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材料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他人,加深彼此之間的關系和友誼。最后,希望大家能夠善于總結和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
彭士祿是我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長期從事核動力研究設計工作,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1925年,彭士祿出生于廣東省海豐縣。彭士祿4歲時,雙親就因革命犧牲,過起了四處流浪的生活,先后被20多戶革命群眾庇護收養。
童年時,彭士祿兩次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入獄,還當過小乞丐,最終被中共地下黨營救。他曾深情地回憶:“從成為孤兒直到來延安,我在幾十位老百姓家里住過。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我一點也沒有缺失家人的那種親情和愛?!?/p>
艱難成長的彭士祿不忘共產黨和百姓的魚水恩情,立志報國??箲鹌陂g,他加入東江縱隊;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祖國科技事業發展,他在核動力研究中攻堅克難,成為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
彭士祿與家人等在紅宮紅場彭湃雕像前合影。
1951年,品學兼優的彭士祿通過考試赴蘇聯留學。1956年,他畢業于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后又在莫斯科動力學院核動力專業進修,從此與共和國的核事業緊緊連在了一起。
1958年,彭士祿學成回國,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動力。蘇聯撤回援華專家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成為彭士祿和同事們的必然選擇。
這一年,中國研制核潛艇工程啟動,彭士祿受命主持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該工程和研制原子彈一樣被列為國家最高機密?!把兄坪藵撏俏覀儸F在最大的政治!”彭士祿在大會小會上,一次次強調。
1970年8月30日,中國第一座潛用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首次達到設計滿功率。彭士祿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裝備、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并參加指揮了第一代核潛艇的調試和試航。同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1982年,國家決定在廣東引進國外技術設備,建造內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項目,并成立廣東核電建設指揮部,任命彭士祿擔任總指揮。彭士祿再次披掛上陣,撲到我國首個商業核電站事業中去,為大亞灣核電站以及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
彭氏家風代代相傳。
彭士祿的父親彭湃,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農民革命運動先導者、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創始人。1896年10月出生于汕尾海豐縣海城鎮龍津河畔的彭湃,被毛澤東譽為“農民運動大王”。
彭湃領導成立了中國首個縣級農民協會,倡議創辦和主持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領導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他在故鄉海豐點燃了農民革命運動的星火,以燎原之勢燃遍廣東,影響全國。
如今,在海豐彭湃故居的客廳里,懸掛著六張烈士證,分別屬于彭湃,還有他的哥哥、弟弟、侄子以及先后兩任妻子。他們相繼在土地革命時期,為革命光榮犧牲。而在彭湃的私人書室“得趣書室”里,彭士祿的事跡在陳列著彭湃后人榜樣事跡的展廳中格外醒目。
彭家人在得趣書室后政府為彭湃之母周鳳興建的小樓前。
“當日本侵華的戰火燃起,我的父輩又毫不猶豫地沖上前線,他們參加了東江縱隊,拿起了槍桿子保家衛國。當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之時,我的伯父彭士祿攻堅克難數十載,成為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我的堂兄彭實戈也成為一位數學家,他們為了祖國的科技發展前赴后繼,默默奉獻……”彭湃孫女、彭士祿侄女彭伊娜動情說道。
舍“小家”,為“大家”,彭家的紅色精神代代相傳?!霸谖铱磥恚l揚革命精神,傳承良好家風,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信念、一種涵養、一種實踐。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迸硪聊日J為,“責任”“人民”“國家”是彭家家風的關鍵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
彭士祿院士一生為國家潛艇核動力和核電發展做出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核動力事業的墾荒?!?。在中核集團公司的統一組織下,核動力院副院長劉承敏前期指導黨委宣傳部和科技處共同完成了宣講材料的準備和宣講團的籌備。本次宣講由黨委宣傳部領導帶隊,來自四所和二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潘東、許愛威作為主講人參加了此次宣講,將彭士祿院士的坎坷經歷和巨大貢獻生動地顯示給觀眾們,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讓現場許多觀眾眼中都泛起淚光。
此次宣講會是何梁何利基金會擬為彭士祿和黃旭華院士舉辦的四場宣講會中的首場,后期還會在上海、廣州、澳門等城市舉行。宣講會的受眾范圍廣、社會媒體多、傳播力度大,對宣傳科技強國理念、弘揚和發展核工業精神都具有重要意義。正如結尾所說,新時代核工業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核動力領域攻堅克難。不負芳華,勇攀高峰,在核電市場奏響華龍新篇章!”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
20xx年1月15日,中國核工業創建65周年之際,彭士祿生前最后一次出現在鏡頭前,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國家的核事業。
彭士祿的一生,始終熱愛黨,熱愛祖國。他3歲母親犧牲,4歲父親彭湃英勇就義,1951年留學蘇聯,學成歸國就投入到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的研究論證中。
為了研制新中國的第一艘核潛艇,彭士祿他們從零起步,他重行動、不空談,埋頭苦干,開拓進取,使得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上馬兩年后開工,開工三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1974年8月1日,正式列入海軍戰斗序列,創造了世界核潛艇史上罕見的速度。此后,彭士祿又做起了我國核電發展的拓荒牛,先后組織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指揮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成功讓我國實現了核電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為了祖國的核事業,彭士祿隱姓埋名工作了數十年。49歲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只能靠一根鼻飼管提供營養。但他從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個人要求,始終以國家的利益為先。20xx年3月22日,彭士祿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
他是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主持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動力設計與調試工作,參與指揮大亞灣核電站和秦山核電站二期建設,引領我國核工業實現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歷史性跨越。
這位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彭士祿。
作為我國農民運動的先驅彭湃烈士之子,彭士祿繼承先輩遺志、傳承紅色基因,以身許國、科技報國。哪里有危險,哪里有困難,他總是沖在最前面。但在名利面前,他卻總是藏著、躲著。有人送他“核潛艇之父”的稱號,有人說他是“中國核電站創建人”,他卻謙虛地回答:“我只是核動力領域的一頭墾荒牛。”
童年經歷過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卻磨煉了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
彭士祿的童年經歷過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1928年,他3歲時,母親被反動派槍殺;第二年,父親彭湃也在上海犧牲。為了躲避國民黨的“斬草除根”,黨組織安排他輾轉到20多戶百姓家里寄養。那段時間,彭士祿見到年紀大的就喊爸爸媽媽,年紀小的就喊哥哥姐姐。
8歲時,由于叛徒出賣,彭士祿被捕入獄。出獄后,由于生計無著,他又淪為“小乞丐”……回憶起這段經歷,彭士祿說:“坎坷的童年經歷,磨煉了我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父母把家產無私地分配給了農民,直至不惜犧牲生命,給了我要為人民、為祖國奉獻一切的熱血?!?/p>
1940年,周恩來找到彭士祿,并把他送到延安。彭士祿常對延安中學的同學們說:“我們的父母經過殘酷的斗爭,有的流血犧牲了,要不好好學習,怎么對得起自己的父母親,怎么對得起黨?”
