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目標是置頂工作方案的重要環節。在公司計劃開展某項工作的時候,我們需要為領導提供多種工作方案。方案的制定需要考慮各種因素,包括資源的利用、風險的評估以及市場的需求等,以確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成功實施。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班會策劃方案篇一
二、活動背景:現在的小學生對國外的節日了解很多,但對于中國的傳統節日僅限于春節、中秋節等幾個節日,為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節日,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積淀,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決定引導孩子們開展“端午話傳統”的主題班會。
三、活動目標:
1、緬懷先人,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4、以“端午節”為契機教育學生學習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偉大精神。
四、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等相關知識。
2.準備有關端午節的詩歌。
3.了解屈原的歷史資料及詩歌作品。
4.選主持人,師準備視頻及ppt。
五、活動形式:小組合作 詩歌朗誦
六、活動時間:十九周班會課
七、活動地點:五、二班教室
六、活動過程:
一、假設情境,激情導入
1.放吃粽子、賽龍舟的視頻及照片。
2.引發學生了解相關知識的欲望。
3.主持人引出主題: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同學們對端午節的知識了解多少呢,?我宣布:“端午話傳統”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一、展示
(1)首先由各小組交流整理各自收集的的有關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及屈原的事跡。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如《九歌》、《離騷》,深入人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等熔鑄著屈原思想光輝和人格精魂的雋永詩句,兩千多年來,影響和哺育著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文人墨客。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每到端午節,人們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紀念屈原,端午詩會吟屈原、賽龍舟紀念屈原、舉行儀式公祭屈原,此外還有掛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等。
二、交流
(2)選取代表朗誦李清照《端午》、《九歌》、《離騷》部分詩句,師生評價。
(3)師朗誦《離騷》部分詩句,引起共鳴,師生齊讀,升華情感。
三、升華
師進行情景升華:今天我們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及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跡及他的作品,就是要弘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今中國不僅需要大量優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萬富有高尚愛國情操的仁人志士。我們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及希望,更要做一個愛國的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
四、拓展:
(1)討論交流:為了明天更幸福,我們應該怎么做?
(2)師生小結討論交流情況。
七、班主任總結
今天的主題班會開展的很成功,同學們團結協作,積極參與,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以及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跡和他的作品,真正接受了一次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更懂得了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讓我們努力學習,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端午節班會策劃方案篇二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動地點:
教室
四、活動時間:
20__年6月
五、活動前準備:
上網查閱資料、收集故事、多媒體課件等。
六、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么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題:“端午文化”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一)端午節別稱
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
2、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
(二)端午講故事
2、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嫦娥奔月》。
3、主持人小結。
【活動二】端午話習俗
(一)賽龍舟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
3、端午節為什么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二)話粽子
1、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多媒體課件:粽子)
3、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請幾個學生介紹他們家鄉的粽子。
4、主持人小結
【活動三】談感受,激發情感
1、今年端午節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過的?
