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指教師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根據學科知識與教學要求,制定出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的范例中融入了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和評價形式,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教學內容:
課本p35。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通過練習,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分析、概括、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復習和總結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練習,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1、進一步鞏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能靈活運用筆算加減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口算。p37練習七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校對答案并說說計算方法。
2、完成p36練習七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算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個別回答。
二、合作交流,歸納整理。
1、整理。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歸納:筆算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也可從十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筆算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一。學生獨自思考筆算加減法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小組內交流想法。教師引導學生整理匯報。
2、完成p36練習七第3題學生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
3、完成練習七第5題,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后問: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想好以后在小組內交流。并選擇兩個問題解答說說解題思路。學生匯報。
4、完成p37練習七第6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說說解題思路。
三、鞏固練習,鞏固舊知。
1、完成p36練習七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說明計算方法。
2、完成第4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判結果及方法。
3、完成p37第9題讀題理解題意。要知道大約需要多少錢?你是怎讀想的?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題思路。
四、課堂總結:
根據板書,學生自己進行回顧總結。
五、布置作業。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算理。
2、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2、繼續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總結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算理。
教學難點。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具學具準備。
數字卡片、小棒、例題小棒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12-7=20+4=35-3=。
2、學生完成口算練習后,師生根據第四組的口算,回顧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強調口算兩位數減一位數時先用個位數減個位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設疑導入:
引入:剛才同學們回顧了位數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你們能不能按照剛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這道題呢?教師出示例題。
(板書:36-8=)。
操作探疑:
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每位同學拿出兩捆小棒表示3個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個一,在課桌上擺好。
從這些小棒中要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應該怎么辦呢?同學們自己動手試一試。同桌同學可以互相議一議,說說你是怎么擺的?怎么想的?在學生操作的同時,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解疑明理:
指名說說學生的操作過程,然后依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進行演示。教師引導學生有序回答。
先擺兩捆小棒和6根小棒。單根小棒不夠8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開,變成10根。
打開的10根小棒和原來的6根小棒合起來就是16根單根小棒。從16根單根小棒中減去8根,還剩8根,和剩下的一捆小棒合起來就是28根小棒,所以,36減8應該得28。
歸納算法:
引導學生對照黑板上的操作過程議一議:算式中的36應該先怎么辦?再干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個位上的6不夠減時,要從十位上拿出1個十,也就是10個一,與個位上的6合起來,然后用16減去8得8,再把8和剩下的2個十加起來。
學生回答計算過程,教師把板書補充完整。
師生回顧學習過程,強化口算方法。
2、反饋練習。(投影出示,師生共同完成)。
3、看教科書:并完成“做一做”第2題。
(三)全課小結。
小結時啟發學生找出今天學習的兩位數減一位數與以前學的不同之處,教師點明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p>
板書設計:
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
例2、
一共有36個足球,我們班借了8個足球,還多少個?
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
36-8=2836-8=28。
16-8=810-8=2。
20+8=2826+2=28。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教學內容:p87例1,p88課堂活動,p90練習十八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境,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感受分類與分類標準的關系。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比較、分析、思考,包括事物的形狀、顏色、大小等屬性。
教學重、難點:
學習分類的方法,推廣使用教學中學習的直覺思維方式和策略。
教學關鍵:
加強觀察和操作活動。
教具準備:
1、課件。
2、圓形,三角形圖片。
學具準備:
兩種顏色的圓形和三角形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
1、創設情境。
(電腦出示由圖形拼成的一幅畫)。
師:這幅畫中有你認識的哪些圖形朋友?
生:……。
師:怎樣才能知道他們各有多少個呢?
生1:我們數一數就知道了。
師:怎樣數才不容易出錯,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生2:先分類,再數。
(電腦演示把圖形按形狀分類的過程。)。
師:是這樣嗎?現在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2、揭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在數圖形個數的時侯用到了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知識?
生:分類。
師:對,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分類(板書:分類)。
二、思:
1、師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通過認真觀察、比較、分析、思考,包括事物的形狀、顏色、大小等屬性,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感受分類與分類標準的關系。
2、獨立思考:
出示例1,讓學生根據例1的要求,結合學具操作,對這些圖形進行分類。
師巡視指導。
三、議:
師:請把你的想法和具體分類的方法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小組交流)。
四、展:
師:你們能上來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是怎樣分的嗎?
(學生小組展示。邊展示,邊介紹分的過程。)。
師:你還可以怎樣分?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孩子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么多的分法。請大家看一看數學書第87頁,你和哪個小朋友的分法是一樣的?(學生看書后回答)。
3、師小結:在分類之前,根據需要要先確定分類的標準,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六、檢:
1、學生獨立完成p88課堂活動。
2、學生匯報。(按硬幣、紙幣分,可分為兩類,按元、角分,也可以分為兩類,按面值分,分為三類……..)。
七、練:
p90練習十八第1、2題。
【板書設計】。
分類。
例1(略)。
在分類之前,根據需要要先確定分類的標準,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p88例2,?p90練習十八第3、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境,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對數據進行分類整理,感受分類與分類標準的關系。
2、進一步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比較、分析、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習分類的方法,推廣使用教學中學習的直覺思維方式和策略。
教學關鍵:
加強觀察和操作活動。
教具準備:
1、課件。
2、卡片。
學具準備:
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
1、師:昨天我們學會了對圖形等事物進行分類,誰能說一說分類的方法嗎?(在分類之前,根據需要要先確定分類的標準,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2、揭示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分類。
二、思:
1、師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通過認真觀察、比較、分析、思考,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對數據進行分類整理。
2、獨立思考:
出示例2,讓學生根據例2的要求,對這些數據進行分類整理。
師巡視指導。
三、議:
師:請把你的想法和具體分類的方法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小組交流)。
四、展:
師:你們能上來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是怎樣分的嗎?
(學生小組展示。邊展示,邊介紹分的過程。)。
師:你還可以怎樣分?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孩子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么多的分法。請大家看一看數學書第88頁,你和哪個小朋友的分法是一樣的?(學生看書后回答)。
3、師小結:在分類之前,根據需要要先確定分類的標準,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六、檢:
1、學生獨立完成p90練習十八第3題。
2、學生匯報。(按大小分、按顏色分、按奔跑和站立分……..)。
七、練:
p90練習十八第4題。
【板書設計】。
分類整理。
例2(略)。
在分類之前,根據需要要先確定分類的標準,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p89例3,p89課堂活動,?p91練習十八第5、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境,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或數據進行分類整理,感受分類與分類標準的關系。
2、進一步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比較、分析、思考的能力。
3、經理分類整理數據的過程,并能呈現分類整理的結果,積累分類整理的活動經驗,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難點:
經理分類整理數據的過程,并能呈現分類整理的結果,積累分類整理的活動經驗,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教具準備:
課件。
學具準備:
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導:
1、師:我們學會了對圖形、數據等事物進行分類整理,誰能說一說分類的方法嗎?(在分類之前,根據需要要先確定分類的標準,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2、揭示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分類整理。
二、思:
1、師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通過認真觀察、比較、分析、思考,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對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并用表格表達整理的結果。
2、獨立思考:
出示例3,讓學生根據例3的要求,對這些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并用表格表達整理的結果。
師巡視指導。
三、議:
師:請把你的想法、具體分類整理的方法及整理的結果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小組交流)。
四、展:
師:你們能上來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是怎樣分類整理的嗎?