1951年,品學兼優的彭士祿被選派留學蘇聯,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1956年,陳賡大將到蘇聯訪問,把彭士祿召到中國駐蘇大使館。“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愿意改行嗎?”陳賡問?!爸灰鎳枰?,我當然愿意?!迸硎康撜Z氣堅定。從此,他便與核動力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留學那段歲月里,彭士祿從未在晚上12點前就寢?!拔覀円獙W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一頭扎進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見了湖泊。”他清楚地記得,當時蘇聯教授每教一節課,中方要另付80盧布的報酬?!?0盧布啊!這是老阿媽用血汗錢供孩子上洋學堂,我們能不努力嗎?”
主持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動力設計與調試工作,引領我國核電發展歷史性跨越。
1958年6月,彭士祿學成回國,被分配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62年2月,他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然而,當時中國在核潛艇建造方面的知識近乎為零,一無圖紙資料、二無權威專家、三無外來援助,包括彭士祿在內的所有人,誰都沒見過真正的核潛艇到底長什么樣,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學”。
國家經濟困難,但彭士祿和同事們士氣高昂?!袄щy時期,我們都是吃著窩窩頭搞核潛艇,有時甚至連窩窩頭都吃不飽。糧食不夠,挖野菜、白菜根吃……那時沒有電腦,就拉計算尺、敲算盤?!迸硎康撜f。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后,加緊研制核潛艇的任務進一步提上了日程。1965年,中央專委批準研制核潛艇,并要求1970年建成潛艇陸上模式堆。于是,彭士祿等一大批科技人才從祖國四面八方匯聚到四川西南部大山深處的一個代號叫“909”的基地。
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期間,彭士祿主持了核動力裝置的擴大初步設計和施工設計,親自建立了核動力裝置靜態和動態主參數簡易快速計算法,解決了核燃料元件結構型式和控制棒組合型式等重大技術關鍵?!懊刻焱砩?,彭士祿辦公室的燈總是最后一個熄滅?!睙峁<尹S士鑒回憶。
“核潛艇項目的初期研究要演算大量數據,彭士祿的計算結果總是最精確?!秉S士鑒說,等到自己當了核動力院的總工程師,已經退休的彭士祿還不忘叮囑他,“不管你現在的位置有多高,重要的數據一定要親自算一遍,這樣你心里才能踏實!”
1970年8月30日,核潛艇陸上模式堆順利達到滿功率,發出了中國第一度核電,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自主核動力技術的國家。而彭士祿卻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彼時他已經連續五天五夜沒有合眼了。
1970年12月26日,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值得一提的是,艇上零部件有4.6萬個,需要的材料多達1300多種,沒有用一顆外國螺絲釘。
和平運用核能,將核能服務于社會,是彭士祿畢生的心愿。1983年,他被任命為我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建設總指揮,為我國核電事業發展做出了開創性貢獻;1988年,彭士祿擔任核電秦山聯營公司董事長,成功實現了我國核電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從核潛艇到核電站,彭士祿從事的工作都是拓荒。他說,自己非常敬仰“孺子?!钡年駝啪?,不做則已,一做到底。49歲時,彭士祿在一次核潛艇調試工作中突發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3/4。手術后他僅僅住院一個月,就繼續撲到了核動力事業上。
公事上一點都不馬虎、私事上一點都不計較。
雖為英烈之后,但彭士祿一直很低調,“我從沒背過這個包袱,更不會以此自居。我只是一個普通黨員”。
工作中,彭士祿既嚴謹細致,又“敢于拍板”。有人問他:“為什么敢拍板?”他回答:“其實有個秘訣,一定要用數據說話。”牢牢掌握實驗數據,是他大膽決策的科學依據。他曾這樣要求自己:“凡工程技術大事必須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數,一點兒也不能馬虎。但人總不完美,對事物總有幾分模糊。這時就要不恥下問、調查研究、收集信息,通過試驗等來搞清楚?!?/p>
彭士祿這樣看“明白”與“糊涂”的關系:“做一個明白人談何容易?他要有超前意識,對問題有新思路、新見解;對工程技術能親自計算主要技術經濟數據;對工程進度能說出某年某月應辦哪幾件關鍵事;對技術攻關能親自掛帥出征,出主意,給點子……但當一個糊涂人則更難,難得糊涂。凡對私事,諸如名利、晉升、提級、受獎等,越糊涂越好?!?/p>
彭士祿的病房中,始終掛著一頂海軍軍帽,帽子上繡著中國的核潛艇。彌留之際,他已無法進食,只能靠輸液維持生命,卻仍然關心著我國核動力事業的發展。彭士祿曾在自述中這樣寫道:“我雖姓‘彭’,但心中永遠屬姓‘百家姓’。如活著能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短評)。
彭士祿曾說,自己一輩子干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這兩件事,無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核潛艇是大國重器,于無聲處壯國威;核電則是戰略性高科技產業,事關國計民生。彭士祿用自己堅挺的脊梁,賦予國家自立、民族自強無窮的力量。
大國重器,心血鑄之?;仡櫯硎康摰囊簧?,始終與祖國同行、與科學共進。童年時期的苦難,培養了他堅韌不拔的品質,以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不息的高尚精神境界。彭士祿曾說,“如活著能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彭士祿為代表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越是前行,越離不開創新;越是發展,越需要一大批優秀的科研工作者;越是艱難,越是需要不斷凝聚起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記住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出發。學習“時代楷?!迸硎康摰墓廨x事跡,將更加激勵我們從黨的百年奮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為國家強盛、民族復興再添薪火。(人民日報本報記者谷業凱)。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
1935年,吳天一生于新疆。1950年,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一員,吳天一進入中國醫科大學軍一期學習。當時,中國醫科大學正為抗美援朝培養軍醫,吳天一即隸屬于該校的軍一期。在校期間,吳天一成績優異。軍一期的學生需要修習38門考試課程,吳天一有27門課程獲得了滿分。畢業后,吳天一先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新疆工作。不久之后,他和妻子一同響應黨中央號召,前往青藏高原,和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一起,投入到建設青海的偉大事業中。初至青海,他就發現身邊的同志們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不適癥,心慌、頭痛、胸悶等癥狀頻繁發生,甚至有人因此獻出生命。作為一名醫生,年輕的吳天一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守護高原人民和高原建設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定要攻克“高原病”!
