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報的內容通常包括事實描述、數據統計和問題分析等方面。小編精選了一些優秀的情況匯報案例,供大家借鑒和學習。
幼兒園大班手足口病教案
一、基本情況:
近期我園幼兒患手足口病呈短期內突增現象,具體情況如下:
我園共有24個班級,877名幼兒。自3月23日確診第一例后,至4月1日的十天當中,共有18例手足口病患兒,共涉及4個班級,其中中5班9例、小8班5例,小5班3例、大1班1例。以上患病幼兒中,8例是在休息日確診、1例是停課后回老家鹽城、在外地發病后回錫治療、4例周一確診,均未入園,其他5例為停課期間和在入園晨檢時發現疑似后,隨即隔離就醫后確診。
至4月2日,分別已有三個班級(小8班、中5班、小5班),根據《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的要求,在疾控中心的指導下,報請鎮文衛辦,并報教育局教育科備案,分別于3月26號、4月1號、4月2號,采取了第一時間停課隔離觀察的措施,(至4月8號小8班已正常復課。)。
根據我園對停課班級幼兒情況的跟蹤了解,目前患病幼兒的情況比較平穩,大部分均已到康復狀態,小8班鹽城籍的幼兒成建宇,在停課期間回鹽城老家后發病,有發熱癥狀,3月28號確診,但在老家未治療,后經老師跟家長聯系回無錫治療,3月31日在無錫市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初步診斷為腦炎,4月2號班主任老師去探望,孩子情況已經穩定,不再發燒了,預計就可出院。
二、情況分析:
我園對近兩周中,以上18例患兒的發病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一、其發病時間大多出現在每周的周一、周二,即兩個休息日之后,晨檢時,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呈突增趨勢。出現周一集中爆發的可能性為星期天幼兒在家交往和活動的面比較廣,可能造成感染;又因為在小區等活動場所運動量大,可能造成因體質下降而發病。
二、發病幼兒的居住小區相對集中,有13人為斗山花苑和華夏青城居民的孩子。另據疾控中心統計反映,以上小區未入園的散居幼兒發病率也很高。
三、據家長反映,部分疑似和確診的孩子有在街上培訓機構參加課外的興趣班集中學習。以中5班為例,9個患病幼兒中有5個在外面上興趣班,其他4個是坐在他們周圍的。()大1班1個已經確診的孩子也是在興趣班學習的。
因此,鑒于以上原因,幼兒園、小區活動場所、其他培訓機構、以及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等均有存在交叉感染的幾率發生,但除幼兒園外,其他場所幾乎均無相應的消毒和隔離防護措施。
三、處置措施。
1、從出現第1例手足口病開始,金馬幼兒園立即啟動《無錫市金馬幼兒園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2、做好隔離工作,嚴格遵照《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版)要求,以上班級中一周內確診2例手足口病病例時,即請示錫北鎮教育辦公室批準,實施了停課隔離措施。具體如下:小8班3月25日晨檢發現疑似病例,隨后通知家長隔離就醫,當日確診,于3月26日停課;中5班本周一確診5例,于4月1日停課;小5班在本周二確診2例,于4月2日起停課。
3、做好各項消毒工作。除每天加強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外,放學后對每班幼兒的桌椅、地面再進行關好門窗后徹底消毒半小時后,用清水擦干。幼兒的毛巾、杯子除了每天上午放在消毒柜消毒外,下午3點以后再統一拿到食堂去進行蒸汽消毒。班級的玩具、圖書每天進行消毒暴曬。為保證紫外線燈的消毒效果,對燈管用酒精棉擦洗。同時加強對公共場所特別是樓梯扶手、大型玩具、大廳軟包的消毒。班級和公共場所確保開窗通風,保持空氣的流通。
4、印發告家長書,各班召開家長會,利用校信通、電子屏、qq群等各種載體和方式,認真細致地做好家長解釋和宣傳工作,積極指導家長做好手足口病的防范措施,爭取家長的配合來防控手足口病,特別是提醒家長放學后,雙休日不能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如超市、商店、各類培訓班,小區的'活動場所等地方去玩)不要帶孩子去串門、外出游玩等,提醒家長在家也養成勤洗手習慣和早晚的兩次檢查。
5、加強晨間、午檢,保健老師加強巡視檢查,發現疑似的幼兒馬上通知家長接回家去醫院就診。
6、對停課在家的幼兒班主任老師積極與家長聯系,了解班內幼兒在家情況,是否有新增病例等。
7、加強對各班班主任、保育員的傳染病防控工作的檢查和督促。
8、停止專用室活動,體育器械和大型活動器械的活動,對專用室的活動材料也進行消毒洗曬。消除班級之間的交叉感染途徑。
9、及時向相關部門做好信息的上報工作。
另外,我園也及時聯系了相關的衛生機構,3月27日和31日,區疾控中心、衛監所和八士公衛所都分別來園了解情況和檢查指導防控工作。查看了中5、小8班保育員的消毒情況和消毒液的配比情況,認為我園能按照傳染病期間的消毒要求進行消毒、全園能認真做好消毒工作,使用平時1片2斤水,傳染病期間2片2斤水比例對公共場所、物品表面消毒及臭氧消毒。能使用家校通,電子屏、告家長書進行宣傳教育。班級的消毒工作和因病缺課記錄工作比較詳實。
四、情況發展。
在小8、中5、小5等三個班級實施停課后,4月4日中4班和中2班各確診一例;清明假期過后的4月8號,中4班和中7班又各確診一例?,F在疾控中心的建議下,根據《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的要求,1周內累計出現10例及以上或3個班級分別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時,經風險評估后,報請區政府和區教育局同意,我園需緊急停課10天,(4月9號到4月18號),以防止手足口病的擴散和蔓延。
五、下階段工作。
1、接疾控中心給我園下達的停課通知之后,及時上報鎮政府分管領導,向教育局教育科提交停課的報告。
2、召開全園教職工緊急會議,通報情況,布置落實緊急停課的相關事宜。
3、4月8號當晚,將緊急停課的相關通知,由各班主任老師通知到每個家長。
4、4月9號下午,各班開好一個家長會,印發告家長書,進一步做好家長工作,爭取家長的理解和配合。
5、班主任老師每天跟家長取得聯系,跟蹤了解幼兒的情況,掌握動態發展情況。
6、各班保教人員對班級以及公共場所的進行徹底的消毒工作。
7、關注輿情動態,正面引導保教人員,做好各項工作。
幼兒園大班手足口病教案
活動目標:
3、心理上知道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4、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活動難點:
活動準備:
預防手足口的專題視頻、醫護人員外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基本環節。
1、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手足口病,你聽說過這種病嗎?說說你知道的病癥。
2、看視頻:預防手足口。
3、回顧(請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將視頻里看到、聽到的預防手足口的方法記錄下來,大家討論,推選美術技能強的一名同伴做記錄)――因為看過聽過可能會忘記,但是自己記錄一遍會有很深的印象。
4、請各小組做記錄的幼兒帶上記錄好的大紙卡貼在黑板上,并指著記錄的內容一一陳述,師幼傾聽。
5、小結:看記錄卡總結幼兒熟悉的幾種方法,教師適當補充。
三、結束部分。
老師準備了紅色和綠色的小卡放在圖書區,小朋友們每天來幼兒園后根據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哪一張卡在晨檢談話中告訴大家:紅色的卡表示身體有病或者需要多喝水等,綠色的卡表示很健康。沒有發熱或者不是轉染病的小朋友可以上幼兒園,帶上醫生開的藥,保育老師會照顧你喝藥。健康的身體需要學會自己關心。
幼兒園大班手足口病教案
一、目的。
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園的傳播,杜絕傳染源入園,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兒童,特制定此預案,規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兒健康,確保幼兒園各項工作正常開展。
