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工作總結>最新一年級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大全8篇)

最新一年級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大全8篇)

時間:2023-10-04 00:48:32 作者:XY字客

工作學習中一定要善始善終,只有總結才標志工作階段性完成或者徹底的終止。通過總結對工作學習進行回顧和分析,從中找出經驗和教訓,引出規律性認識,以指導今后工作和實踐活動。優秀的總結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篇一

我現任二年級數學教學,經過對教材的分析,二年級上冊已經出現“解決問題”即應用題。因為學生初步接觸到“解決問題”,所以教師要特別注重引導。首先要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也就是讓學生有戰勝問題的決心與信心。所以,我認為教師應盡量做到題目簡單化、明確化。為此,本學期,根據教材,我制定了“大小數應用題”研究計劃。

同樣多是研究大小數之間關系的橋梁,只有在深入理解“同樣多”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大小數之間的關系??捎脤嵨飯D讓學生理解,如3個蘋果和3個梨子比較,理解同樣多就是相等。

要讓學生明白誰是大數誰是小數?而且還要讓他們明白為什么它是大數而它又是小數。因為兩者進行比較,相對就有大有小。

教師可以課前出示一些圖片或實物進行對比,讓學生更加明白何為大數何為小數。如教室里的桌椅門窗、男女生人數等等進行對比。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培養學生養成畫線段圖表示實物的良好習慣,這樣思路就比較清晰了。

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后,我們就逐步讓學生根據生活實際自己提出數學問題。這樣才能學以致用。

一年級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篇二

1、讓孩子學會自己看圖收集數學信息,讀懂題目所要表達的'意思,并會根據圖畫內容,提出數學問題。

2、會通過收集到的數學信息進行列式計算。

因為孩子們已將學過6和7的認識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8和9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基本一致僅僅是數字上發生了變化,所以我先用兩個看圖列式計算的題目引出8和9解決問題的方法,由簡單到復雜。第一題要求孩子們進行加法列式計算,第二題是減法列式計算。并讓孩子練習用自己的語言將圖畫中的內容表達出來(圖畫的意思是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用加法或者減法)

反思:大多數孩子能正確劣勢計算并根據簡單的圖示表達其中的內容,如根據大括號的位置來判斷加減法。

課前分析:新知識講授這一塊難度足最大的是將原來看圖列式計算中的大括號和問號的結合變成了文字,所要解決的問題孩子能明顯的從圖中數出來。重點是教會孩子讀懂題目的意思,自己找準要解決的問題。

1、小鹿圖

從圖中你能知道什么?一共有幾只小鹿?跑走了幾只?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2、天鵝圖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3、蘑菇圖

請同學們自己挖掘題目中的信息,列出來,并根據你收集到的信息,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分享給大家。

練習十二中1、3題重點練習孩子的看圖發現問題、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思:1、課堂內容安排邏輯性不是很強,好多孩子剛開始興趣很濃,課堂進行到一半便開始有些聽不明白。

2、孩子們習慣于直接列式計算,對于口頭表達出圖片內容語言組織不是很充分,導致不敢開口,一部分孩子不明白什么叫做問題。

3、課堂趣味性不足,孩子的興趣不足以支撐整節課的聽講學習。

一年級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篇三

我在學校上了一節《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公開課,在上這節課之前我認真的對教材進行了研讀,又查閱了相關的資料確立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1.初步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并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教材對這節課的編寫是按三個層次來安排的:一是給出條件問題完備的應用問題,借助情景讓學生理解意義進行計算;二是給出明確的信息、數據,由學生提出問題后,理解意義進行計算;三是由學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數學信息,自己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課一開始,我設計了小精靈邀請大家做游戲的生活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新課的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課中我根據“男生有6人,女生有8人”設計了猜一猜小精靈會給大家提什么問題,讓學生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對做一做的引入也設計了到動物園參觀,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最后,將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延伸。觀察家里的物品,給爸爸媽媽或是好朋友提個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小組合作中,大部分孩子都會發表自己的見解,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從而對根據已知條件條件提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在學生解決了三個游戲中的數學問題,進一步感知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后,通過媒體顯示相關數學信息,再引導學生觀察整個畫面,選擇有用信息,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安排有利于學生更加明確應用題的結構特征,掌握如何根據特定的情景,提出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整個探究階段,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直觀作用,選取了學生最喜歡的游戲和活動場面,創設了逼真的情境,化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在圖文聲并茂,靜觀和動態結合的情境中,呈現公園情景圖,采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扶—半扶半放—放”的原則,依照“整體——局部——整體”的觀察順序,讓學生從圖中眾多的信息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感知解決一個問題應具備的條件,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從而獲得數學知識和廣泛的活動經驗。