當時,中國的“高原病”領域還處于空白狀態,吳天一和他的同事們面對的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處境。青海的建設剛剛開始,各方面的條件都很不足,他們的工作條件也很艱苦。為了收集到第一手的實地考察資料和臨床資料,他幾乎全年都在第一線開展工作,從高山到冰川,從雪原到草地,雙腳踏過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區,與生活、工作在高原各處的人們深入接觸。而這一做,就是60多年。除了工作條件的艱苦,他還要面臨生命的危險。在高原上的60多年里,他曾多次遭遇車禍,全身有14處發生過骨折,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他的耳鼓膜曾被擊穿,40多歲時就得了白內障。但這些危險和困難,全都嚇不倒他。1990年,年已55歲的吳天一組織了國內第一支國際阿尼瑪卿山醫學學術登山隊,用45天時間,在海拔5000米和5620米的位置建立了高山實驗室,這個實驗室使他們獲得了大量人在特高海拔低氧環境下的生理和急性高山病的寶貴資料。除此之外,他還曾到安第斯山、洛磯山、天山、帕米爾和喜馬拉雅山等地進行長期探索和綜合考察。
60多年里,吳天一從昔日的青年醫生,變成了如今的耄耋老者。他將自己的大半輩子都獻給了低氧生理和高原醫學研究,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高原人”。憑借著大無畏的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吳天一和他帶領的科研團隊在高原醫學領域屢立功勞,使中國的高原醫學研究走到了世界前列。他是我國報告高原肺水腫、成人高原性心臟病、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的第一人,創建了我國首個高原醫學專業研究機構——青海高原醫學研究所。通過對青藏高原上各型急、慢性高原病進行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學和臨床學的系統研究,吳天一及其團隊建立了一套慢性高山病量化診斷標準。該標準先后通過三次國際專家組討論,最終被國際高山醫學協會定為國際標準,命名為“青海標準”,于20__年在國際上統一應用,這是首個以我國地點命名的國際診斷標準,為全世界高原病防治作出了突出貢獻,并于20__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除此之外,在高原低氧適應生理學研究領域,吳天一也作出了突出貢獻。通過對青藏高原世居藏族和移居漢族在不同海拔(20__、3000、4000、5000米)的高原現場和模擬高原低壓艙內進行靜息和運動負荷下的對比,吳天一從整體、器官、細胞和分子多個層面展開研究,開拓了“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提出了藏族已獲得“最佳高原適應性”的論點,為人類低氧適應建立起一個理想的生物學模式,引起國際高度關注,并于20__年獲得香港何梁何利獎。迄今為止,吳天一共主持和參與國家重點、重大科研項目、省部級課題數十個,在國際權威性學術刊物和國家級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250多篇,獲國家及省部級以上科技獎19項。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
“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愿意改行嗎?”
“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愿意!”
時間,上世紀50年代。問話者,是正在前蘇聯訪問的國防部副部長陳賡?;卮鹫?,是正在前蘇聯留學的彭士祿。從此,彭士祿與“核動力”結下了不解之緣。
外號叫“彭大膽”“彭拍板”
1962年,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當時的各種爭論實在太多了。我常常對研制人員說,不要吵,做實驗,用數據講話,最后,我來簽字。對了,成就歸大家;錯了,我來負責?!迸硎康撜f,當時自己有兩個外號——一個叫“彭大膽”,一個叫“彭拍板”。
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期間,彭士祿親自建立了核動力裝置靜態和動態主參數簡易快速計算法,解決了核燃料元件結構等重大技術關鍵問題。
當指揮長噙著熱淚聲音顫抖地宣布“主機達到滿功率轉數,相應的反應堆功率達99%”時,現場沸騰了?!拔覀兂晒α?!”此時的彭士祿卻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連分享成功的力氣都沒了。
“老彭就像一頭墾荒?!?/p>
在彭士祿家中的寫字臺上擺放著“三件寶”:一是我國第一艘核潛艇處女航的紀念磁盤;二是友人贈送的核電站模型;三是任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時,炊事員送的“墾荒?!碧沾伤芟?。夫人說,她最喜歡第三件,因為“老彭就像一頭墾荒?!薄?/p>
上世紀70年代初,我國決定上馬秦山一期核電項目。究竟走哪種技術路線?熔鹽堆和壓水堆兩套方案成為爭論的焦點。最終,在彭士祿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首臺核電機組選擇了后者,為以后我國核電走“以壓水堆為主的技術路線”起到了關鍵作用。
改革開放后,我國又啟動了大亞灣核電項目,彭士祿任總指揮?;厥桩敃r的建設經歷,彭士祿說自己學到了三點:一是懂得了一些經濟,很早就提出了“時間就是金錢”的概念;二是驗算了法國核電的主要參數;三是學到了一點管理學——這對今后中國核電項目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986年,彭士祿調任核工業部副部長,負責秦山二期的籌建。他積極推行董事會制度,首次把招投標機制引入核電工程建設。
人生“三張牌”
在工作、生活中,彭士祿擅長打“三張牌”。
先說“簡單牌”。彭士祿的座右銘是凡事越簡單越好,做事要做“減法”。在吃、住、行等生活的各個方面盡量簡單,已經成為他的習慣,也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搞科研。
再說“懶漢牌”。彭士祿善于發動團隊的力量完成使命,也喜歡培養年輕人。他說,新技術發展快,年輕人思想活躍,要放手讓他們干。彭士祿手下出了很多優秀人才,都是他的“懶漢牌”打出來的。
如今,86歲高齡的彭士祿雖然行動不便,卻依舊神態安詳,談吐風趣?!拔乙兄x瑪莎(夫人的俄文名字)對我的愛。她比我小9歲,現在已經是老太婆了。在家里,夫人排老大,女兒老二,然后是外孫女、女婿、保姆,我排老六?!毖哉Z中透出幽默。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
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于3月22日中午在京逝世,享年96歲。彭士祿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他長期從事核動力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曾在自述中寫道“如活著能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p>
大國重器,心血鑄之。彭士祿院士始終與祖國同行、與科學共進,為國鑄造核盾牌。他用自己的堅挺的脊梁,給了整個民族以力量。我國核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一系列自主重大跨越。自主研制成功了原子彈、氫彈、核潛艇,建設了秦山、福清等一批先進核電站,自主研發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技術。從國之光榮到國家名片,再到中國方案,我國已構筑完整的核工業體系。深切悼念彭士祿院士,讓我輩在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巨星永不隕落,我們一起來看“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中國核電站創建人”——彭士祿與核結緣的傳奇人生。
與核結下一輩子的緣。
在延安中學,彭士祿的同班同學都愛稱呼他“老班長”。彭士祿常常對同學們說:“我們的父母經過殘酷的斗爭,有的流血犧牲了,要不好好學習,怎么對得起自己的父母親,怎么對得起黨?”