(學生小組展示。邊展示,邊介紹分類整理的過程。)。
師:你還可以怎樣分?(是否戴帽子、是否穿裙子等)。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指出存在的不足)。
2、師:孩子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么多的分法。請大家看一看數學書第89頁,你和哪個小朋友的分法是一樣的?(學生看書后回答)。
3、師小結:在分類整理之前,根據需要要先確定分類的標準,標準不同,分類整理的結果也不同。
六、檢:
1、學生獨立完成p89課堂活動。
2、學生匯報。(按男女分、按年齡分、按高矮分、按衣服顏色分……..)。
七、練:
p91練習十八第5、6題。
【板書設計】。
分類整理。
例3(略)。
根據需要要先確定分類的標準,標準不同,分類整理的結果也不同。
【課后反思】:
綜合實踐活動:分一分。
活動目標:
1、讓學生運用分類整理的知識解決雞鴨分欄喂養的問題。
2、積累分類與整理的經驗,感受分類與整理的應用價值。
3、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活動重難點:
運用分類整理的知識解決雞鴨分欄喂養的問題。
教具準備:
p102的雞鴨圖。
學具準備:
雞鴨圖片(含大小)、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出示p102的雞鴨圖。
師提出活動目標:學生運用分類整理的知識解決雞鴨分欄喂養的問題。
2、學生獨立思考,利用學具和記錄卡,運用分類整理的知識解決雞鴨分欄喂養的問題。要求至少要有三種分法。
師巡視指導。
三、議:
師:請把你的想法、具體分類的方法及結果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小組交流)。
四、展:
師:你們能上來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是怎樣分欄喂養的嗎?
(學生小組展示。邊展示,邊介紹分類整理的過程。)。
師:你還可以怎樣分?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指出存在的不足)。
2、師:孩子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么多的分法。請大家看一看數學書第92、93頁,你和哪個小朋友的分法是一樣的?(學生看書后回答)。
3、師小結:根據需要要先確定分類的標準,標準不同,分類整理的結果也不同。
4、大家評比一下:哪種分欄喂養的方法更好?為什么?
六、拓展延伸: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分類?
學生分組討論后,全班交流。(除了書上介紹的兩個例子外,可引導學生進行聯想,例如“超市里貨架上的貨物分類擺放,方便顧客挑選”、“衣柜里的夏裝和冬裝分類擺放,方便取用”等)。
七、活動小結: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本次活動的感想,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加法和減法(二)》這個單元主要教學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口算和筆算。加、減計算中的進位和退位往往是教學難點,也是計算錯誤發生頻率最高的地方。
1.操作學具理解進位與退位,形成計算思路。
在教學口算與筆算、加法與減法、特殊情況與一般情況的例題中,都通過擺小棒或撥算珠探索并建構計算方法。
第74頁例題列出的算式是24+6,按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思路,先算的4加6得10,怎么辦?這時擺小棒能激活10根捆成一捆的經驗,形象地展示出再算20+10=30。擺小棒計算24+9,學生會有不同的思考和操作,因而算法可以多樣化。各種算法雖然都是好的,但“辣椒”卡通的思路更好些。這種算法有三個優點:一是與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對穩定的思路易于學生掌握;二是已經熟練掌握的20以內進位加法口算,能支持這種思路的運行;三是與筆算法則一致,有利于以后豎式計算的教學。
擺小棒計算30-8,拆開1捆、拿掉8根,形象地顯示了從十位退1、個位作10的退位原理。擺小棒計算33-8,也可以算法多樣化?!袄苯贰笨ㄍǖ乃惴ǜ眯?,是希望學生選用的方法。
2.經常組織比較,及時整理知識結構。
到本單元為止,先后教學了100以內加、減計算的多種情況。能否組織成合適的知識結構,直接影響學生對算法的掌握以及計算的正確與熟練程度。為此,教材有計劃地組織不同計算情況的.比較。
(1)通過比較,進一步引導算法。第75頁第2題的三組加法題,都從20以內進位加到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第81頁第2題幫助學生鞏固計算思路,通過三組題的計算和比較,更好地應用十減幾或十幾減幾計算退位的兩位數減一位數。
(2)通過比較,進一步理清思路。第76頁第1題是三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題,每組題一道不進位、兩道進位。進位加法里一道題和是整十數,另一道題和是非整十數。
3.引導估算。
本單元教學的估算仍要求估計加法的和、減法的差是幾十多。通過估算,進一步體會并區分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從而實實在在地提高計算能力。
在教學估算前安排了鋪墊。如第76頁第3題中的54+3和54+8,都是54加幾,為什么得數分別是五十幾和六十幾?5+62和5+65都是5加六十幾,為什么得數分別是六十幾和七十?又如第82頁第3題中的53-4得四十幾,54-3得五十幾,都是五十幾減幾,但得數差異很大。這些現象的發現、原因的思辨、結論的得出,成為估算教學的寶貴資源。
在教學估算時,把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估算的方法,積累估算經驗。如48+3是進位加法,得數是五十多。6+52是不進位加法,得數仍然是五十多。學生獨立探索估算的方法,應用了口算與筆算的經驗,能促進口算與筆算水平的提高。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一課時??認識人民幣(一)。
教學內容:p52?主題圖及例1、例2,?p54課堂活動第1、2題,p55練習十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的情景圖說明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引發學生對人民幣的認知需求。
2、讓生明確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及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教學重難點: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教具準備:面值不等的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導:
1、情景引入,出示情景圖。
師: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請小組的同學互相說說。(生交流,匯報)。
你知道人民幣有那些嗎?根據生答,師板書:元、角、分。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課題:認識人民幣。
二、思:
1、師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并能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2、學生按p52例1、2題的要求獨立思考,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3、自學p58的數學文化--五套人民幣。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完成p53例2下面的“議一議,填一填”。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實踐活動,同學們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并能認識人民幣的面值,1元=10角?????1角=10分。
3、師補充講解p58的數學文化--五套人民幣。
六、檢:
p54課堂活動第1、2題,。
七、練:
p55練習十一第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一)。
例1??????????例2。
(略)??????(略)。
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認識人民幣(二)。
教學內容:?p53--54?例3、例4,p54課堂活動第3題,p55--56練習十一第3、4題。
教學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動手操作深化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理解。
教學具準備:10張1角紙幣,10個1分硬幣,2張5角紙幣,1張1元紙幣。
教學過程:
一、導:
1、談話導入,師:我們認識了人民幣的面值,你都認識了哪些人民幣?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門一起來了解人民幣相鄰單位的十進制關系。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2、學生按p53--54例3、4題的要求獨立思考,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完成例4下面的“想一想”。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實踐活動,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1元=10角?????1角=10分。
六、檢:
p54課堂活動第3題,。
七、練:
p55--56練習十一第3、4題。
【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二)。
例3???????例4。
(略)????(略)。
1元=10角?????1角=10分。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認識人民幣練習課。
練習內容:?練習十一第5-11題。
練習目標:
1、了解人民幣的使用價值。
2、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練習重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具準備:3張1元人民幣,5張1角紙幣。
練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認識了人民幣的面值,了解了人民幣相鄰的十進制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今天我們就要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二、練習指導。
1、練習十一第5題,實踐調查,讓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練習十一第6題,通過填一填,進一步讓學生感受100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與元、角、分進率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這些知識,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練習時既要注重填一填,還應注意每橫排兩個問題的比較,以便進一步感受這種聯系。
3、練習十一第7題,通過換一換的活動,進一步鞏固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再交流結果。
4、練習十一第8題,讓學生在物品買賣中,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計算方法,培養實踐能力,獨立計算后再交流。
5、練習十一第9題,人民幣計算的練習,進一步鞏固人民幣求和的計算方法,促進對人民幣計算知識的熟練掌握。獨立計算后再交流。
6、練習十一第10題,人民幣的計算練習,有的數據較大,且脫離具體的人民幣,還涉及單名數和復名數,因此該題具有一定難度。交流時,注意突出思考過程與方法的交流,注意復名數計算的思考方法的指導。
7、練習十一第11題,是模擬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模擬實踐活動中應用人民幣的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和環保意識。練習時可以根據問題情境提供的信息進行計算;還可以讓學生開展類似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小結。
你今天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課后反思】: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數學教學反思
1、通過整理和復習本單元所學的內容,讓學生總結出口算、筆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問題。
2、通過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體會估算的意義以及估算的策略的靈活性。
3、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
一、口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學生獨立完成第102頁第1題。
2、指名算得對又快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二、復習筆算。
2、同桌同學互答。
4、學生完成第102頁第2題。(要求計算要認真)。
三、復習估算。
1、猜一猜,這些數接近哪個整百整十數?
