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可以給讀者帶來愉悅的閱讀體驗,引發共鳴和思考?,F在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幾篇優秀作文吧,感受其中的優秀之處。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
1.有一個人,無論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這個人就是你的母親。歌頌母親是永恒的話題。請大家齊讀課題。
2.通過上午的學習,我第一次抱母親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什么?
(1)學生快速瀏覽回顧文章
(2)學生說:我是突發奇想地抱母親。(這是你的感受,還有其他的嗎?)
學生說:那天母親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親。
(3)我第一次抱母親有什么感受嗎?
學生說:在我的記憶中,母親(這是你的記憶中的,內心的感受是什么?)
學生說: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電腦出示:這句話,指名讀。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學生說:我們沒有想到這么輕,我對母親的關愛不夠,母親對我卻很好。
學生說:我以為母親很重。
3.還有哪些地方能夠看出我以為母親很重?
(1)學生說:左手差點仰面摔倒。
學生說:母親天天都要挑這樣的擔子。
學生說:我以為我媽有一百多斤。
學生說;沒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擔子。
4.為什么作者會認為自己的母親很重嗎?
(1)學生說;手里拉著我,還要挑著一百多斤的擔子
(2)通過這句話,你們能看出什么?
課件出示:在我的記憶中
(3)師生交流
(4)同學們想像一下,一個八十多斤的人,挑著一百多斤的擔子,你們能感受到什么?
(5)師生交流。還能體會到什么?(她有堅強的意志、十分關愛我們。)
5.我們長大以后呢?
(1)指名讀:課件出示: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2)大家讀讀這句話,你們體會到什么?
學生說:母親非常愛我們,心疼我們。
學生繼續說。
同學們在這句話中,有兩個擔子,這兩個擔子的意思一樣嗎?
(第一個擔子就是指挑的擔子,第二個擔子指的是養育我們的擔子,保護我們,天天燒飯、洗碗)
同學們這些都是母親的擔子,母親的擔子多重??!
6.同學們,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游子出示相關的文字和圖片,教師講解,同學們當我們這樣理解母親的時候,這樣感受母親的時候,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自己先讀一讀。
(1)學生自讀
(2)指名讀――再這名讀
(3)同學們仔細看看這么輕,我心里為什么要這樣難過呢?
(4)學生說;因為從小到大,都沒有關心過母親。學生說理由。
(5)母親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一百多斤的擔子,一直在我們操勞。
(6)母親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我們卻沒有為母親做些什么?
7.同學們當我們和母親要錢交學費的時候,母親是這樣勞累。
(1)還有一個詞語能夠看出來,是哪個詞語?
(2)愧疚
(3)是啊,從這個詞語能看出作者很難過。
8.而母親是怎樣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讀第三自然段
(1)學生說;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個不是這樣過來的?
(2)課件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同學們看看這位母親的語言和表情,她是個什么樣的母親?
(3)大家看看這個詞語哪個?想想你們的母親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行為呢?
(4)師生交流
學生說;我的母親不睡覺,陪著我學習。
學生說:母親下了晚班,沒有休息還幫著我們燒明天的飯。
學生說:每當我生病的時候,她還為我忙著,忙那。
學生說:下雨天,她把雨披披在我的身上。
學生說:有一次,下火車
9.同學所有的母親都是這樣做的多少個清晨當我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母親已經開始忙碌了,多少個中午我們的母親急急忙忙地趕到學校接我們,多少個傍晚,媽媽工作了一天,她還要趕到菜場去為我們的食物忙碌著,多少個夜晚,媽媽勞累了一天,為我們檢查作業,甚至晚上蓋被子。
同學們這就是愛啊,這就是母愛??!作者也想到了這樣一幕。
(1)我決定抱一抱母親,就像母親無數次抱我一樣,為了讓母親入睡,護士不忍離去,就在邊上看著。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
(2)母親的淚水是母親因為病痛而流下的嗎?
學生說;這是興奮的淚水、幸福的淚水、這時高興的淚水,這是感動淚水。這是愛的淚水
(3)教師板書:無數次抱我
(5)學生說;母親為我付出的很多,我為母親做得很少。
我們現在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報答母親,我們不應該無理取鬧了。
(6)我想說的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三、拓展訓練
1.吳老師此時還想說這樣一段話:電腦出示
最愛是你(獻給我的母親)
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在你的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醫生去愛她,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個人,叫《母親》,這種愛,叫母愛。
2.同學們,你們此時愿意拿出筆來寫上一句你們對媽媽感恩的話語嗎?請動筆寫寫吧。(《燭光里的媽媽》)
3.學生練筆
學生說:親愛的媽媽,我一定會在長大的時候好好報答你。
學生說:媽媽對我的愛就像萬丈深淵(這是多么恰當的一個說法啊?)
4.請大家把這份心意卡,輕輕地放在她的床頭,她一定會非常感動的。請大家永遠不要忘記這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愿天下所有的媽媽幸福安康。
吳老師我是母親,下面聽課的老師中也還有好多母親。讓我們為她們祝福吧。下課
板書設計
第一次抱母親
無數次抱過我
第一次對母親說“不”作文
再過幾天就是母親節了,母親節,多么神圣的日子,對于天下千千萬萬的母親,都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鎮在思索,送給您什么樣的禮物呢?請讓我借此書信表達對你無邊的感激吧!
自從我落地的那一瞬間起,您成為了一位母親,從此以后擔任起了母親的所有責任,付出了母親所有的心血,您給了我生命,而我則成了你永遠的牽掛,小時候的我什么都得依靠您,我的心情你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您成了我夜歌不可缺少的一棵大樹,一座港灣。靠在您身上真舒服,倚在您身上真溫暖。
媽媽,愛--在你身上表現的是呢么真切,無微不至的愛是多么溫暖!多么甜蜜!
媽媽當風雨來時,我明白了躲在您懷里最安全,楓葉錘不過來,與也打不著!
我知道:也許鳥兒報答不了對連天的恩惠,也許世間的每一顆小樹都報答不了春暉的哺育之恩,也許天下的子女報答不了母親無私的愛,母親曾予給我生命,給我們真個世界……也許我們欠母親的太多太多,也需謹慎也無法還清,也許幾棟樓房,幾輛汽車也無濟于事,但我會給你溫暖,讓我感到欣慰。
沒有您就沒有我,謝謝您給我神明中的一切!
山東臨沂平邑縣山東省平邑實驗中學初二:小秀。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重點語句的朗讀感悟,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激發學生對母親的崇敬與愛戴之情。
通過對重點語句的朗讀感悟,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激發學生對母親的崇敬與愛戴之情。
1、同學們,還記得唐朝大詩人孟郊寫的那首《游子吟》嗎?師生齊背。
2、是啊,母親對子女的愛是天底下最無私、最偉大的愛,是子女用一生也報答不盡的。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3課——(生齊讀課題。)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己讀讀課文,去感受那濃濃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親,他感到母親怎樣?(很輕)
交流,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指名讀)
3、母親竟然這么“輕”,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親很輕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的第一節。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讀。
a: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b: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4、母親“竟然”這么輕,“竟然”是什么意思?(沒想到)
我和母親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為什么幾十年來我沒有發現母親這么輕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節,圈畫出有關的句子。
5、交流,出示: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還挑著100多斤中的擔子,……沒想到……那么重的擔子。
6、師引導:在我記憶中,母親是怎樣的?(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還挑著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很辛苦)特別是從哪些詞中體會到的?(抓住“總是、拉著、背著、100多斤、翻山越嶺、年復一年”體會)
夏天,烈日當空,驕陽似火,母親……
冬天,寒風呼嘯,大雪紛飛,母親……
下雨天,山路泥濘…
母親是多么艱辛??!指名讀,齊讀。
8、在我幼小的心里,當我看到母親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時,我以為母親(力大無窮)現在我才知道(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9、小時侯,母親這樣做,讓我們覺得她力大無窮,長大以后呢?指名說,出示句子“我們長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睆摹胺暧兄負⒖偸恰敝心泱w會到什么?(母親很疼我們,舍不得讓我們挑)練習讀。
10、從小到大,母親都讓我們覺得(引讀: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11、師:“母親用80多斤重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母親的肩上究竟承受著怎樣的擔子?(學生說)僅僅是肩上100多斤的東西嗎?(做家務、照顧孩子、掙錢、干農活)
12、師:是啊,母親,這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的肩上不僅僅承擔著100多斤重的東西,她還挑起了照顧兒女的重擔,挑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她的身體是這么地輕,而她肩上的擔子卻又是那樣地重。下面讓我們拿起課本,再一次去感受母親的艱辛和對我們的疼愛。
除了難過,我心里還感到怎樣?板書:愧疚
我還想為母親做些什么呢?自讀3-5節。
14、交流:我還想為母親做些什么?(我想抱一抱母親)
15、我抱著母親,這是多么動人的一幕?。≌埻瑢W們拿起書,聽老師來讀讀這一節。
師配樂讀??吹竭@動人的場景,你心里感到怎樣?
請同學們自己再用心地讀一讀,去感受那濃濃的母子情。
指名讀,讀了以后,你有什么體會?