二、工作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消毒管理辦法》、《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試行)》等法律、法規以及市衛生局、市教育局的有關規定,以幼兒園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為主體成立傳染病應急工作小組,務實、高效、科學、有序地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傳播。
三、組織體系及職責任務。
(一)傳染病應急工作小組。
組長:崔利玲。
副組長:麥寧繆曉方何凱黎。
組員:王淑娟姜燕賈成桂魯冰耿翠萍夏德義各班班組長各班保育員。
(二)職責分工。
崔利玲:全園預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組織領導,指揮協調。
麥寧:本園預防控制工作直接責任人,負責建立全園傳染病防控制度,檢查本園制度落實。
繆曉方:分園預防控制工作直接責任人,檢查分園制度落實。
何凱黎:親子園預防控制工作直接責任人,檢查親子園制度落實。
王淑娟:本園防控工作執行人,負責本園衛生保健檢查、觀察防治和信息報送以及全園宣教工作。
姜燕:本園預防控制工作執行人,負責本園衛生保健檢查、觀察防治和幼兒缺勤分析工作。
魯冰:分園防控工作執行人,負責分園衛生保健檢查、觀察防治和信息報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賈成桂:親子園防控工作執行人,負責親子園衛生保健檢查、觀察防治和信息報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耿翠萍:本園食堂防控工作責任人,負責執行和檢查本園食堂環境衛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夏德義:分園食堂防控工作責任人,負責執行和檢查分園食堂環境衛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班組長:防控工作班級責任人,負責檢查本班傳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實,負責本班幼兒衛生常規的養成,負責向幼兒園保健室及時上報本班幼兒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確診病例情況。
保育員:防控工作班級執行人,負責本班體弱兒以及服藥患病幼兒的'觀察、護理和記錄,及時檢查、盡早發現可疑病例,負責本班環境衛生、開窗通風和消毒工作。
保健室措施。
1、加強晨檢通過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的方式,細致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情緒與身體狀況,重點檢查幼兒有無發燒和皮疹。如發現有可疑癥狀的孩子,應立即通知家長帶病兒到南京市兒童醫院確診;一旦確診為手足口病,保健老師應及時上報鼓樓區疾控中心。
2、加大宣傳利用板報櫥窗、幼兒園網站向家長進行有關宣教,培訓班級保教人員加強消毒、檢疫和觀察,提高家長和班級保教人員的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
3、指導消毒隔離指導班級保教人員加強班級各種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確診病兒在家隔離治療,痊愈后,憑南京市兒童醫院證明、經保健老師檢查,確認無傳染性后方可進班。
4、缺勤記錄每天負責記錄各班因病缺勤幼兒名單,如果15天內發生13例或占全園幼兒18%的手足口病確診病例,應及時上報應急小組組長,將關閉幼兒園2周。
班級措施。
1、開窗通風班級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2、加強消毒每日消毒班級空氣、毛巾、茶杯、門把手、水龍頭、患兒玩具、被褥、廁所等,適當延長消毒時間(具體消毒方式見消毒記錄表)。
幼兒園大班手足口病教案
1、學習手足口病的傳播和預防知識。
2、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
4、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過程】。
1、傳播途徑。
(1)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好發于小兒的'傳染病,近些年來在世界各國廣為流行。
(2)主要通過糞口,飛沫和呼吸道傳播。
(3)患兒摸過的玩具、圖書;帶有病毒的蒼蠅叮、爬過的食物。
(4)全年均可有發病,但3-11月份多見,6-8月份為高峰期。
2、癥狀。
潛伏期2―5天,初期:低熱,困倦、頭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現疼痛性小泡。并發癥:腦膜炎、腦炎、心肌炎、遲緩性麻痹、肺水腫。
3、預防。
(1)保持口腔衛生,飯后漱口。
(2)飯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吃生食。
(3)健康幼兒可口服板藍根、大青葉等藥物。
(4)少去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
(5)少吃冷飲,不喝生水,瓜果洗凈削皮,不吃變質的食品。加強營養,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曬,防止過度疲勞而降低抵抗能力。
(6)花卉:吊蘭、龜背竹、滿天星、蘆薈、龍舌蘭。
(7)艾葉煮水泡腳,患兒隔離2周。水泡結痂,皮疹消退,熱度消退。
幼兒園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1、我園幼兒如出現手足口病,家長應及時就醫并向幼兒園請假,不得帶幼兒入園,經醫院診斷排除后才能回園。
2、幼兒在園內出現疾病,要求其到隔離室休息,并立即通知其家長,由家長陪同去醫院,家長不能到園的,由班主任老師護送去醫院。
3、幼兒園對病人所在班級教室或辦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場所進行消毒,對與病人密切接觸的幼兒進行隔離觀察,防止擴散。
4、病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時,禁止任何幼兒前往探望。
5、幼兒園幼兒中發現病人,立即上報教管辦,并對幼兒進行跟蹤了解。
6、如傳染幼兒多,請示教管辦,是否停課。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傳染源,切斷易感人群,具體做到:
(1)封鎖疫點。立即封鎖患者所在的班級,暫停幼兒園的一切活動,等待衛生部門和教育中心的處理意見。
(2)疫點消毒。對幼兒園所有場所進行徹底消毒。
(3)疫點調查。幼兒園密切配合防疫站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病人到過的場所、接觸過的人員,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同學進行隨訪,并進行必要的隔離觀察措施。
8、幼兒園領導發現病人后,迅速向全體師生公布病情及其采取的防護措施,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安定人心,維護幼兒園穩定,樹立戰勝傳染病的信念。
附件:康成幼兒園疾病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聯系表。
姓名職務手機園內電話。
幼兒園手足口病情況匯報
手足口病多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幼兒園是兒童密集的場所,兒童日常接觸較多,所以幼兒園容易發生聚集性手足口病疫情。防范手足口病,幼兒園需要做到以下這些。
多宣傳。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節,通過廣播、led屏幕播放和宣傳欄等方式開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識宣傳。
多洗手。
有足量的`洗手水龍頭,每天落實幼兒勤洗手。工作人員在接觸兒童前、替兒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應該洗手。
