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的編寫需要結合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以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在編寫高二教案時,可以參考以下這些范文,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幼兒園大班正方體和長方體教案及反思篇一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認識正方體,能區分正方體與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體的物品,感知立體圖形。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空間知覺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骰子、正方體圖形紙、課件
2、學具準備:制作正方體的圖樣紙、彩筆、膠棒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問候
2、情景導入
“今天我要帶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術樂園玩,接下來我們要踏上神秘的魔術之旅了,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做?!?/p>
《積木房》:積木寬,積木長,我用積木蓋新房,小朋友們請進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體活動。
(1)觀察圖形
幼兒觀看課件
師:“圖形紙上有什么圖形?有幾個?它們一樣大嗎?”
師:“這張圖形卡紙上有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我們變個魔術,看看它能變成什么?”
(2)操作活動
教師做示范,將圖紙折疊后變成正方體。
師:“今天變成的這個新圖形叫正方體?!毙∨笥褌円瞾碓囋嚢?。
(3)認識形體
請幼兒觀察正方體
師:“正方體由幾個面組成?”(請小朋友用彩筆點數)
師:“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每個圖形一樣大嗎?”
小結:用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正方體。
(4)師幼互動
師:請小朋友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
三、游戲活動:
1、游戲名稱
“擲骰子”游戲
2、游戲規則
請一名幼兒擲骰子,幼兒根據骰子的數字回答問題?;卮鹫_的小朋友上臺擲骰子。(骰子上標注問題)
數字1:正方體有幾個面?
數字2:正方體的六個面一樣大嗎?
數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的東西?
數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東西?
數字5:正方體的六個面是什么圖形?
數字6:再擲一次骰子。
3、活動小結
活動反思:
本課我通過形象、生動、直觀的教學手段把長方體變成正方體,使學生把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聯系建立起來。對于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運用探究長方體的方法去觀察、操作、推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然后讓學生探究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區別和聯系,通過讓學生對照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求證、總結,找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且知道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
同時,通過生動的課件演示,展現了常見的正方體,將生活與數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文檔為doc格式
幼兒園大班正方體和長方體教案及反思篇二
1.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能區分長方體與正方體。
2.感受行與體的不同,發展空間知覺。
3.培養動手動腦及合作的能力。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長方體紙盒若干個、畫有花的長方形若干;2.正方體、長方體物品若干;3.幻燈片。
一、認識長方體
1.觀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們,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用這些東西來玩個"找朋友"的游戲。
2.教師講解操作要求這個紙盒老師給它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會兒請小朋友們先將紙盒的衣服"脫"下來,數一數它總共有幾件衣服,再幫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樣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請你把這對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顏色,涂好后再將這些衣服穿回到紙盒的身上。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分析幼兒操作結果
(1)將每組幼兒的長方體展示在上面,教師與幼兒一起來觀察。
(3)你們看看這6個面誰和誰是好朋友?也就是它倆的大小是一樣的?(教師將6個面是一對的`兩兩放在一起)
(4)現在我將它們都穿回去,這個面在這里,這個面……
(5)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左右兩個是一樣大的,前后兩個是一樣大的。
5.教師小結:像紙巾盒、牛奶盒這樣的盒子,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大小一樣的形體我們叫長方體(出示字體:長方體)
二、認識正方體
1.(教師出示正方體)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個是長方體嗎?是的請舉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們來看看,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它每個面都是正方形,這6個正方形它們的大小都一樣,像這樣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而且這6個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樣,這樣的形體我們叫正方體(出示正方體字體),正方體也是長方體。
三、區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1.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在后面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的物體,請你到后面去挑選一個長方體或是正方體,看哪個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來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來。
2.提問個別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體?
3.請幼兒將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放入兩筐子。
四、尋找生活中長方體和正方體
1.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也是長方體或者是正方體?