師:我是第一次抱母親,想報答母親。而小時侯,母親抱了我無數次,母親的恩情是我用一生也報答不了的。正如孟郊說的那樣,(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起吟誦。)
1、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我們的母親同世上千千萬萬的母親一樣,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最想對自己的母親說些什么呢?(學生寫,交流)(音樂《母親》)
2、師: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應該感激、最應該牢記的永遠是我們的母親。無論我們走到哪里,無論我們取得了怎樣的成就,永遠都不能忘了給我們生命,把我們撫養長大的母親。(播放歌曲《母親》,欣賞一組圖片)
回到家,我們可以像作者一樣,抱一抱自己的母親,也可以為母親做一件事,還可以搜集一些歌頌母親的詩歌、短文或歌曲,練習朗誦或歌唱,作為母親節的禮物送給母親。
第一次對母親說“不”作文
這節課,我該交上作文提綱了。恩,是的,回想起上一個作文提綱根本不過關,我那個提綱寫得既不工整,也不美觀,寫得很“龍飛鳳舞”,內容也特別少,特點、描寫方法、形容詞一律不見蹤影,我自己也認為我的提綱肯定會被“斃”掉,所以,我去上課的路上一直都是沒精打采的。
果然,到了課上,老師拿起我的'提綱“亮”給大家的時候,大家都笑得東倒西歪的,有的同學甚至拍著我的肩膀說;“你老猛了,寫這樣的提綱糊弄老師哪!”我恨不得地上有個地縫能讓我鉆進去。那些同學好像不知到他們的話非常傷人自尊。想著王瀚霆那滿滿當當的提綱,與我的提綱比起來,我的提綱簡直是個“丑小鴨”。所以,這次我要列一個好提綱!
這節課,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下課了,我高興地把作業交給老師回來的路上:我對媽媽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闭堄涀?,別對自己說那三個字—“不、可、能”!
《第一次抱母親》習題
一、導入。
1.有一個人,無論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這個人就是你的母親。歌頌母親是永恒的話題。請大家齊讀課題。
2.通過上午的學習,我第一次抱母親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什么?
(1)學生快速瀏覽回顧文章。
(2)學生說:我是突發奇想地抱母親。(這是你的感受,還有其他的嗎?)。
學生說:那天母親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親。
學生說:在我的記憶中,母親……(這是你的記憶中的,內心的感受是什么?)。
學生說: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電腦出示:這句話,指名讀。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學生說:我們沒有想到這么輕,我對母親的關愛不夠,母親對我卻很好。
學生說:我以為母親很重。
3.還有哪些地方能夠看出我以為母親很重?
(1)學生說:左手……差點仰面摔倒。
學生說:母親天天都要挑這樣的擔子。
學生說:我以為我媽有一百多斤。
學生說;沒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擔子。
4.為什么作者會認為自己的母親很重嗎?
(1)學生說;手里拉著我,還要挑著一百多斤的擔子。
(2)通過這句話,你們能看出什么?
課件出示:在我的記憶中……。
(3)師生交流。
(5)師生交流。還能體會到什么?(她有堅強的意志、十分關愛我們。)。
5.我們長大以后呢?
(1)指名讀:課件出示: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2)大家讀讀這句話,你們體會到什么?
學生說:母親非常愛我們,心疼我們。
學生繼續說。
同學們在這句話中,有兩個擔子,這兩個擔子的意思一樣嗎?
(第一個擔子就是指挑的擔子,第二個擔子指的是養育我們的擔子,保護我們,天天燒飯、洗碗……)。
同學們這些都是母親的擔子,母親的擔子多重啊!
6.同學們,“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游子……”出示相關的文字和圖片,教師講解,同學們當我們這樣理解母親的時候,這樣感受母親的時候,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自己先讀一讀。
(1)學生自讀。
(2)指名讀――再這名讀。
(3)同學們仔細看看這么輕,我心里為什么要這樣難過呢?
(4)學生說;因為從小到大,都沒有關心過母親。學生說理由。
(5)母親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一百多斤的擔子,一直在我們操勞。
(6)母親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我們卻沒有為母親做些什么?
7.同學們當我們和母親要錢交學費的時候,母親是這樣勞累。
(1)還有一個詞語能夠看出來,是哪個詞語?
(2)“愧疚”
(3)是啊,從這個詞語能看出作者很難過。
8.而母親是怎樣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讀第三自然段。
(1)學生說;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個不是這樣過來的?
(2)課件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同學們看看這位母親的語言和表情,她是個什么樣的母親?
(3)大家看看這個詞語“哪個”?想想你們的母親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行為呢?
(4)師生交流。
學生說;我的母親不睡覺,陪著我學習。
學生說:母親下了晚班,沒有休息還幫著我們燒明天的飯。
學生說:每當我生病的時候,她還為我忙著,忙那。
學生說:“下雨天,她把雨披披在我的身上?!?/p>
學生說:有一次,下火車……。
9.同學所有的母親都是這樣做的……多少個清晨當我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母親已經開始忙碌了,多少個中午我們的母親急急忙忙地趕到學校接我們,多少個傍晚,媽媽工作了一天,她還要趕到菜場去為我們的食物忙碌著,多少個夜晚,媽媽勞累了一天,為我們檢查作業,甚至晚上蓋被子。
同學們這就是愛啊,這就是母愛啊!作者也想到了這樣一幕。
(1)我決定抱一抱母親,就像母親無數次抱我一樣,為了讓母親入睡,護士不忍離去,就在邊上看著。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
(2)母親的淚水是母親因為病痛而流下的嗎?
(3)教師板書:無數次抱我。
(5)學生說;母親為我付出的很多,我為母親做得很少。
我們現在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報答母親,我們不應該無理取鬧了。
(6)我想說的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三、拓展訓練。
1.吳老師此時還想說這樣一段話:電腦出示。
最愛是你(獻給我的母親)。
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在你的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醫生去愛她,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個人,叫《母親》,這種愛,叫母愛。
2.同學們,你們此時愿意拿出筆來寫上一句你們對媽媽感恩的話語嗎?請動筆寫寫吧。(《燭光里的媽媽》)。
3.學生練筆。
學生說:親愛的媽媽,我一定會在長大的時候好好報答你。
學生說:媽媽對我的愛就像“萬丈深淵”……(這是多么“恰當”的一個說法啊?)。
4.請大家把這份心意卡,輕輕地放在她的床頭,她一定會非常感動的。請大家永遠不要忘記這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愿天下所有的媽媽幸福安康。
吳老師我是母親,下面聽課的老師中也還有好多母親。讓我們為她們祝福吧。下課。
無數次抱過我。
第一次對母親說“不”作文
7歲的年紀,天不怕地不怕,野得像只貓,跟著附近的男孩子們上樹掏鳥蛋,下溪摸小魚,絲毫沒有一點女孩子的文靜樣子。后來,跟著父母來到了大都市,遠離了鳥語花香的小鎮,遠離熟悉的鄰居,面對的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我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出門。
父母害怕我在家里呆出病來,總是鼓勵我多出來走走,我又何嘗不想呢,只是這里的一切對于我來說都是陌生的',表姐提出來要找樣東西來轉移我的注意力。
小小的我的注意力很快被漂亮的小自行車吸引了,也不管自己會不會騎自行車,兩條短短的腿怎么也爬不上踏板上,看到別的小朋友騎上自己威武的坐騎快得像一陣風一樣。而自己呢,像一只折翼的小鳥,怎么也不動。那輛自行車卻依然穩穩的停在那里,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
當別人提出來要幫助我的時候,不!我不要,我要自己試試,我不相信我不行。一向驕傲的我果斷地拒絕了,當時的我年齡不大,卻十分固執,越是認為完成不了的,我越想要完成。
一個想法在我心中燃燒:別人都可以,為什么我不可以呢?難道我比別人笨嗎?不行,我一定要證明別人可以的,我也可以的。
再次將小短腿搭在自行車的踏板上,雙手搭在把手上,仔細地打量著其他人,觀察他們的位置和使用的力度,反復的練習。
叮鈴鈴一聲將我從回憶中拉了回來,大姐姐,你看我成功了。那張稚嫩的臉蛋洋溢著笑容,加油!我就知道你可以的,我們回家吧。小孩的媽媽欣慰地說。大手拉著小手,顯得格外美好。
第一次對母親說“不”作文
地名洋化雖然是存在于社會中的表象,卻反映出了一個本質問題:“文化不自信”。
為什么大家放著承載著古老文化,記載著優秀古代地理人文的寶貴的傳統地名不用,亂用一些外國名字?這不單單是崇洋媚外更是我國古老傳統地名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弱化的體現?!昂悓W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其結果不言而喻,當我們讀到這個故事時,我們會嘲笑學步之人的傻與拙,可如今到了我們自己為何又盲從邯鄲人的做法呢?可謂“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有人說:“這不算什么,這是與時代的接軌”,甚至嘲笑那些尊重民族文化的人抱殘守缺,這些人是“聰明”還是“傻”?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
還有多少人記得,屈原汨羅江上的縱身一躍,中秋月圓時凄涼斷腸,清明雨下的路上行人欲斷腸。它們,如今已是什么模樣?中國傳統的`地名漸漸弱化,再沒有人記得,這些富有文化底蘊的地名,早已淡出國人的視野,或許,只有深諳中華五千文化之人,才會在夜深人靜時,懷念他們,像目送古人一樣,看著他們漸遠漸行。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民族文化裝在心中,別國的洋地名還能取代我們傳統的地名嗎?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民族文化裝在心中,華夏文明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東方雄獅將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些地名就該被取代,因為它禁錮思想,可一些地名決不能被取代,記憶深處的優秀民族文化應該被喚醒,它應該和國人一起被喚醒。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具體語言文字的朗讀、品悟、感受、體驗、表達,感受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讓學生學會感恩。
請同學們拿起文章,輕聲讀一讀,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描寫抱母親的情形?劃出來然后讀一讀。(教師巡視,學生讀書)
誰來把劃出來的句子讀一讀?(學生匯報)
文中兩處寫到抱母親,同樣是抱著,你有沒有感受到兩處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匯報:1、護士要換床單情急之下抱起母親
2、深情抱母親入睡
先來看前三個自然段,快速地瀏覽課文,想一想文中有哪些句子寫出了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心情?(難過,愧疚)
讀后匯報:第一自然段1、沒想到母親那么輕 不了解自己的媽媽感到很自責,很慚愧。
指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結合100多斤和80多斤兩個數字對比體會作者的內心。
作者難過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不了解母親的體重嗎?真正的原因在哪?
