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扶貧戰線的一名基層工作者,從_年3月擔任項目辦負責人以來,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各項路線和方針政策,全面貫徹落實上級攻堅行動,深入學習領會省、市、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案政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新脫貧攻堅工作事跡材料精選5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脫貧攻堅工作事跡材料 1
說起_支書,村里的很多人都說他“傻”,“傻”在哪里?當然是“傻傻地”放棄在_年薪10余萬元的高薪工作,毅然決然回到貧困村_村扛起了整個村的脫貧攻堅重任。
_,38歲,_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XX年6月選任_自治縣_鎮_村支書。雖然個頭不高,但是整個人精神煥發、干勁闖勁十足。初見_支書,樸實燦爛的笑容讓人覺得溫馨,一下子拉近了距離,陌生感立即消散。
辭職回鄉創業只因故土情懷
“家鄉是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我的根在這片深厚的土地上,我的故土情在鄉親們身上延續。當我看到家鄉還是三類貧困村,鄉親們生活艱難,我寢室難安?;氐郊亦l,能帶領家鄉人脫貧致富我很開心,我感到很幸福。”_如是說。
_自_年出去打工,在外面摸爬滾打16年,當過搬運工、推銷員、部門經理、副廠長,吃苦耐勞,頭腦靈光,敢闖敢干,收入穩定且充裕,是_村有名的致富能手。之前在外工作,很少回家,但是心里一直牽掛著家鄉的鄉親,期盼著家鄉的發展。
_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想帶著家鄉群眾脫貧致富。當這個念頭給親朋好友提出來時,大家都一致反對,都說我夠“傻”的,放著外面的金飯碗不好好端,跑回村里當啥村干部。當知道到家里的態度反應后,我心里有點犯嘀咕但是很不甘心。同時,鎮上領導知道了我的想法后,鎮黨委政府竭力支持我,幫助我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給我加油鼓勁,我又重燃信心,決定帶領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不辜負組織和鄉親們的期盼。”
積極履職為群眾干實事謀致富
_20XX年4月擔任_村主任助理,6月擔任_村村支書。雖然支書才干幾個月,但是說起楊支書,村里群眾都豎大拇指。
“_村共有265戶1272人,其中貧困戶有68戶2_人,5個村民小組,有7戶是低保戶。”_對村里的情況如數家珍。_自擔任支書以來,馬不停蹄不分晝夜為村里找產業謀項目,為群眾辦理實事好事。短短幾個月,修通了5公里的機耕道,協調上級解決了3個200立方米的蓄水池,為100畝集體枇杷基地解決了灌溉和運輸難題。
“我上任后,發現村里沒有集體經濟,更沒有什么產業基礎。即使有種植枇杷、紅心柚等精品水果,但是分布比較零散,單打獨斗,不成規模,集聚帶動效果差。”_如是說。
_認為,結合_村實際情況,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途徑。因此,_上任后,積極推廣“塘約經驗”,推進村社合一發展集體經濟,結合“五戶聯保”_牛養殖模式,計劃在_村投資建立養牛場,發展_牛養殖;在坡度向陽地帶種植提子、枇杷、臍橙等精品水果,在河谷地帶種植早熟蔬菜。目前_村已經種植五星枇杷300余畝,早熟蔬菜20畝,紅提60畝,臍橙140畝。
為提高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滿意度和幸福感,_帶領村支兩委積極推進串戶路、庭院硬化和路燈亮化。通過大家的努力,截止目前,_村串戶路硬化平方米,庭院硬化6戶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25盞覆蓋全村220戶。
苦干實干誓摘貧困村帽子
“自當上村支書后,沒有了節假日,每天都在為村的各種事務忙碌,白天在外跑項目,晚上就處理村里的各種大小事務,經常還工作到深夜。”_說,由于村里的事務實在繁忙,自己很少陪家人,這也讓家里人頗有怨言,但其稱無悔當初選擇,并坦言希望更多在外工作多年、有技術有資金有種養殖經驗、富有經濟頭腦的人回鄉,帶領村民致富。
_知道,要發展必須要有領頭羊,而人才是關鍵。自回村工作以來,_利用自己在外工作積累的人脈資源,積極聯系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才回鄉創業,抱團發展,共同致富。