1951年,品學兼優的彭士祿被選派留學蘇聯。就在彭士祿刻苦學習的時候,美國發生了一件大事:1952年,人類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在美國東海岸成功下水。
1956年,國防部副部長陳賡到蘇聯訪問,密召彭士祿,陳賡問他:“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愿意改行嗎?”“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愿意?!睆哪菚r起,彭士祿與核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艱苦奮斗報效祖國。
20世紀五十年代末,彭士祿學成回國,被安排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動力。1959年,蘇聯以技術復雜、中國不具備條件為由,拒絕為研制核潛艇提供援助。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成為彭士祿和同事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當時國家經濟困難,人才奇缺,但彭士祿和同事們士氣高昂?!袄щy時期,我們都是吃著窩窩頭搞核潛艇,有時甚至連窩窩頭都吃不飽。糧食不夠,挖野菜、白菜根吃……那時沒有電腦,就拉計算尺、敲算盤。那么多的數據,就是這樣沒日沒夜算出來的?!迸硎康摶貞浾f。
“一聲令下,打起背包就走”,彭士祿告別妻子兒女只身入川,主持建造中國第一座1:1核動力裝置陸上模擬堆試驗基地。
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種種困難,1971年7月1日,中國核潛艇首次核能發電成功;1974年8月1日,藍色的北海上,雄壯的軍樂聲回蕩,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編入人民海軍的戰斗序列。
只用了6年時間,中國就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捌孥E”的背后,離不開以彭士祿為首的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核潛艇之父核電先鋒。
將核能服務于社會、實現和平運用核能的理想,是包括彭士祿在內的核動力專家的畢生心愿。核潛艇研制成功后,彭士祿從軍工轉入民用領域,投入到核電站的研究和創建工作,為大亞灣核電站以及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
1991年4月,根據張愛萍將軍的提議,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組織力量,撰寫中國導彈核潛艇的誕生歷程,直到這時,彭士祿的事跡才為人們所知曉。“我不過是與同事合作,為中國的核事業做了該做的事。”這是彭士祿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故事沒有講完,拼搏還在繼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千千萬萬像彭士祿院士一樣的國企科研工作者,為祖國發展拼搏奉獻,負重前行。站在巨人的肩上,承接前輩的使命,“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我們一起來看彭士祿院士對青年人的寄語。
歷史應被銘記,我們回顧歷史,也創造新歷史。大國底氣從“核”而來,中國核工業發展中,凝聚著一代代核工業人前仆后繼的奮斗。今天,我們用核工業發展中那些光榮與夢想,來緬懷彭士祿院士和他的同行者們,來致敬承載使命的接力者們,我們共同見證“國之榮光”
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跡
20世紀60年代,潛艇核動力裝置研究初期,為了建立反應堆物理的計算公式,在只有手搖計算器和計算尺,彭士祿等科技人員日以繼夜計算了十幾萬個數據,確立了自己的計算公式。為了保證反應堆的絕對安全,彭士祿帶領大家做了1:1零功率試驗,發現了誤差,修正了公式,保證了反應堆在常溫下安全可控。
1962年起,彭士祿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和主要設備的論證、設計、試驗和運行全過程的前期開發,以及核動力裝置的擴初和施工設計,親自建立了核動力裝置靜態和動態主參數簡易快速計算法。在主參數的選定、系統組成及關鍵設備的選型等方面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并可推廣應用于壓水堆核電站,解決了核燃料元件結構型式和控制棒組合型式等重大技術關鍵。
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彭士祿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期間,參加指揮了第一代核潛艇的調試和試航工作,對核潛艇研制、生產中的許多重大技術問題,如慣性導航、水聲、武備、造水裝置等拍板決定,協調解決,并指導后續艇的研制、生產,參加、組織研制成功的耐高溫高壓全密封主泵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
20世紀80年代初,彭士祿從軍工轉入民用領域,在擔任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期間,提出了大亞灣核電站的投資、進度、質量三大控制的重要性及具體措施,提出了核電站建設的時間價值觀念,寫出了《關于廣東核電站經濟效益的匯報提綱》,計算了核電站的主參數及經濟計算,為大亞灣核電站的上馬打下了良好基礎。
1985年,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究設計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彭士祿作為第一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證書。
1986年,彭士祿在擔任核電秦山二期聯營公司董事長期間,提出“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及自主設計、建造2臺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機組的方案,親自計算主參數、進度、投資估算等,提出了同等因子概念與匯率風險的關系,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據,期間他還積極推行董事會制度,首次把招投標機制引入核電工程建設。
在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一生里,彭士祿從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個人要求。他始終以國家的利益為先,勇挑重擔,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把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的核動力事業。49歲時,彭士祿在一次核潛艇調試工作中突發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墒鞘中g后不久,他又忘我地投入工作之中。彭士祿無論身處多高的位置,管理多少工程、項目與人員,都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牢記是黨和人民將自己撫養長大,要回報人民,回報祖國。(《光明日報》評)。
感動中國簡介。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由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社會專題部活動直播組承辦,每年2月前后推出,已經連續舉辦多年,通過多種投票方式選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和團隊。
《感動中國》節目向全國觀眾推出了許多人物,其中有成龍、濮存昕、劉翔、姚明、閻肅、郎平等光彩耀人的文體明星,也有巴金、鐘南山、袁隆平、葉嘉瑩、屠呦呦、錢學森這樣的睿智學者,更有張榮鎖、魏青剛、黃久生、王鋒、田世國、王順友這樣的普通百姓,還有徐本禹、鄭培民、梁雨潤、楊業功、劉金國、劉躍進這樣的黨政高官。每個人物身上都有一種讓觀眾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陡袆又袊繁幻襟w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節目于2月14日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起,在每年首播次日21:30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進行重播。
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跡
1958年底,中國組建了核動力潛艇工程項目,開始核動力裝置預研。這一年,彭士祿剛好從蘇聯學成回國,并被安排在北京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1959年,蘇聯以技術復雜,中國不具備條件為由,拒絕為研制核潛艇提供援助。時任中國主席提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彭士祿和他的同事們深受鼓舞,決心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盡早將核潛艇研制出來。