老師說數,學生猜。
2、估算。
792+186587+412。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完成第102頁第3題。
四、數學活動。
1、口算練習。
一人說算式,一人說得數,在相同時間內說得又多又對的老師發給獎品。
2、筆算練習。
(1)教師給出一些數寫在黑板上。
180360450340。
(學生兩人為一組,一人用以上的兩個數來出加減法題目,另一人計算,每做完一題后,兩人互換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數做做看。
3、估算練習。
(1)學生討論,怎樣估算?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一第3題。
五、全課小結。
六、布置作業。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教學內容:5以內數的加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法的意義,認識加號。
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并能用加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通過具體直觀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加法交換律”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感受新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里有許多計算的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逐步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數學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圓片若干個、小棒。
創設情境,理解加法含義。
指導看課本18頁圖,創設情境。師:圖中畫了什么?
理解加法含義。師:2輛車和一輛車合起來是幾輛車?你怎么知道的?
師根據學生回答指明:把兩部分合起來,可以用加法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5以內的加法。(板書:5以內的加法)。
認識加號。
師:在數學上,2和1加起來,用“+“表示,等于3用”=“表示。
板書:2+1=3。
讀作:2加1等于3。
師領讀,生跟讀。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符號,你準備怎樣記住它?
合作交流,探索算法的多樣化。
擺一擺。
生:3+2=5。
小組合作,探討算法的多樣化。
師:3加2等于5,你是怎樣算出來的?把你的想法告訴你小組的同學。
全班交流,代表匯報。
算一算,寫一寫。
師:剛才大家想出那么多的計算方法,下面,請小朋友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田字格中的3個算式。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導,注意個別指導以及觀察各學生的計算能力。
集體反饋,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四、一圖兩式,體會加法交換律。
1、引導學生觀察圖,提出數學問題。
2、觀察對比,找出規律。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使學生初步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規律。)。
課堂活動。
說一說,填一填。
先讓學生說說題意,再放手讓學生自己解答。
畫一畫,算一算。
教師幫助學生弄懂圖意。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集體反饋,訂正。
看圖填算式。
學生獨立完成。
同桌互相交流。
用小棒擺一擺,填一填。
學生獨立操作、思考。
小組合作交流,看看一共能寫出幾個不同的算式。
小組代表匯報,全班交流。
總結。
布置作業。
5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內容:課本第9頁的例5,課堂活動的第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通過操作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
使學生能熟練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動手操作來感知學習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操作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投影儀、數字卡片、5根小棒。
復習舊知。
復習寫數。
新授。
創設情境,小組學習5的組成。
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師:今天老師想請大家做一個分小棒的游戲,把5根小棒分成兩堆,看誰的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學生動手分一分,師巡視指導。)。
交流展示。
指名讓分法不同的學生到投影儀前展示。
師:剛才大家想了那么多辦法,可是看起來有點亂,能不能想個好辦法,把每種分法都想出來,一個也不落下?同桌商量一下。
(師巡視,發現有按順序分的。)。
師:老師發現有同學有一種好辦法,下面請他來教大家。
學生展示按順序分。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自己邊說邊自己按順序分一分。
小結。
我們通過分小棒得到了5的組成,以后凡事多動腦筋,就能找出其中的規律,想出更好的辦法。
小組學習4、3和2的組成。
學生動手分一分,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匯報展示。
課堂活動。
出示課堂活動第3題,要求學生自己完成。(有困難可以向同桌或老師請求幫助。)。
反饋、集體評議。
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先與同桌交流,再回家與父母交流。
五、布置作業。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教學內容:課本第21頁的例1、例2,課本第22頁的例3、例4以及課堂活動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兩個連續性畫面,讓學生初步感知減法的意義,初步體會減法與生活的聯系。
使學生經歷與同伴交流5以內減法的算法過程,會用適合自己的算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
過程與方法。
是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感知學習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提高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小棒、投影儀、5粒葡萄。
創設情境。
師:小朋友喜歡玩什么游戲???
有3個小朋友喜歡蕩秋千,我們一起看一看。指導學生看課本第21頁的例1。
新授。
減法的含義。
引導學生觀察例1的圖: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
引出減法。
圖中本來有3個小朋友蕩秋千,后來走了一個,還有幾個小朋友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讓學生試著做一做。)。
師:三個小朋友走了一個,就是原來的三個去掉一個,我們用減法算式來表示:3–1=2(板書)。
師:我們來認識新的符號“-”,讀作減號,整個算式讀作:3減1等于2。
師領讀,生跟讀。
師: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3–1=2是什么意思?
探索算法的多樣化。
擺一擺。
師:大家拿出5根小棒,然后再從5根中拿走2根,
(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小棒。)。
師:根據剛才擺、拿小棒的過程,你能提出個數學問題嗎?
算一算。
學生獨立計算5–2。然后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算一算,寫一寫。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集體交流。
說一說,算一算。
觀察圖,說說圖意。
解決問題。
師:看看第一個小朋友提出了什么問題?你能解答嗎?師:請小朋友解答問題,想想兩個問題有什么不同和共同之處。
比較、分析。
比較這兩個問題,你發現了什么?
課堂活動。
學生獨立完成課堂活動第1、第2題。
說圖意,列算式。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圖意,并提出數學問題。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集體交流。
總結。
布置作業。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1、進位加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p65例1,p66課堂活動第1題,p67練習十三第1、2題。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了解算法多樣性,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問題。
2、探索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能從生活中提出問題,并能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掌握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
1、復習。
(1)口答:36里面有(?)個十和(?)個一?8個十和3個一是(?)。
(3)豎式計算:8+71????????92+5。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掌握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了解算法多樣性,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問題。
2、學生按p65例1的要求獨立思考,探索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3、完成p65例1下面的“議一議”。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探索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掌握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了解算法多樣性。歸納起來就是: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相同數位對齊相加,從個位加起;個位的數相加滿10,向十位進一。
六、檢:
p66課堂活動第1題。
七、練:
p67練習十三第1、2題。
【板書設計】。
進位加法(一)。
例1。
(略)。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相同數位對齊相加,從個位加起;
個位的數相加滿10,向十位進一。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p65例2,p66課堂活動第2題,p67練習十三第3、4題。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了解算法多樣性,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問題。
2、探索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能從生活中提出問題,并能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掌握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
1、復習。
(1)口答:86里面有(?)個十和(?)個一?,3個十和5個一是(?)。
(2)口算:????73+6?????7+52????36+10。
(3)豎式計算:8+71????????52+7??????45+8。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掌握一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了解算法多樣性,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問題。
2、學生按p65例2的要求獨立思考,探索一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探索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掌握了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了解算法多樣性。歸納起來就是:一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相同數位對齊相加,從個位加起;個位的數相加滿10,向十位進一。
六、檢:
p66課堂活動第2題。
七、練:
p67練習十三第3、4題。
【板書設計】。
進位加法(二)。
例2。
(略)。
一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相同數位對齊相加,從個位加起;
個位的數相加滿10,向十位進一。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進位加法練習課。
練習目標:
1、掌握一位數加兩位數、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了解算法多樣性,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問題。
2、能從生活中提出問題,并能解決問題。
練習重難點:掌握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練習過程:
一、導入:
生回答后,師板書:兩位數加一位數、一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相同數位對齊相加,從個位加起;個位的數相加滿10,向十位進一。
2、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利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問題。大家有信心嗎?
