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不斷提升自己。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藝術的心得體會篇一
學習藝術,或許對一些人來說意味著跳出舒適圈接觸新事物;或許對另一些人來說,這是愛好、追求和興趣。無論出于什么原因,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很多啟示和體驗。
第二段:培養審美意識
學習藝術似乎可以讓人的眼界變得更寬廣。當你在欣賞藝術作品時,你會學會如何感知、分辨和評價藝術品,培養審美能力。藝術不僅僅是美的視覺享受,更是藝術家對世界的思考和表達。凡事都有它的內在含義,只是我們往往需要通過學習,才能更好地理解。
第三段:提高創造力
學習藝術有助于提高我們的創造力。對于藝術家來說,創造力是生命之源。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都是在讓我們了解藝術家創造的美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努力探索和提高自己的創造力。在創造的過程中,你或許會遇到很多挑戰和困難,但正是這些挑戰和困難讓你變得更有創造性和創新力。
第四段:對人生有啟示
在學習藝術的道路上,我學到了很多在人生道路上同樣適用的經驗和方法。對于我來說,學習藝術首先是一種探索精神,需要學習者有意愿和基礎。其次是需要耐心和細心,需要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因為成果永遠是來自于堅持不懈的努力。再者是要有多元化的思考,因為藝術是無盡的可能性和維度。學習藝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如何面對挫折,如何保持熱情,如何從自己的失敗中學習。
第五段:結論
總之,學習藝術不僅是一種文化底蘊,更是探索人性、人文精神和審美情趣的過程。學習藝術并非終有所得,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獲得了獨一無二的體驗和成長,逐漸發現了更多美的秘密和內涵,這樣的收獲是無價的。最后,學習藝術不僅僅是為了培養自己,更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欣賞、理解和傳承藝術,傳承人類精神財富。
藝術的心得體會篇二
首先,學生先闡明一點,藝術創作的源泉是生活,這是顯而易見的、老生常談的話題了。藝術創作的源泉離不開生活、離不開基于生活環境而衍生的想象。所謂想象,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想象引發情感,而情感推動想象,二者結合,才體現出作品的“意”。搞藝術創作是要經常深入生活的,從生活到藝術是不斷熟悉藝術規律和駕馭藝術規律的過程。在這里插一句話,在藝術領域里,我想我永遠是一名學生。因為我的欣賞水平、對生活的認知以及社會經歷是遠遠不夠的,甚至說是極度匱乏。不過在此我還是愿意談談我對藝術創作源泉的一點理解。
先說藝術創作的主體—藝術家。真正的藝術家應是用閃爍著靈感火花的審美感性,超乎常人的真知灼見,巧奪天工的表現技法,創造出絢麗多彩的具有震撼力的藝術作品,來體現自然界和生活的真趣與美。提到此處,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張照片,就是宣傳希望工程的那張大眼睛姑娘的黑白照片。那位眼光獨到攝影藝術家我不知道他的姓名和經歷,但我能體會到他是一位深入生活的善于捕捉最原始的東西的人。姑娘的那種強烈渴望知識的眼神、破舊的桌椅、粗糙的緊握鉛筆的小手感動了無數人。這比千言萬語的宣傳文字還要有效果。這不就是基于貧困地區人們的生活境況所創作出的東西嗎?真正的藝術品,是有著最高層次境界的。
它不應是作品本身所表現出的物體在世間的價值和效用等關系。應首先用情感來體驗其意義上的形式美,這才是藝術品的真正意義,所以不能只用耳聽眼看,還要用心去理解,感悟其不光是技巧的表現,他是超乎自然之表面現象的一種最高層次的人類思想情感精神的表現形式。藝術家不是商人,藝術是用來欣賞的不是實用的,人為的再造自然,就要懂得生活與藝術的融合方為自然,健全偉大的藝術,又應必然是生活的反應,所以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就是藝術實踐的重要性。一個從沒有出過遠門的不諳世事的人,能窩在家中寫出一部探險小說嗎,顯然是不可能。記得我在上初中的時候,曾試著寫過懸念探險題材的小小說,但都無疾而終,不知道下邊構思什么?,F在想想,當時的自己很蠢,沒有那方面的經歷,寫的東西自然是沒法看,措辭和構思太幼稚了,而且很容易出現故事框架上的漏洞。所以生活實踐是藝術創作的根基。沒有這些,藝術就像是沙漠上的宮殿,再豪華也有一天會倒塌的。
再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上小學的時候,每次學校老師組織出游后都會讓我們寫一篇日記或作文,那是因為我們有開心游玩的體會。而每次我們都會寫得很好。有生活,就有藝術創作的靈感。還有關于繪畫。畫家為什么總去野外寫生?無外乎找靈感找題材。包括國畫、素描、速寫都是這樣。這其中國畫更需要對生活的體會和想象,欣慰有很多國畫并不是寫實性的,說通俗些就是很多國畫不是照著東西畫的。鐘馗捉鬼、八仙過海能有真實的形象嗎?這就說明藝術創作也不光是來源于真實生活,也有很多基于生活境況上的個人想象。繪畫,從生活到寫生、速寫再到創作,其間的路是很漫長的。創作就是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畫就是“物與神會”緣物寄情。這也是一個積累的漫長的過程。