1961年,彭士祿任原子能所核動力研究室副主任,并受郭沫若聘請兼任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副教授。
1961年-1962年,由于當時中國核科學人才奇缺,核潛艇資料空白,又恰逢3年經濟困難,中央決定集中力量搞原子彈、導彈,核潛艇項目暫時下馬,只保留一個50多人的核動力研究室,彭士祿作為核動力研究室副主任負責全面工作。
1963年,彭士祿任七院十五所(核動力研究所)副總工程師。
1965年,彭士祿轉并到核工業部二院二部任副總工程師。
1965年3月,擱置多時的核潛艇項目重新啟動?!耙宦暳钕?,打起背包就走?!迸硎康摳鎰e北京的妻子兒女,只身入川,參與籌建中國第一座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1967年6月-1971年6月任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基地副總工程師。
1967年起,彭士祿組織建造了1:1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并全程跟蹤模式堆的安全運行、分析異?,F象、事故苗頭、排除故障。1970年7月18日,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啟動試驗開始,反應堆主機達到滿功率指標,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為核動力裝置一次性成功運用于潛艇起到決定性的借鑒作用。1970年,中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下水了。
1971年6月-1973年5月,彭士祿任719所(核潛艇總體設計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
1973年起,彭士祿任七院(中國艦船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隨后任六機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國防科委核潛艇第一位總設計師。
1983年2月,彭士祿被任命為水電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兼任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還兼任國防科工委核潛艇技術顧問。
1986年4月,核電工作歸核工業部管理之后,彭士祿調到核工業部任總工程師兼科技委第二主任、核電秦山二期聯營公司董事長,并負責秦山二期的籌建。核工業部改為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后,任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科技顧問。
彭士祿主要成就。
20世紀60年代,潛艇核動力裝置研究初期,為了建立反應堆物理的計算公式,在只有手搖計算器和計算尺,彭士祿等科技人員日以繼夜計算了十幾萬個數據,確立了自己的計算公式。為了保證反應堆的絕對安全,彭士祿帶領大家做了1:1零功率試驗,發現了誤差,修正了公式,保證了反應堆在常溫下安全可控。
1962年起,彭士祿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和主要設備的論證、設計、試驗和運行全過程的前期開發,以及核動力裝置的擴初和施工設計,親自建立了核動力裝置靜態和動態主參數簡易快速計算法。在主參數的選定、系統組成及關鍵設備的選型等方面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并可推廣應用于壓水堆核電站,解決了核燃料元件結構型式和控制棒組合型式等重大技術關鍵。
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彭士祿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期間,參加指揮了第一代核潛艇的調試和試航工作,對核潛艇研制、生產中的許多重大技術問題,如慣性導航、水聲、武備、造水裝置等拍板決定,協調解決,并指導后續艇的研制、生產,參加、組織研制成功的耐高溫高壓全密封主泵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
20世紀80年代初,彭士祿從軍工轉入民用領域,在擔任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期間,提出了大亞灣核電站的投資、進度、質量三大控制的重要性及具體措施,提出了核電站建設的時間價值觀念,寫出了《關于廣東核電站經濟效益的匯報提綱》,計算了核電站的主參數及經濟計算,為大亞灣核電站的上馬打下了良好基礎。
1985年,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究設計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彭士祿作為第一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證書。
1986年,彭士祿在擔任核電秦山二期聯營公司董事長期間,提出“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及自主設計、建造2臺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機組的方案,親自計算主參數、進度、投資估算等,提出了同等因子概念與匯率風險的關系,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據,期間他還積極推行董事會制度,首次把招投標機制引入核電工程建設。
彭士祿院士主要著作中有關軍用核動力裝置部分因保密不能發表,至1995年公開發表的文章有十幾篇,主要是:
1.《反應堆熱工水力計算》,(中國科技大學講義,1963年)。
2.《中國核能的展望》,(《工業設備與原料》1985年第四期)。
3.《核能在中國能源中的地位》,(《核動力工程》1985年3期)。
5.《為促進中國核電事業的發展而努力》,(《核動力工程》1989,no.1)。
6.《中國核能的現狀和展望》,(《核科學與工程》1989,no.1)。
7.《2×600mw壓水堆核電廠的上網電價計算與分析》,(《核動力工程》1993,no.14)。
8.《核能工業經濟分析與評價基礎》(書),1995年出版。
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跡
因為研究人員學術背景不同,大家經常對某個技術上的問題意見不一致,甚至經常發生激烈的爭論。出現這種情況,彭士祿就對他們說:“不要吵,做實驗,用實驗結果說話。根據實驗結果,我來簽字,我負責!”為此,彭士祿也被人稱為“彭大膽”“彭拍板”。
不過,他的“大膽”,并非有勇無謀,“拍板”也并非胸中無數。因為他手里有“幾張牌”:一、七分牌。凡是有七分把握的,就能當場拍板;當場不能拍板的,回去后立即研究,很快拍板,決不拖拖拉拉。二、數據牌。對核潛艇、核電站的每個系統、每個部件都了如指掌,重要數據都親自計算一遍,做到心中有數。三、簡單牌。凡事越簡單越好,做事要做減法,把復雜的工程問題和經濟問題做最簡單的求解。四、團隊牌。依靠團隊的力量、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問題、完成任務。
比如,針對反應堆的工作壓力,彭士祿斷定,蘇聯列寧號核動力破冰船的報道資料200個大氣壓的數據是錯誤的,不能作為參照。對此,很多人提出疑問。然而,最終的試驗,證實了彭士祿的推算是正確的?!叭绻捎?00個大氣壓,估計陸上模式堆現在也搞不出來。”著名核動力專家周永茂曾回憶。
1970年7月,核潛艇反應堆試驗進入最后階段,要沖刺滿功率。然而,每提高一檔功率,出現的險情也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彭士祿力排眾議,繼續提升功率。8月30日,他決定實現主機“滿功率”。
這一天,實驗現場圍滿了人,負責數據運算的黃士鑒并不知道彭士祿滿功率的計劃,下午六點多鐘,黃士鑒發現,竟然滿功率了!他以為自己算錯了,繼續算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他才確定。當時,大廳內外歡聲一片,中國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終于成功了。而此時,彭士祿一屁股倒在椅子上沉沉地睡了過去。
奇跡還在延續: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974年8月1日,名為“長征一號”的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正式列入海軍戰斗序列。至此,中國正式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跡心得
年,彭士祿以優異的成績考取選派留學蘇聯的名額,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
1954年1月,他在蘇聯學習時,美國東海岸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個巨大而靈巧的“黑色水怪”轉眼潛入太平洋。不久,這龐大的“水怪”幽靈般地游過墨西哥灣、蕩過南美洲、橫穿大西洋,途經歐亞非三大洲后又回到了美國東海岸。在它下水后的三年多時間里,總航程達到6萬多海里,消耗的核燃料“鈾”僅有幾千克。這黑色水怪,就是繼原子彈之后再度震驚世界的美國核潛艇“鸚鵡螺”號!
你愿意改行嗎?”彭士祿幾乎是脫口而出:“我當然愿意,只要祖國需要!”