感到不足的是個別潛能生,不能根據問題尋找到合適的已知條件,今后在教學中應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更多的關注。

一年級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篇四

1、初步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并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教材對這節課的編寫是按三個層次來安排的:一是給出條件問題完備的應用問題,借助情景讓學生理解意義進行計算;二是給出明確的信息、數據,由學生提出問題后,理解意義進行計算;三是由學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數學信息,自己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課一開始,我設計了小精靈邀請大家做游戲的生活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新課的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課中我根據“男生有6人,女生有8人”設計了猜一猜小精靈會給大家提什么問題,讓學生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對做一做的引入也設計了到動物園參觀,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最后,將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延伸。觀察家里的物品,給爸爸媽媽或是好朋友提個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小組合作中,大部分孩子都會發表自己的見解,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從而對根據已知條件條件提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在學生解決了三個游戲中的數學問題,進一步感知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后,通過媒體顯示相關數學信息,再引導學生觀察整個畫面,選擇有用信息,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安排有利于學生更加明確應用題的結構特征,掌握如何根據特定的情景,提出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整個探究階段,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直觀作用,選取了學生最喜歡的游戲和活動場面,創設了逼真的情境,化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在圖文聲并茂,靜觀和動態結合的情境中,呈現公園情景圖,采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扶—半扶半放—放”的原則,依照“整體——局部——整體”的觀察順序,讓學生從圖中眾多的信息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感知解決一個問題應具備的條件,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從而獲得數學知識和廣泛的活動經驗。

感到不足的是個別潛能生,不能根據問題尋找到合適的已知條件,今后在教學中應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更多的關注。

一年級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篇五

1、走進情境,獲取信息。

新教材借助學生身邊豐富的資源,創設了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提供了較真實的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選材范圍擴大了,提供的信息數據范圍擴大了。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信息資源,選擇恰當的方式展示這些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情境中觀察、發現、收集數學信息,并對所有信息進行篩選、提取,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從數學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處理信息,啟動問題。

3、聯系實際、應用拓展,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意識。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如何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出發,運用所學的知識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意識,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實踐。

總之,每一位教師都應用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數學,實現解決問題與知識、技能的同步發展。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一年級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篇六

例11是知道3頭奶牛一周的產奶量,求每頭奶牛一天的產奶量。題中“7天”這個條件通過“上周”這個詞隱藏了起來,給學生分析題意時造成一定的困難,教學中要引起重視。重點集中在解題方法的探討上,教材通過兩個學生的對話提示我們在教學的時候要加強數量關系的分析,引導學生用量的關系來描述解題思路。

另外教材呈現了兩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解決問題。并且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如兩個學生的思路、解題過程都沒有完全呈現,讓學生參與完成?!白鲆蛔觥币彩怯脙刹接嬎憬鉀Q問題的題目,但和例11不同的是,在解決問題中不但要用到小數除法,還要用到小數乘法,知識的綜合性更強。和例11一樣,教材也是通過學生的對話強調從量的角度來分析數量關系,并呈現了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時,可以采用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如果學生獨立思考有一定困難,可以給予必要的提示,比如問學生“能一步算出每頭奶牛每天的產奶量嗎”,“如果不能一步算出來,那么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也可通過線段圖形象地表示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向思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但不能要求每個同學都掌握多種解題方法,這樣會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在例題和“做一做”的教學中,重點都要落到解題方法的分析上。

:

1、使學生掌握有特殊數量關系的連除問題。

2、使學生會解決有關小數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理解連除應用題的兩種解題思路.