我是一個90后年輕人,當然很關注社會上的一些時尚流行的事情。就說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搞行為藝術,其實這種“藝術”中,是有很多糟粕的。比如前兩年有人在眾目睽睽下宰牛,然會鉆進鮮血淋漓的牛肚子中,現場的村民有很多人當場崩潰。我真是無語,這叫什么行為藝術,有什么生活經歷讓你有這種強烈的藝術創作的欲望?是回歸母體嗎?還有濱江道上的模仿妖媚女人“妖嬈姐”(他是個50歲左右的男人)我覺著這就是很多人擺噱頭為了出名所想出的手段完全談不上基于生活所創造的“藝術”。與之相反,想起20xx年火起來的一首《丁香花》,感動了無數聽眾,這首歌的作者唐磊就是有這樣一個他深愛的身患絕癥的女友,生活中苦痛的經歷讓他有了對人、對生活的認識,才創作出了這樣一首感人肺腑的歌曲。還有80年代流行的混血兒費翔唱的《故鄉的云》,還有《酒干倘賣無》,感動得無數聽眾熱淚盈眶,有那種生活體會,才能有如此鮮活和真樸的藝術表現力!
論文寫到這,已近尾聲。對于藝術的理解我剛剛起步,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段路,就是生活實踐,生活經歷。有豐富的經歷就不會缺乏藝術創作的靈感和藝術水準。因為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這些就是我對藝術創作源泉的認識。
藝術的心得體會篇三
藝術導論是一門探討藝術本質和藝術創作方法的學科。作為一位藝術家,我對藝術導論有著深刻的體會。通過學習和實踐,我逐漸認識到藝術的力量和意義。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藝術導論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藝術導論的啟迪和激勵
藝術導論為我提供了廣泛且多元的藝術觀念和思維方式。通過學習不同的藝術流派和風格,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藝術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例如,在學習洛可可藝術時,我深深感受到了浪漫主義和自由表達的力量。這種啟發激勵了我在創作中敢于冒險和表達自我。
第三段:藝術導論的創作方法與技巧
藝術導論還教會了我創作的方法和技巧。通過學習不同的繪畫和雕塑技法,我能夠更好地選擇和運用適合自己創作目的的手法。例如,在學習素描時,我意識到細致觀察和構圖的重要性。這種技巧使我的作品更加準確和生動。
第四段:藝術導論的哲學思考與內涵
藝術導論還涉及藝術的哲學思考和內涵。通過學習藝術哲學和美學理論,我開始思考藝術的本質和它對人類的意義。藝術是人類對生活、情感和美的反思和表達。無論是繪畫、音樂還是舞蹈,藝術都能觸動人們心靈的深處。通過對藝術的深入思考,我開始追求創作中的意義和價值。
第五段:我對藝術導論的感悟與展望
通過學習藝術導論,我對藝術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體驗。我明白了藝術的多樣性和無限可能性,并意識到藝術是一種獨特而強大的表達方式。未來,我將繼續學習和探索,不斷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和創作能力。我希望通過我的作品,能夠觸動觀眾的內心,傳遞情感和思想,為現實世界帶來一份美的力量。
總結:
通過學習和實踐藝術導論,我對藝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藝術導論啟迪了我的創作靈感和思維方式,指導了我的創作方法和技巧,讓我更加專業和自信。藝術導論還教會了我思考藝術的哲學內涵和意義,讓我更加珍視藝術在人類文化中的重要性。通過我的作品,我希望能夠影響和啟發更多的人,讓藝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美和思考。
藝術的心得體會篇四
自己的才情,弘揚和創造了藝術文化,體現了當代小學生熱愛藝術,追求真善美的.精神風貌,同時增進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這也是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希望今后學校能為孩子們搭建更多的展示平臺,為繁榮發展校園文化作出巨大貢獻。
對于外聯和文娛部一起承辦的校園首屆形象設計大賽我自己覺得不是很滿意,我覺得有很多東西不是我所要求,所想的那樣。
其實這個活動在現在大學生之間開展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現在大學生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外在,而各個公司面試的時候也是會很看重面試人的第一印象,所以我覺得這個活動很有必要!
