲法的要求履行職責,自覺以憲法為準繩,把自己的從政行為納入憲法和法律的軌道,依法行政,從嚴治政,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以自己的努力實踐和具體的行為,為依憲治國、依法行政做出積極貢獻。
憲法心得體會小學四年級篇六
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也是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基礎。憲法規定了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對于維護國家的法制秩序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了解和學習憲法不僅可以培養良好的法治觀念,也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責任感。在參與小學憲法學習的過程中,我深受啟發,并從中體會到了憲法的重要性及其對我們社會生活的深遠影響。
二、憲法是法制的基石
憲法是國家法律制度的基石,是規范和約束國家政府行為和公民權益的最高司法文書。憲法確立了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規定了政府的職責和權力,保護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學習憲法使我明白了國家法制的重要性,憲法的制定和遵守是建設法治國家、實現社會穩定的基礎。
三、憲法保障公民權益
憲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如人身自由、言論自由、信仰自由等。這些權利不僅是公民的合法權益,也是國家的法律底線。通過學習憲法,我明白了憲法賦予了每個公民平等的權利和地位,同時也要求公民在行使權利的時候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這讓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個公民,應當尊重法律,積極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四、憲法是社會穩定的保障
憲法不僅保障了公民權益,也規定了國家政府的權力和職責,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治理的有序進行。憲法規定了各級政府的責任和權力的劃分,保證了政府行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在小學憲法學習中,我了解到政府的職責是為了人民服務,為人民利益而奮斗。只有政府依法行政,守住法律的底線,才能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
五、從小學憲法體會社會責任
通過小學憲法學習,我深刻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公民,有著維護國家法制秩序和社會穩定的責任。作為一個小學生,雖然我們可能還無法直接參與到政治活動中,但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遵守學校的紀律和規章制度,尊重老師和同學的權益。同時,我們也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自己的貢獻。
總結起來,小學憲法學習讓我深刻認識到了憲法的重要性和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憲法保障了公民的權益,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從小學憲法學習中,我不僅了解了法制知識,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責任感。我相信,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將會更加注重法律法規的遵守,積極參與到社會建設中,為實現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憲法心得體會小學四年級篇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在全社會形成“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念,讓遵紀守法成為我們的榮譽。
“法律”可以說是黑色的,因為它在犯罪人面前,意味著判決、處罰;“法律”亦可以說是紅色的,因為它在無辜者面前,代表著正義,公平。當某人被證據確鑿地證明有罪或無罪的時候,法律就得到了體現,正義就得到了伸張?!胺ā笔求w現統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律”是具體的規則,條文。“法”、“律”結合起來,組成了這個社會中神圣的詞語。古羅馬的西塞羅曾在《論法律》中說道:“法律是根據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對正義與非正義的區分,人類法律受自然指導,懲罰邪惡者,保障和維護高尚者?!狈稍谶@個社會中是一種權威,人們需要參照它來生活;法律是一扇屏障,是那些弱小的人溫暖的家,他們的利益在這里得到了保障,他們權利在這里得到了自由;法律更是一條粗大的鐵鏈,它緊緊地綁住犯罪分子,讓他們無法在這個社會中胡作非為。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進步,法律同樣也會進一步完善,因為整個世界的和平發展是要依靠法律才能穩步的前進。法律離我們并不遙遠,無論是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法律都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需要學法,懂法,用法,不犯法。