2.觀看放映幻燈片。
五、延伸活動(教師出示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它這兩個面是正方形,請小朋友回去后可以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會發現一個秘密。
本活動的知識點多,都是概念性的,鞏固學習時,幼兒易產生厭倦情緒,為此,教者改變了傳統方式,根據教學目標另行設計了以幼兒熟識的實物為載體,使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動一動及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得到了發展。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幼兒更好地以數學的眼光觀察、了解周圍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從而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培養幼兒愿意探索的習慣。
幼兒園大班正方體和長方體教案及反思篇三
活動目的: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紙盒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3、發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幼兒園大班正方體和長方體教案及反思篇四
《綱要》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獲得有關物體形狀、數量等方面的感性經驗,并嘗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日常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因此我認為無論是教育內容還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并能與生活息息相關,有益于幼兒發展就值得去嘗試。正方體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如藥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兒對正方體的認識卻是模糊的,對大班孩子來說,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邏輯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兒認識正方形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節數學活動,通過幼兒的自由探索將數學教育游戲化、生活化,從而激發幼兒對立體造型的興趣。
1、復習鞏固正方形,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感受平面形與立體的區別。
2、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它的名稱和最顯著特征。
3、培養動手動腦能力,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1、重點認識正方體,知道它的顯著特征。
2、難點學習按形體的明顯特征分類,提高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包裝盒、正方形卡片、正方體展開圖、剪刀、彩筆、膠棒(人手一份)、各種裝飾材料
一、導入部分: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和周圍的小朋友比較自己的包裝盒與別人比有何不同?
2、探索秘密包裝盒里的物品(正方形卡紙),復習鞏固正方形的特征
3、比較正方形和包裝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點?讓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參與討論。師幼共同總結正方形是平的,包裝盒是有棱角的,而且每個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個面,包裝盒有六個面。
4、小實驗:讓幼兒自由想辦法,看看包裝盒的六個面是否一樣大。
5、教師小結,告訴幼兒他們手中的包裝盒是正方體的,鞏固正方體的特征。
6、制作數字魔方:師幼共同觀察正方體展開圖,看一看有幾個正方形組成?討論制作方法,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并及時給與指導。
7、游戲:拋數字魔方(教師拋魔方停下時,看魔方面上是數字幾,幼兒就拍幾下手或跺幾次腳)
8、出示各種包裝盒,請幼兒說出哪些是正方體的,哪些不是,為什么?
9、請幼兒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是正方體的。
三、結束部分
1、裝飾數字魔方,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展示作品。把魔方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并說一句祝福的話。
本節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別和本質聯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節,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幼兒園大班正方體和長方體教案及反思篇五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正方體、長方體,感知它們的特征。
2.能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認識形體。
3.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正方體、長方體積木及玩具。
活動過程:
一、通過小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接到一個電話,前幾天森林里刮大風,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著急,怎么辦呢?(小朋友幫助小兔搭房子)
二、引導幼兒觀察搭房子的材料——積木,認識正方體、長方體。
(一)認識搭房子的材料。
1.師:我們一起看看搭房子的材料是什么呀?這些積木都一樣嗎?
2.請每個幼兒拿一塊積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積木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先讓幼兒自由講講,再請個別幼兒回答)
(二)引導幼兒數一數手里的積木一共有幾個圖形組成。
1.師:有的小朋友的積木是由長方形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積木是由正方形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積木是由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你能告訴我,你的積木上一共有幾個圖形嗎?(幼兒數,老師觀察)
2.請用不同方法數的幼兒倒前面來示范數。
3.全體幼兒用與剛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數數。
(三)引導幼兒觀察每個面的形狀。
2.小結:由六個長方形或四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組成的形體是長方體,由六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的.形體是正方體。
三、幫小兔子搭房子。
1.師:現在,就請小朋友用這些材料來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堅固又漂亮。(幼兒建構房子)
2.參觀房子,說一說搭房子的積木是什么形體的?
四、遷移經驗,運用自己感知的正方體、長方體的特征判斷自己的禮物是什么形體。
2.分別請拿正方體禮物的幼兒和拿長方體禮物的幼兒到前面來,其它幼兒檢查是否正確。
活動延伸:
請幼兒課后在幼兒園、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然后告訴小朋友和老師。
幼兒園大班正方體和長方體教案及反思篇六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理解三維形體與二維平面圖形的關系。
2、體驗合作、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泡沫墊若干、骰子(正方體)、餐巾紙盒(長方體)、杯子(圓柱體)。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辨認正方體
1、出示實物(骰子、餐巾紙盒、杯子),請幼兒從中找出正方體的物品。
二、通過個別制作,感知正方體的特征
1、出示泡沫墊,請幼兒每人做一個正方體。
2、分享:用了幾塊墊子。
3、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無論從哪一個面看都是正方形。
三、制作大正方體,過程中深入了解正方體的屬性特征
1、請幼兒兩人合作拼正方體,要求:把正方體變得更大一點。
2、根據幼兒情況討論:
第一種情況(未能成功),教師可出示完整的小正方體,邊提問邊演示:
————正方體有幾個面?六個面大小怎樣?都是什么形狀?
