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詩詞讀后感篇一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崩詈笾鞯囊皇子菝廊?,語言明凈、凝練、優美、清新。這是我最為喜歡的詩詞之一。在古詩文中尋找美,發現美,收獲美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古詩文中,往往帶著濃厚的歷史風格,這恰好是我所欣賞和喜愛的。在詩歌中,我仿佛與作者融入到了一起,領略著我國古代那燦爛而悠久的文化歷史。
對一件東西感興趣,你就會迫不及待的想去了解它,當然,背誦古詩文也是一樣的。
我個人認為,興趣即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對古詩文感興趣,在背的時候,也就特別容易了。
當然,單單靠興趣可不行,我想推薦一個方法。正所謂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我們可以采用“寫”來加強記憶,每天晚上背誦時多抄寫幾遍,以便理解古詩文內容并且加以記憶。第二天早晨起床后,我建議利用洗漱時間,在大腦中好好回想一下,了解自己的記憶程度。然后,再將背誦過的內容加以鞏固,最好是再默寫并批閱一遍,改正錯字。這個方法是我一直在使用的,我個人認為效果是不錯的,就將它推薦給同學們,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對古詩文的背誦。
背誦古詩文,在大多人看來是一件十分枯燥無趣的事情。但是,我希望同學們可以認真的去了解古詩文,感悟古詩文中的美。也許你會發現,這枯燥無味的背后,暗藏的真是那一抹抹靈動芳華。
感受古詩文,欣賞古詩文,去感受古詩文中那獨特的美吧!
詩詞讀后感篇二
孟夏百物滋,動植一時好。
麋鹿樂深林,蟲蛇喜豐草。
翔禽愛密葉,游鱗悅新藻。
天和遺漏處,而我獨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遠道。
舊國無來人,寇戎塵浩浩。
沉憂竟何益,只自勞懷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潯陽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魚賤如泥,烹灸無昏早。
朝飯山下寺,暮醉湖中島。
何必歸故鄉,茲焉可終老。
詩詞讀后感篇三
“一代風流的一代絕唱,壯麗國度的壯麗詩篇”。曾經有人如此評價過毛澤東主席的詩詞。過去我感觸不深。今有幸認真拜讀《毛澤東詩詞選》之后,想起這句話,我不禁為之喝彩——真好!毛澤東,偉大的無產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也是杰出的詩人。
當我讀完《毛澤東詩詞選》后,我才發現毛主席是那樣堅毅,那樣豪放,那樣睿智,從他的詩詞中我感受到了一個偉人的人格魅力。在《毛澤東詩詞選》中,充滿“久有凌云志,重在井岡山”、“不到長城非好漢”、“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這些歷覽名山大川的感慨;憂國憂民的毛主席,在攀登游覽時,也不曾放下心頭的凌云壯志,“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又是毛澤東對于歷史中國經歷磨難的深刻感悟,“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枝頭俏”、“雄關漫步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它們表現了毛主席不畏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慷慨激昂過后,毛主席又有了“揮手從茲去”的離情別意,“我失驕楊君夫柳”的款款深情,以及“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的殷切勉勵,使我感受到毛澤東詩詞的浪漫主義色彩。
在往昔的崢嶸歲月中,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人民獲得解放與自主,在“一唱雄雞天下白”之后,他又操起了建設國家,強民富國的擔子,毛主席的人生是閃光的人生。今天的我們,在領略過毛主席的氣概之后,我知道了在那個年代的艱辛,知道了戰斗的殘酷,知道了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學習、探索、鉆研就如曾經的“鏖戰”、需要我們拿出“上九天攬月”的精神和紅梅般的堅強意志,與困難作斗爭。須知“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在今后的日子中,我們也會牢記毛主席的教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詩詞讀后感篇四
作者: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注釋:
不久歸:將結束。
楊花:指柳絮
榆莢:亦稱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老呈白色,隨風飄落。
才思:才華和能力。
譯文: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竟相爭妍斗艷。
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賞析:
這里,似乎只是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晚春的繁麗景色,其實,它還寄寓著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這一層意思。但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莢楊花雖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為晚春增添一景,雖然不美,但盡了努力,這種精神是值得贊揚了。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于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于一體。“草木”本屬無情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此詩之寓意,見仁見智,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會有不同的領悟。
詩詞讀后感篇五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一書繼承了于丹一貫的'風格,語言清新灑脫中蘊含著哲理和詩意,在紛繁蕪雜的生活中,如同一股清泉,滌蕩心靈的塵污,幫我們找尋到那迷失已久的棲居之所。作者在“田園林泉”這個章節中寫到,我們現代人往往會覺得田園是一種精神意義上的家園,是現實生活中無法到達的世外桃源。但事實并非如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田園,每片田園里都有一個不可替代的主人公。讀田園詩,是為了喚醒我們內心的一種狀態。也許田園就在寫字樓邊,也許田園就在柏油路上,也許田園就在你一天疲憊之后,也許田園就在你遠行歸來的那個時分。每一個人生命里都有一些心情需要托付,托付給田園的時候,才會露出一種會心的微笑。
不管我們多么匆忙,不管我們如何壯志凌云,不失去田園的人,才有充電的地方。有歸屬的人,才有可能一次次出發,走得更遠。此刻,我們就不再覺得田園是一種虛無的、無法抵達的地方,原來它是那樣觸手可及。的確是這樣,也許現實生活的壓力讓我們很難擁有詩意的生活,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聆聽、閱讀讓詩意扎根于心,外化于行。心中有了詩意,便有了愛、有了美、有了博大的胸懷,面對現實生活便多了份從容、淡定、堅韌。我想,這才是詩詞里的各種意象拂過心靈所留下的真正意味吧。
誠如作者在書中所說,中國人是敏感的、多情的,雖然我們不都是詩人,可總會在人生的某種時刻,忽然間詩情上涌;總會有那樣一個關節點,我們品味人生,給心靈充電;總會有那么一個契機,我們想尋找真實的自己。讓我們從尋找中國詩歌的意象開始,從一草一木,從春花秋月開始起程,沿著詩歌的通幽曲徑,抵達我們的心靈深處。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與其說于丹的這本書是在給詩詞做詮釋,倒不如說她其實就是在寫詩。于丹用詩一樣的語言詮釋著千古名句,無時無刻不讓人感覺讀書是一種享受。在這浮華喧鬧的城市里,讀這樣的書如同品一壺飄著淡淡清香的茉莉花茶,怡情怡心的同時,又讓我們的精神變得飽滿豐盈,我們的生活也被浸染得詩情畫意。
詩詞讀后感篇六
《賀新郎》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翻書語。
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與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思恨縷。
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環宇。
重比翼,和云翥。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采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詩詞讀后感篇七
毛主席的詞《采桑子.重陽》寫道: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又到重陽,讀過毛主席的光輝詞篇后,頗有感慨,記錄如下: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君駐杭州,我在富陽。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日色明媚,桂花飄香。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西湖世博,眾人奔忙。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齊魯全運,賽事酣暢。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單位組織,登山玉皇。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拜讀唐詩,李杜在旁。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富春山水,畫展廳堂。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天下老人,喜氣洋洋。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上海世博,全球仰望。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神州昌盛,世事呈祥。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先人栽樹,后人乘涼。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華夏文化,源遠流長。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國慶閱兵,世界難忘。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天高云淡,秋濃氣爽。