二、基本練習:
1、p66課堂活動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填,再說說是怎樣想的。師應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兩個數相加是否進位。
2、p67練習十三第5題,是對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鞏固練習,又涉及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帶有一定的綜合性。讓學生說一說解答步驟,先計算出結果,再比較大小。
3、豎式計算:
77+9????5+65????21+8???37+3?????48+7。
三、練習指導:
1、練習十三第6題,要引導學生先理解“一共有的光盤包括原有的和又放進去的”,照這樣的思路列出算式后,再計算。
2、練習十三第7題,讓學生先把統計表表達的意思口述出來,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要求男女一共有多少人,應該怎么辦?在明確題意和計算方法后,再讓學生獨立進行計算,然后讓學生互評、互議計算的方法與結果。
3、練習十三第8題,引導學生思考:原來的圖書包括借出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在正確列式的基礎上,再要求學生正確計算。
4、練習十三第9題,解題思路與第8題比較接近,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把梨和蘋果的數據混淆,并正確的應用掌握的計算方法計算。
5、練習十三思考題,第1小題要引導學生這樣想:因為62-7=55,所以小于55的數都可以填在括號里;第2小題,因為67-9=58,所以只要左邊括號里的數比右邊括號里的數大58,這個等式就成立。比如:左邊填58,右邊填0;左邊填59,右邊就填1等等。
四、小結:
你今天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一)。
教學內容:p69例3,p70課堂活動第1題,p72練習十四第1、2題。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和口算方法,了解算法多樣性。
2、正確計算。
教學重難點: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和筆算方法。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導:
1、復習。
(1)開火車游戲。
(2)筆算:???35+42???????35+7。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和口算方法,了解算法多樣性。
2、學生按p69例3的要求獨立思考,探索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筆算方法。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探索,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和口算方法。歸納起來就是:口算從高位加起,筆算從個位加起;筆算時: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
六、檢:
p69例3下面的“試一試”。
七、練:
1、p70課堂活動第1題。
2、p72練習十四第1、2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一)。
例3。
(略)。
相同數位對齊;
口算從高位加起,筆算從個位加起;
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
【課后反思】。
第五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二)。
教學內容:p69例4,p70課堂活動第2題,p72練習十四第3、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和口算方法,了解算法多樣性。
2、正確計算。
教學重難點: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和筆算方法。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導:
1、復習。
(1)開火車游戲。
(2)筆算:???35+47??????39+28。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和口算方法。
2、學生按p69例4的要求獨立思考,探索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完成例4下面的“議一議”。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探索,掌握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歸納起來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
六、檢:
p70課堂活動第2題。
七、練:
p72--73練習十四第3、4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二)。
例4。
(略)。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
【課后反思】。
第六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練習課。
練習內容:?p70課堂活動第3題,p73--74練習十四第5、6、7、8、11題及思考題。
練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和口算方法。
2、正確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練習重難點: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和筆算方法。
練習過程:
一、導:
談話導入,前面我們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加法,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知識來做一些練習。揭示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1、對口令(20以內進位加法)。
2、開火車游戲。
3、筆算:18+25。
全班練習,一人板演。問:筆算是注意什麼?(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
三、指導練習。
1、p70課堂活動第3題。
2、練習十四第5題,既有正確計算的要求,又有計算速度的要求,可以采用比賽的方式,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的計算,評價時要把時間和計算的正確率綜合起來評價。
3、練習十四第6題,是一道開放性的問題,教師可以先舉出1-2個范例,讓學生弄懂題意,再寫。
4、練習十四第7題,是用掌握的計算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在理解題意正確計算的基礎上,可以問學生“重慶為什么是橋都?”
5、練習十四第8題,學生正確解題后,還可以通過變換影集照片數量的方式進行練習。比如讓學生說一說“你希望兩本影集中各有多少張照片”,學生可以希望一本影集有50張,另一本有48張等等,然后用這些數據進行計算。
6、練習十四第11題,“買玩具”可以先用實物圖片給學生一定的購物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再讓學生獨立思考打算買哪兩件玩具、還可以怎樣買等問題,然后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引導學生對其他同學的購物方案進行評價,讓學生明白解決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7、練習十四思考題,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這樣想:由小林的算法可知,58的十位上加的是4,所以這個一位數應是4,這個4應該加在個位上,結果應是62.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課后反思】。
第七課時???連?加。
教學內容:p71例5,p72課堂活動第1、2題,p74練習十四第9、10題。
教學目標:
1、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及計算順序。
2、正確計算。
教學重難點:掌握連加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
1、復習。
(1)開火車游戲。
(2)計算:???35+47??????39+28??????3+2+4。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進一步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及計算順序。
2、學生按p71例5的要求獨立思考,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及計算順序。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探索,掌握了連加的計算方法及計算順序。歸納起來就是: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把計算的和與第三個數相加。
六、檢:
p71例5下面的“試一試”。
七、練:
1、p72課堂活動第1、2題。
2、p74練習十四第9、10題。
【板書設計】。
連加。
例5。
(略)。
把前兩個數相加,再把計算的和與第三個數相加。
【課后反思】。
2、退位減法。
第一課時??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一)。
教學內容:p75頁例1,p76課堂活動,p77練習十五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合作交流,獨立思考,探討兩位是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當作十再減的算理。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能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
教學重難點:探索并理解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情境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導。
1、復習:
(1)開火車。
(2)討論26-2的計算方法。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理解并掌握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當作十再減的算理。
2、學生按p76例1的要求獨立思考,探索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完成例1下面的“議一議”。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探索,掌握了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歸納起來就是:個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十位退1作10再減。
六、檢:
p75例1下面的“試一試”。
七、練:
1、p76課堂活動。
2、p77練習十五第1、2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一)。
例1。
(略)。
個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十位退1作10再減。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二)。
教學內容:p76頁例2,?p77練習十五第3、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當作十再減的算理,并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能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
教學重難點:進一步理解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導。
1、復習:
計算。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當作十再減的算理,并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學生按p76例2的要求獨立思考,探索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探索,掌握了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六、檢:
計算:??74-5?????46-8???(兩人板演,全班齊練)。
七、練:
p77練習十五第3、4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二)。
例2。
(略)。
個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十位退1作10再減。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練習課。
練習內容:練習十五第5、6、7、8題。
練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練習過程:
一、基本練習:
1、開火車。
2、豎式計算。
32-8???????56-7????(兩人板演,全班齊練)。
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為退1作10再減)。
二、指導練習。
1、練習十五第5題,可以計算出結果后再判斷,也可以不計算直接判斷。例如54-9,看個位4減9不夠,應從十位退1,而十位上退1后就只有四十幾了,因此判斷此題的結果比50??;而59-4不需要退位,而且個位9-4有剩余,所以結果比50大。通過這樣的判斷可以加深學生對退位減法算法的理解。
2、練習十五第6題,有一定的綜合性,綜合性一是指該題是由圖畫、表格和文字等構成的一組問題;二是綜合加減計算的問題。教學時應提示學生仔細觀察,把條件、問題分別找出來以后,再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明白把兩部分魚的數量合起來,用加法計算,求一部分比另一部分多多少,用減法計算。
3、練習十五第7題,用表格呈現信息,教學中要先引導學生看懂表格中信息的含義,指導學生用“還剩的船的只數=原有只數-租出只數”來解答。
4、練習十五第8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一是題中給出了3個條件,而要解決問題,只需要題中的2個條件,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選擇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二是題中“還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提出更多的數學問題,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
三、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
教學內容:p79例3,p79課堂活動課堂活動第1題,p81練習十六第1題。
教學目標:
1、探討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掌握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作10再減的算理。
3、正確計算。
教學重難點:探討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掌握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作10再減的算理。
教具準備:情境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導:
1、復習。
(1)開火車。
(2)筆算。
44-8?????57-9。
全班練習,問:計算時注意什么?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探討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學生按p79例3的要求獨立思考,動手操作,探索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探索,掌握了兩位數減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歸納起來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1作10再減。
六、檢:
七、練:
1、p79課堂活動課堂活動第1題。
2、p81練習十六第1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
例3。
(略)。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1作10再減。
【課后反思】。
第五課時??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練習課。
練習內容:p80課堂活動第2題,p81練習十六第2、3題。
練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提高實際解決問題能力。
練習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出示卡片。
問:筆算是注意什麼?