:從量的角度來分析數量關系

一、復習:口算:

0.18÷95.2÷0.26.9÷0.31÷0。5

7.2÷0。728。25÷0.50。35÷0。57.4÷0.1

二、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除法的計算,那么你會解決下面的問題嗎?(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索

1、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嘗試分析數量關系。

2、問:這題能一步算出最后結果嗎?

3、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4、請學生在小組內談談自己的想法。

5、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方法一:220.5÷7=31.5(千克),31.5÷3=10.5(千克)

方法二:220.5÷3=73.5(千克),73.5÷7=10.5(千克)

方法三:220.5÷(3×7)=10.5(千克)

請同學說一說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6、觀察對比: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四、應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做一做。

(1)先讓學生獨立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根據小明的提示列式計算。

(因為付錢時,一種情況付到角,另一種情況付到分,由于本題的單價是2.50元,所以根據實際情況,本題要求保留兩位小數。

(3)提問:每一步在求什么?乘除混合的算式應該怎樣計算?

4、小結:一般情況下,遇到除不盡的情況通常保留一位、兩位或三位小數。解決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以及實際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五、教學總結:

1、今天你有什么收獲?有沒有問題跟老師或同學交流?

2、出一道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題考考同桌。

六、作業設計:練習六1-5題。

一年級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篇七

1.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同學們,元旦快到了,你們高興嗎?(高興)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游園活動。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參加?(想)好!老師就帶小朋友們一起去參加游園活動,我們唱著歌出發好嗎?(唱新年快樂歌)

2.情境圖

談話:我們來到了游園點,你們看小朋友們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戲)

提問:你從這幅圖上看懂了什么?獲得了什么信息?

學生回答:原來有22人在看戲;又來了13人;走了6人。

二、主動探索,協作交流,領悟解法。

1.同學們,你們看得真仔細,通過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1)原來有22人在看戲,又來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戲?

(2)原來有22人在看戲,走了6人。還剩多少人?

對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3)原來有22人在看戲,走了6人,又來了13人。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4)原來有22人在看戲,又來了13人,又走了6人?,F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對說出(3)(4)兩題的學生給予表揚。

2.解決問題

提問:你們會解決“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

(1)獨立思考

談話:在四人小組中說說你的想法,你是怎樣算的?

(2)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充分地交流,說自己的想法,老師參與學生的討論之中了解情況。

(3)匯報:并說想法

3.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3)22+13-6=29(人)(4)22-6+13=29(人)

讓學生明確(1)、(3)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是同一種方法;(2)、(4)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是同一種方法。

4.比較(1)、(3)和(2)、(4)兩種方法的聯系。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5.談話:小朋友們看木偶戲看得多高興呀!你們看這邊發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練習一的第1題)

提問:從這幅圖上你看懂了什么?

你能把圖意說完整嗎?

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獨立列式解答,再讓幾名學生說解

問題的方法。

談話:同學們,你們玩得高興嗎?不知不覺到了中午,我們肚子有點餓了。走,老師帶你們到面包房買面包去。

(出示面包房圖)

提問:你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還剩多少個?)

誰能把這個問題說完整?

(原來面包房里有54個面包,先賣了22個,又賣了8個,現在還剩多少個?)

提問:誰會列式解答。

提問:你會把22+8=30和54-30=24寫成一個算式嗎?

你們遇到了什么困難?

有辦法來解決這個困難嗎?

四人小組討論,匯報。

選擇方法,把想的過程說出來。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談話:游園活動快要結束了,你們看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練習一的第2題)[他們在收集拉罐筒。]他們真是環保小衛士。

提問:你會把這幅圖的圖意說完整嗎?

讓學生自己解答,再說想法。

做練習一的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再匯報想法。

同桌交流,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歸納。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有哪些收獲?

