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報告(優秀5篇)
時間:2023-09-18 21:37:26
作者:文軒
報告在傳達信息、分析問題和提出建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報告幫助人們了解特定問題或情況,并提供解決方案或建議。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報告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植樹節報告篇一
緊緊圍繞創建森林和推進新農村建設要求,扎實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工作,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
為增強廣大職工的生態文明意識,大力推進我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進程,認真抓好春季義務植樹活動,迎接全省城鄉綠化現場會在我市的召開,我局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專題召開局黨組會安排植樹活動事宜,并組織職工學習了開展今年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相關文件,落實植樹的人員、設備、經費等。
二、領導帶頭,積極參與
為保證春節假期后上班第一天的義務植樹活動順利開展,春節前夕,我局明確了帶隊領導、承辦科室、植樹人員。節后上班的第一天,我局以局黨組成員、編辦副主任高慧崗、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軍轉辦主任周軍、機關黨委書記張余四名縣級領導干部帶隊,帶領人事局、編辦20多名干部,深入黃艤鎮植樹基地,開展了“美化城鄉環境、創建森林”為主題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3月12日,我局以局黨組成員、編辦副主任高慧崗、市人才服務中心主任劉玉海帶隊,帶領10多名干部,到醫學院城北校區東大門開展了義務植樹活動。
三、注重實效,提高質量
今年,我局把義務植樹活動當作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為確保植樹成活率,達到改善環境、建設生態的目的,嚴格按照植樹要求、每棵樹種尺寸和樹間距進行樹坑的打挖,在植樹時注重泥土的填覆,及時補水,聯系人員落實后期的管護,做到植樹規范,管護到位,保證了植樹的質量和成活率。
通過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開展,使我市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群眾的環保意識得到增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更加扎實、有效、深入地開展此項工作,提高義務植樹成效,加快國土綠化步伐,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力爭早日建成“園林”、“森林”、“綠色”。
植樹節報告篇二
新春伊始,萬物在沉睡了一個寒冷的冬季開始復蘇,它代表著一年的開始。春天是孕育生命的季節,它帶給我們的是青春的活力,為了倡導環保節約,在班委和同學們的大力支持下我們舉辦一次以“我植樹,我感恩”為主題的義務植樹活動。
首先我們從系里和后勤部借來鐵鍬和一些工具,大家在a廣場集合完畢,班長做了簡單的動員之后就開始了活動,由于工作原因大家分成兩組,男生們選擇好地方開始挖坑、抬樹,有人澆水大家互相幫助,忙的不亦樂乎那景象讓人感覺那樣的溫馨,也許等到我們回到這座校園的時候會驕傲的對別人說那些是我們親手栽種的。相信我們種下的希望會換來豐碩的果實。通過這次植樹活動他不僅增強同學們的環保知識,認識到如今環保的重要性,同時他也使我們同學之間相處的更加融洽,更讓我們認識、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對于好久沒有干活的我們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在大家說笑中我們的工作接近了尾聲,由于大家激情比較高,效率也就很好的體驗出來,我們所花費的時間比預期的縮短了幾個小時,可見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他會讓我們班級更有凝聚力。作為志愿者我們有義務為我們的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雖然我們的腳底全是泥土,但大家都感到為之感到欣慰,我相信這次活動將對我們以后走上社會打下很好的基礎。
在活動結束后大家留影作紀念,記錄大家在一起的快樂時刻,我們如數的把工具返還。本次活動以植樹為載體是廣大學生參與到環保中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增強環保意識,提高個人素質,達到為班級、學校、社會留下一點東西,相信這個春天讓我們的校園更美、更和諧。
植樹節報告篇三
為了提高學生保護樹木花草的責任感;增強愛護樹木的能力,我校特將3月10日——20日定為“綠化周”,組織“爭做綠化小衛士”植樹節活動。在活動中,我們要求學生做到:1、解植樹節的來歷及意義,以班為單位,圍繞愛樹、護樹,種樹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為更好的開展活動我們成立植樹護樹領導小組
我們召開由全校師生參加的專題會,講解有關樹木的知識、植樹節的來歷及其遠大的意義。
我們要求學生人人寫下植樹護樹決心書,立下保證。
我們全校以班為單位舉行一次以植樹節為主題的班隊活動,深化學生的思想意識。
我們舉行植樹繪畫比賽各班班主任將選出的優秀作品張貼于本班墻壁,營造綠化氛圍;
我校高年級學生創作愛苗護樹標語,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饒有興致地將這些標語小心翼翼地懸掛于校內外的花草樹木上,以提醒師生及行人:要愛護花草樹木!