師生小結: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借一當作十再減。
二、指導練習。
1、p80課堂活動第2題,讓學生先估計每個減法算式的差的十位上是幾,再準確地算出結果,重在強調退位的問題。
2、練習十六第2題,對學生的計算方法不作具體要求,可以口算,但這里應適當強調用豎式計算。學生寫豎式時,要強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并且要注意退位的過程。在學生獨立計算的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過程。
3、練習十六第3題,可以讓學生拿著算式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也可以在書上連線的方式進行練習。不管用哪種方式,學生一定要明白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方法是計算出算式的結果,再看結果與下排的哪個數相同,就把這個算式和那個數連線。
三、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課后反思】:
第六課時??連減。
教學內容:p80例4,p80頁課堂活動第1題,p82練習十六第7題。
教學目標:
1、掌握連減的計算方法及計算順序。
2、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意識,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探索連減算法。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
1、計算:17+25+39????15-5-4????(學生解答后,說說計算順序)。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掌握連減的計算方法及計算順序。
2、學生按p80例4的要求獨立思考,動手操作,探索連減的計算方法及計算順序。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探索,掌握了連減的計算方法及計算順序。歸納起來就是:先用被減數減第一個減數,再用這個差減第二個減數。
六、檢:
p80例4下面的“試一試”。???(兩人板演,全班齊練)。
七、練:
1、p80頁課堂活動第1題。
2、p82練習十六第7題。
【板書設計】:
連減。
例4。
(略)。
先用被減數減第一個減數,再用這個差減第二個減數。
【課后反思】:
第七課時??退位減法練習課。
練習內容:p課堂活動第2題,p練習十六第4、5、6、8題及思考題。
練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退位減法及連減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提高實際解決問題能力。
練習重難點:熟練掌握退位減法及連減的計算方法,提高實際解決問題能力。
練習過程:
一、基本練習:
2、學生計算后,抽學生說說計算方法、計算順序。
二、指導練習:
1、練習十六第4題,是用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算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這里既要涉及根據條件和問題列算式,又要用掌握的計算方法計算,因此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教學時要關注這道題的基本思路是“50元-用去的錢=剩下的錢”。然后根據這樣的想法列式計算。
2、練習十六第5題,涉及減法的兩種類型,一是求剩余,二是求相差多少。練習時學生要理解這兩類問題都要用減法計算,特別是柚子比橘子少,就是橘子比柚子多,因此要用“橘子筐數-柚子筐數=多的筐數”來計算。在列出算式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應用掌握的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計算,在鞏固學生掌握的計算方法的同時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3、練習十六第6題,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可以先讓學生思考第6題與第5題中的哪個問題比較接近。
4、練習十六第8題,除了連減外,也可以把用去的錢加起來,再減。優秀的學生可以用54減31與8的和來解答,從中體會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同時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5、練習十六思考題,要求尋找算式99-81=18???99-72=27??99-63=36的規律,并寫出具有同樣規律的算式。這些內容既結合了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索發現能力。這樣的算式還有99-54=45??99-45=54??99-18=81??99-27=72??99-36=63。
三、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3、整理和復習。
第一課時??整理與復習。
教學目標:
1、回顧本單元的內容,構建知識技能結構體系。
2、熟練計算10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
3、經歷整理和復習,初步感受數學學習的階段性小結。
4、初步學習系統整理知識,技能體系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
1、談話引入。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提要求,回顧本單元的內容,構建知識技能結構體系。熟練計算10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經歷整理和復習,初步感受數學學習的階段性小結。初步學習系統整理知識,技能體系的方法。
2、學生自主看書64--83頁,想想這個單元學習了哪些內容?有什么收獲?
三、議:
自主完成p83整理與復習第1題“議一議”。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全班交流、展示整理情況。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大家的整理和復習,掌握了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吧:100數以內的加法,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上的數相加滿10,向十位進1;100數以內的減法: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減起起,個位上的數不夠減,向十位退1作10再減。
六、檢:
p85練習十七第4題。
七、練:
p84練習十七第1、2、3題。
【板書設計】:
整理與復習。
100數以內的減法: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減起起,個位上的數不夠減,向十位退1作10再減。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練習課。
練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熟練計算10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
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練習重難點:
熟練計算10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練習過程:
一、導入:
生答,師板書:
100數以內的加法,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上的數相加滿10,向十位進1;100數以內的減法: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減起起,個位上的數不夠減,向十位退1作10再減。
2、揭示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三、指導練習:
1、練習十七第5題,首先學生要理解“給你”的錢是付出的錢,“找你”的錢是剩下的錢。然后再根據題意列式解答。教學中還可以采用改變付出的錢與剩下的錢的方式,加大練習容量。
2、練習十七第6題,是比多少的問題,除了要求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正確計算外,還要用該題的題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比如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都熱愛自己的祖國等。當然也可以通過該題的學習讓學生增加一些知識,比如告訴學生云南和貴州兩省各有多少個少數民族等。(云南有52個少數民族,貴州有個48個少數民族)。
4、練習十七第8題,是一個情境兩個問題。面對“兩個孩子都是用50元買書,哪個孩子剩下的錢”這個問題,首先使學生理解同樣多的錢,書價貴剩下的錢就少,書價便宜的就剩下得多的道理,并憑借這個想法對誰剩下的錢多做一個估計,然后再通過計算證實自己的估計。
5、練習十七第9題,要指導學生看懂表格,讓學生把表格中的信息用語言表達出來,比如“第1個小朋友第1輪跳了28下,第2輪跳了27下,兩輪一共跳了多少下?”在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再要求學生獨立進行計算。還可以通過改題的方式,比如用表格告訴學生一共跳了多少下和第2輪跳了多少下,求第1輪跳了多少下。讓學生進行減法練習。這樣不僅可以加大練習容量,還可以通過加法和減法的對比,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加法和減法的關系。
6、練習十七第10題,是連減的問題,要先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知道用一共的牛奶減去兩次領的牛奶就是剩下的牛奶,然后順著這個思路讓學生獨立列式進行計算。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復習內容:p94總復習第1、2、3題,p97練習十九第1、2、3、5題。
復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數位,知道數位在計數中的重要地位。
2、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3、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復習重難點:
掌握數位,知道數位在計數中的重要地位,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100以內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復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略)。
二、復習指導。
(一)復習數位:
1、出示計數器,讓生分別指出個位、十位、百位。
2、師:個位、十位、百位上一顆算珠分別表示多少?
3、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1題。
4、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二)復習數的組成:。
1、師出示一個數:86。
讓學生說一說每一位上數表示多少?
2、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2題。
3、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三)復習100以內數大小的比較:
1、先讓學生回憶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方法。
生答,師板書:十位上數大的那個數較大;十位上的相同,個位數大的那個數較大。
2、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3題。
3、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三、練習指導:
1、練習十九第1題,左邊的題要引導學生先找一找每列數的排列規律,然后再按規律填數。右邊的題是對94連續分解,用這種分解形式,強化學生對100以內數的組成的理解。
2、練習十九第2題,要關注題中是連續小括號,其用意是要求把上面的數從小到大排列。因此學生要先對數進行大小比較,首先一位數比兩位數小,然后比十位上的數,如果十位上的數相同,再比個位上的數,經過這樣三個方面的比較,就能把這些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3、練習十九第3題,既涉及學生對“多一些”“少一些”的理解,還涉及可能性方面的知識。學生要從“寧寧可能有多少元”中,理解寧寧可能有28元,但比一定就是28元,還有26、27、29元這些可能,明明的錢也是如此。通過這樣的理解,讓學生知道“多一些”和“少一些”只能估計到一個范圍中的數,為今后進一步學習估算做準備。
4、練習十九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復習100以內數的加減法。
復習內容:總復習第4、5題,p97練習十九第4、6題。
復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復習重難點:
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的計算方法。
復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略)。
二、復習指導。
1、師:100以內數加減法應該怎樣計算?