談起_村的發展規劃,_兩眼放光,信心滿滿說:“今年要把產業發展起來,帶領大家多掙點錢,到年底一定要摘到這個戴了多年的貧困帽!”脫貧攻堅路,領頭雁帶路,相信_村在_這個領頭雁的帶動下,必定能拔出窮根,脫貧致富。
最新脫貧攻堅工作事跡材料 2
“家鄉是個寶,不能讓鄉親們守著好資源過窮日子。”_自治縣_鎮_村返鄉創業農民工_將多年打工積蓄悉數投入,回鄉流轉土地搞起了紅肉蜜柚種植,不僅自己拓寬了致富路,還吸引和帶動了周邊農戶也走上致富的新路子,昔日農民工成了致富帶頭人。
在_鎮_村_的果園里,一米多高的果樹上掛滿了碩大的紅肉蜜柚,看著著實喜人。但這僅僅是_紅肉蜜柚種植的一小部分,據她介紹,不遠的幾處山頭也全是她的紅肉蜜柚種植基地,再等上一兩月就可成熟銷售。
多年前,為尋求生計,_夫妻二人去到了省外紅肉蜜柚大型果園務工,熟練掌握了柚子種植經營的技術和經驗,同時也攢下了不少錢。_年,_從外省帶著幾十株紅心蜜柚回家鄉試種成功后,于是與丈夫將外出打工積累的100多萬元資金全部投入發展起了紅肉蜜柚種植,不僅為自己開啟了致富門,也為當地群眾務工找到了出路。
果園基地建起來后,解決不少農戶務工需求,但_并不滿足于此,想著鄉親們不能守著好資源過窮日子,_下決心要帶領周邊群眾大干一番,帶動家鄉發展。說干就干,_立即動員周邊農戶種植,帶動了全村6個自然村寨10個村民小組種植紅心蜜柚。針對想發展沒能力的貧困戶,_自己育柚子苗免費贈送,為貧困戶發展帶去了希望。
現如今,_已帶動_鎮及其它鄉鎮的紅肉蜜柚規?;N植,帶動農戶40戶,精準扶貧30戶,擴大種植面積1200畝,解決勞動就業100余人。
最新脫貧攻堅工作事跡材料 3
_,在_縣著名景點“和尚拜塔”的旁邊,有著山高路遠土地貧瘠交通不便的區域劣勢屬性,也有著青壯年外出務工,老弱病殘留守家鄉的現實困惑。好在_年7月,_縣打響了脫貧攻堅戰,縣總工會結對幫扶該村,選派李春燕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組成駐村工作隊,本著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態度,用真情和汗水,用行動和堅持帶領全村干部群眾精準規劃、精準施策,共同念著脫貧致富經。
帶出了一個務實干事的村級班子。_屬于后進村黨組織,村級班子不夠團結,基礎設施較為落后,主導產業尚未形成,公共服務條件落后。尚未赴任,李春燕在縣總工會接待了3名村民的上訪。駐村工作隊首先面臨的就是整頓班子的問題。
一個地方要發展,必須有一個好的班子和好的規劃。為此,李春燕通過與村干部交心談心、行動引導、黨課教育、愿景凝聚等多種方式,求同化異,統一村干部的思想,并且始終如一地抓好干部的團結合作和思想統一,共同圍繞扶貧工作發力。特別是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胡紹學、副主席朱文明、駐村工作隊隊員胡紹愷、李方保同志更是語重心長地與村干部交心談心,激勵他們有為才有位。在縣委統戰部、督導組、扶貧辦的精心指導下,在大河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春燕帶領村四職干部吃住、工作在村。從去年九月下旬以來,村四職干部、4名社長在駐村工作隊的領導下不計較節假日,只要工作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制定了一個切合實際的脫貧規劃。剛到_赴任,李春燕就帶領駐村工作隊挨家挨戶走訪群眾,特別是針對貧困戶,調研存在的實際困難。
“我們希望能把路修好。”這句話是李春燕在調研中聽到最多的。“既然是全村共同的愿望,我們村干部就該替群眾實現它。”李春燕下定決心。
很快,李春燕結合群眾實際需求,按照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原則,指導村干部編制了整村扶貧項目規劃和分戶扶貧規劃,并把道路建設列為扶貧工作重點。“兩個規劃”一經公布,立馬讓村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人心更加凝聚了。李春燕知道,要讓_脫貧致富,光有規劃“紙上談兵”是不夠的,更要靠實打實地干。
為了讓村里的干部振奮精神、積極干事,李春燕自己率先垂范,在工作上不遺余力。她急群眾之所急,多次聯系部門逐一落地項目,很多職能部門都留下了這個“女漢子”急切而踏實的足跡。
修路計劃確定后,首要解決的難題是錢的問題。李春燕積極爭取縣委組織部、財政局、交委、農委、水務局、城鄉建委、扶貧辦、工商局、商務局等部門支持,為_爭取了300余萬扶貧配套項目資金。另外,吸引返鄉農民工5戶投資200余萬元創業。
資金到位了,全村人齊心協力,以各種形式支持村委會修路。