空氣常流通。
保證教室、閱覽室、休息室、辦公室等空氣流通和保持室內外衛生的清潔。
臥鋪區分開。
能午休的幼兒園,應為孩子提供單獨的臥鋪,臥具獨立存放。
經常消毒。
餐飲具每次使用前應煮沸20分鐘或高溫消毒。
每日對廁所進行清潔消毒。每日對地面、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臥鋪每周擦拭消毒,衣物、被褥等每周換洗與晾曬。
及時通知家長。
一旦發現發熱、出疹等癥狀的幼兒,應及時通知家長盡早送到醫院就診;對患兒所用過的物品應及時進行消毒。
報告疾控機構。
發現發熱、出疹等癥狀患兒異常增多時,應立即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配合做好預防控制工作。
幼兒園手足口病總結
本學期以發熱伴口腔、手、足、臂部皮疹為主要癥狀的手足口病(ev71感染)又在蔓延。現在的手足口病毒得到了變異,而且時間戰線有所拉長,就連寒冬也擋不住病情的進攻。我們幼兒園面臨著預防、抗擊手足口的緊急形勢。幼兒園的孩子是易感人群,我們很重視手足口的預防工作,結合我園實際,我們主要開展了如下工作: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學校高度重視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組織教師學習《寧陽縣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手冊》,把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作為當前的重要工作來抓,并力求抓緊、抓實、抓好。手足口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極易在短時間內造成流行。上級相關部門也多次開會強調,通過對各級教育部門文件精神的學習,我們充分認識到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度重視幼兒園當前的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為切實加強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領導,我園特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指導、檢查、督促全園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組長:
組員:
二、認真落實,重在預防。
本學期,我園認真落實了早中晚三次體檢制度,力求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在宣傳學習關于手足口病文件的教職工會議上特別要求各位教師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必須對該班幼兒進行晨檢,內容主要包括:對入園的每名幼兒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幼兒出勤、健康狀況,統計出勤率,追蹤缺勤原因,統計生病學生。在晨檢的過程中如有發現幼兒的早期癥狀(如發熱、皰疹等)以及疑似病例時,必須及時告知學校,學校將進一步進行排查,以確保做到對病例的早發現、早報告、早期識別。若統計生病學生有異常時將及時報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相關衛生部門,以便調查處理。
隨時注意打掃活動室及衛生間,我們做到了清潔區和污染區拖把、擦布的分開使用、洗涮和放置;學生的手絹也是分隔放好,很好的避免了相互接觸、交叉污染,再者所放位置既保證了通風又可以得到陽光的照射。
所有幼兒都在餐廳吃飯確保了活動室和休息室的衛生,餐后所有餐具在消毒柜里統一高溫消毒,確保了衛生。
我們確保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天早晨、下午上課前,活動室和休息室都通風換氣、消毒半小時以上。
每天下午孩子離園后,我們都會對幼兒所接觸的地方用84消毒液進行打掃、消毒。
三、認真做好學校食品衛生、飲水衛生以及環境衛生。
加強學校食堂衛生管理,認真做好校園環境衛生,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做到飯前便后洗手、勤洗澡。要求幼兒喝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要求全園師幼注意各科室、家庭內外的清潔衛生,經常通風換氣。衣服、被褥要在陽光下曝曬。
通過主題班會、廣播、宣傳欄、下發宣傳單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向幼兒及幼兒家長宣傳預防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識、防范措施,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提高防病意識。重點宣傳飲用水衛生、飲食衛生、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爛變質食物和不潔的生冷、涼拌食物,不隨地大、小便和亂倒垃圾、不污染水源、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預防手足口中藥方等內容,教育師幼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同時引導師幼及家長正確面對疫情防控工作,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確保安全穩定。
本學期,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指導下,通過各位老師不厭其煩的講、一絲不茍的進行各項工作和幼兒家長的積極配合,我園幼兒都很健康,沒有出現1例手足口病例。當然在目前的形勢下,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還要繼續抓好各項工作,并完善各項工作:
消毒工作要做到細處。如:門把手、樓梯扶手、桌椅、玩具的消毒要保證每天都能擦拭1次。
督促幼兒家長每周都能曬曬孩子的被褥。
堅持幼兒及教職工入園前用高錳酸鉀消毒液泡手(或用流動潔凈清水清洗雙手)。
總之,在學校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中,我們不僅對其高度重視,加強領導,還對師幼員工進行了及時的宣傳和教育,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真正做到了重在預防,確保了全園師幼安全的衛生環境。
幼兒園大班手足口病教案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少數患者可并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少年兒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發病,但能夠傳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和a組柯薩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癥病例的比例較大。腸道病毒傳染性強,易引起暴發或流行。為指導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預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導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腸道病毒病的疫情報告和監測;
(二)指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
(三)指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開展公眾預防和疫情應急處置。
二、病原學。
三、流行病學。
