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大班音樂龍的傳人教案反思篇一
《三只猴子》是一首簡單、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歌曲。它表現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這種情形與幼兒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很容易引起共鳴?;顒又?,需要掌握好安全教育與學習歌曲之間的關系。第一,歌曲中已經揭示了小猴床上蹦跳吃苦頭的必然結果,不必再多地說教。第二,小猴摔跤、腦袋上腫起大包的可憐、可笑,要表現得生動鮮明,讓幼兒真切地領悟到這種行為的后果。
《綱要》中的教育理念讓我們越來越注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自主性的發揮,都盡可能地在活動中創設條件,讓孩子能自由選擇、自由探索、自主想象、自主表達。只要是幼兒感興趣、能自發參與的,都是在自主學習。
《三只猴子》活動目標定為學唱歌曲,初步體會歌曲詼諧、幽默的風格;在傾聽和做動作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培養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亂跳。
在以往的音樂活動的組織過程中,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用非常傳統的方法教幼兒,大多數是以跟唱為主,卻忽略了幼兒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我增加激勵性語言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用簡單而又體現小猴角色行為肢體動作表現歌曲讓整個活動首尾呼應。小猴子活潑可愛的形象、在游戲中學習歌曲的過程,讓孩子們感到歌唱的快樂,從而萌發出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顒酉聛?,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開心的學會了歌曲并領悟到歌曲所表達的安全教育意義。
在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中,我們都要以幼兒的發展為主體,從幼兒的心理和生理年齡特點發展為目的,挖掘領域的特征,吃透教材,精心準備每個環節,正如綱要中所提到: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那樣才能夠使活動效果更佳。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彪S著活動的進程,手偶表演——手指游戲——教師表演——集體表演——分組表演,幼兒自然地融入其中,邊游戲邊學唱歌曲?;顒咏Y束時,歌曲也基本學會了。和傳統的歌唱教學相比較,這樣的教法不帶任何灌輸性質,重視的是幼兒音樂情趣的培養,并且在活動中幼兒也有自由協商、充分想象的空間。同時通過小猴的這種行為,讓幼兒真切地領悟到后果,潛移默化地教育了他們,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孩子們的安全意識。
大班音樂龍的傳人教案反思篇二
1.讓幼兒感受音樂,并會用樂器為音樂演奏。
2.嘗試根據語音節奏,為音樂匹配合奏的地方。
3.幼兒在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下,控制好自己樂器的聲響效果。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1.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調羹若干,蛋糕盒兩個。
2.《雷神》音樂以及圖譜。
1.幼兒隨音樂做律動進場。
幼兒在歌曲《幸福拍手歌》的旋律下,做拍手、拍肩、跺腳的律動進場。
2.根據圖譜,幼兒復習《雷神》的身體動作及語音節奏。
(1)幼兒聽音樂復習《雷神》身體動作及語音節奏。
(2)幼兒分組練習,并在教師的指揮下能夠分組進行演奏。
3.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并能用樂器為音樂演奏。
(1)教師出示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調羹。
(2)請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并敲擊樂器。
(3)讓幼兒說出各種樂器的多種打擊方法,教師歸納總結,并讓幼兒按語音節奏進行有節奏的敲擊練習。
(4)幼兒用樂器分聲部的進行演奏。
4.幼兒交換樂器,并加上大鼓進行合奏。
(1)出示大鼓,并請幼兒想想應該把它放在音樂的什么地方。
(2)請一名幼兒上來聽音樂找鼓點。
(3)大鼓與其它樂器進行合奏。
(4)幼兒交換樂器,并再次地進行合奏。
5.幼兒上臺表演節目。
(1)請一名幼兒做主持人,介紹要表演的節目。
(2)幼兒進行表演,活動結束。
本次活動目標定位明確,能夠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幼兒能夠用樂器為音樂演奏,并能夠進行分聲部的合奏。在教育活動的設計上層次清晰,步步深入。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
大班音樂龍的傳人教案反思篇三
很榮幸有機會觀摩xx幼兒園優質課展示課,感觸很多,收益頗多。聽了育苗幼兒園王雅瓊老師的《有 趣的節奏》這節課,我進行了如下反思:
1.入場的形式很新穎,像是在表演節目一樣,老師插著一對翅膀說,小朋友們,帶著你們的夢想跟我 一起飛翔吧,小朋友就從兩邊隨著音樂做動作入場,表演。表演后小朋友搬好凳子坐下。
2.導入,老師說,小朋友們,你們把夢想跟大家分享吧,分享完后請小朋友來說一說。有的小朋友說 想當英雄,保護地球,保護森林,,有的說當老師,教小朋友學本領等等,然后老師就說自己的夢想時做 一名魔術師,你們想看我表演魔術嗎,一下子就激發了幼兒的興趣。