五(2)班與新華小學的“棵林”組織聯手開展活動。
我們組織學生進行對樹木澆水松土活動,同學們干得熱火朝天。澆過水的花草仿佛更加鮮綠,為學校又增添一道春天的風景。
此次植樹節活動,加深我校師生的環保意識。大家都積極地行動起來,為保護地球母親,為美化綠城鄭州,也為美化我們的校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植樹節報告篇四
三月即雷鋒活動月,為了發揚雷鋒精神,在2013年3月12日植樹節這天,我們土木系青年志愿者協會秉承傳統,開展了一次植樹活動。這次活動以綠化地球,貢獻社會,學習雷鋒,豐富大學生活為目的,在四美塘公園舉行。參與此次活動的除土木系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外,還有我校義務助學社及機械系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學生。
3月12日早上7:20,所有參與者在校門口集合,休整過后大家坐上開往四美塘公園的大巴車。到達四美塘公園后,所有參與者首先進行游園活動。在春風拂面、柳枝依依的'四美塘公園游湖、泛舟,享受融融春光。
游園后所有成員在10:30重新集聚,并分成五人的植樹小組,以組為單位開始植樹活動。同學們各自分工,有人到指定地點挑選自己心儀的樹種并由兩個人一起搬運到植樹點,有人幫同伴拿鐵鍬,一切準備就緒大家開始熱火朝天的干活。
由女生扶住樹苗,男生用鐵鍬挖除雜草和泥土,并將挖起的泥土堆在一邊,忙得不亦樂乎,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滿滿的笑容。植完樹后,每人將自己寫的祝??ㄆ瑨煸跇渖?,并合影留念。
植完樹后,大家圍坐在一塊,一起玩一些健康有趣的游戲,氣氛非常愉悅,最后在下午3點半左右離開四美塘公園安全返校。
這次活動是土木工程系青年志愿者協會開學來主辦的第一次大型校外活動,并且有義務助學社和機械系青年志愿者協會參與。通過這次活動,大大促進了社團與社團間的交流、合作與溝通,同時也增進了社團內部人員相互之間的了解,更進一步團結了我們土木系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力量,促進協會以后的發展。
這次活動在響應“向雷鋒學習”的號召下積極展開,充分展現了我們作為新世紀大學生,努力回報社會、貢獻社會、美化地球的一面。雖然只是幾個人共植一棵樹,雖然所做的這些對社會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當我們看見自己親手種下的樹就在那里,想象著有一天它會長大時,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油然而生。這也是對我們大學生本身整體素質的一種培養。
當然,這次活動的開展,還有些不足之處。在開展活動前夕,宣傳力度不是很到位,以致于參與者數量少于預計人數,活動剛開始時的分組有點混亂。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活動中這種問題將能更好的解決,我們能越做越好!
總之,這次活動是一次成功的活動,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我們會在以后的工作和活動中吸取這次活動的經驗和教訓,彌補出現的不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大家的主觀能動性,發揮集體智慧,為我們土木系青年志愿者協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植樹節報告篇五
植樹節是每年的3月12日,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民國4年(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準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并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準后,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林業總局局長羅玉川提請審議《森林法(試行草案)》和對“決定以每年3月12日為我國植樹節”進行說明后,大會予以通過。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次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規定的以宣傳保護森林,并動員群眾參加以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提高人們對森林愛護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植樹節是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中國的植樹節開始時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中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后代。
大家都知道由于現在經濟高度發達,重工業也是滿世界都是,伴隨著大量的污染,例如:酸雨,水污染,霧霾等等,造成了建筑物的腐蝕,食品出現嚴重的安全問題,人們健康也受到重大影響等等,就是這樣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所以植樹節就非常必要,不但可以美化環境,更讓人知道我們的地球已經是岌岌可危了,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去保護。讓孩子從小就有保護環境的意識,一代傳一代。因此我們應該一起去發揚這樣的優秀傳統。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并動員群眾參加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生對植樹節的認識,鼓勵并號召大學生進行有意義的植樹活動,使大學生保護和愛護我們的環境的意識得到進一步的增強。我們對大學生的調查,重點是了解他們對植樹節的節日起源、具體時間、由來、紀念對象、主題等方面的內容;另外,調查內容還涉及到其生態價值、公益活動和相關法律。通過對植樹節的各個方面進行調查,我們可以有效地解決各種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達到讓大學生加深對植樹節的認識,重視植樹節,多植樹,多關愛大自然!
這次調查主要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考察當代大學生對植樹節意義以及內容目的的了解,因此我們小組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調查。
我們小組事先用word文檔弄好調查問卷,然后通過互聯
網發給本校的和其它學校的在校大學生,然后回收調查問卷,回收的有效問卷共計100份,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標,也方便了接下來的撰寫調查報告的工作的順利進行。
我們小組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了匯總,對各個題目的調查結果都做了一定的分析。
1.調查結果顯示,所調查的大學生中大部分對植樹節的日期都有所了解,不過他們的.了解程度不一樣。其中,87%的大學生正確地知道3月12日為植樹節,但是,還有13%不清楚該節日的時間。
2.此次調查還就“植樹節的英文名”這個問題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竟有87%的被調查大學生選擇“treeplanting”,僅僅有13%選對。這說明我們大學生還不是比較了解植樹節這個節日,因此,這次調查也顯得很有意義。
3.調查問卷中海涉及到“植樹節所紀念的人物”、“把植樹造林納入了法律范疇的時間”以及“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頒布的時間”等方面,結果顯示,大部分同學還是有所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