(一)流行概況。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1957年新西蘭首次報道該病。1958年分離出柯薩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發現的`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主要為coxa16型,1969年ev71在美國被首次確認。此后ev71感染與coxa16感染交替出現,成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
手足口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該病流行期間,可發生幼兒園和托兒所集體感染和家庭聚集發病現象。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在短時間內可造成較大范圍的流行,疫情控制難度大。
(二)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人是腸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腸道病毒主要經糞-口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經水或食物傳播尚不明確。發病前數天,感染者咽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后一周內傳染性最強。
幼兒園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園的傳播,杜絕傳染源入園,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兒童,特制定此預案,規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兒健康,確保幼兒園各項工作正常開展。
二、工作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辦法》、《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試行)》等法律、法規以及市衛生局、市教育局的有關規定,以幼兒園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為主體成立傳染病應急工作小組,務實、高效、科學、有序地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傳播。
三、組織體系及職責任務
(一)傳染病應急工作小組
組長:田敏華
副組長:鐘愛萍
組員:各班老師各班保育員
(二)職責分工
田敏華:全園預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組織領導,指揮協調。 鐘愛萍:負責建立全園傳染病防控制度,檢查本園制度落實。負責本園衛生保健檢查、觀察防治和幼兒缺勤分析工作。負責執行和檢查本園食堂環境衛生和食品安全工作。負責檢查本班傳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實,負責本班幼兒衛生常規的養成,負責向幼兒園保健室及時上報本班幼兒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確診病例情況。
保育員:防控工作班級執行人,負責本班體弱兒以及服藥患病幼兒的觀察、護理和記錄,及時檢查、盡早發現可疑病例,負責本班環境衛生、開窗通風和消毒工作。
四、預防控制手足口病具體措施
保健室措施
應立即通知家長帶病兒到兒童醫院確診;一旦確診為手足口病,保健老師應及時上報區疾控中心。
2、加大宣傳利用板報櫥窗、幼兒園網站向家長進行有關宣教,培訓班級保教人員加強消毒、檢疫和觀察,提高家長和班級保教人員的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
3、指導消毒隔離指導班級保教人員加強班級各種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確診病兒在家隔離治療,痊愈后,憑南京市兒童醫院證明、經保健老師檢查,確認無傳染性后方可進班。
班級措施
1、開窗通風班級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2、加強消毒每日消毒班級空氣、毛巾、茶杯、門把手、水龍頭、患兒玩具、被褥、廁所等,適當延長消毒時間(具體消毒方式見消毒記錄表)。
3、正確洗手師生餐前便后都要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保育員清掃和消毒時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別是處理幼兒大小便)后應立即洗手。
4、檢疫措施班級一旦確診有手足口?。ㄌ貏e是腸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全班幼兒必須檢疫10天,檢疫期間全班沒有發病的幼兒可以正常入園,但本班幼兒不串班,班級不接收和轉出幼兒,班級早晚獨立護導。
5、觀察護理在保健老師的指導下,班級老師每天中午注意觀察每一位幼兒進餐時有無口腔疼痛、午睡前檢查有無可疑皮疹,一旦發現有可疑癥狀的孩子,立即通知保健室。
6、缺勤登記檢查班級幼兒出勤情況,有缺勤者及時聯系家長明確原因,如為病假伴發熱和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者應及時送醫院診治并及時了解病情,盡快上報幼兒園。
春夏季節是手足口病及各種傳染病的的高發期,特別近期全國各地發現多例手足口病的信息,讓許多家長內心惶然。為有效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暴發和蔓延,保護我園幼兒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有關文件精神和相關規定,全面掌握預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措施,并進一步完善各種預警制,同時開辟專題宣傳欄,并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家長的宣傳和知識培訓,為杜絕手足口病在幼兒園的出現,為此,我們幼兒園啟動應給預案,制定措施,預防手足口病的發生,做到讓家長真正放心。
一 、高度重視,提高認識,落實責任
1、園長作為幼兒園預防控制手足口?。╡v71感染)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高度重視幼兒園衛生工作,統一思想,迅速啟動預防控制手足口病工作預案,把幼兒園手足口病預防控制工作當作當前幼兒園重點工作之一。
2、成立幼兒園預防控制手足口?。╡v71感染)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向家長宣傳講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規知識。我們通過宣傳欄、校訊通、網站等各種形式向家長講解手足口病的發病癥狀、預防措施、傳播途徑、病兒的護理等方面的`知識,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臨床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潰瘍等表現為主。教育家長及幼兒,注意休息的同時,保證充足的戶外體育活動時間,鍛煉身體,鼓勵幼兒多飲溫開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細搭配,保證幼兒攝入足量的、均衡的營養,增強孩子的免疫力。家園配合做好預防工作。
三、加強預防措施,做好疫情報告和疫情監測工作
況,做好每日晨檢登記工作,發現發燒和皮疹、皰疹、口腔潰瘍等可疑情況馬上隔離,通知家長,及時診斷,并及時了解狀態,及時上報。
2、教育孩子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并要嚴格規范洗手方法。
3、加強幼兒園日常衛生管理,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及時發現和隔離患者是預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園內公共場所、教室、寢室保持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等。桌椅、床、門、大型玩具、器械、樓梯扶手、門柄、水龍頭、地面等用1:200的消毒液擦洗,毛巾、玩具用消毒液浸泡,水杯、餐具進消毒柜消毒。對活動室、寢室進行紫外線消毒,每天1小時以上,被褥、圖書日光曝曬消毒。