很快,彭士祿被派往莫斯科動力學院原子能動力專業進修深造。正是這段學習的時光讓彭士祿與核動力結下了一生的緣分。之后,他沒有像他的父親彭湃一樣轟轟烈烈地走向歷史舞臺的中央,而是像核潛艇一樣悄無聲息地“深潛”,與共和國的核事業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1958年,為打破美蘇等國對核潛艇技術的壟斷,中央批準研制導彈核潛艇。這一年,彭士祿學成歸國,被分配到二機部原子能所工作。正當他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中蘇關系出現裂痕。面對復雜的的國際形勢,毛主席講出了一句話,氣勢如虹:“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边@振奮人心的一句話,改變的豈止是彭士祿一個人的命運,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1962年2月,彭士祿被任命為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核動力研究室副主任,主持核潛艇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
彭士祿領導的核動力研究室,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短缺的辦公經費,所里新來的大學生沒有一個是學核動力的……很多人都沒見過核潛艇長什么樣。這個核潛艇怎么干成,更是不知道!
彭士祿鼓勵大家,困難中孕育著機遇,我們一步一步來!當時,先由他和僅有的幾個懂一點核動力的人,一邊自我學習,一邊給大家開課!他還發動大家一起學英語,俄語資料沒有了,就改看英文資料。他對年輕人說:要腦袋尖、屁股圓,腦袋尖鉆進去,屁股圓能坐得住!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消息傳到核動力研究室,彭士祿敏銳地意識到,核潛艇研制的春天就要來了。
1965年,代號為“09”的中國第一個核潛艇工程上馬。一支幾百人的先遣隊,靜悄悄地來到四川青衣江畔的深山里,開始秘密建設中國第一座潛艇核動力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
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廠房在四川大山中奮戰的日子,是彭士祿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交通不便,就都吃住在工地上,180天不見太陽、毒蛇蚊蟲肆虐,他們依然干勁十足。彭士祿曾回憶道:“困難時期,我們都是吃著窩窩頭搞核潛艇。那時沒有電腦就拉計算尺、敲算盤,那么多的數據就是沒日沒夜算出來的?!?/p>
1970年8月30日,反應堆主機達到了滿功率指標,晚上18點30分,起堆試驗的指揮長含著熱淚宣布,核潛艇主機達到滿功率轉數,相應反應堆的功率達99%,核反應堆順利達到滿功率!
這意味著,新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心臟——核動力終于開始跳動了!核潛艇下水的日子指日可待!
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跡觀后感
2020年1月15日,中國核工業創建65周年之際,彭士祿生前最后一次出現在鏡頭前,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國家的核事業。
彭士祿的一生,始終熱愛黨,熱愛祖國。他3歲母親犧牲,4歲父親彭湃英勇就義,1951年留學蘇聯,學成歸國就投入到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的研究論證中。
為了研制新中國的第一艘核潛艇,彭士祿他們從零起步,他重行動、不空談,埋頭苦干,開拓進取,使得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上馬兩年后開工,開工三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1974年8月1日,正式列入海軍戰斗序列,創造了世界核潛艇史上罕見的速度。此后,彭士祿又做起了我國核電發展的拓荒牛,先后組織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指揮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成功讓我國實現了核電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為了祖國的核事業,彭士祿隱姓埋名工作了數十年。49歲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只能靠一根鼻飼管提供營養。但他從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個人要求,始終以國家的利益為先。2021年3月22日,彭士祿在_逝世,享年96歲。
時代楷模彭士祿的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海豐縣,取義于“南海物豐”,位于廣東省東南沿海。1925年,彭士祿出生在這片紅色故土,他是我國早期農民運動領袖彭湃的次子。
1928年9月,海豐縣一片血雨腥風,母親被捕后英勇就義;不到一年,父親又在上??犊八?。
那一年,年僅4歲的彭士祿成了孤兒,也成了國民黨在全國懸賞搜捕的“通緝犯”。童年時期,他曾兩次被敵人抓進監獄,受盡磨難。
1940年,周恩來派人輾轉找到15歲的彭士祿,一句“孩子啊,終于找到你了!”讓顛沛流離的彭士祿淚流滿面。
1940年年底,彭士祿抵達革命圣地延安,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考試,獲得留學蘇聯的名額,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
懸梁刺股攻讀堅。彭士祿倍加珍惜這5年的學習時光,學習成績十分優異。
1955年,因國家建設的需要,中國政府把原子能工業建設列上議事日程。當時,美國和蘇聯都已研制出原子彈、氫彈,美國還造出了核潛艇。
1956年,時任國防部副部長的陳賡到蘇聯訪問期間,把彭士祿召到中國駐蘇大使館,問他:“中央已決定選派一批優秀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愿意改行嗎?”
“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愿意?!迸硎康搱远ǖ鼗卮稹?/p>
吃百家飯長大的彭士祿,忘不了幾十位“母親”對他的撫養,也忘不了父母為了革命犧牲生命,他早已堅定了“愿將此生長報國”的信念。
1956年9月,彭士祿奔赴莫斯科動力學院進行核動力專業學習。從此,與核動力結下了一輩子的緣分。
自強不息去耕耘。
20世紀50年代,面對一些國家的核威脅,毛主席發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偉大誓言。
但是,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想要造核潛艇,簡直比登天還難!不但缺乏圖紙資料,而且也沒有權威專家進行指導,包括彭士祿在內的所有人,誰都沒見過真正的核潛艇到底長什么樣。
而且,核潛艇技術極為復雜。據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專項總師陳炳德介紹,全艇設備、儀器儀表等多達2600多項,近5萬臺件,電纜總長近百千米,管道總長30余千米。作為核潛艇心臟的動力裝置,反應堆的研制更是難上加難。
1962年2月,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研發。
彭士祿綜合團隊意見,對國外資料和國內重水堆實地考察,經過認真計算、論證,很快提出一套在陸地上建造模式堆的設想。
1965年,八千軍民從祖國四面八方匯聚到四川西南部的密林深處,這個代號叫“九〇九”的基地就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很快,彭士祿告別妻兒,隱姓埋名,進入基地。
當時,中國核潛艇研發團隊對“核動力”的了解幾乎為零。但就在1970年12月26日,經過以彭士祿為代表的科研團隊6年的艱辛努力,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下水,4.6萬個零部件全部由中國自主研制。從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49歲那年,彭士祿在一次核潛艇調試工作中突發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之后,他仍然不顧一切地撲在我國核動力事業上。
多年來,彭士祿被譽為我國核動力領域的“墾荒?!?。他推進了我國核動力的民用發展,開創了我國核電站自主設計與建設,為我國核電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負責了我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的引進、總體設計和前期工作;組織建造了我國第一座商用大型核電站——秦山二期,其設計標準、計算程序、研制能力等成功經驗,對我國后續核動力的設計和研發作出了突出貢獻。
“我是屬牛的,許多朋友稱我為老黃牛,我覺得我一生做的工作,雖滄海一粟,但就是要為人民作貢獻,默默地自強不息去耕耘、開荒、鋪路?!迸硎康撋霸诠P記中這樣寫道。
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跡觀后感
三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五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icid國際節水技術獎”,10多個省市區4800多萬畝水稻灌區大面積推廣使用,增產節支總額達數百億元……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依然熠熠生輝,彭老卻猝然離去,令人扼腕不已。生前為國家為社會鞠躬盡瘁,直至以身殉職,逝后仍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對世人發出殷殷感召。懷揣崇敬,循著彭老短暫而華麗的人生履歷,想找尋其生命中最重要的關鍵詞,以期對自己有所啟迪與激勵。往復數遭,自以為得了一個“真”字,這也是我等庸庸之輩口中稱頌,而實難踐行(敬請期待本站推出更好文章:得了的。
在這個“熙熙為利來,攘攘為利往”的年代,這個潛心做一個泥腿子教授,一個從土地里“長”出來的農田水利學者,真真是一朵奇葩。
3?15晚會剛過,各種假象隨之浮出水面,令人眼花繚亂。假質保,假服務,假商標,假日期……以假亂真,渾水摸魚。究其罪惡之源,就是“馬上要”的心態,馬上要出名,馬上要得利,吃不了苦,扎不下根。彭老說:“節水灌溉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至少要20年才能出成果?!本瓦@種甘于寂寞、默默耕耘的精神試問幾人能夠?教書育人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的就是彭老這種求真務實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境界。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首先教師自己能夠像彭老一樣“里里外外都老老實實”,以自己的真情實感,憑自己的真才實學,潛下身,真鉆研,真育人,而后才能培養出“有創新,有實踐,有責任”的學生,求真務實的社會之風亦才可期。捫心自問,我們每天花多少時間和學生在一起?班里每個學生的性格脾性,學習習慣,家庭狀況是否真的下了功夫去了解了?我們花多少時間研究教材?教材的知識要點,以及在整個課程安排中的位置認真思考過嗎?自己從事的課題真的開展研究了嗎,真的能解決教育教學問題嗎?有多少同仁一輩子端著教育這碗飯,從未曾主動思考過教育問題,未曾真正掌握教書育人的技藝,更不用奢談領悟教育的實質了。
