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劉亞慶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戰場在哪里,黨支部就建在哪里?!?月24日,杭州公館臨時黨支部在抗疫一線成立,同時設立3個黨小組。
小區臨時黨支部成立之初,臨時黨支部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杭州公館小區防疫崗位職責》,優化工作流程,明確職責定位,要求黨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模范作用,開展物資配送、代購__、矛盾化解、心理咨詢、小區值守等工作,教育、管理、監督黨員以及做好組織、凝聚、服務群眾等工作。
“聚,是一團火。”杭州公館臨時黨支部成立以來,共有95名黨員、志愿者參加防疫工作,其中黨員59名,志愿者36名,他們來自不同地方、不同行業,最大的“50”后,最小的“00后”,是杭州公館小區抗疫的中堅力量。
3月12日,根據小區部分防疫人員復工復產實際情況,臨時黨支部在各樓棟業主群發布《疫情保衛戰志愿者招募令》,1小時內共有15名居民主動找到包保人報名,心抗疫!4名在校大學生也申請加入志愿服務,為志愿隊伍注入了新生力量。
“黨建+抗疫”,是杭州公館小區臨時黨支部的鮮明特色。3月7日,臨時黨支部組織開展以“學習總書記講話,學身邊典型,學雷鋒精神,做合格黨員,做抗疫先鋒,做文明表率”為內容的主題黨日活動,13個卡口在崗值守的黨員和志愿者通過手機視頻連線同步參與,共同見_積極分子王萌同志“火線入黨”。
支部領頭、黨員示范、志愿者參與。如今杭州公館小區已然匯聚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劉亞慶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臨時黨支部成立后,我們就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細化服務流程,讓我們的志愿服務操作性更強,服務性更優,安全性更佳,真正打通最后一百米?!焙贾莨^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張輝亮說。根據全市疫情防控要求和社區實際情況,臨時黨支部拿出一系列的創新措施,大大提升了小區管控效果。
建立“戰區+軍種”“前崗+后哨”管控模式,提升小區管理效能?!皯饏^+軍種”的管控模式是在臨時黨支部管理下杭州公館的一大特色。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劃分三個“戰區”,是將杭州公館內六個樓棟均分,兩兩配對形成三個“戰區”,隸屬三個黨小組,強化組織力量,嚴格管理制度,范文寫作明確崗位職責。建立四個“軍種”,即把小區95名黨員、志愿者分配到愛心服務組、物資配送組、卡口值守組、篩查包保組,各個“軍種”,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設立“前崗”“后哨”,雙卡管理,精準分流人流物流,有序配送樓棟物資,有效防止人員聚集,生活物資10分鐘送達,杭州公館內無接觸高效運輸令人側目。
推行卡口出入線上掃碼登記,提高居民通行效率。針對小區卡口進出人員多,手寫登記效率低、人群易聚集、二次污染風險等問題,杭州公館臨時黨支部創新工作方式,在下陸區生態新區首先推出卡口出入線上掃碼快速登記方法,取代了傳統的人工填寫方法,實現人員進出無接觸式線上登記,減輕卡口值守人員工作量,還能為疫情流調提供數據支撐。有效避免因接觸紙筆交叉感染和與卡口工作人員見面交流的危險,受到了小區防疫人員、物業和居民的一致好評。
搭建抗疫信息快速發布平臺,提振居民戰疫信心?!鞍滋烀鹨撸砩暇帒饒蟆币殉蔀閺堓x亮、王萌的一種工作常態。他們表示,通過編發《抗疫戰報》,將小區黨員、志愿者的感人故事搬上《抗疫戰報》,宣傳典型、激發斗志、凝聚力量。目前共編發微信版《抗疫戰報》13期。這些及時編發小故事,極大地鼓舞士氣,黨員干部群眾擰成一股繩,形成了同心同向、合力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動力。