才能像法國的泰·德薩米在《公有法典》中說的那樣:“這些神圣的法律,已被銘記在我們的心中,鐫刻在我們的神經里,灌注在我們的血液中,并同我們共呼吸;它們是我們的生存,特別是我們的幸福所必需的。”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一個國家即使經濟實力再強,假如沒有健全的法制,沒有遵紀守法的國民,仍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文明、強大的國家,照這個標準來看,我們離真正的“強盛”還有相當一段距離。雖然,我國目前已經構建起了比較完備的法律框架,普法教育也搞了多年,但實事求是地講,“遵紀守法”四個字還遠沒有成為所有公民的自覺行動。應該說,我們這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雖然距離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法制國家尚需時日,但卻并不缺少建立和諧社會所必不可少的道德傳承。民眾對法紀是忠誠的,他們甚至希望像蘇格拉底那樣用生命去追隨自己心中神圣的法律。古希臘雅典的“當權者”以對神不敬等罪名逮捕了蘇格拉底并判他極刑。臨刑前,他的弟子們決定幫他越獄,而且一切都準備妥當。但蘇格拉底卻說:“我的信仰中有一條就是法律的權威,既然法律判處我極刑,作為一個好公民,我必須去遵守。”蘇格拉底最終帶著對法紀的忠誠含笑離開了人世,但他的思想卻流芳百世。
在大多數國人來看,蘇格拉底確實有點迂腐,既然法紀本身不公正,那為什么還要服從呢?有人認為,由于人們的道德準則與正義原則并不完全一致,也就必然存在意見分歧與矛盾。因而,為了建立良好社會秩序,人人都應當遵紀守法。在人民當家作主的現代中國,法律是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制定出來的,反映了人民的基本意志,我們更應當自覺遵守和維護。什么時候,我們國家不僅經濟實力足夠強大了,而且“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榮辱觀也真正成為一種被全社會廣泛認同、自覺追求的公共時尚時,中華民族的實力才能軟硬兼備,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遵紀守法是現代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和義務,是保持社會和諧安寧的重要條件。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條件下,從國家的根本大法到基層的規章制度,都是民主政治的產物,都是為維護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耙宰窦o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就是遵從人民意愿、維護人民利益的高尚之舉,必將受到人民的肯定和贊同。這應該是每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所追求的榮譽所在。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人人守法紀,凡事依法紀,則社會安寧,經濟發展。倘若沒有法紀的規范,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項秩序就無從保證,人們生存、發展的環境就會遭到破壞,人民群眾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十年“文革”,社會動亂,民主與法制遭到瘋狂踐踏,黨紀、政紀、軍紀受到嚴重破壞,社會秩序蕩然無存,正常生產、生活無法進行,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與維護,就連的人身自由與生存權利也得不到基本保證。這種“史無前例”的混亂無序狀況,破壞了社會的安定,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無可估量的巨大損失,教訓極其慘痛而深刻。今天,我們強調“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就是要進一步告誡人們,無論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軍隊,還是一個地區、一個單位,須臾不可沒了法紀的規范,須臾不可亂了正常的秩序。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本質上是民主法治社會。在民主法治的背景下,違法亂紀就是踐踏民意,危害社會。有人似乎覺得違法亂紀可以撿便宜、撈好處,所以不惜以身試法,鋌而走險,甚至沾沾自喜于鉆一下法紀的空子。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玩火行為。那些最終被繩之以法的人,在最初都毫無例外地抱有僥幸心理,以為可以超越于恢恢法網,乃至為自己的違背法紀而驕傲。當正義的宣判來臨之際,他們才開始悔恨、自責,留下了多少以警后人的教訓!如果當初多一點遵紀守法的光榮感,少一點違法不遵的行為;多一點違法亂紀的恥辱感,少一點違法亂紀的僥幸心,又何至于此!
總之,只有遵紀守法才能獲得自由。法紀不僅反映人民的意愿,也是人類對社會生活的深刻總結,反映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遵紀守法是遵從規律的表現,是聰明睿智的表現。馬克思曾經講過,“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經”。逆法而動,越規而行,不是什么勇敢的舉動,恰恰是無知和愚昧的表現。這種無視實踐經驗、無視客觀規律的行為,絕不會帶來什么好的后果,終究難逃客觀規律的制裁。例如有人對交通法規毫不在意,任意穿行。當災難降臨時,既貽害自己,也貽害他人,留給人們的絕不是對英雄行為的扼腕痛惜,而是對冥頑落后的鄙視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