2、你想對地震災區的小朋友說些什么?(學生交流)
3、總結: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教師總結】
看了你們自己策劃的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端午節班會策劃方案篇三
大約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戰國時代,屈原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里。他青年時代就有著出色的才干,踏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當了[左徒]這一僅次于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始終不能實現,終于被削職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現在湖南、湖北的許多地方,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憂民感情的詩篇。后來楚國亡了,屈原心裹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泊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里自盡了。
屈原死后,人們為他建廟筑墳,長久地敬仰他、懷念他。他死在農歷五月初五日,人們把這一天當作一個節日,即端午節。屈原的家鄉和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個風俗,每到這一天就要舉行盛大的劃龍舟比賽,據說劃龍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們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粽子,據說也同屈原有關。最初是泊羅江邊的老百姓為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進水里去喂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體;后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甚至還傳到了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國。
端午傳說——白娘子喝雄黃酒現原形
正好看見白娘子和小青被大雨淋得很狼狽,許仙忙把自己的傘遞過去讓她們避雨,自己卻躲得很遠,任憑雨淋。白娘子看見許仙這樣老實靦腆,心里更喜歡了,許仙也對美麗的白娘子產生了愛慕之情。在小青的撮合下,許仙和白娘子成了親,并且在西湖邊上開了一家藥店,治病救人,鄉親們都很喜歡他們。
但是金山寺的法師法海卻認為白娘子是妖精,會禍害民間。他悄悄地告訴許仙,白娘子是白蛇化身而成,還教許仙怎樣識別白蛇。許仙將信將疑。轉眼端午節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黃酒避邪,許仙按照法海教的辦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黃酒。白娘子這時候已經懷孕,她推卻不了許仙,喝了酒后,馬上現出蛇的原形,許仙立刻被嚇死了。白娘子為了救活許仙,不顧自己身孕,千里迢迢來到昆侖圣山偷盜起死回生的靈芝草。白娘子與守護靈芝草的護衛拼命惡戰,護衛被白娘子感動了,將靈芝贈給她。許仙被救活以后,知道白娘子真心愛自己,夫妻更加恩愛。可是法海還是容不下白蛇在人間生活。他將許仙騙進金山寺,強迫他出家為僧。白娘子和小青非常憤怒,率領水族士兵攻打金山寺,想救出許仙。她們不斷作法,引發洪水,金山寺被洪水包圍,這就是傳說中很有名的“水漫金山”。法海也大顯法力,白娘子因為臨產,打不過法海,只得在小青的保護下逃跑。當她們逃到斷橋時,正遇上從金山寺逃出來的許仙。許仙與白娘子二人經過劫難,又在初逢的斷橋相見,百感交集,不由得抱頭痛哭。白娘子剛生下兒子,法海就趕來了,他無情地將白娘子鎮壓在西湖邊的雷峰塔下,詛咒說,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掉,否則白娘子永遠也不能再回到人間。多年后,小青修煉得道,重回西湖,她打敗了法海,將西湖水吸干,將雷峰塔掀倒,終于救出了白娘子。
多少文人墨客用絹美的文筆在端午時節寄托情思
端午節班會策劃方案篇四
1、讓學生簡單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各種傳說。
2、通過活動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習慣。
3、在活動中感受__傳統節日的魅力。
二、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粽子(學生自備)、橡皮繩。
三、活動時間:
5月28日。
四、活動對象:
一(1)班。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序幕。
女:今天真高興,爸爸媽媽來到學校和我們一起活動。
男: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爸爸媽媽?。ü恼疲?/p>
女:(面對著男主持問)__,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女:看來你知道的還不少嘛。
男:先別夸我。我也來考考你:你知道哪個傳統節日要吃粽子嗎?
女:這個問題太簡單了,讓小朋友回答你吧!大家說什么節吃粽子?
男:那么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在端午節里還有些什么習俗和活動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端午節去了解一下吧。
女、男(齊說):話說“端午”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女: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是__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叫“端陽”、“龍日”、“夏節”、“五月節”、“詩人節”“女兒節”、“小兒節”等等。
男: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__過節的習俗還是大多相同的。
(二)端午故事。
女:端午節是__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下面就請大家聽聽故事大王陳皓燁講講端午節的故事。
1、《屈原與端午節》。
男:謝謝__給我們講的精__故事?。ü恼疲┰瓉矶宋绻澥菫榱思o念屈原。不過我還聽說一個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孝女曹娥舍身救父》,請__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大家歡迎?。ü恼疲?/p>
2、《孝女曹娥舍身救父》。
女:__講的故事真感人,謝謝?。ü恼疲┪乙仓酪粋€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就請李思雪來說一說。
3、《秋瑾舍身為__》。
男:看來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還真不少呢!
(三)端午習俗。
1、懸艾葉、菖蒲。
女:過端午節,是__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同的習俗。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男:__,你剛才說的菖蒲、艾草是什么東西?