下面我先來自我檢討下,我覺得這個活動什么都好,失敗就失敗在和文娛部合作上面,當然我可以很坦然的說這不完全是我們外聯的責任,我覺得我們兩個部門缺少溝通,缺少默契,而且在合作上也缺少很多很多東西。
首先在整場活動上中間的環節部分銜接的不緊密,導致很多冷場的地方
其次對于原先在比賽中有的環節沒有細細的做到位,本應還有個模特走秀的環節,只因為我們和文娛部沒有很好的去聯系。
再次就是嘉賓環節,沒有確實下來嘉賓的人數,還有就是把對于主要贊助商的演講環節給遺漏掉了,這個對于外聯來說是個很大的失誤,不管是什么造成的,但是這個就是外聯的責任。
不過在此我可以很肯定的說,要是讓我們外聯自己來做這個活動,我一定會做出讓所有人都非常滿意的一場設計秀!
希望學校以后可以再次來舉辦這個活動!
藝術的心得體會篇五
藝術是人類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媒介,是一種源于內心的創造力的產物。在藝術導論課程中,作為一位學習藝術的學生,我通過學習和思考,對藝術家的心得體會逐漸加深。在此,我將分享我的一些思考和體驗,以便更好地理解藝術的本質和藝術家的心態。
第二段:藝術家的靈感來源
藝術家創作的靈感來源豐富多樣。一方面,他們可能受到自然景觀、人類生活、歷史事件等外部事物的啟發。例如,弗朗西斯科·戈雅的作品《第三五月》描繪了1628年馬德里饑荒的情景,表達了他對社會不公和人們苦難的關注。另一方面,藝術家也可能受到內心世界的驅動,通過直覺和感覺來創作。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米開朗基羅通過思考和想象塑造了他的作品《大衛像》,并賦予了它一種超越現實的氣息。這些例子表明,藝術家的靈感可以來自外部世界,也可以來自內在的思考和感受。
第三段:藝術家的感知和表現能力
藝術家有一種特殊的感知和表現能力,他們能夠用各種形式和媒介表達他們的創造力和情感。這就是為什么有時我們會被某幅畫所吸引,或是會為一首音樂而感動。藝術家通過顏色、線條、音符等元素來創造出作品的美和情感。在創作過程中,他們也可能會面對挑戰和難以克服的困境,但通過不斷思考和嘗試,他們可以將自己的創作表達得淋漓盡致。例如,梵高的繪畫作品《向日葵》以其豐富的色彩和強烈的筆觸展現了他內心的激情和不安。藝術家通過他們獨特的感知和表現能力,將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轉化為具體的形式。
第四段:藝術家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藝術家的創作不僅受到他們的感知和表現能力的影響,還受到他們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影響。藝術家可能會通過作品來表達他們對社會問題、人類生活和道德價值的思考。例如,畢加索的作品《格爾尼卡》反映了他對西班牙內戰的悲痛和憤怒。同時,藝術家的思維方式也會影響他們的創作風格和創作方法。一些藝術家可能更偏向于傳統的技巧和形式,而另一些可能更注重實驗和創新。例如,杰克遜·波洛克以他的滴畫技法創造了抽象表達主義的新風格。藝術家通過他們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以及對不同風格和技巧的運用,塑造了藝術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通過學習藝術導論和思考藝術家的心得,我深刻地理解到藝術是一種源于內心的創造性表達。藝術家通過他們獨特的靈感、感知和表現能力,以及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將他們的創造力和情感轉化為具體的形式。藝術不僅僅是一個物質對象,更是一種思想和情感的傳達。通過欣賞和理解藝術,我們可以從藝術家的視角去思考和感受世界。無論我們是創作藝術還是欣賞藝術,都可以從藝術家的心得中不斷探索和學習,從而更好地理解藝術的魅力和意義。
藝術的心得體會篇六
《中國藝術精神》,徐復觀著,由臺中中央書局于1966年首次刊行,以后改由臺北學生書局出版,幾十年間不斷再版重印,影響深遠。大陸有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華東師大出版社20__年版,廣西師大出版社20__年版。全書共計十章,前兩章分別論述儒家孔子與道家莊子各自所代表的藝術精神,其余八章均為論述繪畫藝術及其所蘊涵的中國藝術精神。
感想:
藝術的精神是什么?是樂?是游?