小結:正方體是有六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組成的。
—————觀察幼兒的正方體,說說為什么不像?六個面的大小、形狀一樣嗎?怎么辦?
—————請幼兒繼續將正方體完成。
第二種情況(基本成功),教師出示完整的正方體,提問:
——————每一面都一樣大嗎?看不見的下面用了幾塊墊子?
四、延伸
1、如果給你更多的墊子,能不能做一個更大的正方體?你會怎么做?
2、一個面,可能需要用幾塊墊子?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形體的認識不是僅僅依靠感知過程而實現的,而是通過視覺和觸覺的聯合活動,并借助語言表達來實現的`。多種分析器的協同活動能促進兒童建構起關于形體更準確的認知。在本次活動中教師也提供了幼兒熟悉的材料在進行活動,那么,老師們又是怎么做的呢?請大家參考一下拋問一起來交流哦!
拋問:
1、你是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組織幼兒開展幾何形體學習的?
2、在合作游戲中,如何兼顧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
幼兒園大班正方體和長方體教案及反思篇七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制作正方體》含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在操作中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理解三維形體與二維平面圖形的關系。
2、體驗合作、探索的樂趣。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泡沫墊若干、骰子(正方體)、餐巾紙盒(長方體)、杯子(圓柱體)。
一、引起興趣,辨認正方體
出示實物(骰子、餐巾紙盒、杯子),請幼兒從中找出正方體的物品。
二、通過個別制作,感知正方體的特征
1、出示泡沫墊,請幼兒每人做一個正方體。
2、分享:用了幾塊墊子。
3、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無論從哪一個面看都是正方形。
三、制作大正方體,過程中深入了解正方體的`屬性特征
1、請幼兒兩人合作拼正方體,要求:把正方體變得更大一點。
2、根據幼兒情況討論:
第一種情況(未能成功),教師可出示完整的小正方體,邊提問邊演示:
——正方體有幾個面?六個面大小怎樣?都是什么形狀?
小結:正方體是有六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組成的。
——觀察幼兒的正方體,說說為什么不像?六個面的大小、形狀一樣嗎?怎么辦?
——請幼兒繼續將正方體完成。
第二種情況(基本成功),教師出示完整的正方體,提問:
——和原先的正方體比較,是否變大了?怎么把它變大的?用幾塊墊子拼成一個正方形?
——每一面都一樣大嗎?看不見的下面用了幾塊墊子?
1、如果給你更多的墊子,能不能做一個更大的正方體?你會怎么做?
2、一個面,可能需要用幾塊墊子?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形體的認識不是僅僅依靠感知過程而實現的,而是通過視覺和觸覺的聯合活動,并借助語言表達來實現的。多種分析器的協同活動能促進兒童建構起關于形體更準確的認知。在本次活動中教師也提供了幼兒熟悉的材料在進行活動,那么,老師們又是怎么做的呢?請大家參考一下拋問一起來交流哦!
拋問:
1、你是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組織幼兒開展幾何形體學習的?
2、在合作游戲中,如何兼顧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
本節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別和本質聯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節,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幼兒園大班正方體和長方體教案及反思篇八
1、長方體、正方體的禮盒若干。
2、正方體、長方體平面圖。
3、作業紙若干。
一、引起興趣。
以新年快要到了,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的禮物,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幼兒辨別長方體、正方體。
1、教師根據禮盒講解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2、請幼兒重申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進行鞏固。
三、讓幼兒學會數。
1、出示擺好的長方體和長方體禮盒。
2、教師和幼兒共同數一數是幾個。
3、重新擺好再讓幼兒數(連續進行幾次)。
四、讓幼兒自己擺一擺,數一數。
五、出示平面圖數一數。
1、教師幼兒共同數一數。
2、幼兒自己數一數。
六、學會記錄。
1、讓幼兒把自己所數的個數記錄到作業紙上。
2、教師點評,共同數一數。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活動目標效果:
1、根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2、學會抽象的數和記錄長方體和正方體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