投影出示: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讀完這一段你明白作者難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學生匯報:2、沒有想到母親這么辛苦
“重擔”指什么?母親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重擔子,你覺得還有別的擔子嗎?(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養大,還有各種各樣復雜的家務勞動。為了家庭,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頭曾經擔負起多少生活的重擔?。。?/p>
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她挑的實際上是大半個天??!
同學們,當我們這樣理解了“重擔”的意思之后,再回過頭來看“翻山越嶺”這個詞,母親僅僅是翻過那真實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還指什么?(母親為了家庭,為了生活,為了子女,走過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親用那孱弱的肩頭,帶著我們全家度過了生活中的一個個難關。)
3、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母親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不值得一提。
多么偉大的母親?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這就是母親,把自己的所有都給了自己的兒女,不須表白,也不圖回報,其實全天下的母親都是這樣,其中也包括大家的母親。母愛體現在點點滴滴中,甚至讓我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墒钱敳¢缴系睦夏赣H這么輕描淡寫的話更讓我愧疚萬分,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萬番感慨,一齊涌上了心頭。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什么想法,拿起書齊讀。
養育之恩,無以回報,此時此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深情地抱著母親入睡吧。咱們拿起書,聽老師讀最后一段,一起來體驗這濃濃的親情。(教師感情朗讀最后一自然段)聽到最后老母親流淚了,你們覺得這是什么樣的淚水?(幸福、欣慰、又苦又甜)
此時,母子倆的內心都波濤洶涌,可是什么也沒有說,母子的親情就在這一刻交流著、升華著,讓我們再來輕輕地讀一讀這段。(指名讀)
父母給了我們太多的恩澤,我們永遠不能回報。讓我們用感恩的心學會回報父母的愛,讓我們一起大聲讀:齊讀詩句。
很高興參加這次教學研討活動。我們大家常說,語文本是有情物,無情怎能學語文。我理解,“情”是說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習有情味、有溫度的語文?!爸恰本褪峭ㄟ^語文學習,豐富學生的認識和感受,發展學生的思維,學有用的本領。
那么語文課中的“情”從何而來?從文本中來,通過和作品對話、和作者對話體會其中的情味。而引導學生老老實實地讀書、思考、感悟,是使學生領悟情感的最佳途徑。深刻的感悟一定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上的。熟讀,使學生多次觸摸文本;精思,使學生讀進文章里去。
四年級孩子的認知與文章有一些差距,他們也許很難將文章中的母親與自己的母親產生關聯,感受往往停留在文章的層面,而不能聯系自身,教學時,老師努力創設情境,反復品讀,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產生共鳴,喚起學生真實的情感。
情感,是課堂中流淌的血脈,在語文課上,沒有情感流淌的課堂一定是波瀾不驚的課堂。本課采用“情感教學”為主線,首先開課“激情”,在動情地描述中引領孩子走進文本,其次是品讀“入情”,引導學生品評詞語內涵的情感,如牢牢抓住重點語段——“母親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這段課文,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詞語“翻山越嶺”,展開想象:母親年復一年是怎樣將我們撫養成人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讀中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
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讀書,采用多種方式來讀書,在一次次讀書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教師不斷引領學生走入文本,如想象母親在“山路崎嶇、道路泥濘”中的情景再現,讀出文字背后蘊涵的意思,讀懂母親肩上擔的“擔子”更深層的含義,將文本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理解母親的艱辛、無私、偉大。并在品讀析詞中有機地滲透學生“品讀法”和“想象法”,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第一次對母親說“不”作文
醉人的春風對枯枝敗葉的冬天說“不”,于是冰解雪消,大地吐綠;火紅的夏對極嫩的黃綠色的'春天說“不”,于是綠濤滾滾,稻浪涌香;厚重的秋對淺薄的夏說“不”,于是霜葉層染,碩果累累;寧靜淡遠的冬對凄冷的秋說“不”,于是白雪皚皚,孕育新生。
對生活說“不”,成就了自然的千姿百態五彩繽紛。對生活說“不”,成就了青竹“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云處仍虛心”的理想,成就了小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堅韌,成就了青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倔強,成就了秋菊的清瘦、玫瑰的濃郁、百合的孤潔……對生活說“不”,詮釋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對生活說“不”,才由四肢并走的類人猿演化為兩腿直立行走的人類,才由茹毛飲血的時代走進了我們現在的信息時代。試問,哪一朝代的變更,哪一社會制度的轉換,不是由對當時的社會狀況說了聲“再也不能這樣過”而引發的呢?對生活說“不”,破譯了人類之謎。
人類是由方程組成的,而方程的解即是“不”,對生活說“不”就是解人類的方程。伽利略對熊熊烈火說“不”,捍衛了“日心說”,闡釋日出日落之謎;牛頓對下落的蘋果這一自然常規說“不”,創建了“萬有引力定律”,解決了人類的引力之謎;愛迪生、福特……對生活說“不”,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陶潛對生活說“不”,奏出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豪壯;李白對生活說“不”,彈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骨;譚嗣同對生活說“不”,唱出了“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壯烈;陸游的憂患、岳飛的壯懷、魯迅的現實、郭沫若的浪漫……這些都是在對生活說“不”中而完成了自己的。
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對生活說聲“不”呢?
第一次對母親說“不”作文
如同父母所說:“在當今這個充滿誘惑的社會中,我們時時刻刻都要清醒,不要走入這種誘惑之中。要辨別是非。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p>
我是一位平凡中學生,我的生活也充滿了誘惑,但我從不走入誘惑中,我依舊和千千萬萬個初中生一樣,上學、放學、睡覺。天天如此,每天都要做自已應做的事情—學習,班上有不少學生迷戀網游,網上的事情都是虛幻的,都只有一個影子,它們沒有生命,是人類在操縱他們,但班里頭有些同學卻把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拿去上網,不吃飯,身體一個勁變得虛弱;有的騙父母老師說“補課,晚點再回去……或頭暈,肚子痛要回家。”其實早已跑去網吧玩了。父母頭頂烈日地工作,為的是什么呢?為的是使你們的生活更好??!為的是你們的掌握更多的知識??!將來為社會出點力,為國家做貢獻??赡銈儏s去玩游戲,上網聊qq,你們不知道羞嗎?我認為21世紀的人應對自己說“不”。杜絕壞的東西,社會不充許的事情。就不要去做。
也許你曾經把父母的忠告當做一種束縛,把老師的教誨當成一種說教,針對,把同學善意的批評當做一種惡意,妒忌……那你就錯了,要學會對自己說“不”,正視自己的弱點和錯誤的表現,還需要一種勇氣,更需要一種善于自我認識的智慧!
對于不適合我們中學生的事情,不要去做,對自己說“不”。當一位德育體全面發展的中學生。
第一次抱母親作文
母親病了,住在醫院里。我們兄弟姐妹輪流去守護母親。輪到我守護母親的那一天,護士進來換床單,叫母親起來。母親病得不輕,下床很吃力,我趕緊說:“媽,您別動,我來抱您?!?/p>
我左手攬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攬住母親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身體很輕,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護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責怪地說:“你使那么大的勁干什么?”我說:“我沒想到我媽會這么輕?!弊o士問:“你以為你媽有多重?”我說:“我以為我媽有100多斤呢?!弊o士撲哧一聲笑了,說:“你媽這么矮小,別說病成這樣,就是年輕力壯的時候,我猜她也到不了90斤?!蹦赣H笑著說:“你真有眼力,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p>
母親竟然這么輕,我聽了心里很難過。護士取笑我說:“虧你和你媽生活了幾十年,上力竟這么差?!蔽艺f:“如果你跟我媽生活幾十年,你也會看不準的?!?/p>
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擔,母親總讓我們放下,由她自己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負荷。
我望著母親瘦小的臉,愧疚地說:“媽,我對不住您啊!”
護士也動情地說:“大媽,您真了不起?!?/p>
母親笑一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護士把舊床單拿走,鋪上新床單,又很小心地把邊邊角角拉平,然后回頭吩附我說:“把大媽放上去吧,輕一點?!?/p>
我突發奇想對母親說:“媽,您把我從小抱到大,我還沒有好好抱過您一回呢。讓我抱您入睡吧?!蹦赣H說:“快把我放下,讓人看見了笑話?!弊o士說:“大媽,您就讓他抱一回吧。”母親這才沒有作聲。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抱我那樣。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我將她輕輕地搖動。護士不忍離去,坐在椅子上看我抱著母親。
母親終于閉上了眼睛。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準備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從母親的眼里流了出來。
《第一次抱母親》習題
同學們聽著這首動聽的歌,你想到了什么?此時老師也不由得想起了我們曾經學過的孟郊的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于母親的恩情我們怎能報答得盡呢。今天,我們將要來共同學習一篇文章,看老師板書課題:
指名讀,齊讀。
二、初讀課文。
1、這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請同學們翻開書,自由地、認真地讀課文,了解這個感人的故事。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這篇課文生字詞并不多,它們都集中在這幾句話中。
大屏幕出示:(3句話)。
先自己練習讀一讀。
3、誰讀第一句(指名讀)“摔”是翹舌音,也是三拼音節的讀音呢,再讀一遍。全班齊讀,再讀一遍。
誰還想讀這一句,女生讀。
第二句想讀嗎?(指名讀)這一句中有個多音字的兩個讀音同時出現了,全班一起讀一遍。
能不能用“??山??嶺”說幾個詞呢?