4、控制集體活動,不到公共場所玩耍,避免與患兒接觸,以減少感染機會。由于目前是該傳染病的好發季節,建議孩子家長不要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還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藥如板蘭根、大清葉、雙黃連等。
四、控制措施及應急物資儲備:
過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對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糞便也應消毒。并對密切接觸者加強醫學觀察,注意觀察密切接觸者有無發熱、皮疹等情況。減少與其他班級并班,集會或集體活動。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和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等。同時,我們將做好應急處置物資準備,對預防和消殺物品、消殺器械、防護用品等的儲備及時補充完善,確保發生疫情時能夠迅速、有力、有效進行處置?;純涸龆鄷r,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向教育和衛生部門申請決定采取放假措施。
五、加強紀律,嚴格要求
我們將要求全體教職工,堅守工作崗位,認真履行應急處置工作職責,對違紀違規的工作人員依照有關規定嚴肅查處。
幼兒園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此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腸道病毒屬的柯薩奇a組16型和腸道病毒ev71型多見(引起重癥病例的`比例較大)。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
主要癥狀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干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
(一)疑似病例。
1.在流行季節發病,常見于學齡前兒童,嬰幼兒多見。
2.發熱伴手、足、口腔、臀部皮疹,或無發熱。
3.有上述類似病例接觸史。
(二)確診病例。
1.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發熱,手、足、口和臀部皮疹伴或不伴發熱。愈后良好,無后遺癥。
2.重癥病例。
出現神經系統受累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譫妄;頭痛、嘔吐;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肌無力或癱瘓;腦膜刺激癥、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3.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內發展為危重病例,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一)年齡小于3歲;。
(二)持續高熱不退;。
(三)末梢循環不良;。
(四)呼吸、心率明顯增快;。
(五)精神差、嘔吐、抽搐、肢體抖動或無力;。
(六)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
(七)高血糖;。
(八)高血壓或低血壓。
(一)建立健全衛生保健管理制度,落實傳染病管理責任及職責。
1.幼兒園應有一名園長負責傳染病防治的人員、經費及各項措施的落實與協調,并負責有關硬件設施的建設。
2.保健醫生或衛生保健教師負責制定幼兒園傳染病防治工作計劃,協助幼兒園領導并與班主任密切配合,認真做好傳染病防治工作。具體包括宣傳教育、健康教育課、收集和保存健康信息、負責與衛生部門溝通。
3.班主任老師應積極配合園醫做好健康教育與傳染病防治工作,主要包括督促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協助開展健康調查,認真做好晨檢,登記和報告缺課學生等。
4.所有老師都有義務發現和報告幼兒的異常情況。
(二)嚴格執行并落實衛生保健制度。
1.嚴格執行健康體檢制度,加強晨檢、午檢及全日觀察巡班制度。
規范晨檢及午檢內容,增加巡班次數。
一問:詢問病史,問離園后的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情況以及最近有無接觸史。
二摸:用手探摸幼兒額部是否發熱。發現發熱及時隔離。
三看:觀看幼兒精神狀況,面色,咽部,眼神及皮膚的情況。
四查:重點檢查易感兒,做到早發現、早隔離。
2.加強執行因病缺勤追蹤登記制度。因病缺勤的兒童,班級老師或保健人員一定要追蹤到疾病診斷,以便及早切斷傳染源,盡早保護易感人群。
3.加強衛生及消毒隔離制度,定期進行衛生消毒,發現患兒及時隔離。
(1)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4)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7)環境消毒要點:不需要大規模噴灑消毒。只需要對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課桌椅、餐桌、嬰兒床欄桿、樓梯把手等)、玩具、游樂設施、寢具及書本等做重點消毒。清潔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通過紫外線殺滅病毒。
(8)對有接觸史的兒童及其班級立即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減少班級交叉活動,不進行入托和轉托手續辦理。
(9)傳染病流行期間囑咐家長不要帶兒童到公共場所及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4.加強執行食品衛生安全制度。嚴格飲食衛生管理及工作流程規范,嚴把食物購買、貯存、加工關。
5.嚴格執行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發現確診或疑似病例,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24小時內(電話、傳真等)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機構報告。同時,上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疫情變化時要續報。
6.停課制度。
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規定,出現重癥或死亡病例,或1周內同一班級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病例所在班級停課10天;1周內累計出現10例及以上或3個班級出現2例以上病例時,經風險評估,幼兒園停課10天。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通過幼兒園宣傳欄、親子活動、幼兒園網站、家長信息交流平臺、廣播電視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傳染病預防知識教育。還可通過家長會或告家長書等形式,宣傳傳染病預防知識,以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
健康教育內容包括:
3.生活要有規律,要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5.知道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