女:別著急,我馬上請__和__給你介紹一下這兩樣東西。大家歡迎?。ü恼疲?/p>
男:原來菖蒲、艾草還有這樣的功能啊。過端午的時候,我一定要讓媽媽買一些掛在家門口。
2、端午詩會。
女: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幾位小朋友給我們帶來了端午節的詩篇。
男:那就請上來念給大家聽一聽(鼓掌)。
(1)節令門端陽(清)李靜山。
(2)競渡歌(唐)張建封。
(3)七律端午老舍。
3、賽龍舟。
女: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
男:這還用說,就是賽龍舟嘛。
女:為什么比賽的船要刻成龍的形狀呢?(播放《賽龍奪錦》)
女:說了半天,我都有些心癢了,真想親身經歷一下。
男:別急,今天就讓你過把癮。下面我們玩個游戲叫“賽龍舟”。(游戲:賽龍舟))
4、品棕樂。
女: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
男:端午節吃粽子,這是____的又一傳統習俗。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女: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__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__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__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梢娢覈聂兆幽媳憋L味有別。
男: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__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女:說了這么多,我肚子里的饞蟲都快爬出來了。
男:別急,別急。我就知道你會這么說。所以接下來就請大家一起品嘗美味的粽子吧。
女:等等,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也來了。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分享吧。(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分享粽子)
男、女(齊說)話說“端午”主題班會到此結束,感謝爸爸媽媽參與我們的活動!(鼓掌)恭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班會策劃方案篇五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上網查閱資料、收集故事、多媒體課件等。
1、活動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么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題:“走進端午”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2、端午說由來
(1)端午節別稱
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
2、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
紀念屈原,紀念孝女曹娥,紀念伍子胥,來源于百越民族節日祭
(2)端午講故事
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
小結。
3、端午話習俗
(1)賽龍舟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
端午節為什么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2)話粽子
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
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請同學們介紹一下自己所知道的不同的粽子。
4。、端午賽詩會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國有關端午節民俗文化領域中,大家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為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請幾位學生朗誦端午節的詩篇,其中主要是屈原的。
5、談感受,激發情感
今年端午節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過的?
6、總結
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但這個節日卻始終傳承了下來。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咱們悠久的歷史,還有那些跟端午有關的人們——屈原、曹娥、伍子胥,還有中的歷的百越民族。
經過今次的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以后的學習中一如既往的努力學習。
端午節班會策劃方案篇六
一、設計背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因此圍繞“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這個話題,設計了“端午說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學習端午節文化,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 向屈原學習,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活動地點:
高二(3)教室
四、活動時間:
20xx年5月
五、活動前準備:
上網查閱資料、收集故事、多媒體課件等。
六、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題:“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一)端午節別稱
2.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
(二)端午講故事
1.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關于
2.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結。
【活動二】端午話習俗
(一)賽龍舟
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
3.端午節為什么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二)話粽子
1.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多媒體課件:粽子)
3.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請幾個外地學生介紹他們家鄉的粽子。 (由三名來自浙江、江西、山東學生介紹。)
4.主持人小結。
【活動三】端午賽詩會
1.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為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
2.請幾位學生朗誦端午節的詩篇。
(1)《端午》唐 文秀
(2)《五月五日》梅堯臣
(3)《端午節的懷念》
3.主持人小結: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國有關端午節民俗文化領域中,大家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活動四】談感受,激發情感
1.今年端午節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過的?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快板:《民族精神代代傳》
3.主持人總結: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教師總結】
看了你們自己策劃的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高二階段最后一段時間里努力學習,以良好的狀態進入高三。
端午節班會策劃方案篇七
活動中,各班班主任圍繞主題精心準備了課件,開展了“端午話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詩詞欣賞、話端午談感受”等主題鮮明的活動板塊。
話端午談感受,弘揚了民俗背后的一顆顆愛國之心,使孩子們感悟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通過主題活動,加深了孩子們對端午民俗和傳統文化節日的認識,使孩子們了解了中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激發了孩子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