村民龔正元、顏懷亮、王福林等人自愿出工,參與道路修建;村民向正林、方玉堂等人主動給施工隊供飯;2社每天還安排1名社員監督工程質量。村干部們更是每天都不閑著,輪流在工地上巡查,負責工程質量監督、安全及協調工作。
截至目前,_新建到村、到社、到戶通達通暢路公里,讓每個社有1條硬化路、人行便道硬化、常住戶到戶路硬化,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
建立了一套發動群眾的工作機制。長期以來,貧困村的困難群眾有一種“等靠要”的脫貧思想誤區,_也不例外。為讓群眾行動起來,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駐村工作隊實行了“四議三公開”議事決策工作制度,“四議”即村干部會議提議、村社干部(擴大)會議商議、各社村民(代表)會議審議、村支委會議決議;“三公開”即實施方案公開、實施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充分調動村社干部、群眾代表的積極性,收到了好的效果。
李春燕剛來_時,發現村里危房很多,許多村民的房屋破爛不堪,屋頂漏雨,墻壁透風。群眾居所如此困難,讓她的內心震驚不已??稍截毟F落后的地方越不容易接受新事物,特別是部分群眾認為,統一建筑風貌是搞“花架子”。
為讓老百姓得到直觀的感受,_年11月20日,李春燕帶領村社干部、群眾代表一行16人到寧廠鎮鄧家村考察學習后,組織召開了村社干部擴大會議,提出啟動首批40戶危房改造的方案,指出了面臨的安全難題。在大家七嘴八舌討論時,社長何克春提出,讓農戶每戶出200元錢為施工隊購買保險,得到了與會人員的一致同意,預防了潛在的安全風險。大家積極主動配合,讓李春燕非常感動。危房改造方案經4個社的各社村民會議分別審議反饋,得到群眾的普遍贊同后,經村支委會決議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李春燕也很注重靠制度來管人、管事,以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建筑風貌、統一組織實施“三統一”開展危房改造工作。同時,統一聘請施工隊、統一核算材料、施工隊包工、農戶包料、村綜合專干劉應洪同志幫助賒欠建筑材料等做法,既方便了群眾,又保證節約成本、賬目透明。今年6月20日,縣城鄉建委完成_40戶C級危房改造驗收,40戶村民住上了新房。
培育了一系列切合實際的富民產業。_有建卡貧困戶65戶2_人,都因各種原因導致貧困,這正是該村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李春燕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村民要致富,離不開產業的發展。為此,她到縣農委、商務局、畜牧獸醫管理中心、工商局等部門爭取項目。在請縣農委等部門多人多次到該村實地調研、實地規劃項目后,確定普通農戶發展風險最小、技術含量低的高產創建油菜、馬鈴薯、玉米,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小果園、糧食豬、山羊等特色種養殖業和農村電商、農家樂。
駐村工作隊積極協調縣農委、扶貧辦等部門派技術人員到_,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戶素質,增強“造血”能力。并多次召開村民會議,教農戶算收入賬,引導農戶轉變觀念,發展效益好的產業。
新發展產業很不容易。例如高創油菜,李春燕邀請縣農委專家到該村開展了2次技術培訓、7次田間技術指導,在村的所有農戶140余戶種植高產創建油菜530畝。因油菜開早花、病害問題,駐村工作隊顧不上過元宵節,李春燕懇請縣農委的油菜專家劉祖榮同志到村指導,解決了技術難題。今年該村的高創油菜、馬鈴薯喜獲豐收,其中高創油菜產量為老油菜的3倍,每畝多增收1000余元,全村多增收53萬元,且銷售良好,讓農戶口袋富了。
與此同時,李春燕找到施澤國、尚魁志等種植養殖大戶,讓他們返村創業,充分發揮致富能人的作用。其中施澤國投入120余萬元,發展了李子、農家樂、酒坊等生態循環農業,租種35戶帶動21戶共種植青脆李200畝,并每日用工10-30人,已支付工資48萬元,讓租種土地的農民不出村也掙到了錢。
產業發展并未止于此。李春燕帶領村民發展小果園等種植養殖特色效益農業,還帶領村民發展農村電商、鄉村旅游、農超對接,讓農民變商人,讓山里的農產品提高產值、拓展市場。
山大坡陡,土地貧瘠,地勢高差懸殊的_,大河鄉的后進村,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領導班子動起來了,群眾團結起來了,道路硬化起來了,洋房建起來了,公共設施好起來了,其中新改擴建堰溝2800米,新建村便民服務中心260平方米,村民廣場400平方米,農民腰包也逐漸鼓起來了!駐村工作隊以永不言棄的精神帶領全村貧困戶大步行進在小康路上!