幼兒園預防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有時會遇到無法預料的突發事故,為了可以及時作出應急響應,降低事故后果,時常需要預先編制應急預案。寫應急預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預防手足口病應急預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夏季節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特別是近段時間有關媒體也不斷報導某地發現多例手足口病的信息,令許多家長內心惶然。為此,幼兒園領導高度重視,充分認識ev71病毒傳播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立即成立了預防手足口病傳染病管理小組。根據省衛生廳內部明電〔20xx〕28號《關于加強腸道病毒感染疾病防治工作的緊急通知》及市、區關于做好ev71病毒傳播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精神,西幼啟動應急預案,貫徹執行“預防為上、分級控制、及時處置、分級管理”的工作原則。強化“班級與個人相結合、分層管理、層層負責”的處置原則,務實、高效、科學、有序地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蔓延。
一、成立預防手足口病傳染病管理小組。安排每天的`值班主任,一把手領導總值班。
二、利用家長會和“致家長的一封信”,向家長講解了手足口病的發病癥狀、預防措施、傳播途徑、病兒的護理等方面的知識,讓家長全面了解病理知識,家園配合做好預防工作。并利用圖片和故事等形式對幼兒進行良好的衛生習慣的培養。
三、做好晨間檢查工作。幼兒早晨入園期間,保健醫和帶班教師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間檢查,通過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的方式,細致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情緒與身體狀況,有發燒癥狀的幼兒,勸其在家休息。
四、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幼兒園每天由保育老師清理好衛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徹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對空氣進行紫外線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曬。
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開窗通風,保證活動室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
六、適當鍛煉身體,平衡膳食營養,增強抵抗能力。教育幼兒注意休息的同時,鼓勵幼兒多飲溫開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細搭配,保證幼兒攝入足量的、均衡的營養,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七、教育幼兒注意個人衛生。教育幼兒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個人衛生,經常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八、控制集體活動,不到公共場所玩耍,避免與患兒接觸,以減少感染機會。
九、啟動應急預案。如發現患兒,迅速隔離,立即到醫院就診。
幼兒園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總結
今年進入3月份后,我縣出現了2起托幼機構的局部暴發疫情(分別為賓州鎮顧明幼兒園、城區幼兒園)。疫情出現后,我局高度重視,立即向南寧市衛生局和縣委、縣政府作了報告。市衛生局和縣委、縣政府領導對此高度重視,分別作出了重要批示。我局根據市衛生局和縣委、縣政府的指示精神,全力組織各方力量對手足口病疫情進行處置,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F將手足口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4月9日16:00至4月10日16:00共報告手足口病67例,無重癥和死亡病例報告,截至4月10日下午16時,今年累計報告手足口病732例,累計報告重癥病例19例,其中已治愈出院7例、好轉7例,危重1例正在定點醫院積極救治,累計病死4例(在區婦幼死亡1例)。
一是領導高度重視??h委周紅波書記、張先進縣長、市衛生局多次聽取衛生部門的疫情匯報,并作出重要指示,南寧市衛生局還派出檢查指導組對我縣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進行專門檢查指導。我縣人民政府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分管衛生工作的梁楓副縣長分別于4月2日、3日組織召開了全縣手足口病緊急工作會議,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制訂了《xx縣手足口病應急處置預案》。
我局也分別于3月30日、31日、4月3日和4月6日召開了衛生系統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緊急會議,成立了以縣衛生局局長、黨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印發了《關于建立xx縣衛生系統手足口病疫情應急處置機制的通知》和《xx縣衛生系統手足口病預防控制與醫療救治應急預案》,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全力開展手足口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
二是采取措施,加大防控醫療救治工作力度。通過培訓、實行24小時值班和零報告制度加強疫情監測報告、及時調查處置局部暴發疫情,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對重要疫區的幼兒園只要發生病例,就采取靈活措施,加強防控。對重癥、危重病例,組織專家組會診,全力救治,并及時向市衛生局匯報。4月9日,我局還根據防控工作的需要在縣婦幼保健院設立臨時醫療點,抽調精干力量,對手足口病患兒進行積極救治。4月2-3日,廣西醫科大一附院兒科icu韋丹主任、市一醫院兒科于波主任到我縣對部分重癥患兒進行會診,指導醫療救治工作;4月3日上午,市疾控中心劉海燕副主任到我縣檢查指導防控工作。4月7日,市衛生局黃筱文副局長、楊曉釗副局長帶隊到我縣檢查指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三是加大培訓和宣傳力度。3月30日,我局組織召開衛生系統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緊急會議時,由縣疾控中心及縣人民醫院防控和醫療救治專家對各醫療衛生單位院長及防??瓶崎L進行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識專題培訓,共培訓130人。各鄉鎮衛生院也加強對鄉村醫生的手足口病防控知識培訓,將防控關口前移。今天下午3時,我縣召開全縣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會議和手足口病培訓會議,參加會議人員有300多人。
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專題宣傳欄、電視和報刊等多種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手足口病防控基本知識。同時要求各鄉鎮干部、村委干部、自然村干部、村醫、防保人員分片包干形式,將手足口病防控知識宣傳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小孩。
四是加強督查和技術指導??h人民政府和我局多次組織相關人員對各鄉鎮、各有關單位、各中小學、各托幼機構落實防控措施情況進行督查和技術指導。
一是經過采取綜合防控措施后,我縣2起局部暴發的手足口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無擴散的趨勢。全縣未出現新的局部暴發疫情,但全縣手足口病防控形勢仍然比較嚴峻。
二是重癥病例經過搶救后,大部分病例已治愈或好轉。
1、宣傳工作尚待加強,個別鄉鎮對手足口病的宣傳不到位;
3、醫療救治能力有待加強;少數醫務人員對手足口病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知識掌握不全面;未能及時診斷病人和甄別重癥患者。