生答后,師小結:100數以內的加法,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上的數相加滿10,向十位進1;100數以內的減法: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減起起,個位上的數不夠減,向十位退1作10再減。
2、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4題,完成后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3、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5題,完成后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三、練習指導:
1、練習十九第4題,要求學生口算,還要用最短時間算出結果,也就是要有速度方面的要求。除了第4題的練習外,教學中還可以根據本班實際,加強口算方面的練習,如用口算卡進行視算、聽算等,通過不同方式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但參與口算的數不宜太大,要限制在本冊口算范圍內。
2、練習十九第6題,要求學生選擇用豎式計算。靈活選擇計算方法是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因此教學時要關注“為什么要選擇豎式計算”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口算有困難)。學生獨立完成后,選幾道題要求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還要選一些錯誤的計算來分析,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復習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應用。
復習內容:練習十九第7、8、9題。
復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重難點: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略)。
二、練習指導:
1、練習十九第7題,一般情況下是先算出結果,再和另一個數比大小,但有些題要靈活處理,比如27+16與63比較,可以這樣想:把27放大為30,,1放大為20,兩個數的和才50,都比63小,所以27+16肯定比63小。也就是說,既要學生掌握解答這類題的一般方法,還要注意解題的靈活性。
2、練習十九第8題,要抓住賣出電視機與運來電視機的臺數的這個關系,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按計算方法正確地算出結果。
3、練習十九第9題,與第8題相似,不同的是數據用表格呈現的,而且呈現的數據比較多,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提出不同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復習認識鐘表、人民幣。
復習內容:總復習第6、7、8、9題,練習十九第10、11、12題。
復習目標:
1、進一步認識鐘表、人民幣,掌握元、角、分的換算。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復習重難點:
進一步認識鐘表、人民幣,掌握元、角、分的換算。
復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略)。
二、復習指導。
(一)復習認識鐘表:
1、師出示鐘面:讓學生分別指出時針、分針。
2、師撥出整時、幾時半、大約幾時等,讓學生分別說出是幾時、幾時半、大約幾時。
3、師隨意說出幾時、幾時半、大約幾時,讓學生在鐘面上分別撥出。
4、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6、7題。(完成后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二)復習人民幣。
1、師: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元、角、分)。
師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讓學生分別說出是多少元、多少角、多少分。
2、師:1元=(??)角????1角=(???)分。
3、指導學生完成:4元3角=(????)????27分=(???)角(???)分。
(人民幣換算與加減法知識的綜合,指導學生綜合應用知識來完成換算)。
4、學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8、9題。(完成后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練習指導:
1、練習十九第10題,只提供情境,要求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有一定難度。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隨意提,也可以附加一些條件讓學生提問題。比如要求學生提“用加法計算的問題”或者“用減法計算的問題”,這樣的難度要大一些。(但都要把問題控制在本冊書能計算的范圍內)。
2、練習十九第11題,都是用78元買東西,因此都要用到“78元-用去的錢=剩下的錢”的數量關系。不同的是“用去的錢”在變化,因此學生可以在列式計算的過程中,體會用去的錢越多,剩下的錢就越少。
3、練習十九第12題,學生首先要觀察第一幅圖的“樣子”,通過對“樣子”的觀察,發現要先看鐘面寫出時間,再用一般計時的方式把這個時間寫出來。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第五課時??復習位置、認識圖形。
復習內容:總復習第10、11題,練習十九第13、14題。
復習目標:
1、進一步認識位置,能正確分辨上下、左右、前后。
2、進一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復習重難點:
能正確分辨上下、左右、前后,能正確區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復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略)。
二、復習指導。
(一)復習位置:
1、讓學生說一說:你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左面是誰?右面是誰?。
2、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10題。(完成后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二)認識圖形。
1、師出示p30練習六第4題連線,并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區分的?
2、學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11題。(完成后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練習指導:
1、練習十九第13題,先要求學生指出前后左右幾個相對位置,然后再按題中的要求畫出小朋友行走的路線。
2、練習十九第14題,先讓學生找一找題中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長方形,要特別注意右圖中兩個小長方形組成了一個大長方形。然后說一說你是怎樣知道的。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第六課時??復習分類與整理。
復習內容:總復習第12題,練習十九第15、16題及思考題。
復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分類整理的方法。
2、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或數據進行分類整理,感受分類與分類標準的關系。進一步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比較、分析、思考的能力。
復習重難點:
掌握分類整理的方法。
復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略)。
二、復習指導。
1、師:我們應當如何對事物或數據進行分類整理?
(在分類整理之前,根據需要要先確定分類的標準,標準不同,分類整理的結果也不同。)。
2、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12題。(完成后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練習指導:
1、練習十九第15題,先要求學生關注“按顏色分”和“按形狀分”的不同分類標準,再關注有幾種顏色和幾種形狀,然后再按要求分類。分類后可要求要求學生談體會。
2、練習十九第16題,分類游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分類方法。在撲克牌分類時,花色既可以按單因素的標準分,如把黑桃、紅桃、梅花和方塊分別放置到一起;又可以按雙因素的標準分,如把黑桃中有圖案的放到一起,沒有圖案的放到一起。該題主要按單因素的標準分,如果學生有這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嘗試雙因素的分類標準,但這可不做要求。
3、練習十九思考題,只要過長方形對角線相交的中心點的直線,就能平分這個長方形,這里只要求學生直觀地分出完全一樣的兩部分就可以了,不要作過高要求。(最好的辦法是對折)。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材第10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和在100以內),會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2.經歷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法則。
3.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根據情況選擇恰當方法的意識。
三、重點難點。
重點: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難點:能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一、復習引入。
口算,并說出算法。(老師提問,學生齊答)。
54+5=。
26+9=。
20+40=。
15+30=。
47+42=。
師:前面4個加法算式利用我們學過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算法就能夠進行口算,那最后一個如何口算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類似47+42這樣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二、學習新課。
教學教材第10頁例1.
(1)創設學習情境。
師:學校組織全校學生乘車去參觀“世博會”,客車馬上就要來了,可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們卻遇到了一個難題: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呢?大家能幫他們算一算嗎?(課件出示教材第9頁情境圖)。
(2)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組織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并進行匯報。(板書學生的匯報)。
方法一:35+30=6565+4=69。
方法二:30+30=605+4=960+9=69。
師:同學們都很棒,已經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并能通過多種方法求解。方法一中通過將一個兩位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的和,使問題轉化為求兩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和一位數的和;方法二中通過將兩個兩位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的和,使問題轉化為求整十數和整十數、一位數和一位數、整十數和一位數的和,而這些都是我們利用所學知識能夠解決的。
師:現在我們來看另一個問題,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那么二年級的小朋友們要買多少張車票呢?聯系前一個問題中的兩種方法,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點名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方法一:39+40=7979+4=83。
方法二:30+40=709+4=13。
70+13=83。
方法三:39+1=4040+43=83。
(3)引導學生比較并總結兩位數加法的口算方法。
師:問題(2)中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和的十位上為什么是8而不是7呢?(點名學生回答)。
師:說說我們應該如何做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學生交流討論,老師總結)。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10頁“做一做”。(點名學生回答)。
(1)35+36=71(張)。
(2)36+38=74(張)。
(3)(答案不唯一)五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41+42=83(張)。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例1:35+34=69。
方法一:35+30=6565+4=69。
方法二:30+30=605+4=960+9=69。
39+44=83。
方法一:39+40=7979+4=83。
方法二:30+40=709+4=1370+13=83。
方法三:39+1=4040+43=83。
1.注重規范表達,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學生都會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然而要他們說出計算方法,大多數學生不會表達。如35+34=?學生有的會說成是3+3=6,5+4=9,所以35+34=69。正確的表達是30+30=60,5+4=9,60+9=69,所以35+34=69。要讓學生清楚十位上的3表示的是3個十,應該說成是30。
2.注重知識梳理,提升學生的歸納能力。
大部分學生基本上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計算方法比較多。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轉換到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上。小部分學生似乎對口算并不感興趣,仍然使用筆算,老師可以加以引導。
數學《萬以內的加法》教學設計
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復習準備,導出新知。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與705的和。
全班齊練,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你能不能自己寫出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算式呢?