同學們,你讀了“翻山越嶺”眼前出現了什么?把這種艱難讀出來?能把它帶到句子中把句子讀好嗎?男生讀一遍。
第三句比較簡短,你能讀好嗎?“愧疚”是什么意思?(給它們各自組詞)文中的“愧疚”可包涵著豐富的內涵呢,相信同學們在進一步的學習中會對它有更深的理解。
“?!笔鞘裁雌裕蛇@個偏旁你猜這個字跟什么有關?
4、同學們含有生字的句子都讀得很準確,其實這篇課文中的對話較多,要想讀好還得下工夫呢。下面請大家再次認真讀課文,注意讀好對話部分。
5、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請大家捧起書來,看看書中什么地方最打動你,請你用心得讀一讀。
6、愿意把穩重最打動你的部分讀給大家聽嗎?指名讀。
三、寫字。
1、大屏幕出示生字,齊讀一遍。
2、請同學們先自己好好觀察觀察這幾個字的字形和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看怎樣把它們寫得正確、規范、漂亮。
3、老師友情提醒這兩個字:課件展示?“?!焙汀八ぁ钡墓P順。
4、各描一個,寫一個。
四、小結。
執教者:南湖第一小學周愛芳。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于永正老師,說“于老師是平民,或者說是平民哲學家,甚至是禪學家,散淡、平易、簡潔、隨和、詼諧、他似乎有一根金手指,在簡簡單單的課文里,在平平凡凡的生活里,隨手找到語文教學的真金,平易之處最奇崛?!标柎喝?,美麗的水電都城——宜昌迎來了這位“貧民”教育專家。帶著他的“金手指”,帶著融融的春意,于老師為我們呈現了《第一次抱母親》的精彩課堂。坐在距離講臺不到兩米遠的地方,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于老師的白發。一直以為白發對于長者是無以言表的生命的`燦爛,是華麗的。于是,我相信這位老人的平易與樸素之中一定蘊藏著某種典麗與華美。終于,我在于老師的課堂,發現了這種近乎鋪張與奢侈的東西——那就是讀!
于老師常說:“語文就是語文,不需要加許多定語。我追求的是一個實字?!本唧w到一節課上,他首先關心的是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他把“讀正確,讀流利”當作硬任務,當作人人要做到“保底工程”。所以,在教學《第一次抱母親》這樣人文色彩極濃的課文時,他也能沉下心來,從一個字開始,教學生扎扎實實讀書。
生:翻山越嶺……
師:翻山越嶺,(教師將詞語在黑板上補充完整)一起讀。
生(齊讀)翻山越嶺
師:把每個字讀實,聲音不要發漂,不要輕浮,要實在。
生:(輕輕讀)翻山越嶺
師:“越”在這里當什么講?
生:越過
師:等于沒說
生:穿過 走過
師:在《新華字典》里這個字有七種解釋,這里是“跨”,取這個意向。
當學生知道了“越”在這兒作“跨”講的時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嶺”的意思是翻過一道道山,跨過一道道嶺了。山就是山,在語文課堂上,任何表面的熱熱鬧鬧都替代不了事物還原原本的過程,惟有讀可以在學生的頭腦里喚起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形象。
生:默讀課文第四段
師:現在你對重擔是怎樣理解的?
生:贍養老人
生:撫養子女
生:生活的壓力
生:母親是家庭的頂梁柱
師:說得多好?。∵@就是“重擔”的含意。同學們,當我們這樣理解了“重擔”的意思之后,再回過頭來看前面的“翻山越嶺”,母親僅僅是翻過一座座山,跨過一道道嶺嗎?這個“翻山越嶺”你現在是怎么體會的?記住了,用兩只眼睛讀書。
生:是一個個生活的困難。
書讀到這里,進入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山已不再是單純意文上的山,它是“母親為了子女、家庭和社會所走過的艱辛道路。”我豁然開朗:書要讀得進去,也要讀得出來?!爸負迸c“翻山越嶺”——一個前后關聯的照應,一次過去之后的回首,將平易處的奇崛,樸素里的華章展現得淋漓盡致,讓我不得不嘆服:大師就是大師!大師總能從看似平淡的課文里鉆出“味”來,而把引導學生品味的落腳點永遠落實在讀上面?!爸負钡姆至渴菍W生讀出來的;“翻山越嶺”的艱辛是學生讀出來的;語言文字的內涵與精髓是學生讀出來的。
師:誰來讀最后兩段?
生:讀最后兩段(教師板書“無數次”)
生:媽媽,我以后要盡我最大的努力幫助你。
生:媽媽,也許你很平凡,也許你不算很偉大。但我認為你是最棒的,我會為了你,為了祖國媽媽增磚添瓦。
師:(指著一名女生)我看到她流淚了。
生:(站起來,泣不成聲)媽媽,你撫養我長大,含辛茹苦,媽媽,你辛苦了。我想對自己說,以后不要太任性,不要對媽媽發脾氣了。
師:(激動地)知道我最想說什么?
生:(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把這句名言,這句至理名言寫在課本上,刻在心里。在備課的時候,我在書上還寫了一段話,讀給你們聽聽:這篇文章深深地感動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動別人呢?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母親雖然去世了,但我的周圍還有很多別人的母親,我要像愛我的母親一樣愛周圍的老人,我要像關心我的孩子一樣愛我的學生。
“無數次”與“第一次”的蒙太奇手法,是于老師的“金手指”點到的又一真金。憑借這種蒙太奇的作用,使學生產生“驀然回首”的頓悟,產生與老師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再通過讀,把這種共鳴表達出來。仔細聽,山還是山,只是那山,看在眼里,已經有了另一種內涵。
第一次抱母親
《第一次抱母親》描寫了母子情深:悠悠母親愛,深深赤子情。因此,研究問題確立為:走進文字,體悟情感;走出文字,浸潤情感。即本次校本教研活動的主題:語言的內化與拓展。
二、設計依據。
1、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親》寫的是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真實情景,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深深的愛,更表達了一位孝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這是一篇情感型課文。如何讓學生走進語言文字,體會到母親的偉大,體悟到孝子的情懷,并從語言文字中走出來,感受到自己的母親,感悟到自己也該表達愛,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這對于年齡尚幼的四年級學生來說的確不是很容易,他們還沒有太多的經歷,他們依然還處于被精心呵護的階段,要體會母親的愛意并要學會對母親感恩,就有賴于課堂的預設,有賴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賴于課堂的生成。跟著學生的需要走,引領他們在情感世界里走個來回,這是本教案的目標。
2、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的感恩之心。
3、語言的內化目標:
1、詞語“擔子”
2、句子“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3、語言情感的雙重內化:體會作者抱母報恩時的思想感情,由彼及己……。
4、教學準備:小黑板錄音機配樂磁帶(獻給愛麗斯)。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板書課題。
1、出示歌德名言:“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讀書,一只眼睛讀字表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讀紙背面的意思。?——歌德”
生:讀名言并解釋。
師:希望同學們爭做會讀書的人,能讀出藏在紙背面的意思!
生:……。
師: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
生:因為……。
3、小結導入:作為兒子,作者和母親朝夕相處,一起生活了幾十年,他的眼力怎么會那么差?竟然連母親的體重也看不準?帶著這些疑問,今天我們繼續深入學習課文。請同學們打開書,誰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三小節。
二、細讀課文,披文悟情。
1、學生讀課文第二、三小節,思考:“我”眼力為什么這么差?
2、師:“我”眼力為什么這么差?
生:因為“在我記憶中……”
3、師:請劃出這段話并齊讀。
生:齊讀。
4、出示小黑板:這段話共有四句話,編號并分讀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
師:這段話中的每個句子都十分耐人尋味,能用你的兩只慧眼,讀出隱藏其內的含義嗎?可以和同桌一起讀讀并討論一下。
生:逐句讀并討論。
5、師:誰讀懂了第一句話?
生:小時候的事情/走的路不平?!胺皆綆X”/很累很辛苦。
師:讀懂第二句話的?
生:時間長/不是一天兩天/母親一直很辛苦……。
師:第三句呢?
生:我們長大了/母親舍不得我們挑重擔/母親十分愛我們,總是寧愿自己吃苦受累。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母親是怎么“愛”我們?
生:把好吃的給我。
給我買漂亮的衣服。
不讓我干重活。
一有病帶我去醫院。
讓我在環境好的學校里讀書。
經常給我買學習用品。
7、師:作者的母親真的“力大無窮”嗎?
生:不是。
師:你是從那看出來的?
生:80多斤的身體。
生:養育我們的“重擔”
種菜、種地。
上班、做家務。
9、師:同學們很會讀書,能讀出這么多的東西,十分了不起。作者的母親是這樣養兒育女的,天下所有的母親又何嘗不是這樣過來的呢?所以我們的母親都是很了不起、很偉大,是“母愛”支撐著母親承受生活的重擔。當作者體味到母愛的偉大時,心里感覺很難過也很愧疚。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小節,體味一下作者的難過、愧疚之感。
生:齊讀。
師:我愧疚地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護士也動情地說:“?????”