最新脫貧攻堅工作事跡材料 4
種茶靠“_” 脫貧有“底氣”
6月22日一大早,_縣_鎮_村的千畝茶山就熱鬧起來,建卡貧困戶張正貴又哼著小調上山采茶了??粗矍斑@熱火朝天的采茶場景,張正貴心想,只要有“_”這個“靠山”在,他家今年脫貧的“底氣”更足了。
“_”并不小,現年38歲,是_省_市人,名叫_。不過,當他還是24歲時,就與當時極為貧困的_村“結緣”,動員村民開荒山種茶葉、辦企業創品牌,讓_村快速甩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因此,“_”成了村民對他的愛稱。
如今,“_”來_村14年了,已不是當初那個年輕的小伙,思念故鄉的情緒也越來越濃。盡管如此,他最終還是決定留下來,要在這個“第二故鄉”大干一場。
這不,他最近摸索出一種“基地+大戶,大戶+貧困戶”扶貧模式,要幫_村張正貴等38戶貧困戶順利脫貧,還要將這個扶貧模式推廣至全鎮乃至全縣。
拗不過當地干群,“_”留在大山創業
_村距離_縣城20公里,與_省松桃苗族自治縣相鄰,幅員面積平方公里,668戶、2484人。因為地處偏遠深山、交通環境惡劣、群眾觀念落后等原因,_村長年都帶著頂特困村的帽子。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_村的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留守的老弱病殘又無力搞生產,撂荒土地比比皆是。_村村主任秦顯忠告訴記者:“那時,山里人想致富,找不到出路??稍鯓幽苤赂?,又沒有思路。”
_村的“轉機”,就來自“_”。
_年,在_鎮政府的大力邀請下,_隨朋友從_省趕來考察投資項目。當時,_被_鎮的貧困面貌震驚了:全鎮11個村有一半屬特困村,人均耕地不足6分地,人均年純收入僅800元。
作為生意人,_打起了退堂鼓:到這樣一個窮山惡水來投資?恐怕難以成就大事業!
可最終,在當地干部群眾的熱情邀請及殷切期盼下,他同意到幾個特困村走一走、看一看。
_在大山里考察發現,_茶葉遠近聞名,曾有“茶化銅錢”的傳說。雖然這里家家都種茶葉,但茶園不成規模、茶樹品種老化、茶葉賣不出去。“山里人要脫貧致富,產業發展是核心。”他心想,既然這里有種植茶葉的歷史,何不帶領村民發展茶葉產業?