2.談話:請同學們做一名有心人,用本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身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一年級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篇八

1.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或者提出問題,并能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

2.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獲得數學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發現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一、情境創設,引入課題

(一)情境創設師:我們前邊學習了如何解決問題,今天就和老師一起來復習一下本冊我們學到了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情境鋪墊,解決問題:

(一)情境一:猴子。

1.他們先來到樹下,準備摘梨:課件呈現情境圖,分步呈現兩個已經條件。

2.誰來幫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嗎?引導學生發現,沒有問題,不能解決。

3.誰來提一下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樹上還剩幾只猴子?

4.誰能完整地把這個問題敘述一遍?

5.這道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幫助他們解決嗎?來,試試看!

6.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7.指名匯報,集體講評,教師畫出線段圖并完整板書解題過程。

(二)情境二:分桃子。

1.摘完了梨,我們來分桃子,課件呈現情境圖:分步呈現圖與已知條件。

2.這個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看圖,得出:已知我們班27人,每人分1個桃子后,還剩4個。

3.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引導學生提出:一籃有多少個桃子?

4.你會解決嗎?請獨立解答。

5.學生解答完成后,讓學生匯報,并請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畫出線段圖,并板書解答過程。

6.小結: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可對照線段圖來觀察)

(1)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引導學生得出:相同點是:都是已知兩個條件,求一個問題,不同點是:第一題求部分,而第二題求總數。

(2)引導學生發現:這1道題是已知整體,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用減法解決;第2題是已知部分,求整體或總數,所以用加法解決。

(3)情境三:比花多少。

1.多美的花兒啊,有牡丹、月季和菊花等。課件呈現情境圖:

2.你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3.課件呈現問題(1):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

4.看到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導學生發現:

(1)因為問的是月季花比菊花多的盆數,而沒有問牡丹。所以,這個問題與牡丹的盆數無關,也就是說20盆牡丹是多余信息。

(2)因為我們要求的是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就是求45比30多多少。

5.學生獨立解答。而后匯報,講評。

6.小結:

(1)如果沒有剛才那位同學的提醒,你會不會出錯呢?

(2)我們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應該怎么辦?

7.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1)讓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評價,不正確或不完整,教師要幫助其修改或補充。

(2)提出問題后,學生分析,解答。

(四)情境四:分糖。

1.課件呈現情境圖:

2.學生觀察:小明和紅紅分別有多少塊糖?紅紅還剩多少塊?小明還剩多少塊?

3.呈現問題:

(1)紅紅吃了多少塊糖?

(2)學生同桌討論交流完成。

(3)指名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4)如果學生沒能匯報完整,再請另外的學生補充回答出另一種。

(5)根據結果,帶領學生再次理解“已知總數求部分”、“多余條件”。

4.小結:這個問題和前面的問題解決方法一樣嗎?引導學生發現:

(五)情境五:運梨。

(1)學生同桌討論交流完成。

(2)指名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3)如果學生沒能匯報完整,再請另外的學生補充回答出另一種。

(4)前面所解決的問題結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題結果是多樣的;

(2)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種方法,第一次運走的數量與再次運走的數量發生變化。教師可以舉例說明。

5.呈現問題2:小平呢?

(2)學生獨立解決。

(3)指名匯報,交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師生共現給予評價。

(六)情境六:母雞下蛋。(同數相加)

1.課件完整呈現情境圖:從圖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完成。

3.學生匯報,讓學生說出思考過程,教師板書方法。

(7)情境七:分裝雞蛋。(減去相同的數)

1.課件完整呈現情境圖:從圖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裝滿是什么意思?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完成。

3.學生匯報,讓學生說出思考過程,教師板書方法。(連減法、列表法、畫圈法)

三、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一)全課總結

1.哪個同學來說一說: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些什么?

(二)拓展延伸

1.課件呈現情境圖:(各種商品及相應的價格)從圖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理解: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來。

3.同桌互相合作,討論交流完成。

相關范文推薦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