生:讀“大媽你真了不起”
師:而母親笑了笑說:“???”
生:讀“提那些事……”
師:注意母親說話時的神情,誰能讀出相應的語氣。
生:(讀)……。
師:讀出了母親那不以為然的語氣,請用這種語氣自由讀這句話,用另一種眼睛去讀讀藏在紙背后的意思。
生:不用提……。
生:每個(所有)母親都是……。
師:“這樣”指哪樣?
生:干家務/上班/種田種菜……。
師:母愛是偉大的,它不僅打動了一旁的護士,我想也打動了每一位深愛自己母親的同學們,讓我們帶著作者的內疚、帶著護士的感動讀讀課文的第3小節!
生:齊讀。
師:(過渡)面對操勞一生而此時又重病纏身的母親,作者情不自禁地想抱抱母親……。
生:……。
生:突發奇想。
師:誰能想象一下作者當時的心情,讀好這句話。
生;齊讀。
師:母親說:“?????”
生:齊讀:“快把我……”
師:母親為什么這么說?
生:……。
師:被母愛深深打動的護士卻說:“??????”
生:齊讀:“大媽,你就……”
師:母親這才沒有作聲。
師:配樂范讀“我坐在床沿上……”
師:讓我們和作者一起來抱母親入睡吧!拿起你的書,輕輕地、慢慢地朗讀課文最后一小節。
生:齊讀課文最后一節。
師:從這一小節中,你體會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兒子嗎?
生:細心/孝順。
師:可是,作者卻忽然看見……。
生:齊讀:“有兩行淚水……”
師:請同學們再細細讀讀著這句話,能用你的另一只眼睛找出母親流淚的原因嗎?
生:因為“感動、欣慰、幸?!?/p>
三、總結。
今天我們讀《第一次抱母親》一文,用一只眼睛讀課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親無畏、博大、無私的胸懷。兒子長大了,理解了母愛,并學會了用同樣的愛來回報母親,這就是人間最感人肺腑的母子情??!讓我們拿起書,再次感受一下母子間的深情!
生:齊讀全文。
四、拓展。
生:為母親唱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
生:媽媽下班后,給她倒杯水,給媽媽捶捶背。
生:在媽媽生日時給她買個禮物。
生:用好的成績來報答媽媽。
……。
2、詩朗誦《母親的愛》。
母親默默付出,不計回報,母愛是無私的!最后老師想把一首詩《母親的愛》獻給天下所有偉大的母親。(配樂朗誦)“母親對我們的愛像海洋,我們對母親的愛像溪流……”
五、作業。
1、閱讀關于母親的詩歌、散文或書籍,滿懷感情地讀一讀。
2、采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愛,為母親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第一次抱母親
1.有一個人,無論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這個人就是你的母親。歌頌母親是永恒的話題。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細讀探究。
1、通過上午的學習,我第一次抱母親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什么?
(1)學生快速瀏覽回顧文章。
(2)學生說:我是突發奇想地抱母親。(這是你的感受,還有其他的嗎?)。
學生說:那天母親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親。
學生說:在我的記憶中,母親……(這是你的記憶中的,內心的感受是什么?)。
學生說: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電腦出示:這句話,指名讀。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學生說:我們沒有想到這么輕,我對母親的關愛不夠,母親對我卻很好。
學生說:我以為母親很重。
2.還有哪些地方能夠看出我以為母親很重?
(1)學生說:左手……差點仰面摔倒。
學生說:母親天天都要挑這樣的擔子。
學生說:我以為我媽有一百多斤。
學生說;沒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擔子。
3.為什么作者會認為自己的母親很重嗎?
(1)學生說;手里拉著我,還要挑著一百多斤的擔子。
(2)通過這句話,你們能看出什么?
課件出示:在我的記憶中……。
(3)師生交流。
(5)師生交流。還能體會到什么?(她有堅強的意志、十分關愛我們。)。
4.我們長大以后呢?
(1)指名讀:課件出示: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2)大家讀讀這句話,你們體會到什么?
學生說:母親非常愛我們,心疼我們。
學生繼續說。
同學們在這句話中,有兩個擔子,這兩個擔子的意思一樣嗎?
(第一個擔子就是指挑的擔子,第二個擔子指的是養育我們的擔子,保護我們,天天燒飯、洗碗……)。
同學們這些都是母親的擔子,母親的擔子多重??!
5.同學們,“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薄坝巫印背鍪鞠嚓P的文字和圖片,教師講解,同學們當我們這樣理解母親的時候,這樣感受母親的時候,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自己先讀一讀。
(1)學生自讀。
(2)指名讀――再這名讀。
(3)同學們仔細看看這么輕,我心里為什么要這樣難過呢?
(4)學生說;因為從小到大,都沒有關心過母親。學生說理由。
(5)母親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一百多斤的擔子,一直在我們操勞。
(6)母親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我們卻沒有為母親做些什么?
6所以作者很愧疚,而母親是怎樣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讀第三自然段。
(1)學生說;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個不是這樣過來的?
(2)課件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同學們看看這位母親的語言和表情,她是個什么樣的母親?
(3)大家看看這個詞語“哪個”?想想你們的母親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行為呢?
(4)師生交流(隨機出示2004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田世國的頒獎辭,教師配樂朗誦)。
7.同學所有的母親都是這樣做的……多少個清晨當我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母親已經開始忙碌了,多少個中午我們的母親急急忙忙地趕到學校接我們,多少個傍晚,媽媽工作了一天,她還要趕到菜場去為我們的食物忙碌著,多少個夜晚,媽媽勞累了一天,為我們檢查作業,甚至晚上蓋被子。
同學們這就是愛啊,這就是母愛??!此時的作者也想到了這樣一幕,讓我們一起去抱母親吧:
(1)我決定抱一抱母親,就像母親無數次抱我一樣,為了讓母親入睡,護士不忍離去,就在邊上看著。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
(2)母親的淚水是怎樣的淚水?
(3)教師板書:無數次抱我。
(4)小時母親無數次地抱我,而我抱了一次母親,她就如此感動?,F在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聽著音樂,把你此時的感受寫下來。
(5)有感情地把自己的感受讀給大家聽:母親為我付出的很多,我為母親做得很少。我們現在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報答母親,我們不應該無理取鬧了。
(6)我想說的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三、拓展訓練。
1.老師此時還想說這樣一段話:電腦出示。
最愛是你(獻給我的母親)。
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在你的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醫生去愛她,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個人,叫《母親》,這種愛,叫母愛。
2.同學們,你們此時愿意拿出筆來寫上一句你們對媽媽感恩的話語嗎?請動筆寫寫吧。(《燭光里的媽媽》)。
3.學生練筆。
學生說:親愛的媽媽,我一定會在長大的時候好好報答你。
學生說:媽媽對我的愛就像“萬丈深淵”……(這是多么“恰當”的一個說法???)。
請大家永遠不要忘記這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愿天下所有的媽媽幸福安康。
第一次抱母親
課文《第一次抱母親》記敘了“我”去醫院看護母親,抱母親換床單時,才知道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曾經以她瘦弱的身軀承受了那么重的生活艱辛,我十分難過和愧疚。于是,我突發奇想,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把母親抱在懷里,輕搖著讓母親入睡,卻突然發現母親流淚淚了。
課文語言明快,沒有雕飾,但字里行間卻包含著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在教學中,我覺得教師應注意抓好以下幾個教學點:
文中有兩處作者抱母親的細節描寫:一處是在課文的開頭——“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推挽,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绷硪惶幵谡n文的結尾——“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為了讓母親入睡,我將她輕輕地搖動”作者兩次抱母親的動作之所以前后完全不一樣,是因為抱的原因不一樣,作者抱的心境不一樣,這里可以引導學生好好體會。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僅是因為方便護士換床單,所以作者的動作比較隨意,稍稍顯得有些魯莽,要不是護士扶了一把,險些把母親摔著。作者第二次抱母親,抱得那么柔情,是因為作者在心靈受到巨大震撼后,對無私母愛的一種特殊回報。
二、聯系生活去體會文中“身體輕”與“擔子重”這種強烈反差中蘊含的內涵。
文中母親說自己最重時只有89斤,學生對這個數字所包含的意義一般不會太注意。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將母親的體重與自己的體重、學生的體重進行比較,用較為直觀的方法幫助學生體會母親的瘦弱。而就是這樣一位瘦弱的母親,超負荷地承受著看得見的肩上的擔子和看不見的生活的重擔。肩上的擔子可能擔了些什么?生活的重擔又是承擔的什么?可以讓學生聯系平時自己生活中,母親是怎樣為家庭為兒女默默付出的,來進一步豐富對母愛的感受和理解。
三、體會文中人物內心的感情波瀾。
四、拓展渲染。
古往今來,歌頌母愛的詩詞、名言有很多多如:《游子吟》等。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吟誦,即可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也可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敘事寫人的文章。由于母親生病住院,需要更換床單,就在這樣的一個偶然的機會作者第一次抱了自己的母親,引發了母子之間心靈的撞擊與融合。兒子在這一抱中產生了對母親新的理解,感受到了母愛的樸實與偉大,母親也在這一抱中感受到了兒子的一片孝心。語文教學不只是教語言文字,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課的教學應首先讓學生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母親的偉大;同時,教師也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幫助激發情感,促進情感的感悟升華。教學流程如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這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第一次抱母親》,去認識那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
2、齊讀課題。(抱母親是作者的第一次,要注意把這個詞突出些,再讀。)。
二、品味輕與重。
2、學生交流,板書:重???沒想到??輕。
3、抱母親,簡單的一個動作,卻讓我的心情很不平靜。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由朗讀一下1——2自然段,畫出作者沒有想到的句子,用心地讀一讀。
1、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2、“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p>
3、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這句中沒有“沒想到”三個字,你怎么看出來的?)。
4、“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p>
齊讀這四句,體會一下作者的意外。
最年輕最健壯的時候,母親只有89斤。現在年紀大了,生病了,體重一定還要輕許多。
5、我與母親生活了幾十年,卻一直以為母親很重,這又是為什么呢?說來說說。
學生交流,課件出示:在我的記憶中……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學生自由讀。
6、研讀。有人把讀書叫做“煮書”(板書)。飯可以煮、菜可以煮,這書怎么可以煮呢?“煮”就是告訴我們要把書讀熟,讀的遍數越多,書就煮得越熟,它的味道,它的意思才能被體會出來。請大家結合課文插圖,一邊讀這段話,一邊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7、學生交流。
(3)“我一直以為母親……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薄澳敲粗氐膿印?,擔子里有些什么?而這樣的擔子全都落在了只有八十斤重的母親的身上,母親真是板書(力大無窮)。
8、這樣的母親太能干了。(出示圖文)你看,她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還能挑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怎么能讓我們相信,她只有80多斤的身體!