一是宣傳到位。
繼續加大手足口病防控知識宣傳力度,要求各鄉鎮干部、村委干部、自然村干部、村醫、防保人員采取分片包干形式,把手足口病防控知識宣傳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不漏一個幼兒園、不漏一個家庭、不漏一個小孩。
二是措施到位。
強化防控措施,及時掌握疫情動態,根據防控工作的需要設置專門手足口病??崎T診,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三是救治到位。
繼續加大救治病患兒和重癥患兒力度,按上級專家的指導全力開展救治工作。
四是督查到位。
確保各項防控、救治措施落實到位,最大限度減少手足口病發病率和死亡率。
幼兒園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春夏季節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特別是近段時間有關媒體也不斷報導某地發現多例手足口病的信息,令許多家長內心惶然。特此,公文站小編為您整理了以下幼兒園手足口病。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領導高度重視孩子們手足口病的預防,充分認識ev71病毒傳播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立即成立了預防手足口病傳染病管理小組。根據省衛生廳內部明電〔201x〕28號《關于加強腸道病毒感染疾病防治工作的緊急通知》及市、區關于做好ev71病毒傳播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精神,西幼啟動應急預案,貫徹執行“預防為上、分級控制、及時處置、分級管理”的工作原則。強化“班級與個人相結合、分層管理、層層負責”的處置原則,務實、高效、科學、有序地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蔓延。
一、成立預防手足口病傳染病管理小組。安排每天的值班主任,一把手領導總值班。
二、利用家長會和“致家長的一封信”,向家長講解了手足口病的發病癥狀、預防措施、傳播途徑、病兒的護理等方面的知識,讓家長全面了解病理知識,家園配合做好預防工作。并利用圖片和故事等形式對幼兒進行良好的衛生習慣的培養。
三、做好晨間檢查工作。幼兒早晨入園期間,保健醫和帶班教師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間檢查,通過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的方式,細致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情緒與身體狀況,有發燒癥狀的幼兒,勸其在家休息。
四、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幼兒園每天由保育老師清理好衛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徹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對空氣進行紫外線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曬。
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開窗通風,保證活動室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
六、適當鍛煉身體,平衡膳食營養,增強抵抗能力。教育幼兒注意休息的同時,鼓勵幼兒多飲溫開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細搭配,保證幼兒攝入足量的、均衡的營養,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七、教育幼兒注意個人衛生。教育幼兒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個人衛生,經常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八、控制集體活動,不到公共場所玩耍,避免與患兒接觸,以減少感染機會。
九、啟動應急預案。如發現患兒,迅速隔離,立即到醫院就診。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1、我園幼兒如出現手足口病,家長應及時就醫并向幼兒園請假,不得帶幼兒入園,經醫院診斷排除后才能回園。
2、幼兒在園內出現疾病,要求其到隔離室休息,并立即通知其家長,由家長陪同去醫院,家長不能到園的,由班主任老師護送去醫院。
3、幼兒園對病人所在班級教室或辦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場所進行消毒,對與病人密切接觸的幼兒進行隔離觀察,防止擴散。
4、病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時,禁止任何幼兒前往探望。
5、幼兒園幼兒中發現病人,立即上報教管辦,并對幼兒進行跟蹤了解。
6、如傳染幼兒多,請示教管辦,是否停課。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傳染源,切斷易感人群,具體做到:
(1)封鎖疫點。立即封鎖患者所在的班級,暫停幼兒園的一切活動,等待衛生部門和教育中心的處理意見。
(2)疫點消毒。對幼兒園所有場所進行徹底消毒。
(3)疫點調查。幼兒園密切配合防疫站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病人到過的場所、接觸過的人員,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同學進行隨訪,并進行必要的隔離觀察措施。
8、幼兒園領導發現病人后,迅速向全體師生公布病情及其采取的防護措施,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安定人心,維護幼兒園穩定,樹立戰勝傳染病的信念。
姓名職務手機園內電話。
幼兒園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隨著季節變化,天氣逐漸轉暖,手足口病進入了高發,易發時期。為了積極主動做好手足口病的預防工作,切實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園積極采取各項預防措施,做到讓家長真正放心。
一、明確責任,責任到人。
各班級各部門充分認識手足口病引發的危害,明確職責和分工,層層落實各項防控措施,一旦發現疫情立即啟動緊急預案,盡快、盡早、及時、有效地處置疫情,防止疫情蔓延和擴散。
二、向家長普及防控知識,并發放手足口病溫馨提示卡和消毒防疫知識。
三、開展衛生整治工作。
1、大力開展全園衛生安全工作,認真治理環境衛生,不留死角。
2、做好衛生消毒工作,餐具采用高壓蒸汽消毒,玩具、桌面、地面、門把手采用84消毒液擦拭,室內空氣采取開窗通風與紫外線消毒相結合的方法,床上用品一律采用陽光暴曬。
3、做好幼兒入園的晨午檢工作,同一模、二看、三問、四查的方式仔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情緒與身體狀況,并及時做好登記。
4、做好缺勤幼兒跟蹤記錄。
5、教育幼兒注意個人衛生。
6、控制集體活動,減少感染機會。
為加強手足口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有效控制手足口疾病在園流行,確保幼兒身心健康,特制定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一、加強宣傳:
(一)宣傳工作要點:
通過晨間談話、午間活動等各種宣傳教育形式對廣大的師幼開展有關手足口病傳染病知識的宣傳教育。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最根本目的與任務。對于腸道傳染多發季節,加強有關不飲生水、不吃過期變質食品,飯前便后要洗手等“防病從口入”的有關行為的強調至關重要,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同時,我們還利用宣傳窗、家園欄、家長會、告家長書等形式對每個幼兒家長各開展預防手足口病的衛生知識宣傳健康教育,讓家長知道該病可防、可控、可治,了解和掌握相關預防知識,讓家長和我們幼兒園共同筑起一道安全保壘!