劉亞慶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王小包愛心服務隊”帶來的暖心體驗?!胺判模谖疑砩?”是入黨積極分子王萌對包保戶經常說的一句話。以王萌為原型組建“王小包愛心服務隊”,是杭州公館臨時黨支部創建的特色服務品牌。95名黨員志愿者義務當起了“快遞員”“代購員”“配送員”“安全員”和“調解員”,為小區居民買藥送菜、代購奶粉、愛心理發、矛盾調解、心理疏導……黨員、志愿者的溫馨服務,獲得小區居民的一片“怒贊”。
“民呼我應”帶來的安心體驗?!啊窈粑覒墙昊鶎又卫砀母锏闹攸c,在小區管控中,我們把它進行了實踐?!睆堓x亮說。
3月8日晚,小區包保黨員劉建逸接到包保對象的求助電話,其母親在家剖魚時不慎手被劃傷,傷口較深,鮮血直流。劉建逸接到電話后,立刻在自己家中翻箱倒柜,尋找消炎藥品,并于當晚火速將碘伏、紗布、創口貼、棉簽等醫用物品送到包保對象家中。
疫情期間小區封閉管理,居民“理發難”問題突出。為解決小區居民“頭”等大事,臨時黨支部聯系到了美發志愿者,開展“愛心美發進小區”志愿活動,為80多位居民提供志愿理發服務,受到小區居民的點贊。
小區一名教師由于外地移動sim卡損壞,無法聯系學生和網上授課。黃石移動通信服務志愿者韓毅飛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想辦法協調移動公司相關負責人,為該用戶及時辦理了補卡業務。
特殊群體的生活需求情況,臨時黨支部尤為關注。社區包保黨員李靜的包保戶中有兩位獨居老人,手機版聽力不好,兒女又不在身邊。李靜每天上門詢問物資需求,并利用非值班時間幫助老人買菜,并及時送到老人家中。
“戰役先鋒,有難必幫”。疫情期間,臨時黨支部組織志愿者及時收集居民需求,積極幫助協調解決,據了解,支部每天為小區居民配送蔬菜等生活物資200多份,先后為小區居民代購藥品100多份。
“心理疏導熱線”帶來的舒心體驗?!皟鹤釉诩谊P久了,半夜不睡覺,中午不起床,學習不自覺,有什么法子?”“年前辭了工作,呆家里這長時間了,心理壓力大,生活壓力更大啊!”“接了個工程,遲遲不能復工,著急啊……”
疫情不僅威脅著公眾的身體健康,也會影響到人們的心理健康。為保障小區居民的心理健康,幫助居民合理應對疫情帶來的心理應激反應,臨時黨支部從小區居民中招募專業人才,組建了由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和律所合伙人組成的心理志愿服務團隊,開通“抗疫心理疏導熱線”,為需要心理支持與情緒疏導的居民朋友提供“一對一”心理熱線服務,為居民紓解負面情緒,點亮前行“心燈”。
“鐵肩擔當,黨徽閃亮”。杭州公館小區臨時黨支部創新抗疫“新法”,發揮組織優勢,讓黨員成為防控疫情的“主心骨”,成為戰勝疫情的“定心丸”,讓黨旗在小區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劉亞慶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新冠疫情的襲來讓一切都變得那么不平靜。人們的擔憂,社會的恐慌,籠罩著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但時時刻刻又有種溫暖人心、點燃希望的溫情散發著永遠的芬芳。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春節期間,本該是萬家團圓的歡喜時刻,在大愛面前醫護人員們選擇了堅定的離別,整裝待發,趕赴疫區的第一線。諾大的行李箱里除去必備的醫療器材,就是不少的成人紙尿褲。因為一旦脫下防護服就意味著需要重新換新的,為了節約物資他們不得不身穿長達九個小時的工作服。這些平凡的人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心疼的孩子,也是孩子眼中的大樹,但他們更是英雄,是最美的逆行者。
愛因博大而變得高貴。年過八旬的醫者鐘南山爺爺,曾在非典中擔當大任,如今又掛帥出征,不知疲倦的拼搏在科技前沿,積極研究有效治療方案。已經73歲的李蘭娟院士每天睡不到三小時,為了讓全國的人民安心,繁重的工作之余,接受了白巖松的專訪在深夜為全國網友答疑解惑。