我們為這樣的母親感到驕傲,誰來讀一讀,讀出你讀母親的崇敬。
9、詩人歌德曾經說過: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著書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文字會說話,這段文字中還隱藏著什么內容呢?老師發現,這里有一道數學加法題,你能讀出來嗎?靜心默讀。
100多斤的擔子+我+妹妹+翻山越嶺+年復一年+總是=母親的重擔。
過渡:而這樣的重擔壓在了母親八十多斤的身上,母親真的是“力大無窮”嗎?她是靠什么挑起了那么重的擔子?板書:(母愛無邊)。
10、母愛的力量是無窮的。讀出了這一份情感,相信你再來讀讀這段話,一定會讀得更好。自己試一試。
(配音樂:燭光里的媽媽)指名讀,齊讀。
三、體會作者的感恩。
1、想到母親這幾十年來為我默默地付出的一切,我的心中充滿了愧疚,可母親卻笑了笑說(引讀)。
2、自由讀一讀,你從中讀出了什么?指名讀,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母親把這些辛苦的事情看得很淡;母親非常謙虛;母親很樂觀,生活雖苦,始終保持著微笑。)。
“哪個母親”,說明了什么?你的母親,平時是怎樣關心你的呢?
3、我為什么要突發奇想抱母親入睡呢?
母親抱了我“無數次”,我想“抱一次”自己的母親,以示感恩。
于是,“我坐在床沿邊……”引讀最后一節。
4、出示課文最后一節。
母親睡著了嗎?你怎么知道?
(1)這是兩行怎樣的淚水?
(感動、自豪、匯報……)。
(2)這時,有兩行淚水從護士的眼角里留下來,這是怎么的淚水?
(感動,為這一對母子濃濃的親情所感動。為母親的偉大而感動)。
5、作者僅僅抱了母親一次(指題目“第一次”,僅僅抱了一次,母親就如此感動,如此欣慰。而我們小的時候,母親抱過我們無數次!記住這個詞:無數次。我們欠母親的實在太多了,我們對母親的關心關愛實在太少了。
嚴老師這里有一份補充閱讀《一碗餛飩》,發下去,大家讀一讀。
教師范讀。
總結:母愛是一首歌,一首需要我們時時記在心中,又要付諸實際行動的歌。讓我們再一起讀讀課題,再深情地讀一讀。?下課。
教學反思:《第一次抱母親》一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寫出了我抱母親的情景,字里行間流露著濃濃的親情?!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然而,我在“備學生”中,了解到四年級的學生對母愛的理解大都是片面的,是膚淺的,更有甚者認為母愛就是理所當然?;谶@樣的認識背景,要學生走近母愛,感受母愛,進而孝順自己的母親,成為了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更是難點。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一次評課中這樣說過:“語文課并在追求花哨的亮點,如果真要說我的語文課有什么亮點的話,那么歸結起來,一是我的朗讀,二是學生的朗讀,三是我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和處理。其它還有一些,如老師的講解和板書的字等。”我在本課教學中,以朗讀為面,以關鍵詞句為點,以生活鏈接為線,建立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在朗讀——感悟——朗讀中接受母愛這場春雨的充分滋潤。
一、“輕”“重”之間,掂量母愛之沉。
作者無意之間第一次抱了母親,就抱出了許多的“沒想到”?!澳赣H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這一抱,抱出了意外,更抱出了一份自責,一份難過。母親到底有多重呢?她沒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地說了句:“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我們可以想象,在母親最年輕健壯的時候,她也才89斤?,F在年紀大了,身體病了,體重之輕可想而知。而“我”,卻疏忽了。
母親的身體是“輕”的,可母親幾十年來身上的擔子卻一直不“輕”。“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我們長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沒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痹谶@部分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一“輕”一“重”,讓他們從中真切地掂量出母愛之沉。母親不是力大無窮,她是用母親的責任、母愛的力量,扛起了那么重的“擔子”。
第一次抱母親
設計思路:《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的教學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自主朗讀中產生獨特的體驗和感情,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同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探究中激發情感的升華,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2、能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片斷,以此來贊頌母親。
過程與方法:在自主朗讀的基礎上合作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
教學重難點:1、通過自主閱讀探究課文大意。2、通過小練筆歌頌母親。
教學準備:1、課前請學生收集有關贊頌母親的歌、文章。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歌德的話: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指名學生讀)。
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你要讀書,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還要讀出文章中暗含著的意思。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僅是思考,還包括想象。這是上課前老師送給大家的讀書要求,希望今天上課時大家能夠照著這句話說的去做。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母親生病住院了,在“我”守護母親的時候,護士來換床單,母親病得很重,轉身下床都很吃力,于是便有了“我”的第一次抱母親。抱母親,多么簡單的一個動作,卻讓“我”的心情很不平靜。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細細地品味一下作者的第一次抱母親。
二、自讀感悟。
1、《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吸引人的不是其故事情節的復雜,而是文中一個個細節,要求同學們在閱讀時能關注這些細節,哪怕是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偉大的母愛或者兒子對母親的拳拳孝心;同時要感受描述的語言。要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去感受深厚的母子親情。讀書時要讀出聲,標出能表現細節的詞句,在旁邊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
2、(教師巡視,提醒在書上做上記號,寫出感悟。學生讀書時間要充足。)。
三、討論交流。
1、先把自己劃出來的讀給大家聽,從哪些細節,那些語段中你有所感悟。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補充。誰愿意第一個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讀一讀,然后表述自己的觀點。
2、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隨機引導。
3、對幾處重點細節討論的預設:
(1)第1自然段:注意“趕緊”這個詞語,我為什么要“趕緊”說?從中你知道了什么?(我“趕緊說”,不僅是速度快,更表達我不想讓病中的母親吃力地起床,對母親的體貼。)理解后,和后面我抱母親的一句話連起來,再讀。(“媽”要喊響一點,表達一種急切,“你別動,我來抱你?!北硎緞幼鞯脑~語讀稍重一點,就可以讀得更進入角色。)。
看到我這樣抱母親,護士責怪起我來了?!柏煿帧笔鞘裁匆馑迹孔x一讀護士說的兩句話。評一評,有沒有表達責怪的意思?再讀一讀。
母親的話應該怎么讀呢?個別讀,說說為什么這樣讀?(母親病得很厲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說話還有力氣嗎?)。
(2)第2自然段:我的心里為什么很難過?母親這么瘦弱,為什么做孩子的卻沒有發現,是因為他們不關心自己的母親嗎?那究竟是為什么呢?投影出示: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a個別讀。
b“重擔”指什么?母親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重擔子,你覺得還有別的擔子嗎?(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養大,還有各種各樣復雜的家務勞動。為了家庭,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頭曾經擔負起多少重擔啊?。?。
d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她挑的實際上是大半個天??!
e同學們,當我們這樣理解了“重擔”的意思之后,再回過頭來看“翻山越嶺”這個詞,母親僅僅是翻過那真實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還指什么?(母親為了家庭,為了生活,為了子女,走過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親用那孱弱的肩頭,帶著我們全家度過了生活中的一個個難關。)。
f同學們,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課文的背后!
g母親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誰能把這段話讀好?指導感情朗讀。
(3)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b所有母親都是這樣做的。母愛是最無私,最偉大的。有人說,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大的是胸懷。是啊,比天空還大的是母親的胸懷!這就是母親,這就是偉大的母愛!