我國古代最初是以音樂為中心教育,慢慢的就變成禮到后來的法律條文規定了。其實我在想,大同社會是不是就是最初的樂高于禮的狀況呢?應該是吧,在我眼里,這只是一種美好的心愿。樂高于禮?可能嗎?完全不可能?社會是不可能倒著發展的。社會永遠是前進的,就算你是退,也只是你個體的退。實際上以人性來說,是一種進步。但是群體意義的用“樂”去陶冶,是不現實的。我覺得社會發展到巔峰狀態,肯定是要毀滅的。不管說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倒覺得人禍的可能性還大點。倒也不是說這個毀滅就非得是今年的“20__”。
李復觀講到孔子對樂的追求,舉孔子學鼓琴師襄子的例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鹨蚜暺淝?,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鹞吹闷渲疽??!庇虚g,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鹞吹闷錇槿艘病!比烁衽c磬聲為一體,這樣的大智慧才令人折服。
講莊子的第二章,我不得不說,真的很難懂。徐復觀先生認為,莊子精神上的自由,以一個“游”字可以加以象征。即藝術上的東西,來源于游戲。因為在藝術上所得到的快感,是不以任何利益為目的的。事實上,我對此有一些的懷疑。許多時候,對于藝術的創作,都是創作者對于自身某種情感的一種宣泄。宣泄自己的情感獲得一種快樂難道不是一種利益嗎?那么藝術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恐怕誰也無法將它準確定義。那么究竟又為什么要來定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說的好,順其事物自然的發展就好了。無即是有。研究過去研究過來,于我而言,也只不過是找到了數學上的一根漸近線。
另外,我覺得對于不是學畫畫的人來說,徐復觀先生對于那些畫的整理、討論與考證,真的很讓人佩服和贊嘆。不僅為他的作品——這本書,也為他的這種精神。真的很好,或許這就是衛夫人所說的“善寫者不鑒,善鑒者不寫”吧。
藝術的心得體會篇七
藝術導論是一門關于藝術的學科,通過學習藝術家的作品和創作過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藝術的本質和意義。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被啟發和感動,更是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從藝術家的角度來理解藝術。下面將從五個方面來闡述我對藝術導論的心得體會。
首先,藝術導論讓我認識到藝術是多樣和多元的。在課堂上,我們接觸了各種類型的藝術作品,如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等。每種藝術形式都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風格,通過欣賞和分析這些作品,我發現藝術不僅僅是美的表達,還有著深刻的思想和內涵。例如,在學習繪畫時,我們了解到不同藝術運動的典型作品和特點,從中我深刻體會到藝術家思想的傳達和社會背景的反映。這讓我意識到藝術具有廣泛的話題和審美標準,不同文化背景和審美觀念下的藝術呈現也有所不同。
其次,藝術導論讓我認識到藝術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的。在學習藝術導論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閱讀和研究藝術家的作品和背景知識。通過深入了解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和靈感來源,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他們的作品。當我看到一幅繪畫作品時,我不再只是注意其表面的美感,而是思考藝術家的用意和創作背后的內涵。這種深入的思考和觀察需要我們花費時間和努力去理解和學習。
第三,藝術導論讓我認識到藝術是可以改變世界和人們的思想的。藝術家通過他們的作品表達了自己對社會現象、人生哲學和人類命運的思考和感受。在學習藝術導論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了一些影響深遠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例如,在學習現代藝術時,我們了解到了畢加索、達利等藝術家的作品對現代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們的作品挑戰了傳統審美觀念,引發了人們對藝術定義和社會問題的思考。這讓我認識到藝術的力量和影響,并激發了我對藝術創作的興趣和激情。