有了目標之后,_立即率團隊翻山越嶺,勘查氣候、土壤、水質,檢測當地茶葉內在品質等經過整整四個月時間的考察認證,他驚喜地發現,_村具備發展茶葉的絕佳環境,所產茶葉品質也屬上乘。
跟著“_”種茶,貧困村摘了窮帽
縱使_村有種茶的絕佳環境,但要把茶葉發展成支柱產業,并非易事??墒牵跎俨慌禄?。在村民們的親切呼喚下,“_”開始在_村創業。
經過多方學習與取經_年,“_”投資600萬元成立了_市_縣_茶業有限公司。之后,又立馬實施了“基地+農戶”的“兩步走”計劃:一是將零散的1100多畝低產茶園流轉過來,進行全方位的升級改造,打造成一個茶葉種植示范基地;一是將有頭腦、有經驗的茶農培育成大戶,指導統一實行規?;N植、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經營。
很快,為提高育苗基地的茶苗成活率,“_”組織科研人員發明出“茶苗黃土覆蓋無性扦插法”;為指導茶農建設優質高產茶園,他專門聘請西南農大茶葉學院教授前來現場授課;為讓茶農吃下發展茶葉的定心丸,他還在_鎮建起了一個設備一流的加工廠,經過幾年艱苦打拼,“_”改造后的千畝茶園基地,發出了新芽。
“不過,發展產業易,守住產業難。要有長遠發展,必須走品牌之路。”多年來,“_”一直致力于新產品研發及品牌培育工作,先后開發出21個綠茶品牌、3個紅茶品種。其中,“_毛尖”茶不僅連續幾年被評為市級名牌農產品,還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和有機食品認證。
20__年,_村茶葉畝產值超過4000元,村民人均純收入就躍至4251元,不少貧困戶變成了富裕戶。
“跟著‘_’干,不愁不發財。”楊正友一家4口人,原是典型的貧困戶。自從_年起,他跟著“_”種了4畝茶葉后,每年僅賣茶葉就有2萬元收入。后來,他還應聘到“_”基地上班,每月工資還有1500元。如今,楊正友已蓋起了磚瓦房,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和楊正友一樣,跟隨“_”種茶的農戶越來越多,一度占到全村戶數的九成。其中,100畝以上的大戶有5戶,10畝以上的農戶有76戶。村民通過土地流轉租金、摘茶工資和銷售鮮茶,人均年增收達到2800元。后來,在“_”的影響下,_村還成立了3個茶葉專業合作社,5個茶葉大戶又相繼成立了茶葉公司,全村茶葉面積達到6000余畝。
_年,_村整村脫貧,成功摘掉“窮帽”。
幾年來,“_”還到處充當產業發展的“助推器”。至_年底,_的茶葉基地面積就有萬畝。_年,“_”公司的銷售額達到3500萬元,實現利稅298萬元,農民戶均種茶專項收入達到2315元。
“基地+大戶,大戶+貧困戶”幫扶模式,“_”讓貧困戶有信心脫貧
“_”在_村呆久了,就把這里當成了“第二故鄉”。當然,在新一輪的脫貧攻堅環境下,_村的34個貧困戶,也成了他將要幫扶的“親戚”。
可怎么幫呢?輸血式扶貧不是長久之計,必須采取造血式扶貧,基于此,“_”又想出了一個“基地+大戶,大戶+貧困戶”的模式。他要求大戶楊再應、楊昌明,要求貧困戶龍友元、楊正保等進行合作,企業負責提供技術服務及原料包收購等模式,讓大家吃下了脫貧的“定心丸”。
龍友元就是在“大戶+貧困戶”的幫扶模式下脫貧的。他家里有4口人和3畝茶園,但自從他老公在給被人建房子是時摔死后,她一人要承擔家里的所有開支及撫養2個小孩上學,壓力巨大。不過,當她被“_”安排與大戶楊再應結對后,就免費給他提供有種子、肥料、技術。今年收入萬元脫貧有望。
“我們還將繼續幫扶貧困戶,達到富民強村、合作共贏的目的。”“_”透露,今年,他已經確定將全村有勞動能力的27戶貧困戶,納入“基地+大戶,大戶+貧困戶”的重點幫扶名單。
貧困戶張正貴家4口人,妻子患有嚴重腦部疾病,兩個孩子又都在上學,全家就靠他一人外出務工掙錢。兩年前,因為一場車禍,張正貴不幸成為殘疾人,一家人頓時陷入貧困。“_”得知情況后,不僅上門動員張正貴發展茶葉種植,還為他提供資金、技術、管理等一條龍服務。
“現在正是茶葉盛產期,我每天都可采35斤鮮葉,再賣到‘_’公司去!”最近,貧困戶張正貴忙得不亦樂乎。今年,他種植的畝茶葉長勢喜人,預計可賣萬元。年底,張正貴僅憑茶葉一項,就可成功實現脫貧。
“_”帶領村民種茶脫貧的故事,不僅僅發生在_村,在洪安鎮、海洋鄉到處都有他幫扶的身影。在他基地聘請的40個員工中,就有16名是貧困戶。
最新脫貧攻堅工作事跡材料 5
_,男,仡佬族,1986年12月17日出生,群眾,_年10月參加工作,現任_縣_鎮人民政府黨政辦科員(負責項目辦工作)。
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在上級部門領導的悉心指導和鎮黨委鎮政府領導的關心支持下,通過自身不斷學習,扎實努力工作,_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_人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從質量到數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XX年,通過開展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工作,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實惠。在20XX年全縣精準扶貧專項考核中,_鎮獲得全縣扶貧工作專項考核“創新獎”的好成績。