筆算不進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數位對齊。
從個位加起。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師:剛才的復習,是前面剛剛學過的進位加法,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進位加,但和前面學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學習的是連續進位加。
連續進位加。
教學例1。
學生嘗試擺小棒求得98+25的結果(允許有各種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喜歡哪種方法,引導研究課本中的方法。
提問:
師:先加哪一部分,單根的8根和5根怎樣加?給8根小棒湊幾根就是10根?(8+2+3=13)。
滿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舉起來讓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個1根捆成1捆,也就是1個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把單根小棒合起來,滿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單根合起來滿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個十。
列豎式計算。
學生自由書寫豎式,再討論哪一種合理。這道題的豎式怎么寫?(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
從哪一位加起呢?(從個位加起。)。
那么豎式中個位相加的得數怎樣寫呢?
想一想:小棒應該怎樣擺?
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講評:同桌口述并檢查,在進位時1寫的位置對不對,做進位加法時,是否漏寫1或忘加1。
1、直接在書本上計算,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2、求出每一個胡蘿卜上的算式的得數。
3、練習四,第一題,連一連。
小學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反
教學內容:
課本p28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的方法。
2、發展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的順序以及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使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在乘坐公共汽車過程中發現了哪些與數學有關的問題,說給同學聽一聽。
[設計意圖]: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學例3。
(1)出示主題圖。了解信息,小組交流。
(2)出示應用題:車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來人28人,現在有多少人?理解題意、獨立解答、小組交流、匯報板演。在練習本上寫連寫豎式。
2、練習。完成p28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指名說說計算過程。3、小結。加減混合運算應該怎樣進行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1、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初步掌握方法。
2、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4題,第8題分小組比賽完成。指名說說計算方法。2、完成練習五第5、8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3、完成練習五第6題。觀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發現。獨立思考并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生了什么知識?你又學會了什么?計算加減混合運算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第12課時加、減法估算。
教學內容:
課本p34例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培養數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教學重點:
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教學難點:
探究加減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小朋友去過超市嗎?我們在買東西時有時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確,你只需要算出一個大概的數就可以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4。想一想,在小組內說一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況不需要進行精確計算,只要計算出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題圖。媽媽帶了100元錢夠不夠,需要精確計算嗎?
(2)、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算,并在小組內交流。學生匯報估算方法。觀察、比較這些估算方法,在小組內交流發現。學生匯報,歸納。
(3)、精確計算一下這三樣東西一共要花多少錢,還剩多少錢,來檢驗一下自己的估算結果是否合理。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匯報。檢驗以后學生匯報想法。
2、完成p31頁做一做。仔細看圖,理解題意,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估算方法。
[設計意圖]:1、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問題可有不同的方法。
2、提高估算意識和能力,增加數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三、鞏固練習,檢驗效果。
1、完成p32練習六第1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完成。學生匯報,并說明是怎樣進行判斷。
2、完成練習六第2題看圖理解題意,思考解題方法。學生匯報,并說明估算方法。
3、完成練習六第3題教師指導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加減法估算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學生匯報,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第13課時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
課本p33。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通過練習,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分析、概括、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復習和總結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練習,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1、進一步鞏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能靈活運用筆算加減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口算。p35練習七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校對答案并說說計算方法。
2、完成p34練習七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算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個別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口算與筆算的練習,引出課題,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合作交流,歸納整理。
1、整理。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歸納:筆算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也可從十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筆算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一。學生獨自思考筆算加減法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小組內交流想法。教師引導學生整理匯報。
2、完成p34練習七第3題學生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新課標第一網。
3、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后問: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想好以后在小組內交流。并選擇兩個問題解答說說解題思路。學生匯報。
4、完成p35練習七第6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說說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概括、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鞏固舊知。
1、完成p34練習七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說明計算方法。
2、完成第4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判結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題讀題理解題意。要知道大約需要多少錢?你是怎讀想的?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
根據板書,學生自己進行回顧總結。
五、隨堂練習。
第14課時我長高了。
教學內容:
課本p36、3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對長度單位的實際感知,鞏固測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
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統計知識的掌握,并通過統計表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動手測量生活中的物體的長度,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難點:
在教學活動中有效組織和調控學生的實踐活動。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測量身高的體重秤,學生記錄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活動。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為活動的進行做好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實踐活動。
1、測量身高?!澳愕纳砀呤嵌嗌??”我們怎樣做就可以知道?我們班誰最高?誰最矮?哪個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們很清楚的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學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統計表讓我們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學們的身高情況。認識統計表。用測量工具測量身高。一邊測量一邊計錄。測量完后進行討論交流。觀察統計表,在小組內交流從表中了解的信息。指名回答。
2、測量活動。小組同學商量一下,你們想測量什么?學生進行測量。教師巡視、指導,注意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測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學生匯報測量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統計表獲得有用的信息。鞏固測量方法,建立長度觀念。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實踐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談收獲。
四、隨堂練習。
小學三年級數學《萬以內的加減法》教案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100以內數的鞏固與提高。一方面通過口算和筆算,復習了數和計算的有關知識;另一方面也是為進一步學習萬以內數與計算起來鋪墊的作用。本單元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使學生感受計算與生活之間的練習,體會數學算法的多樣化。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方面。
能正確口算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夠結合具體情境加、減估算,培養估算意識。
2.數學思考方面。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解決問題方面。
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4.情感與態度方面。
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教學重點。
能正確口算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夠結合具體情境加、減估算,培養估算意識。
四、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安排。
兩位數加兩位數…………………………………1課時。
兩位數減兩位數…………………………………1課時。
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1課時。
加、減法的估算…………………………………2課時。
整理和復習…………………………………2課時。
第1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能夠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整理、分析數據,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正確地進行兩位數加法的口算。
2.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法,討論交流法,講練法。
課前三分鐘:口算練習。
課前作業預設與處理:觀察教材第9頁的主題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與大伙分享。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用兩位數加、減整十或一位數。課前三分鐘。
2、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23283563。
203()()()()()()。
72317529。
()()()()()()()()。
二、探究新知。
1.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口算方法。
(1)觀察教材第9頁的主題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消息?
學生匯報。(一至五年級參加“世博會”的各班人數)。
(2)出示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3)提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求一共多少張車票就是求一年級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級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計算,列式:35+34。
(4)這個算是如何計算?互相交流算法。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加數拆分成整十數加一位數。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師: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1:還可以拆分另一個加數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時把這兩個加數拆成整十數加一位數,然后進行計算也很簡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口算方法。
(1)出示問題: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2)列式計算:39+44。
(3)學生嘗試計算39+44,并說說算法。
經學生自由討論,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較算式,發現規律。
師:對比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
不同點:前者個位數相加不進位,后者個位數相加進位。
三、鞏固練習。
1.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53+36=37+54=。
15+65=18+26=41+56=13+29=。
組織學生分組練習,并在小組內互檢。
四、課堂小結。
1.在這一節課中,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它們的計算方法,我們要利用這個計算方法,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你還有哪些疑問的地方?
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二第1、2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
35+34=69。
(1)35+30=6565+4=69。
(2)30+30=605+4=960+9=69。
(3)30+34=6464+5=69。
課后反思。
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是在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并能正確筆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也可以是兩位數加整十數再加一位數。由于學生腦海中對筆算的思路比較熟悉,所以本課首先要幫助學生跳出單一的筆算思路,激活學生潛意識中兩位數加整十數口算的那根弦,打開口算的思路便成為上好本課的關鍵之一。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
1、通過整理和復習本單元所學的內容,讓學生總結出口算、筆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問題。
2、通過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體會估算的意義以及估算的策略的靈活性。
3、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學設計第3課時
1、熟練掌握累計30多個常用偏旁部首,能說出其名稱、表示的大概意思,能寫出偏旁部首和例字。
2、學會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能夠根據偏旁部首猜猜字義。
生:敢。
師:部首們可聰明著呢,它們設置了許多的關卡,看看你們能不能闖關成功。
1、第一關:說出下列生字中的部首名稱和表示的意思。要求每人依次說一個部首并說說它所表示的意思,再讀讀字。(抽生匯報)(設計意圖:部首與生字相結合,生字大多數為本學期認字表中及寫字表中生字,既鞏固了部首又復習了生字)。
師:你們好厲害??!全都認識了。你還知道什么部首?