第四,藝術導論讓我認識到藝術家是需要不斷探索和嘗試的。通過學習藝術家的作品和創作過程,我明白了藝術家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嘗試新的藝術形式和表達方式。藝術家們通過實踐和實驗,不斷發展和演變自己的創作風格和技術手法。例如,在學習雕塑時,我們了解到了不同時期的雕塑作品和技法,從中我明白到藝術家的創作是一個不斷迭代和創新的過程。這讓我明白到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藝術家,需要有持續的創新和不斷探索的精神。
最后,藝術導論讓我認識到藝術是需要欣賞和交流的。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獨自欣賞和思考藝術作品,更是通過和同學們的討論和交流來加深對藝術的理解和感悟。通過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觀點來審視藝術作品,并提升自己的藝術品味和見識。藝術不僅僅是個體的表達,更是需要與他人共享和傳播的。
總而言之,藝術導論讓我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去理解藝術。通過了解藝術家的思想和作品,我明白到藝術不僅僅是一種表達,更是一種改變和影響的力量。通過學習和交流,我逐漸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標準。這門課程不僅僅是對藝術的一個認識,更是一次對自己思維和審美觀念的洗禮和提升。
藝術的心得體會篇八
構成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造園要素,不外乎植物、石材、水流與建筑四種。其中,除了建筑是第二自然的產物,植物、石材與水流都是直接取材于第一自然,這從一個側面證實了“外師造園,中得心源”的中國園林與自然保持著不可磨滅的親密關系。
一是植物的物質特性;
二是將植物擬人化,使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賦予的文化意蘊,更具有生命的活力。植物的物質特性包括色、香、形,以及自然聲息和光線作用于花草樹木而產生的藝術效果。在視覺效果的體現上,植物繁而不亂,搭配巧妙。繁指品種繁多。搭配是因地制宜。嗅覺與聽覺自然不必多說,一是植物與生俱來的天然芳香令人陶醉,一是在一定場合中植物隨風發出的聲響別有氛圍。除此而外,賦予植物個性并能因此而表達情感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另一特色,如“歲寒三友”之松、竹、梅,“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荷花,這種擬人化的藝術手法使得單棵植物可以單獨成為園林中的景致,供游人品賞亦烘托場景氛圍。香花、碩果、攀藤、纖草姹紫嫣紅,鮮嫩欲滴,千姿百態,生氣盎然,這就是中國古典園林植物所追求的自然美。
關于中國園林中的水,主要有湖泊、吃糖、溪流、瀑布和噴元這些形態,這些都貴在有源,貴在有與自然水系想通的生機,貴在于其他遠景特別是山石的呼應,貴在曲折的自然形態,貴在以少勝多的意境。不同的植物的四時緩慢變換,假山的矗立不語,活水給中國古典園林帶來生機,給有人帶來神清氣爽的感受。這些大片水面帶來遼闊的視野與心胸,不失人工開鑿卻不漏半點痕跡。湖、池、溪、瀑、泉這些水的心態承載著自然的水元素,充沛這綠樹叢林,香花仙草,同時與膳食構成絕妙的組合,一動一靜,一樹一柔,即使與建筑,亦能夠相映成趣。
園林中的石材也是多種多樣的,玲瓏多姿的太湖石、空透晶瑩的昆山石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常用石材,被用來制作園林中的假山石,形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趣味。
假山可分為仿真性、寫意型、實用性、盆景性五大類。仿真型要有真實的自然山形,山景如同真山一般。寫意型則特意夸張山體動勢,寓意其中。透漏性是有許多穿眼的奇形怪石堆疊而成,極具有觀賞價值。實用型如庭院山石屏風等。盆景型是布置大型山水盆景,讓人領略咫尺千里的山水意境。
園林中的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它是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典園林建筑風格獨特,文化氛圍濃厚。就取材和造型而言,中國古典園林以木材質為主,建筑通透靈巧。就作用而言,中國古典園林在低調中顯出不可或缺的真諦。
這學期的課程學習,使我認識到中國古典園林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對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鑒賞力。我們應從歷史中汲取傳統的精華,為人類造出更加美好的生存環境,讓人們生活在如詩如畫的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