像彭老這樣一輩子沉潛于科研與教學第一線,做著經世致用、關乎國計民生的學問,才是這個時代的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愿這次學習不要只是一陣風,教育行業能多一些彭老式的實干家,中華民族的復興夢才會落地生根。
而作為教師,我們職責又是什么?古人說是傳道、授業、
解惑。傳道即傳做人之道,研究做人的學問,我私下認為這是教師至高無上的職責。授業即教人做事,能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某些謀生的本領和手段,當然有些學生如果在這些方面有特定的天賦的話,那他可能超過老師成為這方面的優秀者或專家。解惑即幫學生解決生活中所遇上的各種難以想明白的問題,這可能更多的傾向于生活哲學思考和討論,或屬于博導的范疇??梢哉f,教師是除家長外,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最大的人。特別是小學生,平時在家都是父母監護,在學校視老師為最親近,最信任,最崇拜的人,所以教師的道德,人品表現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其一生。一個教師的師德表現是多方面的,我們要時刻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為人表率。如上課時要衣冠整潔,精神飽滿,不可將個人絲毫的不良情緒表現在課堂上。更不可能在課堂上發牢騷,抱怨學校或貶損其他老師。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書更重要,知識的缺乏可以后天彌補,但一個人的道德觀,世界觀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改變。而彭世彰的事跡不僅告訴我們要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而且要時刻想著學生。
一個人不可能永生,但可以不朽。彭世彰視事業如性命,用孜孜不倦的探索、用奮斗、用生命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是不朽的,是值得我們銘記的。
彭士祿,男,漢族,1925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_海豐人,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是黨的早期領導人、我國農民運動的先驅彭湃烈士之子,年幼時父母犧牲,8歲就被國民黨反動派投入監獄,此后顛沛流離,幾經輾轉到達_,在黨的培養下成長成才。上世紀50年代,他響應黨中央號召,隱姓埋名投身核潛艇研制事業,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裝備、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后,他負責引進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引領我國核事業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曾任原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原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科技顧問,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2021年3月在_逝世。
彭士祿同志個人成長和家庭發展,歷經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各個歷史時期,見證黨的建立、鞏固、發展的百年奮斗歷程。他繼承先輩遺志,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始終保持著對黨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他以身許國、科技報國,求實創新、敢于拍板,踐行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錚錚誓言,為我國核動力事業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高風亮節、淡泊名利,永葆初心、不改本色,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不息、躬耕不止,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生動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
彭士祿同志的先進事跡廣泛宣傳報道后,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科技工作者普遍認為,彭士祿同志是紅色家風的優秀傳承者,是科學家精神的杰出踐行者,是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時代楷模”為榜樣,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從黨百年奮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把個人成長奮斗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時代楷?!卑l布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追授彭士祿同志“時代楷?!狈Q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跡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為彭士祿同志親屬頒發了“時代楷?!豹務潞妥C書。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協、中國核工業集團黨組負責同志,_省有關方面負責同志以及干部群眾、科技工作者、青年學生代表參加了發布儀式。
時代楷模先進事跡材料
高考錄取結果出來后,張桂梅不斷收到學生發來的喜訊,又一批大山里的女孩子考上大學了。
12年來,她全力推動發展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已經有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從這所學校走出,走進大學,走向她們更廣闊的人生。半生坎坷半生貢獻,張桂梅堅守滇西貧困地區40多年,把“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帶進大山,她堅信,幫助一個女孩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就是幫助了一個家庭。
9月4日,張桂梅當選20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她謙虛地說:“我個人獲得的榮譽,是由后面無數的無名英雄支撐的,榮譽是全縣人民的?!?/p>
“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說‘同學們,請坐’”
1957年,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個滿族家庭。17歲那年,她隨支援邊疆建設的姐姐來到云南,后來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鎮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平和喜樂的一段時光。
幸福的日子很短暫,,丈夫患胃癌去世,這個打擊幾乎使張桂梅喪失了生活的勇氣。一年后,她決定離開令她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華坪——這座小縣城接納了她。
張桂梅先是在華坪中心中學任教。正當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撫平心中的傷痛時,厄運再次降臨。
4月,她感覺腹部疼痛,肚子也越來越大,像懷上了5個月的娃娃。到醫院檢查發現:腫瘤,需要手術。
“老天怎么就對我這樣不公平?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難道還不允許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嗎?”張桂梅整整哭了一夜,但哭過以后,她決定,這病先不治了——馬上要中考的學生更重要。
第二天,她一邊吃止痛藥,一邊像常人一樣工作,直到3個多月后把學生送進了中考考場,才向學校說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達兩公斤的腫瘤。
常人無法想象她是怎樣熬過疼痛這一關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腸子粘連貼在了子宮后壁上。醫生要求張桂梅休息調養半年后才能工作,但術后24天,她就匆匆趕回華坪,來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學任教。
不幸的是,不久后,她未痊愈的身體再次出現病癥,腫瘤以極快的速度生長。學生們知道老師的病情后,哭著說:“是我們把你累病的?!倍鴱埞鹈沸睦锴宄?,是學生一直支撐著她站在講臺上,給了她生命的火光,“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說‘同學們,請坐’。”
7月,直到把民族中學的又一批學生送往中考考場,她才去做了第二次手術。
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核潛艇工程是龐大的系統工程,不是我個人的創造,是千萬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干部集體努力的結晶。”彭士祿做到了在工程技術上始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名利晉升、提級授獎上,卻堅持“越糊涂越好”。2017年,彭士祿以全票通過榮獲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當彭士祿女兒問他此筆獎金100萬元港幣該如何處理時,他立馬說了兩個“不要”:一是不要獎金,把它捐給組織,設立人才獎勵基金;二是不要以他的名字命名獎勵基金。彭士祿說:“此項榮譽和成績不只屬于我個人,它更屬于核潛艇人,屬于核電人,屬于核動力人。核潛艇的研制成功是全體參研人員共同奮斗、艱苦拼搏、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這個群體才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是共和國的脊梁!所以這筆獎金應該獎勵那些為核動力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高精尖人才。”經組織多次說服后,他才同意命名“彭士祿核動力創新獎”,獎勵在核動力領域作出重要創新成就的年輕人。
從中國潛艇核動力堆到秦山一期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再到秦山二期核電站,都留下了彭士祿辛勤的足跡與汗水。在他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一生里,彭士祿從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個人要求。他始終以國家的利益為先,勇挑重擔,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的核動力事業。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迸硎康摬灰⒉灰?,但要把核潛艇造出來、要把核電站建起來。他就像深海中的核潛艇,“深潛”一輩子,無聲卻有無窮的力量,必將激勵科技工作者在新時代繼續為祖國的富強而奮斗。
以彭士祿為代表的一生為國家而努力奮斗的人,國家永遠不會忘記,人民也永遠不會忘記!