b小時候母親曾經無數次抱我們,(板書:母親無數次抱我)作者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覺得那么欣慰,那么激動,那么幸福,那么甜蜜。此時此刻,大家的心情一定也很不平靜,現在你們最想對誰說些什么呢?(可以對文中的母親或作者說,也可以對自己或自己的母親說)。
d板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齊讀。
e這是課文中最感人的一段,讓我們再一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四、總結課文。
今天我們讀了《第一次抱母親》一文,我們像哥德說的那樣,用兩只眼睛去讀書,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用一只眼睛讀課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到了天下所有母親無畏、博大、無私的胸懷。我們的母親是應該得到我們的崇敬和愛戴的,我們無論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記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五、課后延伸。
課堂上如有時間可交流部分感言。
板書設計。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教學反思:《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文章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
在教學中,我首先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由且充分地閱讀,積極主動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調。
閱讀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產生優化的效果。接下來,我通過抓重點語段,反復品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如抓住母親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這段描寫,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語言文字呈現豐富的內心視像,將文本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在此基礎上多次朗讀,揭開文本深藏的內涵。
課后,我設計了一個拓展環節:制作一張心意卡,寫上自己最想對媽媽說的話語,送給媽媽,或寫一篇文章:媽媽,我想對你說。孩子們都躍躍欲試,也百感交集,許多感人的話語也躍然于紙上了!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
同學們聽著這首動聽的歌,你想到了什么?此時老師也不由得想起了我們曾經學過的孟郊的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于母親的恩情我們怎能報答得盡呢。今天,我們將要來共同學習一文章,看老師板書課題:
指名讀,齊讀。
1、這也是一感人至深的文章,請同學們翻開書,自由地、認真地讀課文,了解這個感人的故事。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這課文生字詞并不多,它們都集中在這幾句話中。
大屏幕出示:(3句話)。
先自己練習讀一讀。
3、誰讀第一句(指名讀)“摔”是翹舌音,也是三拼音節的讀音呢,再讀一遍。全班齊讀,再讀一遍。
誰還想讀這一句,女生讀。
第二句想讀嗎?(指名讀)這一句中有個多音字的兩個讀音同時出現了,全班一起讀一遍。
能不能用“山嶺”說幾個詞呢?
同學們,你讀了“翻山越嶺”眼前出現了什么?把這種艱難讀出來?能把它帶到句子中把句子讀好嗎?男生讀一遍。
第三句比較簡短,你能讀好嗎?“愧疚”是什么意思?(給它們各自組詞)文中的“愧疚”可包涵著豐富的內涵呢,相信同學們在進一步的學習中會對它有更深的理解。
“疲”是什么偏旁,由這個偏旁你猜這個字跟什么有關?
4、同學們含有生字的句子都讀得很準確,其實這課文中的`對話較多,要想讀好還得下功夫呢。下面請大家再次認真讀課文,注意讀好對話部分。
5、這是一感人至深的文章,請大家捧起書來,看看書中什么地方最打動你,請你用讀一讀。
6、愿意把穩重最打動你的部分讀聽嗎?指名讀。
1、大屏幕出示生字,齊讀一遍。
2、請同學們先自己好好觀察觀察這幾個字的字形和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看怎樣把它們寫得正確、規范、漂亮。
3、老師友情提醒這兩個字:課件展示“?!焙汀八ぁ钡墓P順。
4、各描一個,寫一個。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準確認讀生字詞。
3、抓住“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這句話及三處“沒想到”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內心世界,感受母愛的偉大。
課文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
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介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課文內容簡潔,語言明快,娓娓道來,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
1、學生有:能讀通課文,并能讀流利。
能初步感受作者的內心世界。
2、學生缺:抓住“沒想到”,體會作者內心驚訝、難過、愧疚的心情。
體會“重”的含義。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體會“重”的含義,感受母愛的偉大。
1、抓住“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反復誦讀。
2、借助歌曲、圖片創設情境,升華情感。
1、出示媽媽抱著嬰兒的圖片。
a、看著這幅圖,你會想起誰?(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母親)。
b、如果請你給這幅圖取個名字,你會取什么?(指名說:愛、關懷、夢……)。
教師:一個簡單的動作“抱”(板書:抱)讓你體會到了母親對孩子那深深的愛,
可又有多少子女這樣抱過自己的母親呢?(板書:第一次)。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新課文。(完成板書并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
一幅母親抱孩子的圖片,尋常而又易見,學生自然會想到自己的媽媽,學生也自然會感受到這是媽媽對孩子的愛,這是合乎邏輯思維的反映。“可又有多少子女這樣抱過自己的母親呢?”一句反問,把學生帶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以此來引入課文的學習,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過渡:同學們,雖然我們不曾經歷過抱母親的事情,但是書中的語言文字或許能給你留下點什么?(打開書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提出讀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的朗讀。
多媒體出示生字詞(指名讀——同桌互相檢查——集體讀)。
3、讀了文章,第一次抱母親給作者留下怎樣的感受?(學生交流)。
師述:是啊,沒想到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多媒體出示該句,指名讀)。
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中,圍繞“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這句話,并緊緊抓住三處“沒想到”組織教學,并在下面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這句話,并讀己獨有的感受。這樣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逐步溶解了教學難點。
讀讀,此時此刻的“我”沒想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
學生自由讀課文1—3自然段,動筆劃一劃,寫一寫。(教師相機點評學生的習慣)。
2、交流:課文幾處寫到“沒想到……”?(指名讀相關語句)。
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a、第一次“沒想到……”作者沒想到的是什么?能說說自己的感受嗎?(指名說并讀一讀)。
b、沒想到母親很輕,他以為母親怎樣?從哪看出母親很輕呢?(差點仰面摔倒)。
c、他以為母親很重,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呢?(引導抓住詞語:“使勁、左手、右手”體會)。
師述:看這動作,“左手……”、“右手……”也許還半蹲著借助腿部的力量,或許還屏住呼吸,因為他以為母親(生:很重),必須得用勁,沒想到(生:很輕),這一使勁,差點(生:仰面摔倒)。
d、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指名讀)。
e、此時此刻,文中的“我”內心是怎樣的感受?(指名說,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師引導:當作者準備使勁一抱時,差點摔倒,留給作者的第一感受是什么?當時他的表情會是怎樣的?(指說并板書:驚訝)這是作者從未想到的,他沒想到母親輕輕的。(再次指名讀,讀出作者的內心感受)。
師:母親太輕了,輕到了我一使勁,差點摔倒。(齊讀這一句)。
4、站在一旁的護士責怪我……(指名讀護士的話)。
而我又是怎樣想的呢?(生答: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我以為我媽有100多斤)。
5、多媒體出示句子: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我以為我媽有100多斤(板書:這么輕)。
引導:母親到底有多重?你從哪里了解到的?說說自己有多重?
看著手中的母親,她竟然和我們四年級的小學生差不多重,看著母親瘦弱的身軀,“我”
的心中是怎樣的感受?(指名說,指名讀一讀)。
師述:看到這樣骨瘦如柴的母親,誰的心里不難過傷心呢?母親實在太輕了,輕得讓人隱隱心疼?。ㄕl再來讀讀這句話,指讀“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設計意圖。
母親到底有多重?書中只有兩個數字說明母親的體重:“我以為我媽有100多斤”,“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通過這兩句話讓學生猜猜母親大概有多重,學生不難看出此時的母親超不過89斤,或許只有70幾斤。再讓學生說說自身體重,而四年級的學生重的可達90幾斤,輕的也有六七十斤,這樣一比較,形成鮮明的對比,母親真的很輕,輕得讓人隱隱心疼。
錯覺呢?默讀第2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細細品味,從中你又能品出什么?
7、學生交流:為什么“我”會沒想到母親竟然這么輕?(指名談談自己的理解)。
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保ㄖ该x)。
根據學生回答:在“我”的心目中,母親一定是(力大無窮),因為,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母親總是,這樣年復一年,。(誰能讀好這句話)。
“翻山越嶺”一詞,使你想到了什么?(引導說出爬山)。
爬山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而母親是手里背上肩上還。你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你能讀己的感受嗎?(指名讀出示的句子)。
設計意圖。
要使學生體會母親“力大無窮”就必須理解這段文字中的“翻山越嶺”一詞,教學中引導學生說說讀了詞語想到什么,聯系生活中爬山經歷談談自己的感受,平時我們的爬山只是空著手,而此時的母親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擔子,可想而知,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翻山越嶺是需要多大的力氣。難怪在“我”的心里,母親一直是力大無窮的。
拓展:想象一下母親在這年復一年的日子里是怎樣一路走來?(創設情境,指名說)。
出示:在崎嶇的山路上,
在泥濘的道路上,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
在寒風凜冽的冬天里,
師述:就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長大后,我們可以干活了,可逢有重擔,母親總是,我一直以為,可沒想到。(生說)。
設計意圖。
這樣一個小小的拓展,不僅拓寬了學生想象的思維,原來這“年復一年”是那么的不容易,也拓寬了母親對孩子的“愛”,原來這“愛”就蘊含在這樣一些普普通通的日子。
8、多媒體出示:“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p>
又是一個“沒想到”(指名讀)。
師述:“我”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小時候翻山越嶺的情景,想到了逢有重擔,母親要我們放下的情景,可這一切的背后,母親竟然是用80多斤的身子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是我從未想到過的。此時,“我”的心里又是怎樣的感受?(板書:愧疚、自責)說說自己的理解,并讀一讀。
板書:那么重。
這擔子到底有多重呢?(指說)。
師述:母親所承受的僅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東西嗎?你認為還有什么?(生活的重擔、責任)這生活的重擔壓在母親那單薄的肩上這么多年,而母親卻一直沒有倒下過,直到我們長大,你認為這又是什么在支撐著她?(多媒體出示:母愛板書)。
(學生看板書)是呀,這一輕一重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如今母親卻落下一身的病,此時一種自責、內疚的心情涌上心頭。(集體讀好這句)。
設計意圖。
“這么輕”到“那么重”,這是一個極大的反差,也是學生理解文本的一個難點。既然是教學的難點,不如直扣難點進行教學,讓學生直接思考“這擔子有多重?”根據預設學生會跟著老師的問題思路回答“100多斤”等含有不同數字的答案,難道母親所承受的僅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東西嗎?你認為還有什么?這一個問題激發學生了求知欲,將學生帶入了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從而引出“母愛”,是母愛在支撐她度過這艱難的歲月。
9、對于這一切,母親只是笑了笑說(指讀)?;蛟S,你也想起了自己的母。
親,想起了小時候的事,這樣的畫面可能曾經在你身上也發生過。
(配樂欣賞母子共處的圖片)。
你想對你的媽媽說些什么?