一、牢記職責充分發揮組拳作用
鎮項目辦作為鎮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工作的專門機構,
承擔著指導鎮村兩級開展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的重要職責。自擔任扶項目辦負責人以來,始終牢記職責,堅持深入村社調查研究,指導幫助各村尤其是深度貧困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工作,先后協助扶貧工作站制定了《_鎮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指導方案》、《_鎮精準扶貧項目工作規劃》、《_鎮產業發展規劃》等鎮發展規劃,同時在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項目和產業發展的選擇上,為黨委政府建言獻策。并經常在縣級單位銜接學習業務,并深入村組農戶家中,反復調研工作。通過不斷銜接、不斷走訪、不斷總結思考,為鎮黨委、鎮政府的決策部署提供了依據和參考,為_鎮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工作的全面開展和順利推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深入學習加強落實政策宣傳培訓
項目建設扶貧工作政策性強,有大量的業務工作,只有自身業務素質過硬,能夠獨擋一面,才能更好地指導和謀劃全鎮項目扶貧工作。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依托黨建陣地強化宣傳引導,交界村同步
小康駐村工作期間,1月至今召開大小會議40余場次,現場培訓5次,參會群眾1100余人次。通過大力開展“不等不靠、艱苦奮斗”、“精準扶貧不是養懶人”等思想培訓會,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新建村級道路推動脫貧致富。經過多方溝通規劃,并在縣相關部門的大力幫扶下,20XX年_鎮縣級規劃道路近65公里,啟動25公里;新增鄉級道路20公里,為_鎮全體村民鋪設了一條脫貧之路。重點改善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按照省、市、縣、鎮實施計劃和我村實際,有針對性地安排村內道路、農田水利、人畜飲用水和文化廣場等項目建設、著力改變村基礎設施落后面貌。
三、加強溝通交流,確實讓貧困戶在項目實施通得到實惠
20XX年上半年,我鎮通過開展一事一議項目建設,讓我鎮養牛、大田兩個深度貧困村的農戶庭院、串戶路硬化率達到80%,農戶在建設過程中得到很大的實惠。通過開展庭院硬化、串戶路、機耕道等項目的開展,帶動農戶開展產業發展。農戶積極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農戶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硬化養牛村馬蹄井組貧困戶朱仲明戶庭院、串戶路時,因朱仲明戶母親、兒子均為殘疾人,朱仲明本人患有重病,無法勞動,整戶
為_鎮養牛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確實解決農戶困難,讓貧困戶得到實惠,_同志向村支兩委建議召開群眾會,群眾建議通過一事一議項目建設為朱仲明戶硬化完畢庭院及串戶路。經過協調,項目建設及驗收組同意通過一事一議項目建設解決該戶實際困難,不收取朱仲明戶的項目建設以資折勞款,并硬化其超出部分,不收取任何費用。為此,朱仲明戶非常感動,并說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連稱黨和政府就是好。
在民宗局扶貧項目、發改局扶貧項目、一事一議扶貧項目、交通局扶貧項目、農業局扶貧項目、“短平快”政策落實、等工作中,積極向書本學、向群眾學、向上級學、向身邊同事學,對相關業務知識始終做到了思想上、行動上、政治上與黨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擁護黨的領導,重大局、識大體,維護集體領導,群眾關系好。特別是十分注重把理論學習、工作實踐和認真思考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用認真學習充實理論知識,用正確理論指導實踐,用豐富的實踐完善思想,實現了在實踐中豐富自我,提高自我和發展自我;不同標準的扶持政策,減少了貧困戶實施項目的自籌資金量,貧困戶既能夠把項目建成,又能夠把項目建好,達到了扶持一戶、脫貧一戶、致富一戶的扶貧效果。在他的埋頭苦干、“擼起袖子”加油干下及黨委、政府的指導下_鎮的“兩率一度”得到了提高。為_鎮脫貧攻堅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就是我們_鎮人民政府黨政辦科員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