什么叫逆流而上?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與最愛的人道一聲珍重,在危急時刻“我自己愿意來的,我愿意承擔這一切”,這樣簡單的一句話足以展現愛的光芒,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逆行者才有了我們每個人昂首闊步的前行。
然而,依舊有些令人氣憤的是一些不法分子趁機哄抬物價,甚至單純追求利益,把廢棄口罩重新加工利用發國難財;一些無腦家屬鬧醫,傷醫,不顧大局任由自己撒潑耍賴;還有一些人頂風作案參加聚會走親訪友……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作為后方安全的我們不能深入到一線實干,但卻也不能在后院起火興風作浪。
那么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能做些什么呢?第一聽黨指揮,盡量減少外出。因為疫情嚴重性事關公共安全,宅在家不亂跑就是我們能做的最大貢獻;第二拒絕野味,敬畏自然。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保護野生動物的迫切性早已不單是保護生態環境這么單一。同樣是地球上的生物,我們更應將自身置于其中,因為命運共同體我們同呼吸;第三積極宣傳疫情防護措施,號召大家捐獻物資共渡難關。
回望歷史,1998年抗洪搶險,生命之堤,齊心協力,決口奮戰;2003年抗擊非典,病毒來犯,生死之戰,眾志成城;2008年汶川地震,八方支援,同舟共濟,重建家園……多少次患難與共的中華民族在危機中凝聚,聚沙成塔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如今的2020年的疫情我們同樣不彷徨,“雷火”憑借中國速度托起武漢的重量,祖國的偉大,人民的團聚,讓我們堅定相信這一切終將成為過往。
愿與疫情拼搏的人們,堅定信仰,不懼病毒。
愿奮戰在一線的人們,注意安全,早日勝利。
愿祖國早日撥開迷霧,國泰民康,盛世共享。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勝利終將屬于我們!
觀看抗擊新冠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心得體會1000字
劉亞慶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當我說要報名去參加援助武漢的醫療隊時,他不太相信。”黃艷清回憶,丈夫看到了她的決心,沒有多勸,支持她的決定,雖然眼神里流露出許多不舍。
黃艷清是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血液凈化中心主管護師,目前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重癥監護室支援,護理著30多名確診患者,其中絕大多數病情較重。
“我瞞著公公婆婆,說自己科室緊急加班,趕緊收拾行李就出發了?!秉S艷清說,“后來婆婆知道我去武漢了,一直在擔心我的安全?!?/p>
出征時,黃艷清結婚才20多天。她和丈夫本來打算春節期間休婚假,去云南度蜜月?!奥糜蔚穆肪€,我和老公計劃了好久,只能以后再去?,F在來了武漢,我們通過微信視頻緩解思念。”黃艷清說。
“疫情發生后,急缺醫護人員。我本來就是學醫的,去武漢支援是我義不容辭的職責。”當朋友問她為什么新婚后就來武漢時,她如此回答。
黃艷清每天在重癥監護室里事無巨細地照顧患者:為患者翻身,戴著3層手套給患者打針采血,為病房打掃消毒……黃艷清與很多來支援的護士姐妹一樣,在家里有親人的寵愛照顧,但在武漢,她變成了英勇的戰士。
“把整套防護裝備穿戴好那一刻,感覺喘不過氣,需要使勁呼吸?!辈痪们?,黃艷清收到了一批黃色防護服。她穿上后去病房,堅持了20分鐘,實在受不了。在走廊上調整了10分鐘,她咬牙回到病房,一直堅持到下班。
每天面對那么多確診患者,難道不害怕嗎?
黃艷清在日記里寫道:當我親眼看到一名醫生不慎被感染住進了金銀潭醫院5樓監護室時,我還是忍不住心疼。但我看到他毫不畏懼的眼神,心里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們還有無數斗士沖鋒在前,一如既往地堅守陣地。