3.老師表演完之后,問小朋友你看到老師做了什么動作?小朋友說一個,老師就揭開一個動作圖,然 后小朋友就看動作圖學習動作。學會動作之后老師又說了,小魔術師們,你們知道嗎,這些魔術動作里還 藏著節奏呢,讓幼兒把節奏圖和魔術動作圖配對。把找到的節奏圖放在動作圖的旁邊。
配好對之后就學習節奏圖的不同標志,它的節奏圖都是用左右手畫的,認識之后小朋友自己拍拍節奏 ,老師指導。學會之后老師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拍一遍,然后再配上音樂徒手表演一遍。徒手表演完之后又 問,你們想當表演家們,看,我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軍鼓,拿上樂器拍一遍,然后配上音樂演奏。
最后,老師和小朋友合作,小朋友伴奏,老師來表演,教學自然結束。
發現了。并且老師都是以表揚激勵為主,比如,不怕困難的小朋友時最勇敢的。表演得不錯嘛。把頭帶上 ,顯得特別精神。
小朋友的表現也很棒,語言能力發展很快,比如老師問:你看到老師做了什么?有一個小朋友就說, 從四面八方找魔法,大班的孩子就會說成語了,而且孩子的表現力也很強,很大方,不拘謹。 專家也說了,孩子們先看老師表演,老師的表演不是為表演而表演,是為后面的節奏,讓孩子們看老 師的動作而表演,跟我們以往的音樂課先聽音樂,再學動作不一樣。為了讓孩子記住動作老師配上了語言 。第二遍做的時候讓孩子記住做了哪些動作,出示帽子圖是為了讓孩子記住老師跳舞蹈的動作,培養孩子 的表現力是我們藝術領域的目標。
大班音樂龍的傳人教案反思篇四
1.學唱歌曲《娃娃上灶》,能夠聽辨并銜接好念白、間奏部分。
2.能用聲音的緩慢、輕快來表現歌曲情緒的變化。
3.通過唱歌體驗勞動的快樂和自豪。
4.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學唱歌曲,能用聲音的不同表現歌曲的情緒變化。
能夠分辨并銜接好歌曲的念白、間奏部分。
圖譜,幼兒會唱歌曲《郵遞員》
一、引入部分。
1.發聲練習《郵遞員》。
2.根據幼兒的演唱情況進行聲音強弱的練習。
二、理解記憶歌詞。
2.教師完整的朗誦歌詞。
3.幼兒跟著老師朗誦歌詞,同時請幼兒找出歌曲中的間奏。
三、學唱歌曲。
1.教師完整范唱。娃娃把做飯的故事變成了一首好聽的歌唱給大家聽。
2.通過找歌曲中唱法的不同引導幼兒解決念白部分和歌曲部分的銜接。
3.幼兒完整演唱,根據幼兒的演唱情況進行指導。
4.提醒幼兒在演唱過程中注意兩段歌曲的情緒變化。
5.分組演唱。
6.與同伴結伴演唱。
7.全體幼兒共同為客人老師表演。
四、結束部分。
滲透健康常識,并引導幼兒進行歌曲的創編。
小朋友,除了可以做魚和肉,咱么還可以做什么好吃的菜啊?對了我們要多吃蔬菜,營養均衡了身體才能更健康。這樣吧,咱們一起到市場上再買一些菜,我們一邊做菜,一邊唱歌吧!騎上小車出發吧!
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比較有激情,幼兒的興趣很高,圖譜的使用也比較恰當。需要注意的是,老師要時刻關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現才能及時的糾正出現的錯誤,才能教育活動目標更好的完成。
大班音樂龍的傳人教案反思篇五
音樂活動《不認輸的小火車》,是一首能培養孩子遇到困難努力要學會解決困難的歌曲。歌曲從小火車遇到困難時著急、懊惱的情緒到小火車努力解決困難,到最后戰勝困難的開心、歡快的情緒,很自然地帶動了孩子們的情緒。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情感基礎,能理解歌曲所蘊含的意思,同時,大班的孩子也能根據歌曲強弱的變化用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方式進行演唱。
活動一開始我用山坡那邊開來一輛小火車導入,讓孩子們說說看到了什么?猜猜小火車遇到了什么困難?小朋友們各抒己見。此時,我將幼兒的回答用歌詞來總結,讓他們熟悉歌詞。然后再完整的.欣賞歌曲,讓幼兒學唱歌曲。這首《不認輸的小火車》是一首比較流暢、歡快的歌曲,學唱初始,幼兒興趣都比較濃厚。但是,幾次活動下來,我發現一節課準確的記憶歌詞,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困難。也正因為這樣,在學唱中后期,仿佛幼兒都失去了信心,反而顯得不感興趣了。所以,在三備課時我們將活動的重點放在了嘗試漸強的演唱方法之上。因為是重復的唱三次,歌詞雖然一樣,但是唱法卻完全不同,孩子們很難把握,為了讓幼兒能夠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們借助了動作的輔助以及表情圖譜來幫助幼兒了解小火車情緒的變化,理解對歌曲細節方面的處理。但時整個活動下來,我們也發現輔助的手法較為單一,使得整個活動較為平淡。其實,適當給幼兒相關的學習信息,幼兒的學習欲望會更高。因此,我覺得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滲透歌曲的知識,待到教學時,似曾相識的知識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欲望。正所謂“跳一跳摘到果子”。
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例如教師的基本功不夠扎實、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性不強。似乎每一個環節都在走過場,并沒有實扎穩打。其實,只有腳踏實地的落實每一個環節,孩子們才能夠在隨著環節的深入達到我們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教學是一種科學活動,也是一種創造活動,更是一種藝術活動。要開展好一個優質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以上所說的以外,還有很多因素:教師的素養、語言的功底、靈活的教學機智等,我們唯有在每一次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反思,才能真正的讓活動精彩,讓教學閃光。作為教師的我,更需努力鉆研教材,思考使用何種教學策略能更好地適應大班幼兒的特點,能更好地展示幼兒個性化的審美,我將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努力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