師:恭喜過關,繼續闖關。有的部首寶寶們長得可像了,你們來。
2、第二關:火眼金睛辨一辨(生字中的部首有什么不同)(抽生說。
出部首的名稱,再教讀部首對應的生字)(設計意圖:區別本學期所學的相似部首)。
5、做游戲還有些部首寶寶們也想換新衣,拿出你們的制作的卡片,在小組內拼拼字吧?。ㄔO計意圖:鞏固部首和字)。
小組匯報,師出示“訟”讓生猜猜,拿出字典查查。引出捉迷藏。
6、第五關捉迷藏現在想和你們捉迷藏,你瞧,都跑到字典里去了,你能快速地在字典里面找出它們相對應的字嗎?要求,分組查字(ppt出示用表格的方式出示要查的字覽、舀、翔、醉,分組查字)(注:所選字為認字表中生字,部首是本冊要求掌握的。設計意圖:運用部首查字)生匯報。
師:孩子們,好朋友就應該互相幫忙,部首給你們的幫助可大了,如果你在閱讀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根據部首猜一猜哦。
7、第六關想一想猜一猜(設計意圖:學會運用。根據部首猜字義猜讀音)。
小學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反
本單元的內容有:加法、減法和加減法的驗算。
根據《標準》的要求,筆算加減法限定于三位數加減三位數,本單元主要教學三位數加減法。本單元是在二年級下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習了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本單元主要學習三位數加減三位數中連續進位加和連續退位減。
本單元三個部分的教學改變了過去單純出計算式題教學的形式,都是通過具體的生活問題和或者生活情境引出計算問題,并注意在練習中安排一定數量的應用問題,以加強計算教學與實際應用的聯系,使學生感受計算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根據《課標》提出的“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的要求,加減法的教學均按照先估算、再計算的順序安排,增強估算意識,培養數感,并結合部分例題,體現算法多樣化。教材在編寫時對法則不作全面呈現,僅在重點和關鍵處進行提示和引導,以體現合作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應用。
針對計算教學練習比較枯燥的問題,練習的安排加強與實際應用的聯系,努力做到形式多樣,并設計了一些思考和開放題,提高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的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形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4.使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學會與人合作學習。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掌握驗算方法。
難點:
1、連續進位加法。
2、連續退位減法。
突破方法:
1、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
計算往往是和實際問題中引出的,教師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出數學問題,學習數學方法,也可以利用身邊熟悉的事例進行教學。
2、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加減法的計算教學。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時可采用嘗試、討論等方式學習,發揮知識的遷移效力,體現學習自主性。
3、加強估算,培養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計一下“的環節,同時也可以利用練習中提出的估算要求,培養估算意識和能力。
4、恰當、適時的運用合作學習方式。
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交流探索和討論。
課時安排:(共9課時)。
20xx年9月7日。
第一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筆算(連續進位)。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3、對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連續進位的方法。
教學準備:練習卡片、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十個一是(),十個十是()。
2、8+7=9+6=30+50=40+60=。
3、38+39=36+58=280+390=350+570=。
(指名說)誰愿意到黑板上筆算這4個題?(學生用豎式筆算,并引導說說筆算時的注意事項-----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用這種方法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學習例1。
(1)投影出示p15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引導觀察中國特有種數的動物情況。
師:同學們,這幾類動物中中國特有的種數分別是多少?你們能根據中國特有的種數的數據,提出幾個有價值的加法問題嗎?(學生提問題: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中國特有的鳥類和兩棲類一共有多少種?等等)。
師:大家提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你們會計算嗎?愿意自己嘗試一下嗎?如果遇到問題和你的合作小組一起討論解決。(根據所提問題有選擇的讓學生解答。)。
(2)師:誰來說一說你們在計算的時候遇到了什么問題,又是怎么解決的?(指名說)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辦法真不錯,這就是我們同前邊學習的不同之處-----需要連續進位。
師:誰愿意再來和大家說一說,你的計算過程?(指名說計算算理)。
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兩位數加兩位數最大的特點就是需要連續進位,也就是說: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基本練習:課本p16做一做第1、2題(鞏固筆算算理)。
2、變式練習:課本p17練習四第2、3題(訓練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拓展綜合練習:
下面的計算對嗎,請把錯誤改正過來。
76+25=9189+13=111。
7698+25+1391111(訓練綜合改錯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指名說)。
小學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反
(一)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二)知識點結構。
(三)知識點考查分析。
1、筆算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側重考查學生對對位(相同數位對齊)的理解。
2、筆算進位加法。
常見考查點有:(1)20以內進位加法(2)滿十向十位進一;(3)優化計算順序(從個位算起);(4)當個位相加得十;(5)算法的擴展(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
4、筆算退位減法。
常見考查點有:(1)20以內退位減法(2)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一;(3)當被減數個位為“0”;(4)當十位相減為“0”。
5、筆算連加練減和加減混合。
考查點:(1)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簡便寫法;(2)計算能力的綜合考查。
6、加、減法估算。
考查點: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合理估算(購物、坐車等)。
7、解決問題。
考查點:(1)基于加、減法意義的一步計算和兩步計算;(2)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
二、復習方法。
1、以錯例為依托,逐個解決問題。練習、單元中的普遍錯例,往往就是難點。
問題或學生的薄弱環節,需要重點復習,一一過關。
2、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把問題拋出給學生討論解決。到此復習階段,大部分學生的錯誤只是由于理解不夠透徹或不夠注意,通過討論就能夠得到解決,小組學習可方便教師把精力集中在學困生身上。
3、每節課及時對所復習內容進行小測反饋,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看到復習的成果,在心理上給予學生激勵。另一方面方便找出哪些人還存在問題,以便進一步解決。
三、注意點。
1、筆算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減(如課本p9做一做第一小題32+6,p13第2題3+84),要注意對齊個位。
錯例:
2、筆算進位加法。
(1)當個位相加得10,要在個位寫0(如課本p14第6題第2小題)。
(2)得數為100的對位問題(如課本p14第6題65+35)。
錯例:
3、筆算退位減法。
(1)當被減數個位為0時,學生容易出錯(如課本p19做一做第2題第2小題)。
錯例:
(2)當十位相減為0時,“0”不寫出來。
錯例:
4、筆算連減時容易出現“簡便”錯誤,如新課標第網。
5、筆算加減混合算式,在書寫豎式過程中弄錯加、減運算,導致出錯。
錯例:
6、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沒分清誰大誰小,如:
7、看到“加”就用加法:
三年級數學第二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計劃
根據《標準》的要求,筆算加減法限定于三位數加減三位數,本單元主要教學三位數加減法。本單元是在二年級下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習了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本單元主要學習三位數加減三位數中連續進位加和連續退位減。
本單元三個部分的教學改變了過去單純出計算式題教學的形式,都是通過具體的生活問題和或者生活情境引出計算問題,并注意在練習中安排一定數量的應用問題,以加強計算教學與實際應用的聯系,使學生感受計算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根據《課標》提出的“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的要求,加減法的教學均按照先估算、再計算的順序安排,增強估算意識,培養數感,并結合部分例題,體現算法多樣化。教材在編寫時對法則不作全面呈現,僅在重點和關鍵處進行提示和引導,以體現合作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應用。
針對計算教學練習比較枯燥的問題,練習的安排加強與實際應用的聯系,努力做到形式多樣,并設計了一些思考和開放題,提高學習興趣。
1、使學生學會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的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形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4、使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學會與人合作學習。
重點:
1、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掌握驗算方法。
難點:
1、連續進位加法。
2、連續退位減法。
突破方法:
1、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
計算往往是和實際問題中引出的,教師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出數學問題,學習數學方法,也可以利用身邊熟悉的事例進行教學。
2、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加減法的計算教學。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時可采用嘗試、討論等方式學習,發揮知識的遷移效力,體現學習自主性。
3、加強估算,培養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計一下“的環節,同時也可以利用練習中提出的估算要求,培養估算意識和能力。
4、恰當、適時的運用合作學習方式。
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交流探索和討論。
課時安排:(共9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