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跡
“也許是因為屬‘?!?,我敬仰‘孺子牛’的犟勁。不做則已,一做到底?!迸硎康撜f。
核潛艇建造成功之后,跟核動力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彭士祿,又領受了新的任務:建造核電廠。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彭士祿就曾提交過秦山核電站的設計方案。改革開放后,中國啟動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項目,彭士祿被任命為籌建總指揮,后成為大亞灣核電站首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再后又擔任秦山核電站二期董事長。
在出任秦山二期核電站董事長時,他提出了股份制,建立了董事會制度,還首次把招投標制引入核電工程建設。
在榮譽面前,彭士祿從不計較得失,也從不提個人要求。
1978年,當得知自己被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時,他正在工地上忙碌,根本不知自己是獲獎者。彭士祿驚訝地說:“我也可以得獎?”因為他總認為,中國核潛艇研制成功絕不是一兩個人的作用所能及的,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充其量就是核潛艇上的一枚螺絲釘?!?/p>
什么時候調級,什么時候評職稱,什么時候漲工資,彭士祿一概不知,也不打聽。評院士也是單位申請的。別人的房子是越調越大,而他卻從七間的將軍樓搬到四室一廳的單元房里,把大房子讓給別人。
彭士祿擔任過不少單位的顧問,從不拿報酬。他總說:“國家給我的太多了。只要對國家民族有利,比拿點小錢更有價值。”
國內外很多人稱贊他是“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核電站創建人”,對此,彭士祿堅決反對?!拔也贿^是與同事合作,為中國的核事業做了該做的事。我這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我不是什么‘之父’,只是核動力領域的一頭拓荒牛。”
時代楷模先進事跡材料
福建省“漳州110”,全稱為“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直屬大隊”,1990年引領全國建立110報警服務臺和快速反應機制,實現了打擊犯罪、維護治安、服務群眾功能的有效整合,贏得了當地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眾的高度信賴,被百姓親切地譽為“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漳州110”,推動“110”成為人民警察隊伍的標志性品牌。中宣部當時會同有關部門,將“漳州110”作為全國重大典型進行宣傳,在全社會引起廣泛深刻影響。進入新時代,“漳州110”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安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堅持黨建引領,筑牢忠誠警魂,深化警務機制改革,著力打造“漳州110”升級版,積極拓展建立網格治理“社區(鄉村)110”,進一步提升打擊犯罪和服務群眾的整體效能,有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漳州110”的先進事跡宣傳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干部群眾認為,“漳州110”是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的優秀公安基層單位代表,是新時代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守護者,是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踐行者。他們的先進事跡,集中體現了人民公安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政治品格,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價值追求,改革強警、銳意創新的奮進精神,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良好形象。廣大公安民警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警察警旗授旗儀式上的重要訓詞精神,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漳州110”為榜樣,以人民為中心,做人民的保護神,不斷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安全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跡
1925年,彭士祿出生于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城橋東社。
新中國成立后,彭士祿(后左一)和弟弟彭洪首次重逢合影。
1928年,彭士祿3歲時,母親蔡素屏遭反動軍閥殺害。
1929年,時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的父親彭湃也在上海犧牲,彭士祿受到貧苦老百姓的照顧和掩護,鄉親們和地下黨組織把彭士祿東掩西藏。
1931年,彭士祿6歲時,被轉移到了潮安,送到革命群眾家里寄養,準備尋找機會轉送中央蘇區瑞金。在潮安,彭士祿先后被20多戶人家收養過。最后,他被送到紅軍隊長陳永俊(后犧牲)家,由其母親潘舜貞撫養。
1933年農歷7月15日,時任中國共產黨潮安縣委書記陳醒光叛變并出賣了彭士祿等人的居住信息,8歲的彭士祿和潘舜貞一起被國民黨反動派抓獲,送至潮安縣監獄,接著被押送到汕頭石炮臺監獄。
1934年,彭士祿又與一批少年及紅軍家屬被轉送到廣州感化院。
1935年夏,彭士祿從廣州感化院被釋放,回到潮安當乞丐,后又住到革命群眾家里,并幫助繡花、打柴、放鵝等以維持生計。
1936年夏,彭士祿又被捕并再次押送到潮安監獄。1936年,祖母周鳳費盡周折找到彭士祿,并通過陳卓凡設法將他營救出獄。之后祖母先將他帶到澳門,住在柯麟家。七嬸楊華當時正住在柯麟家,公開身份是做傭人,同時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后來祖母又將他帶回香港,部分生活費用由地下黨組織供應,彭士祿在圣約瑟英文院讀了兩年小學。
1939年夏,祖母回海豐時,這時,彭士祿從大人談話中聽說有平山游擊隊,與堂弟彭科一起逃離香港,到惠州的平山參加了東江縱隊。后來香港中共地下黨組織把他找到,又送回香港,住在地下黨負責人連貫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