(二)、宣傳主要內容:
1、飯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飲食衛生習慣。
2、喝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熱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宿舍等場所的通風換氣,并告戒家長要經常對孩子居住的房間進行通風換氣。
4、盡量少去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盡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5、家長、教師要多注意觀察孩子身體狀況的變化,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出疹等情況,應盡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6、注意教室、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衛生,衣服、被褥要經常在陽光下曝曬。
7、減少與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觸。
8、加強營養,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證休息時間,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二、做好環境整治工作:
1、做到“三清、三滅”:“三清”,即清垃圾、清污水、清廁所;“三滅”,即滅鼠、滅蚊、滅蠅。
2、活動室、午睡室保持良好的通風,無人環境下定期用紫外線燈消毒;教玩具每天消毒,在含氯25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15分鐘或在陽光下暴曬4小時以上;幼兒個人用品(茶杯、毛巾專人專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被褥、床墊每周暴曬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時,及時翻動,并且個人專用;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床圍欄、桌椅板凳臺面、水龍頭、便器扶手以及其它可能觸及的物體表面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15分鐘后用清水擦拭干凈。
3、加強園內食堂、飲用水管理,減少手足口病經食品及飲用水傳播途徑。
三、晨檢工作要點:
1、每天進行晨檢、午檢和全日健康觀察,及時掌握幼兒健康狀況,一旦發現幼兒有手足口病等疑似癥狀或傳染性疾病癥狀,要及時通知家長并送醫院檢查。
2、對缺勤的幼兒,老師要及時進行調查,摸清原因,并進行跟蹤追查制度,發現問題及時向園領導報告。
3、經醫院診斷為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的,要按有關規定進行隔離治療。
4、因手足口病等傳染病暫時停學的幼兒必須在恢復健康,并經有資質的醫療單位確定沒有傳染性、并開具健康證明后方可入園進班復學。
幼兒園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1、我園幼兒如出現手足口病,家長應及時就醫并向幼兒園請假,不得帶幼兒入園,經醫院診斷排除后才能回園。
2、幼兒在園內出現疾病,要求其到隔離室休息,并立即通知其家長,由家長陪同去醫院,家長不能到園的,由班主任老師護送去醫院。
3、幼兒園對病人所在班級教室或辦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場所進行消毒,對與病人密切接觸的幼兒進行隔離觀察,防止擴散。
4、病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時,禁止任何幼兒前往探望。
5、幼兒園幼兒中發現病人,立即上報教管辦,并對幼兒進行跟蹤了解。
6、如傳染幼兒多,請示教管辦,是否停課。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傳染源,切斷易感人群,具體做到:
(1)封鎖疫點。立即封鎖患者所在的班級,暫停幼兒園的一切活動,等待衛生部門和教育中心的處理意見。
(2)疫點消毒。對幼兒園所有場所進行徹底消毒。
(3)疫點調查。幼兒園密切配合防疫站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病人到過的場所、接觸過的人員,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同學進行隨訪,并進行必要的隔離觀察措施。
8、幼兒園領導發現病人后,迅速向全體師生公布病情及其采取的防護措施,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安定人心,維護幼兒園穩定,樹立戰勝傳染病的信念。
姓名職務手機園內電話。
春夏季節是手足口病及各種傳染病的的高發期,為有效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暴發和蔓延,保護我園幼兒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有關文件精神和相關規定,全面掌......
一、目的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園的傳播,杜絕傳染源入園,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兒童,特制定此預案,規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兒健康,確保幼兒園各項工作正常開......
關于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有時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為了控制事故的發展,通常需要預先編制一份完整的應急預案。那么應當如何編制應急預案呢?下面是小......
2017為加強手足口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有效控制手足口疾病在園流行,確保幼兒身心健康,小編整理了以下2017,希望可以幫到你~!2017幼......
幼兒園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皰疹或破潰成潰瘍為主要特征的兒童傳染病。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針對今年實際情況,預防手足口病的發生,我校制定本預案。
召開家長會向學生及家長講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規知識。并對所有校園檢查一遍。使其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臨床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潰瘍等表現為主。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皰疹或破潰成潰瘍為主要特征的兒童傳染病。使家長及學生知道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
1、由于目前是該傳染病的好發季節,故建議孩子家長不要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通過宣傳單、標語向家長講解手足口病的發病癥狀、預防措施、傳播途徑、病兒的護理等方面的知識,讓家長全面了解病理知識,家校配合做好預防工作。
2、做好晨間檢查工作。學生早晨入校期間,值班教師要做好孩子的晨間檢查,通過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的方式,細致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情緒與身體狀況,有發燒癥狀的學生,勸其在家休息。
3、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學校定期用消毒液進行消毒工作,并做好記錄。
4、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開窗通風,保證活動室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
5、適當鍛煉身體,平衡膳食營養,增強抵抗能力。教育學生注意休息的同時,鼓勵學生多飲溫開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細搭配,保證學生攝入足量的、均衡的營養,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個人衛生。教育孩子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個人衛生,經常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并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體活動,不到公共場所玩耍,避免與患兒接觸,以減少感染機會。
8、發生病人后措施:一旦發現患兒,迅速隔離,立即到醫院就診。對被病人接觸污染過物品要予以消毒。加強晨檢、午檢,對密切接觸者加強醫學觀察,注意觀察密切接觸者有無發熱、皮疹等情況。同時逐級向教育主管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