師:從你們的發言中,我能體會到你們的媽媽對你們那份深深的愛!
1、出示詩:
有一種愛無論你身在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溫暖。
有一種愛無論你身陷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樂,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遠不需要珍藏,
卻永遠不會忘記。
(師配樂讀,生配樂讀,齊讀)。
師述:只有母親才會這樣無微不至地呵護著我們,就像呵護嫩芽一樣,讓我們茁壯成長。
描寫。(學生練筆)。
設計意圖。
一首小詩配上音樂,將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在詩中,學生細細品味母親對子女的愛,在詩中,學生深深反思自己對母親的“愛”。最后以練筆結束課文的學習,做到讀與寫的結合,將寫落到實處。
沒想到這么輕那么重。
(驚訝難過愧疚)(母愛)。
第一次抱母親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中“我”難過、愧疚的心情。
3、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和博大,加深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一.復習導入。
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用自己的語言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說清楚。
二、理解“重擔”,體會我的“難過”“愧疚”
1.抱母親,一個簡單的動作,卻讓“我”的心情變得很不平靜,抱起了母親,“我”是怎樣的感受呢?請同學們瀏覽全文,圈出描寫我心情的兩個詞語。
2.交流。????。
板書:難過愧疚??理解“愧疚”。
出示句子: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我愧疚地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
讀?!熬谷弧笔鞘裁匆馑迹浚ㄎ覜]想到母親這么輕。)板書:沒想到。
3.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有三處地方寫到作者“沒想到母親這么輕”,把句子找出來。(指名說)。
(1)出示:(三段“沒想到”)指名讀。?。
(2)我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沒想到母親這么輕,我沒想到母親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了那么重的擔子。
(3)母親承受的是怎樣的重擔呢?課文第二小節有一段話進行了描寫,讀第二小節,找出句子。
4.出示:“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1)指名讀,在這段話中重擔是指什么?(指名說,背上、手里、肩上的貨物)。
(2)所以“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p>
學生交流,再出示填空:
春天,青黃不接,家里的糧食沒有了,母親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
夏天,酷暑難挨,蚊蟲肆虐,母親就在床邊……。
秋天,為了搶收豐收的果實,母親在地里……。
冬天,寒風凜冽,我和妹妹不住地顫抖,母親……(師點評)。
生:一個個困難。
師:母親為了家庭、為了生活、為了子女,所走過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5.現在你能說說我為什么難過、愧疚了嗎?
a.“我”和母親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一直以為母親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的體重只有80多斤?!拔摇碧中牧?,太不關心母親了,所以,“我”的心里很難過。
b.“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我為自己一直不懂事,竟然沒能幫母親挑重擔,減輕一點負擔而難過。
c.想到母親幾十年以這樣瘦弱的身軀承受那樣的重擔,不怕勞累,毫無怨言,現在卻病成這樣,“我”的心里很難過。
6.把你的體會融入到這些文字中,讀出我的難過、愧疚。
7.(換成第二人稱讀)把你想到的告訴母親吧,“在我的記憶中,您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你總是叫我們放下,讓你來挑。我一直以為你力大無窮,沒想到你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敝该x。師點評。
三.感悟親情(指導讀好第5小節)。
1.接上文,……我難過,我愧疚,當護士夸母親的時候,母親又是怎樣對待自己所付出的一切的呢?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讀好母親的話,為什么這樣讀?你的朗讀讓我感受到母親對自己的付出毫不在意,你讓我感受到一位無私的母親,你的語氣讓人覺得母親認為自己的付出不值一提。。。。。。)。
指名讀1個。
3.配樂讀。出示: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我將她輕輕地搖動。護士不忍離去,靜靜地站在邊上看著。就這樣,我抱著母親,就像小時候她無數次抱我一樣。母親終于閉上了眼睛,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準備把她放到床上去??墒?,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
想讀嗎?(自由讀)指名讀2---3個。
(出示圖)看著躺在懷里的母親,我又會想到……想到……。
在我的記憶中,一直以為你力大無窮,沒想到你是用80多斤的身體,挑起了那么重的擔子。如今望著你瘦小的臉,難過?愧疚涌上心頭……此時此刻就讓我輕輕地抱著你,輕輕地搖你入睡?!?/p>
5、齊讀5。
7小時候母親曾無數次這樣抱著我們,作者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動,那么幸福,那么甜,當我們把這兩個詞放到一起的時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說些什么?(靜靜地寫一寫)。
8、交流。
三.拓展延伸。
1、是啊,我第一次抱母親,竟會讓母親如此激動,母親的心這樣容易得到撫慰,母親對子女的要求竟是如此的簡單!無私無悔、厚重綿延的母愛——給予的多,要求的少;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詩句和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2、再多的詩篇都無法歌頌這厚重、博大的母愛,讓我們把語言化作行動,用自己的雙手去回報母親吧!前段時間同學們響應學校的號召,也為母親做過許多事情,請你也來說一說吧。
3、交流。
4、是啊,同學們,就應該這樣,用我們的愛心、孝心讓這么多的“沒想到”變成“想到”,讓“第一次”變成“無數次”!
《第一次抱母親》細讀
《第一次抱母親》主要敘述的是:“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在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竟是那樣的輕,“我”不由想起了母親用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十分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那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以作為小小的回報,卻發現母親的眼角流出了淚水!這篇課文的明線是故事情節的發生展開,暗線是作者心情的變化起伏,但作者如何用這么簡樸的文字去鐫刻人間最感人的母愛,絕不僅僅是靠明暗兩線將脈絡理清那么簡單,更在于作者筆尖文字的傳情秘妙。
一、重彩之下的“輕”
700多字的文章,用了200多字,而且在課文一開始就重點描寫了母親的身子“輕”。作者在文章第一自然段用兩句話寫出了自己的全部感受:“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而這兩句話都聚焦一個字“輕”。如何將“輕”這種體驗用文字讓學生透徹地感受到?作者采用了數字說明的方法,如:“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作者還采用了反襯的方法,通過作者“差點仰面摔倒”更加突出母親的“輕”。這樣煞費苦心,讓每位讀者都深刻感受到母親的“輕”,又將“輕”通過感受兩個“沒想到”強調出來,將作者意外、驚訝、難過、愧疚的'心情無聲無息卻又分外明顯地表露出來了。如此濃墨重彩寫母親身子的“輕”,其意圖自是為后文的“重”埋下伏筆。
二、“輕”描之后的“重”
在意外感受母親身子的“輕”后,作者很自然地回憶與母親生活的點點滴滴,很自然地出現了第三個“沒想到”:“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弊髡哂谩拜p”引出了這個“重”字?!爸亍痹谶@里解讀應具有三層意蘊:一是擔子的“重”,通過關鍵詞語“總是”“拉”“背”“挑”“100多斤”“翻山越嶺”看到了母親在年復一年、風霜雨雪中的艱難跋涉,除了這肩上挑的100多斤擔子外,更有“拉”“背”中體現的養兒育女的操心,更有“100多斤擔子”中體現的養家糊口的勞心,更有“翻山越嶺”中體現的生活的艱辛,還有贍養老人的不易、家庭的責任等等。二是母愛的“重”,從“拉”“背”中的不離不棄,從“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中的“兒勞母不安”,感受到母愛的厚重。三是對母親的敬“重”,隨著回憶的浮現,對母親擔子重與母愛重的領悟后,作者的心里更升騰起對母親的敬佩、敬重之情。而將這“重”與“輕”連起來看,形成了強烈的沖突對比,“輕”則更“輕”,“重”則更“重”,“輕”“重”之間凸顯出來的就是母愛的偉大與神圣。
三、“輕”“重”化為“輕”
這一“輕”一“重”引起了作者的百感交集,從愧疚到敬重到感恩,作者用實際行動來回報母親。只是這感恩之舉也是很耐人尋味的?!鞍汛髬尫派先グ桑p一點”“我將她輕輕地搖動”,抱母親要“輕”,搖動要“輕”,若從表面理解自是為了讓母親舒服,為了能讓母親更好地入睡。若再細想,其實這是生活中愛的傳遞方式,內心濃重的情感往往通過一個輕微的動作表達出來。母親對我們的愛可能就是一杯水的溫暖,就是拉住你不放手,就是不讓你挑重擔,而我們對母親的回報也不需要驚天動地,只要一個陪伴,一個擁抱,一個輕輕地搖動。所以作者滿腔的愧疚、敬重、感恩才會化為一個“輕輕地搖動”,所以母親才會被一個個“輕輕地搖動”感動得留下幸福的淚水。
用心體會生活中這些細微之舉,就能感受到人間真情。作者正是用“輕”來告訴人們愛的表達方式,告訴人們愛的感受方式,這就是生活,就是愛!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