這篇小學生讀后感,真的可以感到作者言之有理。
詩詞讀后感篇八
1、《四言韻語·籌軍餉布告》
作者:毛澤東
共產黨軍,打富濟貧。
要籌軍餉,只問豪紳。
限他三日,籌好洋銀。
貳千元款,送到本軍。
減少軍款,傾屋燒焚。
2、《題北寶塔》
作者:毛澤東
伊水拖藍,紫云反照。
銅鐘滴水,梅嶺寒泉。
3、《黨的領導原則》
作者:毛澤東
大權獨攬,小權分散。黨委決定,各方照辦。
辦也有決,不離原則,工作檢查,黨委有責。
4、《西行》
作者:毛澤東
萬里西行急,乘風御太空。不因鵬翼展,哪得鳥途通。
海釀千鐘酒,山栽萬仞蔥。風雷驅大地,是處有親朋。
5、《初登云麓宮》
作者:毛澤東
共泛朱張渡,層冰漲橘汀。鳥啼楓徑寂,木落翠微冥。
攀險呼儔侶,盤空識健翎。赫曦聯韻在,千載德猶馨。
6、《贈父親》
作者:毛澤東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7、《讀報有感》
作者:毛澤東
反蘇憶昔鬧辟蛙,今日欣看大反華。
惡煞腐心興鼓吹,兇神張口吐煙霞。
8、《游泳啟事》
作者:毛澤東
鐵路之旁兮,水面汪洋。深淺合度兮,生命無妨。
凡我同志兮,攜手同行。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場。
9、《河出潼關》
作者:毛澤東
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
風回三峽,因有巫山為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
10、《訴衷情·江山》
作者:毛澤東
父母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愿,付與東流?
詩詞讀后感篇九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讀著這首氣壯山河的詩詞《沁春園·雪》,頓時勾起了我對《毛澤東詩詞》這本書的酷愛之情。讀了毛澤東的詩詞,使我領悟到,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領袖,而且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這本詩詞讓我了解了一段歷史,一種精神。深刻領會了革命理想的崇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边@淺顯易懂的文字,讓人感嘆中華大地,等革命勝利之后,將是多么的美麗啊!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睆倪@兩句中可以看出,中華民族的兒女,放眼世界,胸懷祖國,不愛過奢華的生活,而更愛扛起槍的雄心壯志。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睋Q了人間四字,具有萬鈞之力,深刻地批判了數千年的封建社會,贊頌了美好的未來,同時,也對人們發出了偉大的戰斗號召。
學了偉人之詩,陶冶了革命情操。我明白了:在人民最失魂落魄的時候,深陷于月沒星沉的黑暗中時,這種革命理想就如同閃閃發亮的火炬,在夜色如磐的深處,熊熊燃燒;在人民最蕭瑟寒冷的時候,深陷于電閃雷鳴的恐慌中時,這種革命理想就如展翅高飛的海燕,在狂風暴雨的打擊下,無畏開路;在人民最叫苦不迭的時候,深陷于硝煙彌漫中時,這種革命理想就如高聲嘹亮的號角,在戰火紛飛的折磨下,生生不息!
一首首,一句句,字里行間無不滲透了偉人毛澤東的淵博知識,展現了他的風華才貌。這詩詞是毛澤東思想的精華,只有經過革命斗爭的實踐,才能領悟和寫出如此紅色的經典。這,不僅僅是文壇上璀璨的明星,更是毛澤東一生金戈鐵馬的見證。
對我這種懵懵懂懂的少年來說,雖不能完完全全地理解毛主席的詩詞,可是,只要一接觸毛主席的詩詞,迎面而來的,是一股氣宇軒昂的力量。對我來說,正是這種力量,促使著我,在學習面前,有著不一樣的希冀,不一樣的動力。毛主席的革命理想就像一塊豐碑,時時刻刻推動著我,一路向前。
詩詞讀后感篇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發生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赤壁之戰的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其三十四歲的孫吳軍事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云人物。
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慨嘆。在赤壁大戰中遺留下來的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經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被時光銷蝕掉,現在被人發現了。經過自己一番磨洗,鑒定了它的確是赤壁戰役的遺物,不禁引起了“懷古之幽情”。由這件小小的東西,詩人想到了漢末那個分裂**的年代,想到那次重大意義的戰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
詩的前兩句是寫其興感之由。后兩句是議論。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后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么,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么,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臺上,以供他享受了。銅雀臺在鄴縣,鄴是曹操封魏王時魏國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